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投资创新药被“双否”,恒瑞医药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投资创新药被“双否”,恒瑞医药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如何应对转型困局?

文 | 胜马财经 许可

编辑| 欧阳文

恒瑞医药投资的新药被否,并非没有预兆。

根据恒瑞医药近期公告,公司合作方大连万春布林医药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万春医药收到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抗肿瘤新药普那布林的新药上市申请未获批准。

胜马财经获悉,实际上,早在2021年12月,万春医药曾就普那布林向美国FDA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但最终未获批准。而此次在国内被否,意味着普那布林几乎没了生存空间。

当然,对国内医药行业“老大哥”恒瑞医药而言,折戟普那布林,损失的可能仅仅九牛一毛。

不过,恒瑞医药当前面临的转型困境,依然可见一斑——在集采挤压传统产品利润空间、创新产品难以迅速撑起局面、自身研发投入又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医药BD(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能否被寄予厚望?而伴随着孙飘扬回归,新的管理层到位,近两年股价“腰斩”的“药茅”,在当下这个“艰难时刻”,恒瑞医药还有王者归来的勇气和底气吗?

“老帅”回归,未能实现完美“首秀”

公开资料显示,普那布林属于GEF-H1(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激活剂的新型“升白药”(提升白细胞数药物),此外,还可以阻止由化疗药物诱导的骨髓中性粒细胞的损伤,达到早期保护作用,是CIN(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领域的一款潜力新药。

2021年8月,恒瑞医药与大连万春布林医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恒瑞医药拟以自筹资金入股大连万春,并获得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以及独家商业化普那布林的权益。根据协议,恒瑞医药将对大连万春进行1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并支付总计不超过13亿元人民币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以获得普那布林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权益以及独家商业化权益。

当时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孙飘扬重新掌舵恒瑞医药后的“首秀”,充满了想象空间。简单地说,普那布林可以在恒瑞医药的产品系中扮演“万金油”的角色,其具备的治疗肿瘤和“升白”效果,可以和恒瑞医药的肿瘤线实现无缝衔接。

可惜事与愿违,其后普那布林的曲折遭遇,也让这次“首秀”不那么完美。公开报道则显示,恒瑞医药已向大连万春支付了2 亿元人民币首付款,恒瑞尚未开展任何关于普那布林的临床研究。而且,恒瑞医药还公开表示,该产品目前没有后续研发计划。因此,市场怀疑,这笔2亿元的投资,看起来是打了水漂。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钱白花了是小事,关键是恒瑞医药的BD业务可能被泼上冷水。目前,随着医药健康领域投资的持续火热,医药BD(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也相应的活跃起来。广义上理解,医药BD交易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股权并购、授权许可交易(License-in、 License-out),以及医药研发合作。

有媒体报道称,恒瑞医药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BD部门,但此前公司对这一块兴趣并不大。公司高层此前坚持的想法是:好的产品太贵,普通的产品还不如自己做。

普那布林则极有可能是孙飘扬自我革命的一步棋,也彰显了恒瑞医药主动求变的决心,然而这步棋不仅未能盘活全局,还走进了死胡同,对整个恒瑞医药的战略布局,可能都将带来不小冲击。至少在大家的心气上,会有一定负面作用。

管理层“大换血”,能否挽救股价“腰斩”

曾几何时,作为国内最大的仿制药企业之一,“药茅”恒瑞医药被资本市场广为推崇。但是其股价自2021年初见顶之后,开始了漫长的震荡走低,目前,恒瑞医药股价较两年前的高点已接近“腰斩”。

昔日光环不再,一个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由于恒瑞医药大部分利润仍主要来自于仿制药业务,随着国家集采提速扩面,仿制药的利润空间大幅下滑。

恒瑞医药2022年半年报显示,2018年以来,公司涉及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有35个品种,中选22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4.5%。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仅2.5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7.6亿元,同比下降达88%。

