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抗肿瘤神药”DS-8201效应:中国创新药飓风将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抗肿瘤神药”DS-8201效应:中国创新药飓风将起

蝴蝶扇动翅膀,飓风正在形成。

图片来源:Unsplash-Husen Siraaj

文|医曜  林药师

平静的草原上畜牧和谐。牛羊成群,日出而饲日落而息。忽然有一天,一只猛兽闯入草原,意味着什么,又会发生什么?

这样的故事,正发生于眼下的中国创新药市场。

今年2月下旬,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DS-8201)用于治疗抗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对,就是那个被称为“大魔王”的“抗肿瘤神药”DS-8201,即将登陆中国市场。

蝴蝶煽动了翅膀,飓风正在酝酿。

01、DS-8201是谁?

由第一三共研发的DS-8201,中文注册名为德喜曲妥珠单抗。用术语说,它是一款“HER2抗体+德卢替康”的抗体偶联药物,即ADC药物。DS-8201被公认是迄今乳腺癌最重磅的突破性药物。

现阶段,罗氏的T-DM1(T药)为国内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一线用药,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最先使用这种药物。

DS-8201的获批,即将打破这样的格局。

相关试验显示,DS-8201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25.1个月,优于T药组的7.2个月;DS-8201组患者总生存率同样以94.1%,优于T药组的85.9%。

从疗效考量,“大魔王”无疑将是国内最优的治疗方案,会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让其他管线黯然失色。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创新药企已经没有机会了呢?接下来,我们将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揭示DS-8201登陆国内后所产生的4个效应。

02、风暴效应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DS-8201获批对于中国医药产业而言,有着显著的正面意义:海外明星抗癌药物加速登陆中国市场,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但同时也会给中国创新药企增添更多的发展动力。只有在与国际一线疗法直接竞争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最直接的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现阶段的DS-8201拥有无人可比的技术优势,是一个不容争议的强者。但强者并不等同于胜者。尼采曾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弱者会在斗争中胜出,弱者往往成为强者的主人。

弱者之所以可以战胜强者,是因为弱者永远是大多数。强者的存在压缩了弱者的生存空间,因此所有的弱者们自然会联合起来对抗强者,并最终将它打败。群体的力量永远是要大于个体的。

尽管我们在与“大魔王”的竞争中暂时落于下风,但同时第一三共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新标靶,从侧面推动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在明星抗癌药物入华这件事上,中国医药产业实际上是越发自信的。

历数明星抗癌药物获批史,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海外明星抗癌药物在国内的获批时间正在持续缩短。从最早的伊布替尼,到后续的PD-1药物O药与K药,再到近些年流行的CAR-T疗法,距离海外市场首次上市的时间从47个月一路缩短至42个月。

而这一次,“大魔王”登陆中国市场的时间仅比美国市场晚了38个月,首次将这一时间周期缩短至40个月之内,成为登陆市场最快的明星抗癌药物。

图:明星抗癌药获批上市时间,来源:锦缎研究院

关于海外药物在国内上市这件事,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最近发表观点:“进口药在境内获批后,相同靶点适应症的国产创新药很难再获得加快审评资格,延缓了审评审批进程,加大了国产创新药和进口药境内上市时间差。”

对此,我们持保留意见。中国创新药产业之所以薄弱,其核心原因不在于政策保护不足,而在于中国创新药企的方向没有放在真正的“创新”之上,跟随策略是永远无法做到引领行业的。

引进国际一线疗法,并不是因噎废食,而是能够更好的鞭策整个产业的发展。先将优秀创新疗法“引进来”,通过激发务实自省的勇气奋起直,方能更好的鞭策中国创新药企实现最终“走出去”的目标。

在这个“弱者终强”的世界中,弱者需要做的不是规避强者,而是应该积极与强者开展竞争,试问又有哪一个强者不是以弱者姿态崛起的呢?

