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安晶
中东老对手沙特阿拉伯与伊朗时隔七年宣布恢复外交关系正在引发连锁反应。3月13日,与伊朗断交的马尔代夫宣布将恢复与伊朗的外交关系。
在马尔代夫之前,中东各国已纷纷对沙特伊朗迈出的历史性一步做出回应。
包括土耳其、埃及、伊拉克、阿联酋、卡塔尔、阿曼、黎巴嫩在内的中东国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盖特以及也门冲突中的当事方胡塞武装均对沙伊复交表示欢迎。
美国在对“任何有助结束也门冲突和缓解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的行动表示欢迎之时,也暗中强调了自己与沙特的密切关系,称沙特已就相关谈判知会了美国。
各国中,以色列最不愿看到“死敌”伊朗与沙特恢复外交关系。再度上台的总理内塔尼亚胡正在推动以色列与沙特达成历史性和解,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在特朗普任美国总统时期,以色列与阿联酋、巴林等四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是内塔尼亚胡最重要的外交政绩。
沙特与伊朗此次迈出的历史性一步将对中东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美国是否会因此调整其中东政策?同为OPEC成员国的沙特和伊朗是否有空间加强在石油上的合作?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副所长秦天为界面新闻解读。
美国是否会调整中东政策?
从奥巴马开始到特朗普和拜登,美国近年来一直寻求从中东抽身。特朗普时期,沙特石油设施遇袭致该国原油产量减半后,美国并没有用武力支持这位中东支柱盟友。拜登上任的第一年,美军仓促从阿富汗撤离再度展现了美国抽离的决心。
正是美国的政策变化,促使中东国家为实现地区稳定寻找新的出路。从2021年开始,沙特与伊朗就恢复接触并在伊拉克举行了多轮谈判。
李绍先表示,对于沙伊此次达成的协议,美国虽然表面上不得不赞成,但内心并不高兴,因为伊朗目前依然是美国在中东打击遏制的最大目标。上周,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和防长奥斯汀先后访问以色列,正是为了讨论如何遏制伊朗、推动以色列和沙特的关系正常化进程。
他认为,沙伊的协议打乱了美国在中东的步伐后,美国可能会在中东做出一些补救性的调整措施,但不会进行政策调整或者向中东重新增派驻军。
“美国现在一方面在深度介入乌克兰危机,一方面又把中国定位为主要竞争对手。”李绍先表示,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会将更多精力重新投入中东。
秦天也持相同看法。他同时预测,由于沙伊的协议是在中国达成,美国今后在应对中东事务上将不仅仅解决中东的问题,还可能把与中国竞争放到其中东政策的框架中。
伊核协议和石油合作前景如何?
伊核协议是奥巴马政府的重要政绩,自拜登上台后,美国开始与伊朗就重返伊核协议展开谈判。到去年9月,谈判进入冲刺阶段,协议文本也基本准备完成。
但由于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为避免因伊核协议问题丢失选票,美国民主党政府与伊朗的谈判陷入停滞。中期选举后,坚决反对伊核协议的共和党拿下众议院控制权,重启谈判变得更为困难。
李绍先表示,重返伊核协议符合美国和伊朗的利益。拜登政府从上台后就围绕着恢复伊核协议在中东展开部署,“现在要退回去太难”。而伊朗也想达成协议,近期不断提高浓缩铀的做法也说明伊朗方面的紧迫感在加大。
他预测,最终美伊的重返伊核协议谈判还是会重启。而沙特伊朗重启外交关系对恢复美伊谈判有积极意义,至少消除了沙特对谈判的障碍因素。
自拜登上台以来,伊朗一直在为石油解禁做准备。分析人士预计,一旦美国与伊朗达成协议,在之后三到六个月内,伊朗的原油出口能达到100万-130万桶/日。
而伊朗与沙特同为OPEC成员,均为中东产油大国。此前,为牢牢掌握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沙特为首的OPEC+在面对美国的增产呼声时选择了减产。
与沙特的情况不同,常年制裁限制了伊朗的产油能力。OPEC数据显示,伊朗去年的原油产量为255万桶/日,高于上一年的239万桶/日。而在美国2018年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对伊朗制裁前一个月,伊朗仅原油出口就达到250万桶/日。
秦天指出,在石油出口继续遭美国制裁的情况下,伊朗很难随意增产。也正是由于遭受制裁,伊朗目前并非影响国际油价的重要因素。
他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伊朗与同属OPEC成员的沙特重启外交关系,但两国很难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建立合作。
也门战争和中东关系如何演绎?
在中东的诸多争端中,作为逊尼派领头羊的沙特以及什叶派大国伊朗都支持着对立方。
在也门,沙特领导的联军协助也门政府军与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作战;在叙利亚,沙特支持反叙政府武装,伊朗则是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的重要盟友,阿萨德家族为什叶派阿拉维派;在黎巴嫩,沙特支持逊尼派政客,伊朗则支持什叶派的黎巴嫩真主党。
从2014年开始至今,也门冲突已经持续了近八年,沙特领导的联军则从2015年就在也门作战。去年4月,也门冲突各方达成临时停火并两度延长停火。为了结束冲突,沙特也开始与胡塞武装直接接触。
李绍先表示,现在沙特和伊朗走上和解之路也意味着通过谈判解决也门危机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而沙伊关系的缓和也有利于缓和叙利亚、黎巴嫩等国不同派系的冲突。
对于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李绍先指出,各国在对伊朗态度上主要分三种类型。一种是与伊朗敌对的沙特、巴林,一种是与伊朗合作的卡塔尔、阿联酋,还有一种是负责打圆场的科威特、阿曼。由于沙特对伊朗的态度影响着很多阿拉伯国家,因此沙伊改善关系后,也会带动其他国家改善与伊朗的关系。
“唯一反对沙伊改善关系的国家是以色列。”李绍先表示,但由于伊朗与以色列一直暗战不断,以色列不至于针对沙伊的协议对伊朗采取极端手段。他预测,以色列之后可能会采取一些措施来干扰沙特与伊朗的和解。
李绍先同时强调,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并不代表两国的紧张关系就会消失。由于两国有着根深蒂固的矛盾,恢复外交关系仅仅是迈出第一步,之后还需要长时间磨合。
为何在中国达成协议?
3月10日,中国、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发表三方联合声明,宣布沙特与伊朗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沙特和伊朗计划在最多两个月内重开双方使馆和代表机构,还同意激活两国在1998年签署的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合作总协议,以及在2001年达成的安全合作协议。
李绍先认为,沙特和伊朗能达成协议需要三个条件。一个是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而从2021年开始,中东国家已经在改善关系。第二个是水到渠成,经过两年的谈判,沙伊已经清楚了对方的立场。
第三个则是“临门一脚”,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推动力。由于两国间的矛盾,沙特和伊朗需要一个双方都能信任、能对双方都发挥影响力的国家,中国就充当了这个推动因素,“最终把球临门一脚送进去,这个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秦天表示,中国分别是沙特和伊朗的最大贸易伙伴国,也让两国对中国有更大的信任度。除此之外,沙伊在中国宣布复交,也是看重了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让沙伊的协议能获得更广泛的传播度。
上周,中国外交部长秦刚谈到中国的中东政策时表示,中国将继续主持公道,支持中东国家通过对话协商推动热点问题政治解决。中国完全尊重中东国家主人翁地位,不会去填补所谓“真空”,也不搞排他小圈子,中国愿做中东安全稳定的促进者、发展繁荣的合作者、团结自强的推动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