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第11届中国金鹰电视艺术节暨第28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举行。胡歌凭借《琅琊榜》获得最具人气男演员,同时也获得观众喜爱的男演员。当晚,胡歌无疑是最大赢家。除了胡歌,王雷、李雪健、赵丽颖、刘涛、佟丽娅都分别获奖。
“最具人气男女演员”奖项向来被认为是金鹰电视艺术节分量最大的奖项。胡歌、刘涛获得这个奖项。按照常规经验和判断,刘涛、胡歌是电视节的“视帝”、“视后”。胡歌拿下两个大奖,视帝身份确立,毋庸置疑。但是刘涛、赵丽颖都获得奖项。谁才是视后?一时间各家粉丝展开大论战。
刘涛、赵丽颖 视后封号之争
刘涛获得本届金鹰电视艺术节“最具人气女演员”奖项,赵丽颖凭借《花千骨》获得“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项,与赵丽颖一起获得“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奖项的还有佟丽娅。如果相区分谁才是当晚的视后,实在有些难。
就此问题,金鹰电视艺术节主办方解释说,金鹰节从来没有视后这一说法,只颁发金鹰奖和观众票选的奖项。
但是,如果金鹰节没有视后,那么这两个奖项的权威度、公信力该如何辨别呢?
“观众最喜欢男女演员”和“最具人气男女演员”这两个奖项,究竟哪个偏向专业标准,哪个偏向人气评选,金鹰电视艺术节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区分。乍一听起来,这两个奖项有些重复。其实,按照公开的信息来看,“观众最喜欢男女演员”奖项是由评委、观众、中国视协会员三方分别投票,如有并列,以观众投票排序优先。“最具人气男女演员”则是由金鹰节评选出来的奖项,全部是由观众投票选出。因最具人气男女演员奖项开设之初就有巨额奖金,所以成为备受瞩目的重头奖项。
一个奖金丰厚,一个有专业评委、视协会成员参与。到底哪个奖项更有含金量?大众也是一头雾水。
金鹰奖折射电视颁奖弊病
作为电视评选评选,金鹰电视艺术节本应在一堆电视节目中选择优秀的作品、演员,加以褒奖,传播优秀的电视剧、演员,增加评选活动的影响力。但是,在选择优秀作品、演员的过程中,金鹰节却打起了太极,用一种含糊的方式传达评选结果。这样的颁奖形式,折射出中国电视颁奖的弊病——难以公正地选出优秀的作品、演员。
1.公信力不足
中国电视评奖活动有很多,飞天奖、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金鹰节、华鼎奖等都是针对电视剧、演员评选的活动。在这些电视评选活动中,真正有影响力的活动并不多,其中,飞天奖、白玉兰奖、金鹰奖较为知名,但近些年也陷入各种非议之中。
2015年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在争议中落幕。知名演员李雪健主演的《嘿!老头儿》未获提名,饱受争议。最后,评委会为李雪健颁发了“杰出贡献奖”。此前白玉兰奖也被质疑偏爱那些在东方卫视平台播放的电视剧。入围的电视剧《爱情公寓》、《北京青年》、《风和日丽》、《心术》、《辣妈正传》等都是在东方卫视播出的电视剧。白玉兰奖重视东方卫视,也让一些观众感到不满。
红色题材电视剧扎堆获奖、双黄蛋结果频现、评选作品太冷门……这些都是电视评选活动公信力下降的原因。至今,中国还没有出现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全国性的电视评选活动。
2.过度依赖明星
一年一度的各大电视节,都会邀请很多人气很高的明星参加。金鹰奖、国剧盛典都有观众评选环节。粉丝多、人气高的演员自然占据优势地位,常常会影响评选结果。明星参加电视评选活动,增加奖项的知名度、影响力,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人气很高的《国剧盛典》,因大量明星出席,看点十足,奖项影响力却不如白玉兰奖、飞天奖等。与其他颁奖礼相比,《国剧盛典》的颁奖礼真是星光闪耀。曾经出现了戚薇、唐嫣、杨幂、刘诗诗四小花旦同台;林心如、范冰冰重逢;霍建华、胡歌同台。这些都吸引了不少观众。整体来看,颁奖礼就像是一个自娱自乐的明星联欢会。
此外,国剧盛典、白玉兰奖、飞天奖、华鼎奖等奖项的颁发一般都是颁给到场的人。“不到场不得奖”似乎成为这些评奖活动的内部规定。如此一来,评选结果也很难让人信服。
3.专业性、权威性不足
每年国内举行的电视类评奖活动多达十多个,能够起到引导观众观看风向的评奖活动少之又少,主要是因为这些评奖活动专业性、权威性不足。
2016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芈月传》成为最佳剧集,挤掉《琅琊榜》,让很多网友吃惊。《芈月传》与《琅琊榜》的口碑相比,《琅琊榜》更胜一筹。在专业的电视评选活动中,《琅琊榜》失利,让人们对白玉兰奖的专业性质疑。
其实,中国电视金鹰奖、国剧盛典、飞天奖、华鼎奖等都有这方面的问题。与美国的艾美奖相比,中国的电视评选活动很少从电视剧的分类、发展方面进行评选,而是根据人气、口碑、影响力方面进行评选。艾美奖设有剧集、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编剧、电影电视、连续短剧、喜剧电视、导演、音乐、特效等多个奖项。可以说,艾美奖围绕电视剧的分类、分工、制作环节等各个部分进行评选,用专业评委的方式评选,结果较为专业、客观。
反观中国电视评奖活动,很少对电视剧进行详细的分类。喜剧、剧情、悬疑、宫廷剧……都集聚在一起,统一参加最佳电视剧奖项。也很少对电视剧的音乐、技术指导、配音、视觉效果进行评选。除了诞生一些演员、电视剧奖项,中国电视评奖活动并没有做出更多的举动。
中国电视剧颁奖,须有标杆意义
虽然第28届金鹰奖评奖结果引起舆论质疑,但是胡歌、李雪健的获奖感言还是感动了很多人。胡歌、李雪健以过来人告诉年轻的后辈要认真演戏,磨练演技,给演艺圈一剂良药。他们的发言,让金鹰奖增添了光彩。
每年都有很多部电视剧产生,也会出现很多演员。因此电视评奖活动,对优秀作品和演员进行褒奖,显得十分必要。优中选优,可以引导观众的观剧潮流。但是中国电视颁奖又存在诸多弊端:缺少规则、权威、公信力。评选结果对电视行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并不突出。
近些年,比较有影响力的白玉兰奖在评奖结果上也渐渐失去了标杆、引领意义。从白玉兰奖的评选结果来看,获奖作品多是收视率高、投资高的IP剧。而那些人气低、艺术价值高的作品鲜有出现。入选白玉兰奖的作品,全部都是已经播出的作品。这种评选,更像是“论功行赏式”的颁奖,缺乏专业人士的行业预测和判断,对电视作品的评价也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类似白玉兰奖的评奖活动对电视行业的引领作用微乎其微。
除了肯定一些电视作品、演员,电视颁奖活动还应对电视行业的发展风向进行判断,对新出现的电视形式进行宣传,以展示电视颁奖活动的专业性、权威性。如果仅仅用几部作品、几个明星就结束了一个颁奖活动,那么就失去了电视颁奖的意义了。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