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李书福能让魅族东山再起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李书福能让魅族东山再起吗?

魅族又回来了?

文|江瀚视野观察

在中国手机市场上,现在大家熟悉的可能都是华米OV,但是有多少人还记得在中国的手机江湖中还有一个沉浮多年的身影,这就是魅族。在被吉利收购之后,魅族终于要回来了,这次魅族归来我们到底该怎么看?魅族的未来又该如何分析?

一、魅族又回来了?

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位于武汉的中国车谷国际体育交流文化中心一间会议室内,被星纪时代收购后的魅族团队首次亮相,公司全名为星纪魅族集团,仍使用魅族的品牌。这距离去年7月魅族被正式收购,已经过去了8个月,距离上一款手机发布,也过去了1年多时间。

星纪魅族公布了新的组织架构与业务布局,目前有三项业务:智能手机、XR和前瞻技术。新公司有2800名员工,分布在全国4个城市。魅族新管理层包括:董事长兼CEO沈子瑜,他同时也是汽车芯片公司亿咖通科技的董事长。手机事业部总裁黄质潘,XR事业部负责人为王勇,CTO张亚东负责前瞻技术事业部。

简短的采访环节中,沈子瑜与黄质潘多次强调魅族手机与其他智能硬件的融合,尤其是与汽车的融合。沈子瑜说,即将发布的魅族20系列采用了车规级的品控标准。黄质潘也谈到,魅族手机和汽车的融合会很丝滑。

魅族成立已经有20年。它做MP3起家,曾在国产手机崛起初期占领过鳌头,后来被华米Ov(华为、小米、OPPO、vivo)超越。2022年7月,星纪时代宣布收购珠海魅族79.09%的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权。

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2023年3月8日,由星纪时代和魅族科技融合而来的星纪魅族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武汉,星纪魅族集团创始人为李书福,沈子瑜出任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

黄质潘向记者坦承,魅族的手机市场表现目前仍在低谷,重新反弹是最大的挑战。“做手机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黄质潘直言,手机市场一片红海、毛利不高,魅族要做的是把品牌先立起来,把口碑先做好。

对于线下市场布局,黄质潘透露,3月30日发布会之后,星纪魅族集团会在武汉开设第一家800平方米的旗舰店,里面包含汽车、车机、手机、XR产品,魅友交流中心,售后服务体系等,未来3年,还将计划建设1000家类似的门店。

而在车机系统,沈子瑜介绍,FlymeAuto代表了一套软件交互体系,是以FlymeAuto OS为主体,包括Flyme 十代的经验所做的车载的人机交互软件,亿咖通科技作为Tier 1(一级供应商),提供整个车载的运算平台。

二、魅族东山再起真的有戏吗?

说实在看到当前魅族终于又要回来了,很多人不禁想问魅族从之前的兴盛到最后的曲终人散,再到如今再度归来,我们到底该怎么看魅族的表现,在吉利李书福的加持下魅族还有可能东山再起吗?

首先,魅族为什么会败在4G时代?我们仔细研究之前魅族的几次起起伏伏,要知道笔者之前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最感慨的其实不是魅族的手机,而是魅族的MP3、MP4,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未兴起的时代,魅族的数码产品已经是时代先进的典范,除了苹果的ipod之外几乎找不到比魅族更好的产品,那个时代魅族堪称是中国电子数码产品的良心。

之后,在乔帮主iPhone的带领下,全世界都跨越式地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那个时候连诺基亚都还没反应过来,魅族却率先进入了智能机的海洋,在市场发展的前期,魅族的优势可见一斑。当时,几个国产手机巨头之中能和中华酷联一较高下的也就是魅族了。

但是,魅族可以说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范,如果把时间线放到2016年,当时的魅族可谓是风头无两,当时魅族推出魅蓝品牌,采用了机海战术,一时间随处可见魅族的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了市场的常态。2016年,魅蓝启动了登峰造极的机海战术,几乎每个月都要开场发布会,先后发布了魅蓝Note 3、魅蓝3、魅蓝3S、魅蓝E、魅蓝U10、魅蓝U20、魅蓝Max、魅蓝5、魅蓝Note 5一共9款新品。要知道,2015年魅蓝只发布了4款手机新品。

然而,正所谓“上帝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魅族的过度机海战术引发了自身品控的崩溃,再加上也都是中低端走量手机,大部分新品都没有做出明显的差异化,几乎一样的外观,一样的腰圆键、一样的联发科芯片,最终的结果魅族逐渐在4G时代落后,在5G时代沉沦也就成了不争的事实。

其次,吉利加持的魅族到底优势何在?这次,吉利收购魅族重整旗鼓对于魅族来说可谓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经历了阿里系的进入与退出之后,魅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绝大多数的筹码,在这样的情况下,吉利伸出的援手堪称是魅族在一片黑暗之中的一盏明灯。

