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次果生意:电商平台上为什么难以买到好水果?|界面315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次果生意:电商平台上为什么难以买到好水果?|界面315

电商的比价模式以及没有品牌化导致无法产生复购的销售方式,导致卖家只能去做一些比较次的水果。

几年前,家住四川眉山的飞哥因家中的土地无人打理,他便返乡种起了柑橘。靠着这20亩地,他每年都能收获6万斤柑橘,其中有粑粑柑、不知火、爱媛等近年的网红品种。

每年柑橘成熟的季节,就有不同的水果代办来到产地。最终,飞哥家的6万斤柑橘卖给了不同的代办,他们有的专门采购商品果,还有的则专门采购次果。“商品果就是卖到批发市场的那种果。等他们把好货挑走了,剩下的都是次果,我们就在次果里面再挑好的,这个叫作高次。”

不同等级的水果最终对应着不同的销售渠道,除商品果进入批发市场最终进入线下商超售卖外,高次果则在电商平台上销售,而低次果多是被城市里的流动商贩们买走了。 

在产地,水果经过分级后销往不同的渠道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在水果流通环节,水果分级其实就是为了将水果商品化而想出来的办法。 

测量直径大小进行果品分级是一种常用做法。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文东对界面新闻解释,之后随着水果分级的演化,着色度、硬度、糖度等标准也加入其中。

王文东补充,“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标准叫地缘标准,比方说究竟是洛川苹果还是栖霞苹果,仙居杨梅还是云南杨梅,这种地缘标志也在里面起作用。”

在流通环节,分级意味着能将水果卖上更高的价格。百果园就在招股书中提到,水果供应及采购成本受到无法控制的大幅波动影响,采购好吃不贵水果的能力对公司维持声誉和市场地位至关重要。百果园的水果产品果品品质分级体系令其能够基于不同水果品质对水果制定不同价格,使水果价值最大化、实现物有所值。

除了采购时直接筛选,根据王文东介绍,还有的水果公司会提前进入果园,以统一价格买下整个果园的水果,之后再通过机器或人工的方式进行分选,最终将选出的水果进行分级销售,最优质的水果打包装进礼盒售卖,余下的则再分为一级果、二级果销售。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水果商品率已有所提高。据王文东介绍,目前水果、柑橘等大宗水果商品率已经可以达到70%-80%以上。在传统水果流通的链路里,这些商品化的水果便是这样通过代办、采购公司,从产地售往各级批发市场,最终分销给商超、市场等销售渠道。

迄今为止,这条水果流通链路仍掌握着产地的绝大多数水果。

有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约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5800家左右。根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数据,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虽然只占全国农产品市场数量的10%左右,但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全国约70%农产品的流通与集散功能,年交易额约5万亿元。

偶尔也有部分果子能够脱离批发市场渠道。2020年从互联网行业辞职返乡销售脐橙的庆安注意到,像是眉山、瑞金等水果产区,水果的销售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收购商,走批发市场渠道。而赣南脐橙较为特殊,有一批人很早开始通过微信体系销售脐橙,产地的部分好果资源也掌握在这部分卖家手里。 

分选过后,果农手中仍会剩下无法商品化的水果,也就是“次果”。

这类次果的形成原因可能有许多种。王文东表示,以苹果为例,采摘的时候,果柄脱落或者发生磕碰,都会造成这样的苹果不易储存,还有的水果在树上生长时被树叶挡着,受到的日照时间较短,着色程度不深,等收购回来放到存储库里以后色泽就会变淡、返绿,这也被判定不能作为商品进行流通。

以往,这类水果可能被用来榨汁或者进行水果加工。但现在,电商也成了销售渠道之一。多位受访者对界面新闻表示,这类次果主要问题就是小和丑,对消费者而言,可能并不影响口感。

对部分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次果的售价的确更为便宜。根据庆安观察,2022年他所销售的赣南脐橙中,次果反倒卖得最好,“我们会在链接里注明这是次果,然后附上很多照片,告诉消费者次果是什么样子。”

“大部分消费者其实不介意,假如次果跟漂亮的果子口感是一样的,但价格可能只有正常果子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那消费者可能就会去买这种次果,因为它便宜,然后口感也一样,没有差别。”庆安说。 

电商平台上,次果更为普遍,以线上农产品批发交易平台惠农网为例,不少卖家都在链接中直接注明“电商果”或者“电商货”,这类商家多是水果产地代办,向电商平台卖家批发水果或提供一件代发业务。

