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别慌,金鹰节的“双黄蛋”绝非中国特色,而是追赶世界潮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别慌,金鹰节的“双黄蛋”绝非中国特色,而是追赶世界潮流

双黄蛋可不是中国原创的产物和特产,提起国外知名文艺影视奖项,哪一个没多多少少涉及那么一丢丢儿的双黄蛋?

作者:慕容清嘉

金鹰节又下了个双黄蛋?在全世界趋势下的双黄蛋,这一点也不奇怪!

胡歌和刘涛摘得最终的人气大奖,胡歌、赵丽颖、王雷、佟丽娅一同摘得金鹰节影帝影后的荣誉,同时也意味着这次的金鹰节再次下了“双黄蛋”,你以为双黄蛋是中国的原创吗?不不不,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了解双黄蛋的前世今生!

第一部分:金鹰节又下了个双黄蛋?观众们:屡见不鲜

第11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闭幕式暨第28届金鹰奖颁奖典礼于昨日晚落幕,最具含金量,最吸睛的自然是是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奖这一项!也就是金鹰节影帝影后的荣誉。

然而就在昨天!胡歌、赵丽颖、王雷、佟丽娅一同摘得了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奖。这就意味着这次的金鹰节再次下了“双黄蛋”。

金鹰奖再次出现“双黄蛋”,虽然有震惊和疑问,但我们表示这已经是一种套路了。甚至如果类似奖项出现“多黄蛋”,我们也不在乎了。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

此前由大众评选的“百花奖”和由专家评选的“金鸡奖”哪一个没下过“双黄蛋”?而且还年年下乐此不疲。

还记得邓超段奕宏和郭涛同时得到影帝的帽子吗?那时段奕宏台下说了一句,这次三人获奖真是没想到。

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让双黄蛋屡见不鲜?难道真是为了平衡演员达到鼓励更多人,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电影向前发展吗?

“中国金鹰电视奖”是经中宣部批准,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电视艺术大奖。从1983年我国设立金鹰奖以来,到今年已走过33年的辉煌历程,金鹰奖从一个单纯的奖项评选,发展到目前这样一个规模不断壮大的金鹰艺术节。这可是一个很有未来的奖项,甚至有人把它比作“东方的奥斯卡”,这更体现了大家寄予它的期待,可奥斯卡就是下过双黄蛋的呀,理所当然,我们也要学!

第二部分:我国奖项双黄蛋正是在响应世界潮流!

双黄蛋可不是中国原创的产物和特产,提起国外知名文艺影视奖项,哪一个没多多少少涉及那么一丢丢儿的双黄蛋?什么奥斯卡呀威尼斯,什么戛纳呀甚至知名新闻奖项的普利策……

当然,如此潮流,中国怎能不跟风?国际化“双黄蛋”现象大肆引进,中国典范金鸡奖,那可是从第一年就开始了双黄蛋的“优良”传统!不仅仅是影视界各大奖项涉及,什么音乐呀等等其他领域,这么国际化的东西怎么能白白错过!快学呀!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把中国是如何学习国际知名奖项的传统的过程看个清清楚楚!

1.戛纳爱下双黄蛋

“双黄蛋”,真的不是中国电影节的原创和特产。就拿国际三大知名电影节中的戛纳电影节来举例,迄今为止嘎纳电影节已经举办了69届,而“双黄蛋”似乎也从未停止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向来是“双黄蛋”高产地,为了平衡,曾经有多部影片同时获得该奖项,如:

1989年贝特朗·布里叶《美得过火》和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的《天堂电影院》

1990年伊德沙·乌德瑞古的《法律》和小栗康平的《死亡之刺》

就连大家最熟悉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活着》也是和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毒太阳》同时获得该奖项的。

在1993年举行的第46届戛纳电影节中,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和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澳大利亚影片《钢琴课》同时夺得了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首次一致投票通过,将金奖同时颁给两部电影。

在第59届因有中国导演王家卫担任评委会主席,似乎把多人得奖的传统也带了过去。当年的影帝影后共有11位,西班牙著名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的《回归》帮助影片中的6位女演员夺得最佳女演员,而最佳男演员由阿尔及利亚影片《光荣之日》中的5位男演员分享。