03、重置效应

DS-8201上市,让中国创新药研发少走六年弯路。

乳腺癌患者中,HER-2基因突变是最大至病诱因,约占总患者数的85%。在DS-8201获批之前,T药是国内疗效最好的药物,因此其成为恒瑞医药、百奥泰等国内创新药公司的“标靶”,只要“仿造”出略强于T药的产品,就能在国内市场中分一杯羹。

然而,T药是一款诞生于2013年的产品,即使国内药企做出更优于它的产品,但也同样会面临来自于2018年上市的DS-8201的冲击。也就是说,之前仿照T药的策略,除了降低药品价格外,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依然会遭遇DS-8201的降维打击。

DS-8201的获批相当于中国ADC药物研发格局的一次“创新重置”,传统T药的仿创药物将失去价值。想要在中国市场获得机会,最起码也要与DS-8201进行疗效对比,避免中国创新药企在错误的技术路线上无意义的投入。

对于这种“变故”,已经有不少创新药企业开始做出应对。如百奥泰就终止了对标T药的临床III期项目,转而开启对标DS-8201的新临床试验。更多的公司则是选择规避“大魔王”的HER-2靶点,转而将注意力放到更新的靶点之上。

从本质而言,“DS-8201的强势让很多中国药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那些跟随策略的伪研发管线失去价值,只有做到真正的极致创新,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摒弃错误的路线,回归正确的道路,这对于误入仿创歧途的中国创新药来说,“创新重置”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04、降维效应

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其一提升患者生存率,其二降低患者的支出。

一直以来,中国创新药产业都希望通过做出略优的产品来降低药品费用。但可惜的是,虽然我们仿创T药研发多年,但却依然没有相关管线获批上市。

T药作为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用药,早在2020年1月就获批上市,然而直到2022年它却依然没有正式在医保落地。之所以T药进医保难,其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国内鲜有与之竞争的直接对手。

但想要实现目标,并不是只有自主研发一条路,只要罗氏感受到了来自于对手的竞争压力,它就会重新评估T药所处的竞争格局。在2022年3月DS-8201申请在中国上市后,罗氏就果断开启了降价促销,而且这一降就是连续两次。

图:T药国内价格,来源:锦缎研究院

罗氏的降价让利,很大原因是因为疗效方面无法匹敌DS-8201,只能通过降价进入医保的方式来对抗。

连续两次降价后,100mg规格的T药单支价格已经降至8340元,较19282元的原价骤降56.7%,单支价格就下降了1万元以上。若以50kg体重计算,那么T药降价前患者一年需要支付约48万,而降价后则仅约20万元,患者负担大幅下降。如果后续T药顺利进入医保,那么它的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患者单年负担甚至有望跌破20万。

在海外市场中,DS-8201”单年的治疗费用为70万元左右,国内市场的初期售价或比这一价格更高。尽管“大魔王”拉高了患者的支付上限,但同时它也逼迫T药降低了售价,大幅降低了患者选择原一线药物T药的经济负担。

整体来看,“DS-8201既提升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周期,又客观催降乳腺癌患者使用T药的经济负担,中国乳腺癌患者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到达终点,永远不会只有一条路径,在国产创新药产业暂未成熟的时候,驱虎吞狼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

05、出圈效应

在消费行业中,请明星为品牌代言是一种市场常见的策略,其核心思路就是利用明星自身的信誉,来让消费者更快速的了解商品的价值。

与消费行业相比,医药是一个理解门槛比较高的产业,大多数投资者都难以搞清楚上市公司的价值。这种情况下,一款能够成功出圈的明星药物无疑是相关药企最佳的“广告”。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PD-1药物,在明星药物O药和K药进入中国之前,百济神州想要融资则只能依靠美股市场。可在O药与K药分别在2018年6月和7月登陆中国市场后,近半年时间内,中国主流的PD-1企业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就先后登陆港股市场,基石药业、复宏汉霖、康方生物等二线PD-1创新药公司也在2019年和2020年完成上市。

图:中国PD-1药企上市时间,来源:锦缎研究院

主流明星药物的国内获批,大幅降低了投资者们对创新药企晦涩价值的理解门槛,激发更多的资金去关注这一赛道,这也是为何PD-1会在当时成为资本热点的原因之一。

聚焦此番DS-8201获批,同样会让更多的投资者看到ADC药物的机会,不少深度研究ADC药物的相关公司也有望借助这次事件而获得更多关注。如科伦药业就全面启动子公司科伦博泰的IPO计划,ADC初创公司百力司康顺利完成逾亿元的B+轮融资。

实际上,中国创新药企在ADC赛道的竞争力并不差,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石药集团等公司均将在研ADC管线的部分权益卖给了海外巨头。遥想当年,DS-8201的崛起也正是从第一三共将授权卖给阿斯利康开始的。

魔王降临,飓风将起。我们静观其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DS

4.3k
  •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拟延长12月31日本币交易系统服务时间
  • 昇思开源四年,开放生态如何引领中国AI框架突围?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抗肿瘤神药”DS-8201效应:中国创新药飓风将起

蝴蝶扇动翅膀,飓风正在形成。

图片来源:Unsplash-Husen Siraaj

文|医曜  林药师

平静的草原上畜牧和谐。牛羊成群,日出而饲日落而息。忽然有一天,一只猛兽闯入草原,意味着什么,又会发生什么?