截图来自惠农网

链接中,还有的卖家更进一步提示,“偶尔个别有点小撞伤,小点,或者小花皮,是来自大自然,天然酝酿而成,不属于坏果。”

在产地,商品果和次果的售价几乎相差一倍。一位批发市场负责人对界面新闻介绍,“比方说,收果时商品果的石榴是5元多一斤,次果可能2-3元就卖了,所以他们就拿去做特价引流,9.9包邮。”

除引流外,电商平台上的流量机制也迫使卖家们不能尝试销售更优质的水果。生活在广东的王先生曾打算在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当地的火龙果,经过调研后他发现,如果销售好果,与同类卖家相比价格上就不具有优势,也就没法从平台获得更高的流量。

电商平台上水果的价格也常常让飞哥瞠目结舌,“像你在某宝、某多上十几、二十就能买一箱,一箱就是十斤,算下来顶多才2元一斤,在我们产地卖都要5元一斤的水果,这个价格怎么可能买得到,你说这是什么果子,肯定都是次果。虽然不影响口感,但次果终归是次果,有的时候拿回去没搞好,里面肯定偶尔有些坏的。”

庆安也发现,在电商平台上销售水果,售价不能太高,电商的比价模式以及没有品牌化导致无法产生复购的销售方式,导致卖家只能去做一些比较次的水果。在江西会昌,庆安曾接触过一位拼多多商家,销售赣南脐橙的第一年,也尝试自采模式,自己去订果园、采摘、分级,但第二年,他就改变了策略,专门去收品相和口感差一点的脐橙,再加上部分好果混发,靠着这种方式把脐橙售价做到了10斤29元,而庆安销售的脐橙价格几乎是前者的一倍还多。

而这或许就是在电商平台上买水果时常踩坑的原因,消费者需要投入更高的时间成本进行比价、甄别。“在中国消费分层还是蛮明显的,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吃到那种便宜的水果,口感稍微差一点,但肯定会存在一些人对口感有要求,对水果的品质要求更高,像这种顾客,在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上买水果,总会遇到品质不稳定的情况。”庆安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次果生意:电商平台上为什么难以买到好水果?|界面315

电商的比价模式以及没有品牌化导致无法产生复购的销售方式,导致卖家只能去做一些比较次的水果。

几年前,家住四川眉山的飞哥因家中的土地无人打理,他便返乡种起了柑橘。靠着这20亩地,他每年都能收获6万斤柑橘,其中有粑粑柑、不知火、爱媛等近年的网红品种。

每年柑橘成熟的季节,就有不同的水果代办来到产地。最终,飞哥家的6万斤柑橘卖给了不同的代办,他们有的专门采购商品果,还有的则专门采购次果。“商品果就是卖到批发市场的那种果。等他们把好货挑走了,剩下的都是次果,我们就在次果里面再挑好的,这个叫作高次。”

不同等级的水果最终对应着不同的销售渠道,除商品果进入批发市场最终进入线下商超售卖外,高次果则在电商平台上销售,而低次果多是被城市里的流动商贩们买走了。 

在产地,水果经过分级后销往不同的渠道是众所周知的“秘密”。在水果流通环节,水果分级其实就是为了将水果商品化而想出来的办法。 

测量直径大小进行果品分级是一种常用做法。上海市果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文东对界面新闻解释,之后随着水果分级的演化,着色度、硬度、糖度等标准也加入其中。

王文东补充,“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标准叫地缘标准,比方说究竟是洛川苹果还是栖霞苹果,仙居杨梅还是云南杨梅,这种地缘标志也在里面起作用。”

在流通环节,分级意味着能将水果卖上更高的价格。百果园就在招股书中提到,水果供应及采购成本受到无法控制的大幅波动影响,采购好吃不贵水果的能力对公司维持声誉和市场地位至关重要。百果园的水果产品果品品质分级体系令其能够基于不同水果品质对水果制定不同价格,使水果价值最大化、实现物有所值。

除了采购时直接筛选,根据王文东介绍,还有的水果公司会提前进入果园,以统一价格买下整个果园的水果,之后再通过机器或人工的方式进行分选,最终将选出的水果进行分级销售,最优质的水果打包装进礼盒售卖,余下的则再分为一级果、二级果销售。