仿制药利润空间被挤压,创新药也难以在短期内迅速为恒瑞医药攻城拔寨。截至2022年6月,恒瑞医药创新药上市数量已经达到11款,不过,叠加医保谈判、产品准入等多重因素,公司的创新药收入增长较慢,2022上半年销售金额环比甚至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创新药的研发依然箭在弦上,数据显示,近年来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在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11.8亿元快速攀升至2021年的62.03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34.98亿元。

种种不利因素之下,2021年恒瑞医药出现了自上市以来首次业绩下降,营收259.06亿元,同比下滑6.59%,净利润45.30亿元,同比下滑28.41% 。

2022年,恒瑞医药业绩下滑趋势看起来难以避免,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02.28亿元,同比下滑23%;扣非净利润20亿元,同比下滑24.12%。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59.45亿元,同比下滑21.06%;净利润31.73亿元,同比下滑24.57%。

内忧外患之下,本被寄予厚望的BD业务又横生波折,也让恒瑞医药的转型之路更加艰难。

自然而然,有人要为恒瑞医药今天的局面负责。有媒体统计发现,从2010年起,共有27人在恒瑞医药担任过高管职位,其中15人已经离职。在这15名离职高管中,多达10人的离职都发生在最近三年。仅2022年,恒瑞医药就有4名高管相继“出走”。

今年2月初,恒瑞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已完成新一届董事会换届,董事会选举孙飘扬为公司董事长,并聘任了高管团队。其中作为恒瑞医药首席战略官的江宁军,尤为受到关注,其被聘任为公司副总经理,全面负责创新药国际化、临床研究和商务拓展工作。

“老帅”回归,加上“新鲜血液”输入,昔日王者能否重整雄风,转型之路又将遇到哪些挑战?胜马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恒瑞医药

4.5k
  • 恒瑞医药:子公司HRS-6208胶囊获准开展临床试验
  • 恒瑞医药今日大宗交易溢价成交431.61万股,成交额2.21亿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投资创新药被“双否”,恒瑞医药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如何应对转型困局?

文 | 胜马财经 许可

编辑| 欧阳文

恒瑞医药投资的新药被否,并非没有预兆。

根据恒瑞医药近期公告,公司合作方大连万春布林医药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万春医药收到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抗肿瘤新药普那布林的新药上市申请未获批准。

胜马财经获悉,实际上,早在2021年12月,万春医药曾就普那布林向美国FDA递交新药上市申请,但最终未获批准。而此次在国内被否,意味着普那布林几乎没了生存空间。

当然,对国内医药行业“老大哥”恒瑞医药而言,折戟普那布林,损失的可能仅仅九牛一毛。

不过,恒瑞医药当前面临的转型困境,依然可见一斑——在集采挤压传统产品利润空间、创新产品难以迅速撑起局面、自身研发投入又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医药BD(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能否被寄予厚望?而伴随着孙飘扬回归,新的管理层到位,近两年股价“腰斩”的“药茅”,在当下这个“艰难时刻”,恒瑞医药还有王者归来的勇气和底气吗?

“老帅”回归,未能实现完美“首秀”

公开资料显示,普那布林属于GEF-H1(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激活剂的新型“升白药”(提升白细胞数药物),此外,还可以阻止由化疗药物诱导的骨髓中性粒细胞的损伤,达到早期保护作用,是CIN(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治疗领域的一款潜力新药。

2021年8月,恒瑞医药与大连万春布林医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恒瑞医药拟以自筹资金入股大连万春,并获得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以及独家商业化普那布林的权益。根据协议,恒瑞医药将对大连万春进行1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并支付总计不超过13亿元人民币的首付款和里程碑款,以获得普那布林在大中华地区的联合开发权益以及独家商业化权益。

当时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孙飘扬重新掌舵恒瑞医药后的“首秀”,充满了想象空间。简单地说,普那布林可以在恒瑞医药的产品系中扮演“万金油”的角色,其具备的治疗肿瘤和“升白”效果,可以和恒瑞医药的肿瘤线实现无缝衔接。

