正在阅读: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建议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学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建议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学科

今年两会期间,第二次履职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共带来8个建议。

文丨每日经济新闻 程雅

今年两会期间,第二次履职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共带来8个建议,包括加大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科技支持,加大矿山空气革命与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支持,开发废弃矿山绿色资源支撑双碳目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工医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领域。

高校作为人才培育和人才聚集的主阵地,如何发挥好差异化优势便成为一大难题。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在哪?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校要如何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在“双碳”大背景下,煤炭开采产业链如何实现绿色低碳?今年两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袁亮。

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

袁亮认为,地方高水平大学是高等教育重要方面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省属高校不能缺位,还要克服更大困难,付出更大努力,实现更大作为。

在袁亮看来,地方高校要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建设优势学科,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创新学科专业特色班、卓越班、创新班等模式,培养卓越拔尖人才。同时,要对标长三角“双一流”高校教育“一体化”新格局,落实新课标,让教师从“教书”走向“育人”,发挥学科育人价值,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此外,地方高校还要做好转型发展的“加减法”,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遵循育人规律,补齐地方高校特色不明显的短板,整合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坚持开放办学,构建“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贯通机制,促进“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推动高校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转型中提升。这需要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学科,给予接轨渠道和实际支持。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加快,高校更要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袁亮认为,这应从五个方向着手。

一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振兴新时代本科教育,发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二是要强化学科支撑,围绕新兴产业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打造优势学科群发展典范;三是要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创新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四是要推动协同育人,坚持开放办学,将其打造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地、高质量人才培养地、高水平成果产出地;五是要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建强师资队伍,完善治理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此外,袁亮表示,高校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的服务、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要主动担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支持行业高校与大院大所、头部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深入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国家级平台集群效应,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为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赋能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长期与能源尤其是煤炭打交道,在上世纪90年代,与瓦斯(甲烷)较量,开创性地提出了煤与瓦斯共采理论,攻克瓦斯全浓度利用世界性难题。本世纪20年代,与“双碳”同行,袁亮聚焦能源领域提出“双碳”战略与发展路径,主持了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双碳”战略背景下,面对全球产业链与能源供应链加速重构,袁亮建议要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同开发及新能源耦合、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煤炭矿山“空气革命”等方面聚焦用力,建设“源-网-荷-储”一体的新能源体系,深化“新能源+优产”发展机制,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合一的产业生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打造“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技术转化—成熟技术应用推广”贯通的创新体系,实现煤炭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

面向未来,煤炭行业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煤炭资源开发布局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双碳”战略为煤炭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契机,如何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与重点地区保供有效衔接是当前亟需突破的难题。

袁亮认为,首先要聚焦前沿科技为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赋能,直接推动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其次,推进煤炭与共伴生资源绿色协同开发,提升能源供给保障体系韧性;构建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供应格局,实现新能源深度耦合发展,通过“废弃矿井新型储能+生态修复+新能源”高质量转型新态势助力煤炭绿色低碳发展“大有作为”。

袁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绿色低碳是矿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绿色低碳,一是要加强规划引领,建设集约矿山,形成从固废产出-分类分质利用-经济评价的多产业链接模式;二是要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生态矿山,实现环境全面“绿色化”,推进煤系共伴生资源绿色安全高效开发,助力支撑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矿山,推动生产领域的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为“双碳”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四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建设智能矿山,实现“双碳”的战略性发展;五是要加强人才引育,建设活力矿山,突出行业特色造就高素质“双碳”人才。

实现“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既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贫铀的资源禀赋、“两个大局”交织跌宕的外部环境,决定了煤炭行业必须走清洁高效利用、与战略性资源协同开发、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路,扛起兜底保障能源的责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建议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学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建议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学科

今年两会期间,第二次履职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共带来8个建议。

文丨每日经济新闻 程雅

今年两会期间,第二次履职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共带来8个建议,包括加大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科技支持,加大矿山空气革命与职业安全健康政策支持,开发废弃矿山绿色资源支撑双碳目标,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工医融合培养高素质人才等领域。