那么,有了吉利加持的魅族到底有什么样的优势呢?经过了吉利一段时间的改造之后,魅族的发展可以说开始全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属于吉利的时代,其中的优势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真正的资本优势可以加持。手机市场是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当前的市场发展已经不是之前可以随便下场遍地黄金的时代,头部手机市场的玩家基本上已经明确座次,二三梯队的手机企业也基本上都已经折戟沉沙,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优势来支撑自己的发展的话,想要做好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相比于做汽车的资金需求,做手机无疑是低得多的,这也让吉利有充足的底气来支持魅族的发展。

二手魅族毕竟也是老牌手机巨头。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魅族虽然一度沉沦,但是毕竟曾经是中国数得上号的手机巨头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要以手机为支点撬动整个智能生态的话,以魅族为起点会远比另起炉灶容易的多,这也是吉利愿意加持魅族的核心原因。也正是如此我们看到了新魅族包含汽车、车机、手机、XR产品,吉利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为了手机,而是以手机为基础的一整套汽车智能生态体系,而魅族则扮演着其中关键先生的角色。

三是发展的路径也已经明确。相比于之前魅族没有发展的方向,只能和华米OV四大巨头硬拼不同,这次新魅族的方向就是华为与问界,魅族扮演华为的角色,而吉利则扮演汽车生产企业的角色,借助魅族强势手机与高用户体验感的系统优势,目标是复刻一个问界的神话。虽然,我们没办法说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用,但是吉利的布局则是已经完成,借助魅族的手机在短时间内形成手机为核心的全面车机智能生态体系。

第三,魅族真的有希望东山再起吗?我们看到当前的魅族,让人还是有一丝欣慰,这个老牌的手机品牌最终还是有人愿意去重新扶持他、帮助他,对于目前的魅族来说,依靠在吉利体系的大树之下,至少避免了自己和手机巨头们直接争锋相对的风险,给了魅族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当前魅族最大的优势。

不过魅族的问题却是,如何真正构建起与吉利的生态化反,虽然智能座舱、车机系统乃至于整个汽车智能生态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手机在其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除了钥匙之外还能做什么?到现在为止其实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对于魅族来说必须要实现从单纯手机到以手机为纽带的整个汽车智能体系的跨越,这个跨越堪称为惊险的一跃,如果成功的话,魅族无疑将会证明自己在吉利汽车中的核心价值,但如果不成的话,如何让消费者有去购买魅族手机的理由?

魅族这次重新回来,可以说机会不小,但是到底能否真正实现东山再起,现在还没有一个答案,需要给魅族更多的时间,看看他能否实现这场跨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魅族

3.8k
  • 星纪魅族与阿里云宣布全面合作
  • 从手机眼镜到汽车,星纪魅族要跟华为小米抢市场

吉利汽车

5k
  • 吉利汽车年内将推2款搭载“超醇电混”的汽车
  • 吉利银河将于今年推出5款新能源产品,挑战百万年销量目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李书福能让魅族东山再起吗?

魅族又回来了?

文|江瀚视野观察

在中国手机市场上,现在大家熟悉的可能都是华米OV,但是有多少人还记得在中国的手机江湖中还有一个沉浮多年的身影,这就是魅族。在被吉利收购之后,魅族终于要回来了,这次魅族归来我们到底该怎么看?魅族的未来又该如何分析?

一、魅族又回来了?

据经济观察报的报道,位于武汉的中国车谷国际体育交流文化中心一间会议室内,被星纪时代收购后的魅族团队首次亮相,公司全名为星纪魅族集团,仍使用魅族的品牌。这距离去年7月魅族被正式收购,已经过去了8个月,距离上一款手机发布,也过去了1年多时间。

星纪魅族公布了新的组织架构与业务布局,目前有三项业务:智能手机、XR和前瞻技术。新公司有2800名员工,分布在全国4个城市。魅族新管理层包括:董事长兼CEO沈子瑜,他同时也是汽车芯片公司亿咖通科技的董事长。手机事业部总裁黄质潘,XR事业部负责人为王勇,CTO张亚东负责前瞻技术事业部。

简短的采访环节中,沈子瑜与黄质潘多次强调魅族手机与其他智能硬件的融合,尤其是与汽车的融合。沈子瑜说,即将发布的魅族20系列采用了车规级的品控标准。黄质潘也谈到,魅族手机和汽车的融合会很丝滑。

魅族成立已经有20年。它做MP3起家,曾在国产手机崛起初期占领过鳌头,后来被华米Ov(华为、小米、OPPO、vivo)超越。2022年7月,星纪时代宣布收购珠海魅族79.09%的股权,并取得对魅族科技的单独控制权。

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2023年3月8日,由星纪时代和魅族科技融合而来的星纪魅族集团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武汉,星纪魅族集团创始人为李书福,沈子瑜出任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

黄质潘向记者坦承,魅族的手机市场表现目前仍在低谷,重新反弹是最大的挑战。“做手机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盈利。”黄质潘直言,手机市场一片红海、毛利不高,魅族要做的是把品牌先立起来,把口碑先做好。

对于线下市场布局,黄质潘透露,3月30日发布会之后,星纪魅族集团会在武汉开设第一家800平方米的旗舰店,里面包含汽车、车机、手机、XR产品,魅友交流中心,售后服务体系等,未来3年,还将计划建设1000家类似的门店。

而在车机系统,沈子瑜介绍,FlymeAuto代表了一套软件交互体系,是以FlymeAuto OS为主体,包括Flyme 十代的经验所做的车载的人机交互软件,亿咖通科技作为Tier 1(一级供应商),提供整个车载的运算平台。

二、魅族东山再起真的有戏吗?