可惜事与愿违,其后普那布林的曲折遭遇,也让这次“首秀”不那么完美。公开报道则显示,恒瑞医药已向大连万春支付了2 亿元人民币首付款,恒瑞尚未开展任何关于普那布林的临床研究。而且,恒瑞医药还公开表示,该产品目前没有后续研发计划。因此,市场怀疑,这笔2亿元的投资,看起来是打了水漂。

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钱白花了是小事,关键是恒瑞医药的BD业务可能被泼上冷水。目前,随着医药健康领域投资的持续火热,医药BD(Business Development)交易也相应的活跃起来。广义上理解,医药BD交易主要包括三种形式,分别是股权并购、授权许可交易(License-in、 License-out),以及医药研发合作。

有媒体报道称,恒瑞医药早在2011年就成立了BD部门,但此前公司对这一块兴趣并不大。公司高层此前坚持的想法是:好的产品太贵,普通的产品还不如自己做。

普那布林则极有可能是孙飘扬自我革命的一步棋,也彰显了恒瑞医药主动求变的决心,然而这步棋不仅未能盘活全局,还走进了死胡同,对整个恒瑞医药的战略布局,可能都将带来不小冲击。至少在大家的心气上,会有一定负面作用。

管理层“大换血”,能否挽救股价“腰斩”

曾几何时,作为国内最大的仿制药企业之一,“药茅”恒瑞医药被资本市场广为推崇。但是其股价自2021年初见顶之后,开始了漫长的震荡走低,目前,恒瑞医药股价较两年前的高点已接近“腰斩”。

昔日光环不再,一个主要原因是政策环境的变化。由于恒瑞医药大部分利润仍主要来自于仿制药业务,随着国家集采提速扩面,仿制药的利润空间大幅下滑。

恒瑞医药2022年半年报显示,2018年以来,公司涉及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仿制药共有35个品种,中选22个品种,中选价平均降幅74.5%。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的8个药品,2022年上半年销售收入仅2.5亿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17.6亿元,同比下降达88%。

仿制药利润空间被挤压,创新药也难以在短期内迅速为恒瑞医药攻城拔寨。截至2022年6月,恒瑞医药创新药上市数量已经达到11款,不过,叠加医保谈判、产品准入等多重因素,公司的创新药收入增长较慢,2022上半年销售金额环比甚至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创新药的研发依然箭在弦上,数据显示,近年来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在持续增长,从2016年的11.8亿元快速攀升至2021年的62.03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到34.98亿元。

种种不利因素之下,2021年恒瑞医药出现了自上市以来首次业绩下降,营收259.06亿元,同比下滑6.59%,净利润45.30亿元,同比下滑28.41% 。

2022年,恒瑞医药业绩下滑趋势看起来难以避免,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02.28亿元,同比下滑23%;扣非净利润20亿元,同比下滑24.12%。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159.45亿元,同比下滑21.06%;净利润31.73亿元,同比下滑24.57%。

内忧外患之下,本被寄予厚望的BD业务又横生波折,也让恒瑞医药的转型之路更加艰难。

自然而然,有人要为恒瑞医药今天的局面负责。有媒体统计发现,从2010年起,共有27人在恒瑞医药担任过高管职位,其中15人已经离职。在这15名离职高管中,多达10人的离职都发生在最近三年。仅2022年,恒瑞医药就有4名高管相继“出走”。

今年2月初,恒瑞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已完成新一届董事会换届,董事会选举孙飘扬为公司董事长,并聘任了高管团队。其中作为恒瑞医药首席战略官的江宁军,尤为受到关注,其被聘任为公司副总经理,全面负责创新药国际化、临床研究和商务拓展工作。

“老帅”回归,加上“新鲜血液”输入,昔日王者能否重整雄风,转型之路又将遇到哪些挑战?胜马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