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包括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等。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里,超低排放的煤电机组超过10.5亿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由6.5亿千瓦增至12亿千瓦以上,清洁能源消费占比由20.8%上升到25%以上。
对于双碳及ESG领域的发展,全国各地的两会代表也提出了不同建议:
双碳目标需要法律保障
在民进中央《关于强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度保障的提案》中,其建议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尽快启动“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法”立法进程,将该法作为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基础性法律和框架法,并一揽子制修订能源法、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以保障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煤炭消费尽早达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构建等目标实现。
民进中央还建议进一步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及相关制度,加快扩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范围并强化相应激励措施;并积极参与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其国家自主贡献(NDC)及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大宗商品和重点资源产品的绿色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加强与“一带一路”节点国家在绿色发展和能源转型上的合作。
重启CCER市场,发展碳减排项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永生在两会期间建议重启并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让更多碳减排项目参与碳市场,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机制,逐步打造全国统一的CCER市场,充分激发企业开展自愿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降低控排企业碳市场的履约成本。
马永生还建议研究并发布CCUS方法学,从国家层面组织开展CCUS方法学研究,或对企业开展的方法学研究进行认定并尽快发布;参考国际经验出台支持政策,加快完善CCUS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出台CCUS量化核证国家标准,并参考国际经验,探索制定面向碳中和目标的CCUS税收优惠和补贴激励等支持政策。
推动可持续标准制定
全国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建议推动中国可持续性发展国际准则的制定和引导,指导和规范针对所有利益相关方、环境和经济产生重大积极影响的可持续发展事项。同时,可持续性发展报告的披露准则应以企业价值创造为重心,企业应将可持续性视为一个价值驱动因素,自发自觉、逐步建立起ESG管理的体系和能力。
高纪凡还提到,制定规则的机构需要具备充分的监督职能和多元性特征,并培育和规范国内具有领先理念和评级体系顶层设计能力的ESG评级机构,强化国内ESG金融、绿色金融和保险的践行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国家会计学院教授黄世忠建议尽快成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的制定机构、尽快明确我国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的制定策略以及尽快建立我国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的协调机构。黄世忠提到,考虑到国际上将可持续发展信息作为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可由财政部作为牵头单位,建立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的部际协调机制,其成员单位可包括国家发改委、人民银行、证监会、银保监会、国务院国资委、工信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等。
培养双碳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表示,目前面向双碳发展的高端科技人才依旧稀缺,他建议构建产教融合的双碳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规划,打破产业和教学之间的壁垒,推动建立学校、企业双导师授课模式,将企业所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引入学校开设创新实践课程,或借助于高校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将学生引入面向“双碳”发展科研项目一线,将行业最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融入实验教学,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本科生和研究生多层次培养,开发项目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学方式,提高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通过与企业共同打造实践平台,实现教学、科研、企业需求与双碳人才培养过程的动态融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