说实在看到当前魅族终于又要回来了,很多人不禁想问魅族从之前的兴盛到最后的曲终人散,再到如今再度归来,我们到底该怎么看魅族的表现,在吉利李书福的加持下魅族还有可能东山再起吗?

首先,魅族为什么会败在4G时代?我们仔细研究之前魅族的几次起起伏伏,要知道笔者之前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最感慨的其实不是魅族的手机,而是魅族的MP3、MP4,在那个智能手机还未兴起的时代,魅族的数码产品已经是时代先进的典范,除了苹果的ipod之外几乎找不到比魅族更好的产品,那个时代魅族堪称是中国电子数码产品的良心。

之后,在乔帮主iPhone的带领下,全世界都跨越式地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那个时候连诺基亚都还没反应过来,魅族却率先进入了智能机的海洋,在市场发展的前期,魅族的优势可见一斑。当时,几个国产手机巨头之中能和中华酷联一较高下的也就是魅族了。

但是,魅族可以说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范,如果把时间线放到2016年,当时的魅族可谓是风头无两,当时魅族推出魅蓝品牌,采用了机海战术,一时间随处可见魅族的手机几乎已经成为了市场的常态。2016年,魅蓝启动了登峰造极的机海战术,几乎每个月都要开场发布会,先后发布了魅蓝Note 3、魅蓝3、魅蓝3S、魅蓝E、魅蓝U10、魅蓝U20、魅蓝Max、魅蓝5、魅蓝Note 5一共9款新品。要知道,2015年魅蓝只发布了4款手机新品。

然而,正所谓“上帝要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魅族的过度机海战术引发了自身品控的崩溃,再加上也都是中低端走量手机,大部分新品都没有做出明显的差异化,几乎一样的外观,一样的腰圆键、一样的联发科芯片,最终的结果魅族逐渐在4G时代落后,在5G时代沉沦也就成了不争的事实。

其次,吉利加持的魅族到底优势何在?这次,吉利收购魅族重整旗鼓对于魅族来说可谓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经历了阿里系的进入与退出之后,魅族已经失去了自己绝大多数的筹码,在这样的情况下,吉利伸出的援手堪称是魅族在一片黑暗之中的一盏明灯。

那么,有了吉利加持的魅族到底有什么样的优势呢?经过了吉利一段时间的改造之后,魅族的发展可以说开始全面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属于吉利的时代,其中的优势集中在几个方面:

一是真正的资本优势可以加持。手机市场是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当前的市场发展已经不是之前可以随便下场遍地黄金的时代,头部手机市场的玩家基本上已经明确座次,二三梯队的手机企业也基本上都已经折戟沉沙,这个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本优势来支撑自己的发展的话,想要做好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相比于做汽车的资金需求,做手机无疑是低得多的,这也让吉利有充足的底气来支持魅族的发展。

二手魅族毕竟也是老牌手机巨头。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魅族虽然一度沉沦,但是毕竟曾经是中国数得上号的手机巨头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要以手机为支点撬动整个智能生态的话,以魅族为起点会远比另起炉灶容易的多,这也是吉利愿意加持魅族的核心原因。也正是如此我们看到了新魅族包含汽车、车机、手机、XR产品,吉利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单纯为了手机,而是以手机为基础的一整套汽车智能生态体系,而魅族则扮演着其中关键先生的角色。

三是发展的路径也已经明确。相比于之前魅族没有发展的方向,只能和华米OV四大巨头硬拼不同,这次新魅族的方向就是华为与问界,魅族扮演华为的角色,而吉利则扮演汽车生产企业的角色,借助魅族强势手机与高用户体验感的系统优势,目标是复刻一个问界的神话。虽然,我们没办法说这个方法到底有没有用,但是吉利的布局则是已经完成,借助魅族的手机在短时间内形成手机为核心的全面车机智能生态体系。

第三,魅族真的有希望东山再起吗?我们看到当前的魅族,让人还是有一丝欣慰,这个老牌的手机品牌最终还是有人愿意去重新扶持他、帮助他,对于目前的魅族来说,依靠在吉利体系的大树之下,至少避免了自己和手机巨头们直接争锋相对的风险,给了魅族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当前魅族最大的优势。

不过魅族的问题却是,如何真正构建起与吉利的生态化反,虽然智能座舱、车机系统乃至于整个汽车智能生态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手机在其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除了钥匙之外还能做什么?到现在为止其实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对于魅族来说必须要实现从单纯手机到以手机为纽带的整个汽车智能体系的跨越,这个跨越堪称为惊险的一跃,如果成功的话,魅族无疑将会证明自己在吉利汽车中的核心价值,但如果不成的话,如何让消费者有去购买魅族手机的理由?

魅族这次重新回来,可以说机会不小,但是到底能否真正实现东山再起,现在还没有一个答案,需要给魅族更多的时间,看看他能否实现这场跨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