在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上,由美国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率领的评委会再度给出“双黄蛋”的结果,将影帝桂冠分别授予《美错》的男主角哈维尔·巴丹, 以及《我们的生活》中的埃里奥·杰曼诺。

今年5月第69届戛纳电影节照常颁发了“双黄蛋”,本届最佳导演奖就同时被授予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和罗马尼亚名导克里丝蒂安·蒙吉。

2.威尼斯电影节希望双黄蛋可以扩大影响

今年8月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第一次下了双黄蛋!可谓激动人心!本届影展终身成就奖得主有两位,分别是:法国影星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Belmondo)与波兰导演杰西·史考利莫斯基(JerzySkolimowski)。

两位人选经由电影节主席阿尔贝托·巴贝拉(Alberto Barbera)提名,再由以保罗·巴拉塔领衔的威尼斯双年展主席团拍板最终决定。同时,主席团宣布,由今届开始,威尼斯影展今后每年都会颁出两座终身成就奖金狮,由导演、编剧等电影制作人员和男女演员各居其一。

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最初创立于1970年,首位获奖者便是《公民凯恩》(Citizen Kane)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此后,此奖因各种缘故时断时续,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正式成为固定项目。

近年来,荣膺这一奖项的有蒂姆·伯顿(Tim Burton)、吴宇森、马可·贝罗奇奥(Marco Bellocchio)、弗朗西斯科·罗西(Francesco Rosi)、威廉·弗莱德金(William Friedkin)、塞尔玛·舒恩梅克(Thelma Schoonmaker)、弗雷德里克·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贝特朗·塔维尼耶(Bertrand Tavernier)等人,其中除斯科塞斯御用女剪辑师、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l)的遗孀舒恩梅克外,剩余均为导演。

如今改为“双黄蛋”模式,增加演员一项,似乎是为了扩大影展的影响力。

3.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报道出双黄蛋

双黄蛋可不仅只在电影节中,就连一向以严肃庄严著称的普利策新闻奖都下了一个“双黄蛋”,众人可谓目瞪口呆!2015年4月,普利策新闻奖公布获奖结果。《纽约时报》赢得普利策新闻奖三个奖项:调查报道奖、国际报道奖和专题摄影奖。调查报道奖共有两家媒体获奖,另一家是《华尔街日报》。

在调查报道奖方面,《华尔街日报》的“医疗揭密”系列向美国人展示了美国医疗提供商此前从未公布过的机密数据。

同在调查类报道奖中,《纽约时报》展示了游说团体“动摇国会领导人和国家总检察长”的能力。

4.中国双黄蛋的典范——金鸡奖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这句话似乎特别说给中国的各类电影节和评奖。

世界潮流大趋势,中国怎么会落后?

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于1981年创办的,以奖励优秀影片和表彰成绩卓著的电影工作者。

首届金鸡奖评奖活动于1981年(农历鸡年)5月举行,以金鸡啼鸣象征百家争鸣并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故名金鸡奖。从第一届开始金鸡就有产“双黄蛋”的传统,最佳故事片有8届是“双黄蛋”甚至“三黄蛋”,可以说举世罕见。

从1983年斯琴高娃和潘虹开始,到2011年金鸡奖“爆冷”没有下“双黄蛋”,短短三十几年来诞生了多少对“并蒂莲”呢?而历史要悠久得多的奥斯卡奖,88届颁奖中也出现了六次。

奥斯卡的第一次平局出现在1932年,华莱士·比里凭借《舐犊情深》和《化身博士》中的弗雷德里克·马奇打成平手,两人同获影帝。之后1968年最佳女主角同时颁给了凯瑟琳・赫本和芭芭拉・史翠珊。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007:大破天幕危机》和《刺杀本·拉登》在最佳音效剪辑的平局。据悉,奥斯卡主办方规定如果两个候选者得票相差小于3,那么被认为是平局。

5.音乐奖项也来跟风

电影奖项频下“双黄蛋”,非但是金鸡奖,中国绝大多数影视音乐奖项都喜欢这样频频跟风,国内文艺评奖的这种现象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2012年第12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上,高晓松就任第12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主席,宣布一定不会出现“双黄蛋”,这可真算是有人明目张胆地挑战“并列冠军”了。

