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懒人经济背后的生意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懒人经济背后的生意经

‘懒人经济’破圈,破的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壁垒,而且打破了商业平台、实体中介垄断,实现高度的‘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场景。”

文|旗帜财经  玄青

“‘懒人经济’表面上看是年轻一代消费方式的改变,实质上是各类民生领域在数字化的影响下,产业的细化、圈层化、甚至私人化。‘懒人经济’破圈,破的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壁垒,而且打破了商业平台、实体中介垄断,实现高度的‘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场景。”

今年,在就业形式如此严峻的状态下,有一个行业却“一枝独秀”,逆势上行——家政就业热来临。据有关数据显示,在珠三角地区的春季招聘专场中,最受欢迎的岗位是家政服务,需求旺盛。据了解,目前当地家政市场最低薪资在6000元左右,高技能稀缺岗位可达万元。现象背后,除了行业提质扩容等因素外,数字化转型是重要原因。

01、数字经济加速家政迭代升级

过去,家政行业以平台派单、中介抽成、熟人介绍为主,主攻方向局限于育儿、清洁、做饭等传统“家务活”。而现在,一个按键,CtoC 完美形成闭环,并迭代升级出收纳师、助浴师、遛狗师等新兴业态。

“当时我刚装修完新房,请了七八家家政公司,始终无法解决‘房间整理完就变乱’的问题,最后不得不从上海跨城约了整理收纳师上门服务,5天花费3万元。” 有网友认为,专业的事就应该给专业的人做,收纳不仅仅是清洁,更是居住空间的重新规划。

不仅如此,高度私人化的服务势必带来质量和时薪的提升。“以前在店里干美甲,没日没夜,节假日凌晨下班是常事。现在做上门服务,一天两三单,太累就不接单。挣得也不少。”有美甲师表示,上门服务最大的“生意经”在于维系老客户。“只要沟通愉快,大概率下次还是找我。”她一语道出服务行业的消费“惯性”。

哪些人在助推懒人经济,花钱买服务?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 2022年有93.8%的消费者使用过家政服务,27-39岁的80后90后群体成为了家政服务消费的主力军,分别达66.7%和74.8%。其中95后“懒需求”增长最快,增幅82%。年轻人的“痛点”在于没时间、没兴趣,“痒点”在于高度的体验认同感。二者一拍即合,快速擦出市场火花。

实际上,懒人经济并非“懒”“宅”“躺平”,更多是科技力量对家政服务升级转型的倒逼,在其他消费端也初见端倪,如预制菜、家庭小火锅、线上瑜伽、智能家居产品等。他们的共性是:兼具“精致懒”与“高品质”特质,不仅深受年轻人追捧,甚至开始向“70后”和“60后”拓展。

02、有门道的“神仙职业”

根据阿里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到2036年,中国可能有4亿人属于零工经济的自由职业者。这4亿人口,几乎互联网相关产业就占去大半。大体分三类,一是以“跑腿”为主则,充当物与服务的中介。二是以“平台”为主线,实现人找服务、服务找人的高效对接。三是以“数据”为核心,升级智慧化服务,对接高端市场。

懒人经济中,可挖掘的“新增就业”点不少。

什么是新增就业?

即不以干掉传统行业、实体行业为代价,存量不变,在就业增量上做文章。像剥虾师、酒店试睡员、专业遛狗师之类都是全新业态,新到什么程度呢——竞争未白热化、门槛低、延续性强。但缺点是依然小众化、零散化、不规范化。

“简直是我的梦中情岗,兼职遛狗主要是爱好,顺便还可以挣点钱。如果主人出差不在家,我也会帮忙加狗粮、换水,整理一下狗窝。”一名90后遛狗师表示,没经验也可以遛,但很多门门道道要自己悟,比如下雨天狗跑起来太快跟不上、徒手抢狗食(误吃不干净食物)、收入不稳定如何填补空余时间。

“做四菜一汤收费68元,做6道88元,做8道108元……通常,食材可以由雇主自备或者我免费帮忙购买,做完菜后,我会顺手收拾垃圾,但如果需要洗碗,额外收10元。”四线城市的刘女士说,自己在快递公司、工厂干过多份工作,后来因为时间不自由、身体原因辞职,现在做代厨时间自由,能及时照顾家里,感觉很合适。

同样,“吸金”能力也在缩小就业性别差异。26岁的梁先生原本是一名教培机构的老师,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2021年他选择跨行家政试试水。“时常能感受到一种被需求感。”清洁完成后,雇主发出的赞叹,让梁先生找到了职业成就感。“底薪加提成,再加上各种奖金,一般只要做到五星家政服务师,拿到过万工资并不难。”最重要的是,时间自由、精神压力也不大,他认为这样的就业生态在当下很难得。