随着种植技术的发展,水果商品率已有所提高。据王文东介绍,目前水果、柑橘等大宗水果商品率已经可以达到70%-80%以上。在传统水果流通的链路里,这些商品化的水果便是这样通过代办、采购公司,从产地售往各级批发市场,最终分销给商超、市场等销售渠道。

迄今为止,这条水果流通链路仍掌握着产地的绝大多数水果。

有数据显示,全国现有农产品市场约4.4万家,其中批发市场5800家左右。根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数据,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虽然只占全国农产品市场数量的10%左右,但是农产品批发市场承担全国约70%农产品的流通与集散功能,年交易额约5万亿元。

偶尔也有部分果子能够脱离批发市场渠道。2020年从互联网行业辞职返乡销售脐橙的庆安注意到,像是眉山、瑞金等水果产区,水果的销售方式主要还是通过收购商,走批发市场渠道。而赣南脐橙较为特殊,有一批人很早开始通过微信体系销售脐橙,产地的部分好果资源也掌握在这部分卖家手里。 

分选过后,果农手中仍会剩下无法商品化的水果,也就是“次果”。

这类次果的形成原因可能有许多种。王文东表示,以苹果为例,采摘的时候,果柄脱落或者发生磕碰,都会造成这样的苹果不易储存,还有的水果在树上生长时被树叶挡着,受到的日照时间较短,着色程度不深,等收购回来放到存储库里以后色泽就会变淡、返绿,这也被判定不能作为商品进行流通。

以往,这类水果可能被用来榨汁或者进行水果加工。但现在,电商也成了销售渠道之一。多位受访者对界面新闻表示,这类次果主要问题就是小和丑,对消费者而言,可能并不影响口感。

对部分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次果的售价的确更为便宜。根据庆安观察,2022年他所销售的赣南脐橙中,次果反倒卖得最好,“我们会在链接里注明这是次果,然后附上很多照片,告诉消费者次果是什么样子。”

“大部分消费者其实不介意,假如次果跟漂亮的果子口感是一样的,但价格可能只有正常果子的三分之二或者一半,那消费者可能就会去买这种次果,因为它便宜,然后口感也一样,没有差别。”庆安说。 

电商平台上,次果更为普遍,以线上农产品批发交易平台惠农网为例,不少卖家都在链接中直接注明“电商果”或者“电商货”,这类商家多是水果产地代办,向电商平台卖家批发水果或提供一件代发业务。

截图来自惠农网

链接中,还有的卖家更进一步提示,“偶尔个别有点小撞伤,小点,或者小花皮,是来自大自然,天然酝酿而成,不属于坏果。”

在产地,商品果和次果的售价几乎相差一倍。一位批发市场负责人对界面新闻介绍,“比方说,收果时商品果的石榴是5元多一斤,次果可能2-3元就卖了,所以他们就拿去做特价引流,9.9包邮。”

除引流外,电商平台上的流量机制也迫使卖家们不能尝试销售更优质的水果。生活在广东的王先生曾打算在拼多多平台上销售当地的火龙果,经过调研后他发现,如果销售好果,与同类卖家相比价格上就不具有优势,也就没法从平台获得更高的流量。

电商平台上水果的价格也常常让飞哥瞠目结舌,“像你在某宝、某多上十几、二十就能买一箱,一箱就是十斤,算下来顶多才2元一斤,在我们产地卖都要5元一斤的水果,这个价格怎么可能买得到,你说这是什么果子,肯定都是次果。虽然不影响口感,但次果终归是次果,有的时候拿回去没搞好,里面肯定偶尔有些坏的。”

庆安也发现,在电商平台上销售水果,售价不能太高,电商的比价模式以及没有品牌化导致无法产生复购的销售方式,导致卖家只能去做一些比较次的水果。在江西会昌,庆安曾接触过一位拼多多商家,销售赣南脐橙的第一年,也尝试自采模式,自己去订果园、采摘、分级,但第二年,他就改变了策略,专门去收品相和口感差一点的脐橙,再加上部分好果混发,靠着这种方式把脐橙售价做到了10斤29元,而庆安销售的脐橙价格几乎是前者的一倍还多。

而这或许就是在电商平台上买水果时常踩坑的原因,消费者需要投入更高的时间成本进行比价、甄别。“在中国消费分层还是蛮明显的,大部分人还是希望吃到那种便宜的水果,口感稍微差一点,但肯定会存在一些人对口感有要求,对水果的品质要求更高,像这种顾客,在拼多多、淘宝等电商平台上买水果,总会遇到品质不稳定的情况。”庆安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