对于“双黄蛋”,我们的文艺奖项评委们这样说,比如“好作品实在多,难以取舍”、“艺术水准不相上下”、“经过激烈争论后得到的结果”云云。如果最后得奖的作品真都是佳作的话,倒还勉强可以理解,但实际上多数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刚获奖就被遗忘了。

高晓松在拒绝“双黄蛋”的同时,还表示“如果作品不好,宁可奖项空缺”,这才是正确的评选态度。所谓评奖,不是矬子里选将军,而是优中选优、好中挑好。虽然有时候选择一个好作品必须放弃另外一个好作品,但丧失了“残酷性”而只追求“大家好”的评选,就失去其意义。既然名曰“最佳”,那就不要在后面加上“之一”、“之二”了,干净利落的榜单比拖泥带水的人情更具说服力。

第三部分:双黄蛋是吸收引进西方文化并融合中国特色的产物

我国各类大大小小的奖项下双黄蛋屡见不鲜,这正是在积极响应世界潮流,我们的奖项正在向世界一流奖项看齐!

当然的,引进吸收的同时,我们也融入了中国元素,由此而创建了一套带有中国特色的双黄蛋模式。

这就要说说中国人的特点啦!也就是中国特殊的人情关系和平衡技巧。师承门派要讲,地域平衡要讲,有恩报恩要讲,经济利益要讲,什么都要讲,所以只能大家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了。要么人情需要,通过下“双黄蛋”实现皆大欢喜的局面;要么捧场需要,通过下“双黄蛋”吸引更多的明星大腕前来参加颁奖典礼制造人气很旺的表象,从而让投资商觉得不虚此行。

你好我好大家好,打造“东方奥斯卡”,指日可待!

部分资料来源:新民晚报,百度新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别慌,金鹰节的“双黄蛋”绝非中国特色,而是追赶世界潮流

双黄蛋可不是中国原创的产物和特产,提起国外知名文艺影视奖项,哪一个没多多少少涉及那么一丢丢儿的双黄蛋?

作者:慕容清嘉

金鹰节又下了个双黄蛋?在全世界趋势下的双黄蛋,这一点也不奇怪!

胡歌和刘涛摘得最终的人气大奖,胡歌、赵丽颖、王雷、佟丽娅一同摘得金鹰节影帝影后的荣誉,同时也意味着这次的金鹰节再次下了“双黄蛋”,你以为双黄蛋是中国的原创吗?不不不,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了解双黄蛋的前世今生!

第一部分:金鹰节又下了个双黄蛋?观众们:屡见不鲜

第11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闭幕式暨第28届金鹰奖颁奖典礼于昨日晚落幕,最具含金量,最吸睛的自然是是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奖这一项!也就是金鹰节影帝影后的荣誉。

然而就在昨天!胡歌、赵丽颖、王雷、佟丽娅一同摘得了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奖。这就意味着这次的金鹰节再次下了“双黄蛋”。

金鹰奖再次出现“双黄蛋”,虽然有震惊和疑问,但我们表示这已经是一种套路了。甚至如果类似奖项出现“多黄蛋”,我们也不在乎了。因为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

此前由大众评选的“百花奖”和由专家评选的“金鸡奖”哪一个没下过“双黄蛋”?而且还年年下乐此不疲。

还记得邓超段奕宏和郭涛同时得到影帝的帽子吗?那时段奕宏台下说了一句,这次三人获奖真是没想到。

到底是为了什么才让双黄蛋屡见不鲜?难道真是为了平衡演员达到鼓励更多人,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电影向前发展吗?

“中国金鹰电视奖”是经中宣部批准,以观众投票为主评选产生的电视艺术大奖。从1983年我国设立金鹰奖以来,到今年已走过33年的辉煌历程,金鹰奖从一个单纯的奖项评选,发展到目前这样一个规模不断壮大的金鹰艺术节。这可是一个很有未来的奖项,甚至有人把它比作“东方的奥斯卡”,这更体现了大家寄予它的期待,可奥斯卡就是下过双黄蛋的呀,理所当然,我们也要学!