深入经济发展层面看,从外卖骑手开始,我国蓝领与白领工作逐渐倒挂,蓝领工种的就业优势、执业规模、市场潜力呈“待爆”状态。据58同城发布的《家政服务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家政服务市场的供需缺口达到3000万人,特别是高知识型家政人员,一才难求。

03、“新蓝领”崛起

有人把懒人经济催生的新业态称为“新蓝领”,因为不同于传统建筑业、工厂,这类行业体力劳动比重相对低,更自由,类似于服务行业类个体创业。

“卷的太严重,不如摆地摊。”近日,有辞职程序员卖煎饼,也有大学生毕业5年只存了5000元;有人211大学毕业后换过12分工作,目前在饭店做清洁……很多人疑问,为何一面年轻人愿意充当花钱卖服务的需求者,一面又涌入就业阵地成为供给方?

数字经济正在急剧改变我们的就业观念,Z时代出生的年轻人,正从心底远离传统的“雇佣关系”。数据显示,我们有500万人涌向体制内,但还要上亿人灵活就业——中国年轻人就业两极分化。

根据高校就业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均超过16%,除去考研比重,16%的灵活就业率已经占到真正求职人数的一半了。

“所谓的职场生存法则,忍、等、熬,看似不走心,实在是一种极度的内耗。”有年轻人表示,过去一个职业黄金十年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风口五年、三年甚至更短,如果不喜欢,不必在一棵树上“等死”。一言概之,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我们的职场文化、企业责任、劳动保障权益提升并非并驾齐驱,后者相对滞后,大独角兽企业相继做大,但人力或人才的开发利用却仍停留“简单粗暴裁员、年轻并体力、唯上是命”的阶段,进而滋生的职场PUA、画大饼、996/007让打工人认清了真相,所谓依靠“公司”“组织”而实现事业进阶的道路实则充满戏谑、无望、焦虑。与其如此,不如不做温水青蛙,去追求符合自己兴趣、匹配自己技能的灵活岗位,享受自主性,见证独立性,最重要的是,希望会一直在路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懒人经济背后的生意经

‘懒人经济’破圈,破的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壁垒,而且打破了商业平台、实体中介垄断,实现高度的‘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场景。”

文|旗帜财经  玄青

“‘懒人经济’表面上看是年轻一代消费方式的改变,实质上是各类民生领域在数字化的影响下,产业的细化、圈层化、甚至私人化。‘懒人经济’破圈,破的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壁垒,而且打破了商业平台、实体中介垄断,实现高度的‘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服务场景。”

今年,在就业形式如此严峻的状态下,有一个行业却“一枝独秀”,逆势上行——家政就业热来临。据有关数据显示,在珠三角地区的春季招聘专场中,最受欢迎的岗位是家政服务,需求旺盛。据了解,目前当地家政市场最低薪资在6000元左右,高技能稀缺岗位可达万元。现象背后,除了行业提质扩容等因素外,数字化转型是重要原因。

01、数字经济加速家政迭代升级

过去,家政行业以平台派单、中介抽成、熟人介绍为主,主攻方向局限于育儿、清洁、做饭等传统“家务活”。而现在,一个按键,CtoC 完美形成闭环,并迭代升级出收纳师、助浴师、遛狗师等新兴业态。

“当时我刚装修完新房,请了七八家家政公司,始终无法解决‘房间整理完就变乱’的问题,最后不得不从上海跨城约了整理收纳师上门服务,5天花费3万元。” 有网友认为,专业的事就应该给专业的人做,收纳不仅仅是清洁,更是居住空间的重新规划。

不仅如此,高度私人化的服务势必带来质量和时薪的提升。“以前在店里干美甲,没日没夜,节假日凌晨下班是常事。现在做上门服务,一天两三单,太累就不接单。挣得也不少。”有美甲师表示,上门服务最大的“生意经”在于维系老客户。“只要沟通愉快,大概率下次还是找我。”她一语道出服务行业的消费“惯性”。

哪些人在助推懒人经济,花钱买服务?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 2022年有93.8%的消费者使用过家政服务,27-39岁的80后90后群体成为了家政服务消费的主力军,分别达66.7%和74.8%。其中95后“懒需求”增长最快,增幅82%。年轻人的“痛点”在于没时间、没兴趣,“痒点”在于高度的体验认同感。二者一拍即合,快速擦出市场火花。