这样的故事,正发生于眼下的中国创新药市场。

今年2月下旬,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DS-8201)用于治疗抗HER-2阳性成人乳腺癌患者。对,就是那个被称为“大魔王”的“抗肿瘤神药”DS-8201,即将登陆中国市场。

蝴蝶煽动了翅膀,飓风正在酝酿。

01、DS-8201是谁?

由第一三共研发的DS-8201,中文注册名为德喜曲妥珠单抗。用术语说,它是一款“HER2抗体+德卢替康”的抗体偶联药物,即ADC药物。DS-8201被公认是迄今乳腺癌最重磅的突破性药物。

现阶段,罗氏的T-DM1(T药)为国内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一线用药,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最先使用这种药物。

DS-8201的获批,即将打破这样的格局。

相关试验显示,DS-8201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25.1个月,优于T药组的7.2个月;DS-8201组患者总生存率同样以94.1%,优于T药组的85.9%。

从疗效考量,“大魔王”无疑将是国内最优的治疗方案,会大幅提升患者的生存时间,甚至让其他管线黯然失色。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创新药企已经没有机会了呢?接下来,我们将会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揭示DS-8201登陆国内后所产生的4个效应。

02、风暴效应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DS-8201获批对于中国医药产业而言,有着显著的正面意义:海外明星抗癌药物加速登陆中国市场,虽然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但同时也会给中国创新药企增添更多的发展动力。只有在与国际一线疗法直接竞争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最直接的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现阶段的DS-8201拥有无人可比的技术优势,是一个不容争议的强者。但强者并不等同于胜者。尼采曾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弱者会在斗争中胜出,弱者往往成为强者的主人。

弱者之所以可以战胜强者,是因为弱者永远是大多数。强者的存在压缩了弱者的生存空间,因此所有的弱者们自然会联合起来对抗强者,并最终将它打败。群体的力量永远是要大于个体的。

尽管我们在与“大魔王”的竞争中暂时落于下风,但同时第一三共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新标靶,从侧面推动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在明星抗癌药物入华这件事上,中国医药产业实际上是越发自信的。

历数明星抗癌药物获批史,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海外明星抗癌药物在国内的获批时间正在持续缩短。从最早的伊布替尼,到后续的PD-1药物O药与K药,再到近些年流行的CAR-T疗法,距离海外市场首次上市的时间从47个月一路缩短至42个月。

而这一次,“大魔王”登陆中国市场的时间仅比美国市场晚了38个月,首次将这一时间周期缩短至40个月之内,成为登陆市场最快的明星抗癌药物。

图:明星抗癌药获批上市时间,来源:锦缎研究院

关于海外药物在国内上市这件事,恒瑞医药董事长孙飘扬最近发表观点:“进口药在境内获批后,相同靶点适应症的国产创新药很难再获得加快审评资格,延缓了审评审批进程,加大了国产创新药和进口药境内上市时间差。”

对此,我们持保留意见。中国创新药产业之所以薄弱,其核心原因不在于政策保护不足,而在于中国创新药企的方向没有放在真正的“创新”之上,跟随策略是永远无法做到引领行业的。

引进国际一线疗法,并不是因噎废食,而是能够更好的鞭策整个产业的发展。先将优秀创新疗法“引进来”,通过激发务实自省的勇气奋起直,方能更好的鞭策中国创新药企实现最终“走出去”的目标。

在这个“弱者终强”的世界中,弱者需要做的不是规避强者,而是应该积极与强者开展竞争,试问又有哪一个强者不是以弱者姿态崛起的呢?