第二部分:我国奖项双黄蛋正是在响应世界潮流!

双黄蛋可不是中国原创的产物和特产,提起国外知名文艺影视奖项,哪一个没多多少少涉及那么一丢丢儿的双黄蛋?什么奥斯卡呀威尼斯,什么戛纳呀甚至知名新闻奖项的普利策……

当然,如此潮流,中国怎能不跟风?国际化“双黄蛋”现象大肆引进,中国典范金鸡奖,那可是从第一年就开始了双黄蛋的“优良”传统!不仅仅是影视界各大奖项涉及,什么音乐呀等等其他领域,这么国际化的东西怎么能白白错过!快学呀!下面小编就带着大家把中国是如何学习国际知名奖项的传统的过程看个清清楚楚!

1.戛纳爱下双黄蛋

“双黄蛋”,真的不是中国电影节的原创和特产。就拿国际三大知名电影节中的戛纳电影节来举例,迄今为止嘎纳电影节已经举办了69届,而“双黄蛋”似乎也从未停止过。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向来是“双黄蛋”高产地,为了平衡,曾经有多部影片同时获得该奖项,如:

1989年贝特朗·布里叶《美得过火》和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多纳托雷的《天堂电影院》

1990年伊德沙·乌德瑞古的《法律》和小栗康平的《死亡之刺》

就连大家最熟悉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的《活着》也是和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毒太阳》同时获得该奖项的。

在1993年举行的第46届戛纳电影节中,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和新西兰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澳大利亚影片《钢琴课》同时夺得了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这是戛纳电影节首次一致投票通过,将金奖同时颁给两部电影。

在第59届因有中国导演王家卫担任评委会主席,似乎把多人得奖的传统也带了过去。当年的影帝影后共有11位,西班牙著名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尔的《回归》帮助影片中的6位女演员夺得最佳女演员,而最佳男演员由阿尔及利亚影片《光荣之日》中的5位男演员分享。

在第63届戛纳电影节上,由美国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率领的评委会再度给出“双黄蛋”的结果,将影帝桂冠分别授予《美错》的男主角哈维尔·巴丹, 以及《我们的生活》中的埃里奥·杰曼诺。

今年5月第69届戛纳电影节照常颁发了“双黄蛋”,本届最佳导演奖就同时被授予法国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和罗马尼亚名导克里丝蒂安·蒙吉。

2.威尼斯电影节希望双黄蛋可以扩大影响

今年8月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第一次下了双黄蛋!可谓激动人心!本届影展终身成就奖得主有两位,分别是:法国影星让-保罗·贝尔蒙多(Jean-PaulBelmondo)与波兰导演杰西·史考利莫斯基(JerzySkolimowski)。

两位人选经由电影节主席阿尔贝托·巴贝拉(Alberto Barbera)提名,再由以保罗·巴拉塔领衔的威尼斯双年展主席团拍板最终决定。同时,主席团宣布,由今届开始,威尼斯影展今后每年都会颁出两座终身成就奖金狮,由导演、编剧等电影制作人员和男女演员各居其一。

威尼斯影展终身成就奖最初创立于1970年,首位获奖者便是《公民凯恩》(Citizen Kane)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此后,此奖因各种缘故时断时续,直至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正式成为固定项目。

近年来,荣膺这一奖项的有蒂姆·伯顿(Tim Burton)、吴宇森、马可·贝罗奇奥(Marco Bellocchio)、弗朗西斯科·罗西(Francesco Rosi)、威廉·弗莱德金(William Friedkin)、塞尔玛·舒恩梅克(Thelma Schoonmaker)、弗雷德里克·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贝特朗·塔维尼耶(Bertrand Tavernier)等人,其中除斯科塞斯御用女剪辑师、迈克尔·鲍威尔(Michael Powell)的遗孀舒恩梅克外,剩余均为导演。