实际上,懒人经济并非“懒”“宅”“躺平”,更多是科技力量对家政服务升级转型的倒逼,在其他消费端也初见端倪,如预制菜、家庭小火锅、线上瑜伽、智能家居产品等。他们的共性是:兼具“精致懒”与“高品质”特质,不仅深受年轻人追捧,甚至开始向“70后”和“60后”拓展。

02、有门道的“神仙职业”

根据阿里研究院报告显示,预计到2036年,中国可能有4亿人属于零工经济的自由职业者。这4亿人口,几乎互联网相关产业就占去大半。大体分三类,一是以“跑腿”为主则,充当物与服务的中介。二是以“平台”为主线,实现人找服务、服务找人的高效对接。三是以“数据”为核心,升级智慧化服务,对接高端市场。

懒人经济中,可挖掘的“新增就业”点不少。

什么是新增就业?

即不以干掉传统行业、实体行业为代价,存量不变,在就业增量上做文章。像剥虾师、酒店试睡员、专业遛狗师之类都是全新业态,新到什么程度呢——竞争未白热化、门槛低、延续性强。但缺点是依然小众化、零散化、不规范化。

“简直是我的梦中情岗,兼职遛狗主要是爱好,顺便还可以挣点钱。如果主人出差不在家,我也会帮忙加狗粮、换水,整理一下狗窝。”一名90后遛狗师表示,没经验也可以遛,但很多门门道道要自己悟,比如下雨天狗跑起来太快跟不上、徒手抢狗食(误吃不干净食物)、收入不稳定如何填补空余时间。

“做四菜一汤收费68元,做6道88元,做8道108元……通常,食材可以由雇主自备或者我免费帮忙购买,做完菜后,我会顺手收拾垃圾,但如果需要洗碗,额外收10元。”四线城市的刘女士说,自己在快递公司、工厂干过多份工作,后来因为时间不自由、身体原因辞职,现在做代厨时间自由,能及时照顾家里,感觉很合适。

同样,“吸金”能力也在缩小就业性别差异。26岁的梁先生原本是一名教培机构的老师,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2021年他选择跨行家政试试水。“时常能感受到一种被需求感。”清洁完成后,雇主发出的赞叹,让梁先生找到了职业成就感。“底薪加提成,再加上各种奖金,一般只要做到五星家政服务师,拿到过万工资并不难。”最重要的是,时间自由、精神压力也不大,他认为这样的就业生态在当下很难得。

深入经济发展层面看,从外卖骑手开始,我国蓝领与白领工作逐渐倒挂,蓝领工种的就业优势、执业规模、市场潜力呈“待爆”状态。据58同城发布的《家政服务行业报告》显示,目前家政服务市场的供需缺口达到3000万人,特别是高知识型家政人员,一才难求。

03、“新蓝领”崛起

有人把懒人经济催生的新业态称为“新蓝领”,因为不同于传统建筑业、工厂,这类行业体力劳动比重相对低,更自由,类似于服务行业类个体创业。

“卷的太严重,不如摆地摊。”近日,有辞职程序员卖煎饼,也有大学生毕业5年只存了5000元;有人211大学毕业后换过12分工作,目前在饭店做清洁……很多人疑问,为何一面年轻人愿意充当花钱卖服务的需求者,一面又涌入就业阵地成为供给方?

数字经济正在急剧改变我们的就业观念,Z时代出生的年轻人,正从心底远离传统的“雇佣关系”。数据显示,我们有500万人涌向体制内,但还要上亿人灵活就业——中国年轻人就业两极分化。

根据高校就业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均超过16%,除去考研比重,16%的灵活就业率已经占到真正求职人数的一半了。

“所谓的职场生存法则,忍、等、熬,看似不走心,实在是一种极度的内耗。”有年轻人表示,过去一个职业黄金十年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风口五年、三年甚至更短,如果不喜欢,不必在一棵树上“等死”。一言概之,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我们的职场文化、企业责任、劳动保障权益提升并非并驾齐驱,后者相对滞后,大独角兽企业相继做大,但人力或人才的开发利用却仍停留“简单粗暴裁员、年轻并体力、唯上是命”的阶段,进而滋生的职场PUA、画大饼、996/007让打工人认清了真相,所谓依靠“公司”“组织”而实现事业进阶的道路实则充满戏谑、无望、焦虑。与其如此,不如不做温水青蛙,去追求符合自己兴趣、匹配自己技能的灵活岗位,享受自主性,见证独立性,最重要的是,希望会一直在路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