03、重置效应

DS-8201上市,让中国创新药研发少走六年弯路。

乳腺癌患者中,HER-2基因突变是最大至病诱因,约占总患者数的85%。在DS-8201获批之前,T药是国内疗效最好的药物,因此其成为恒瑞医药、百奥泰等国内创新药公司的“标靶”,只要“仿造”出略强于T药的产品,就能在国内市场中分一杯羹。

然而,T药是一款诞生于2013年的产品,即使国内药企做出更优于它的产品,但也同样会面临来自于2018年上市的DS-8201的冲击。也就是说,之前仿照T药的策略,除了降低药品价格外,并没有太多实际的意义,依然会遭遇DS-8201的降维打击。

DS-8201的获批相当于中国ADC药物研发格局的一次“创新重置”,传统T药的仿创药物将失去价值。想要在中国市场获得机会,最起码也要与DS-8201进行疗效对比,避免中国创新药企在错误的技术路线上无意义的投入。

对于这种“变故”,已经有不少创新药企业开始做出应对。如百奥泰就终止了对标T药的临床III期项目,转而开启对标DS-8201的新临床试验。更多的公司则是选择规避“大魔王”的HER-2靶点,转而将注意力放到更新的靶点之上。

从本质而言,“DS-8201的强势让很多中国药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感,那些跟随策略的伪研发管线失去价值,只有做到真正的极致创新,才有可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摒弃错误的路线,回归正确的道路,这对于误入仿创歧途的中国创新药来说,“创新重置”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04、降维效应

中国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其一提升患者生存率,其二降低患者的支出。

一直以来,中国创新药产业都希望通过做出略优的产品来降低药品费用。但可惜的是,虽然我们仿创T药研发多年,但却依然没有相关管线获批上市。

T药作为中国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用药,早在2020年1月就获批上市,然而直到2022年它却依然没有正式在医保落地。之所以T药进医保难,其核心原因还是在于国内鲜有与之竞争的直接对手。

但想要实现目标,并不是只有自主研发一条路,只要罗氏感受到了来自于对手的竞争压力,它就会重新评估T药所处的竞争格局。在2022年3月DS-8201申请在中国上市后,罗氏就果断开启了降价促销,而且这一降就是连续两次。

图:T药国内价格,来源:锦缎研究院

罗氏的降价让利,很大原因是因为疗效方面无法匹敌DS-8201,只能通过降价进入医保的方式来对抗。

连续两次降价后,100mg规格的T药单支价格已经降至8340元,较19282元的原价骤降56.7%,单支价格就下降了1万元以上。若以50kg体重计算,那么T药降价前患者一年需要支付约48万,而降价后则仅约20万元,患者负担大幅下降。如果后续T药顺利进入医保,那么它的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患者单年负担甚至有望跌破20万。

在海外市场中,DS-8201”单年的治疗费用为70万元左右,国内市场的初期售价或比这一价格更高。尽管“大魔王”拉高了患者的支付上限,但同时它也逼迫T药降低了售价,大幅降低了患者选择原一线药物T药的经济负担。

整体来看,“DS-8201既提升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周期,又客观催降乳腺癌患者使用T药的经济负担,中国乳腺癌患者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到达终点,永远不会只有一条路径,在国产创新药产业暂未成熟的时候,驱虎吞狼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

05、出圈效应

在消费行业中,请明星为品牌代言是一种市场常见的策略,其核心思路就是利用明星自身的信誉,来让消费者更快速的了解商品的价值。

与消费行业相比,医药是一个理解门槛比较高的产业,大多数投资者都难以搞清楚上市公司的价值。这种情况下,一款能够成功出圈的明星药物无疑是相关药企最佳的“广告”。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PD-1药物,在明星药物O药和K药进入中国之前,百济神州想要融资则只能依靠美股市场。可在O药与K药分别在2018年6月和7月登陆中国市场后,近半年时间内,中国主流的PD-1企业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就先后登陆港股市场,基石药业、复宏汉霖、康方生物等二线PD-1创新药公司也在2019年和2020年完成上市。

图:中国PD-1药企上市时间,来源:锦缎研究院

主流明星药物的国内获批,大幅降低了投资者们对创新药企晦涩价值的理解门槛,激发更多的资金去关注这一赛道,这也是为何PD-1会在当时成为资本热点的原因之一。

聚焦此番DS-8201获批,同样会让更多的投资者看到ADC药物的机会,不少深度研究ADC药物的相关公司也有望借助这次事件而获得更多关注。如科伦药业就全面启动子公司科伦博泰的IPO计划,ADC初创公司百力司康顺利完成逾亿元的B+轮融资。

实际上,中国创新药企在ADC赛道的竞争力并不差,荣昌生物、科伦博泰、石药集团等公司均将在研ADC管线的部分权益卖给了海外巨头。遥想当年,DS-8201的崛起也正是从第一三共将授权卖给阿斯利康开始的。

魔王降临,飓风将起。我们静观其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