如今改为“双黄蛋”模式,增加演员一项,似乎是为了扩大影展的影响力。

3.普利策新闻奖:调查报道出双黄蛋

双黄蛋可不仅只在电影节中,就连一向以严肃庄严著称的普利策新闻奖都下了一个“双黄蛋”,众人可谓目瞪口呆!2015年4月,普利策新闻奖公布获奖结果。《纽约时报》赢得普利策新闻奖三个奖项:调查报道奖、国际报道奖和专题摄影奖。调查报道奖共有两家媒体获奖,另一家是《华尔街日报》。

在调查报道奖方面,《华尔街日报》的“医疗揭密”系列向美国人展示了美国医疗提供商此前从未公布过的机密数据。

同在调查类报道奖中,《纽约时报》展示了游说团体“动摇国会领导人和国家总检察长”的能力。

4.中国双黄蛋的典范——金鸡奖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也",这句话似乎特别说给中国的各类电影节和评奖。

世界潮流大趋势,中国怎么会落后?

中国电影金鸡奖是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于1981年创办的,以奖励优秀影片和表彰成绩卓著的电影工作者。

首届金鸡奖评奖活动于1981年(农历鸡年)5月举行,以金鸡啼鸣象征百家争鸣并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故名金鸡奖。从第一届开始金鸡就有产“双黄蛋”的传统,最佳故事片有8届是“双黄蛋”甚至“三黄蛋”,可以说举世罕见。

从1983年斯琴高娃和潘虹开始,到2011年金鸡奖“爆冷”没有下“双黄蛋”,短短三十几年来诞生了多少对“并蒂莲”呢?而历史要悠久得多的奥斯卡奖,88届颁奖中也出现了六次。

奥斯卡的第一次平局出现在1932年,华莱士·比里凭借《舐犊情深》和《化身博士》中的弗雷德里克·马奇打成平手,两人同获影帝。之后1968年最佳女主角同时颁给了凯瑟琳・赫本和芭芭拉・史翠珊。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007:大破天幕危机》和《刺杀本·拉登》在最佳音效剪辑的平局。据悉,奥斯卡主办方规定如果两个候选者得票相差小于3,那么被认为是平局。

5.音乐奖项也来跟风

电影奖项频下“双黄蛋”,非但是金鸡奖,中国绝大多数影视音乐奖项都喜欢这样频频跟风,国内文艺评奖的这种现象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然而在2012年第12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上,高晓松就任第12届音乐风云榜年度盛典主席,宣布一定不会出现“双黄蛋”,这可真算是有人明目张胆地挑战“并列冠军”了。

对于“双黄蛋”,我们的文艺奖项评委们这样说,比如“好作品实在多,难以取舍”、“艺术水准不相上下”、“经过激烈争论后得到的结果”云云。如果最后得奖的作品真都是佳作的话,倒还勉强可以理解,但实际上多数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刚获奖就被遗忘了。

高晓松在拒绝“双黄蛋”的同时,还表示“如果作品不好,宁可奖项空缺”,这才是正确的评选态度。所谓评奖,不是矬子里选将军,而是优中选优、好中挑好。虽然有时候选择一个好作品必须放弃另外一个好作品,但丧失了“残酷性”而只追求“大家好”的评选,就失去其意义。既然名曰“最佳”,那就不要在后面加上“之一”、“之二”了,干净利落的榜单比拖泥带水的人情更具说服力。

第三部分:双黄蛋是吸收引进西方文化并融合中国特色的产物

我国各类大大小小的奖项下双黄蛋屡见不鲜,这正是在积极响应世界潮流,我们的奖项正在向世界一流奖项看齐!

当然的,引进吸收的同时,我们也融入了中国元素,由此而创建了一套带有中国特色的双黄蛋模式。

这就要说说中国人的特点啦!也就是中国特殊的人情关系和平衡技巧。师承门派要讲,地域平衡要讲,有恩报恩要讲,经济利益要讲,什么都要讲,所以只能大家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了。要么人情需要,通过下“双黄蛋”实现皆大欢喜的局面;要么捧场需要,通过下“双黄蛋”吸引更多的明星大腕前来参加颁奖典礼制造人气很旺的表象,从而让投资商觉得不虚此行。

你好我好大家好,打造“东方奥斯卡”,指日可待!

部分资料来源:新民晚报,百度新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