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入选全国典型,请来宿州看鸬鹚捕鱼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入选全国典型,请来宿州看鸬鹚捕鱼

船的四周,数十只乌黑油亮的鸬鹚往来穿梭,上下翻飞。

“呵呵呵、呀呀呀……”

风光旖旎的宿州市灵璧县浍沟镇濉河岸边,每天清晨都能听到这高亢激昂的号子。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渔民们脚踏双舟,摆下捕鱼阵形,挥动的长篙拍击水面,发出各种指令。船的四周,数十只乌黑油亮的鸬鹚往来穿梭,上下翻飞。

“吆喝声,长篙拍击水面声,是我们和鸬鹚沟通的语言。”领头的捕鱼人许兴果说。

捕鱼中,渔民与鸬鹚一唱一和,配合默契。鸬鹚相互之间也密切合作,往往是两三只鸬鹚合力围捕一条大鱼。

四溅的水花之间,鸬鹚拍着翅膀,蹿上船舷,将叼来的鱼儿甩进船舱,然后闪电般扑腾扎进水中。

“一篙双舟几鸬鹚,一船一水一逍遥”。在浍沟镇的河道上,鸬鹚捕鱼是一道常见的风景。清澈的河水,灵动的扁舟,矫健的渔民,敏捷的鸬鹚,还有震天响的号子,勾勒出了一幅动人的田园生态画卷。

浍沟镇许闸村有“鸬鹚之乡”美誉,村民们有驯养鸬鹚和使用鸬鹚捕鱼的传统。曾经,全村几乎家家养鸬鹚。许兴果告诉记者,他从小学习鸬鹚捕鱼技术,靠着驯养的10多只鸬鹚发家致富、稳定增收。

“今天收获还不错,2小时就捕了差不多20公斤鱼,不过比起冬天可逊色多了。”许兴果说,鸬鹚捕鱼最佳时期是每年11月到次年立春前,这时鱼儿慵懒,鸬鹚一逮一个准,待到春暖花开,鱼儿变得有力气了,逮起来就变得困难。

“冬天一天可以捕近200公斤鱼,每月能挣1万多元。现在这个时节,每月可以挣1000多元。”许兴果说,随着天气转暖,过段时间,他将带着黑色“伙伴”转战北方城市。

“鸬鹚捕鱼生态环保,还是一道景观,一些城市都欢迎我们去。”许兴果说。

鸬鹚,也叫鱼鹰,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随着时代的发展,捕鱼手段越来越先进,使用鸬鹚捕鱼的人不断减少。

“要把这千年技艺传承下去。”今年57岁的许兴果早已不愁吃穿,但他割舍不下这份情缘。

老许和村里的其他15户人家坚持原生态的鸬鹚捕鱼,并且义务传授技艺,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我收了4位徒弟,其中3位是本村人,1位是江苏人,如今都学有所成。”许兴果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加强对鸬鹚捕鱼民俗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让这个濒危的行当焕发新春,浍沟镇成立了鸬鹚捕鱼民俗文化协会,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鸬鹚繁殖、驯养、捕鱼技术交流,并搭建鸬鹚表演与比赛平台,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推动民俗文化和休闲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从2018年起,灵璧县每年举办一届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鸬鹚捕鱼”观赏为媒介,以汉文化传承为内涵,以文艺汇演、民俗展演和农产品展销系列活动为载体,为游客奉上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每届文化节为期三天,吸引游客逾3万人,带动消费上千万元。”浍沟镇政府负责人说。

近年来,浍沟镇围绕“生态为本、绿色崛起、产业兴镇、共同富裕”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该镇引入社会资本,建成了一批民宿,打造“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新品牌,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新动力,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日前,灵璧县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节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公示名单。

来源:安徽日报

原标题:入选全国典型,请来宿州看鸬鹚捕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入选全国典型,请来宿州看鸬鹚捕鱼

船的四周,数十只乌黑油亮的鸬鹚往来穿梭,上下翻飞。

“呵呵呵、呀呀呀……”

风光旖旎的宿州市灵璧县浍沟镇濉河岸边,每天清晨都能听到这高亢激昂的号子。

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渔民们脚踏双舟,摆下捕鱼阵形,挥动的长篙拍击水面,发出各种指令。船的四周,数十只乌黑油亮的鸬鹚往来穿梭,上下翻飞。

“吆喝声,长篙拍击水面声,是我们和鸬鹚沟通的语言。”领头的捕鱼人许兴果说。

捕鱼中,渔民与鸬鹚一唱一和,配合默契。鸬鹚相互之间也密切合作,往往是两三只鸬鹚合力围捕一条大鱼。

四溅的水花之间,鸬鹚拍着翅膀,蹿上船舷,将叼来的鱼儿甩进船舱,然后闪电般扑腾扎进水中。

“一篙双舟几鸬鹚,一船一水一逍遥”。在浍沟镇的河道上,鸬鹚捕鱼是一道常见的风景。清澈的河水,灵动的扁舟,矫健的渔民,敏捷的鸬鹚,还有震天响的号子,勾勒出了一幅动人的田园生态画卷。

浍沟镇许闸村有“鸬鹚之乡”美誉,村民们有驯养鸬鹚和使用鸬鹚捕鱼的传统。曾经,全村几乎家家养鸬鹚。许兴果告诉记者,他从小学习鸬鹚捕鱼技术,靠着驯养的10多只鸬鹚发家致富、稳定增收。

“今天收获还不错,2小时就捕了差不多20公斤鱼,不过比起冬天可逊色多了。”许兴果说,鸬鹚捕鱼最佳时期是每年11月到次年立春前,这时鱼儿慵懒,鸬鹚一逮一个准,待到春暖花开,鱼儿变得有力气了,逮起来就变得困难。

“冬天一天可以捕近200公斤鱼,每月能挣1万多元。现在这个时节,每月可以挣1000多元。”许兴果说,随着天气转暖,过段时间,他将带着黑色“伙伴”转战北方城市。

“鸬鹚捕鱼生态环保,还是一道景观,一些城市都欢迎我们去。”许兴果说。

鸬鹚,也叫鱼鹰,善于潜水,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随着时代的发展,捕鱼手段越来越先进,使用鸬鹚捕鱼的人不断减少。

“要把这千年技艺传承下去。”今年57岁的许兴果早已不愁吃穿,但他割舍不下这份情缘。

老许和村里的其他15户人家坚持原生态的鸬鹚捕鱼,并且义务传授技艺,成为市级非遗传承人。“我收了4位徒弟,其中3位是本村人,1位是江苏人,如今都学有所成。”许兴果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加强对鸬鹚捕鱼民俗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开发,让这个濒危的行当焕发新春,浍沟镇成立了鸬鹚捕鱼民俗文化协会,定期开展法律法规宣传、鸬鹚繁殖、驯养、捕鱼技术交流,并搭建鸬鹚表演与比赛平台,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推动民俗文化和休闲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从2018年起,灵璧县每年举办一届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鸬鹚捕鱼”观赏为媒介,以汉文化传承为内涵,以文艺汇演、民俗展演和农产品展销系列活动为载体,为游客奉上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每届文化节为期三天,吸引游客逾3万人,带动消费上千万元。”浍沟镇政府负责人说。

近年来,浍沟镇围绕“生态为本、绿色崛起、产业兴镇、共同富裕”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该镇引入社会资本,建成了一批民宿,打造“现代农业生态休闲”旅游新品牌,激活了乡村经济发展新动力,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丰收。

日前,灵璧县鸬鹚捕鱼民俗文化节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公示名单。

来源:安徽日报

原标题:入选全国典型,请来宿州看鸬鹚捕鱼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