高校作为人才培育和人才聚集的主阵地,如何发挥好差异化优势便成为一大难题。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方向在哪?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高校要如何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在“双碳”大背景下,煤炭开采产业链如何实现绿色低碳?今年两会召开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袁亮。

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

袁亮认为,地方高水平大学是高等教育重要方面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要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省属高校不能缺位,还要克服更大困难,付出更大努力,实现更大作为。

在袁亮看来,地方高校要紧密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建设优势学科,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加强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建设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创新学科专业特色班、卓越班、创新班等模式,培养卓越拔尖人才。同时,要对标长三角“双一流”高校教育“一体化”新格局,落实新课标,让教师从“教书”走向“育人”,发挥学科育人价值,落实以人为本理念。

此外,地方高校还要做好转型发展的“加减法”,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遵循育人规律,补齐地方高校特色不明显的短板,整合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坚持开放办学,构建“学科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贯通机制,促进“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推动高校建设在继承中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转型中提升。这需要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学科,给予接轨渠道和实际支持。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加快,高校更要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袁亮认为,这应从五个方向着手。

一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振兴新时代本科教育,发展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二是要强化学科支撑,围绕新兴产业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打造优势学科群发展典范;三是要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开展有组织科研,推动创新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四是要推动协同育人,坚持开放办学,将其打造成为高层次人才集聚地、高质量人才培养地、高水平成果产出地;五是要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建强师资队伍,完善治理体系,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

此外,袁亮表示,高校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大的服务、支撑和引领作用。在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要主动担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社会责任,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支持行业高校与大院大所、头部企业、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深入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国家级平台集群效应,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为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赋能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长期与能源尤其是煤炭打交道,在上世纪90年代,与瓦斯(甲烷)较量,开创性地提出了煤与瓦斯共采理论,攻克瓦斯全浓度利用世界性难题。本世纪20年代,与“双碳”同行,袁亮聚焦能源领域提出“双碳”战略与发展路径,主持了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项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双碳”战略背景下,面对全球产业链与能源供应链加速重构,袁亮建议要在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与共伴生资源协同开发及新能源耦合、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煤炭矿山“空气革命”等方面聚焦用力,建设“源-网-荷-储”一体的新能源体系,深化“新能源+优产”发展机制,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合一的产业生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打造“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创新技术转化—成熟技术应用推广”贯通的创新体系,实现煤炭产业链供应链与创新链协同发展。

面向未来,煤炭行业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煤炭资源开发布局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安全水平迈上新台阶,“双碳”战略为煤炭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契机,如何实现煤炭资源开发布局与重点地区保供有效衔接是当前亟需突破的难题。

袁亮认为,首先要聚焦前沿科技为煤炭绿色低碳发展赋能,直接推动煤炭行业数字化转型;其次,推进煤炭与共伴生资源绿色协同开发,提升能源供给保障体系韧性;构建多能互补清洁能源供应格局,实现新能源深度耦合发展,通过“废弃矿井新型储能+生态修复+新能源”高质量转型新态势助力煤炭绿色低碳发展“大有作为”。

袁亮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绿色低碳是矿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绿色低碳,一是要加强规划引领,建设集约矿山,形成从固废产出-分类分质利用-经济评价的多产业链接模式;二是要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生态矿山,实现环境全面“绿色化”,推进煤系共伴生资源绿色安全高效开发,助力支撑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三是要加强节能减排,建设低碳矿山,推动生产领域的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为“双碳”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四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建设智能矿山,实现“双碳”的战略性发展;五是要加强人才引育,建设活力矿山,突出行业特色造就高素质“双碳”人才。

实现“双碳”目标对煤炭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既带来了挑战,更带来了机遇。我国富煤贫油少气贫铀的资源禀赋、“两个大局”交织跌宕的外部环境,决定了煤炭行业必须走清洁高效利用、与战略性资源协同开发、耦合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路,扛起兜底保障能源的责任。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建议支持地方高水平大学创建一流学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