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两区设立驻京服务点,“投资上海·全国行”正式启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两区设立驻京服务点,“投资上海·全国行”正式启动

2023年3月23日,“双城合璧 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共有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高端装备、数字经济、元宇宙、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作为“投资上海·全国行”第一站,2023年3月23日,“双城合璧 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共有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高端装备、数字经济、元宇宙、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平表示,上海与北京交往源远流长,情谊深厚,两地都肩负着国家重大战略使命,合作空间非常广阔。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深化两地在新兴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乘国家战略之势,唱响“双城记”,共赴时代之约。

上海首次以区域为主体在北京开设服务点

本次推介会由上海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虹口区投促办、闵行区投促中心共同主办,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支持。

“对于来上海投资的企业,我们承诺‘五好五不缺’: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应用不缺场景、好创意不缺人才、好团队不缺资源。”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王东作“投资上海”推介时表示,上海还坚持“三看三不看”的招商新思维:即不看税收看业态、不看盈利看潜力,不看资质看团队。上海将以投资人的专业眼光、合伙人的服务意识,为创业者、企业家、投资者打造创新创业的热土,逐梦圆梦的舞台。

推介会上,在相关领导及近200家在京企业的共同见证下,投资上海·虹口北京服务点、投资上海·闵行北京服务点正式揭牌。这是上海首次以区域为主体在北京开设服务点,标志着投资上海“走出去”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据介绍,区域服务点将为在京企业和机构提供就近的精准、全面、高效的服务,通过找准产业的“互补点”、项目的“合作点”,促进产业协作、资源共享,推动京沪两地共享合作新机遇、共创发展新未来。

“投资上海·全国行”第一站选择北京,主要是出于什么因素考量?王东表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高精尖产业领域,是上海对标学习的榜样,"北京和上海,一个是首都,一个是魔都,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找到两座如此接近、你追我赶、良性互动的中心城市,堪称这个地球上最璀璨的一对‘城市双子星’。"

近几年,上海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正加快构建‘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这需要大批企业、人才、资本共同加入到上海的产业发展中来。设立驻京服务点,是上海积极转变招商理念、扩展服务半径、优化招商服务的重要举措。 ”王东说。

据介绍,驻京服务点将充分发挥地处北京桥头堡作用,第一时间捕捉北京重点企业、重点商协会的投资信息,推动信息共享,资源互补,进一步扩大上海在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的招商辐射范围,服务更多的企业来上海投资兴业。

王东表示,驻京服务点的揭牌成立,标志着上海面向北京精准招商迈出了坚实一步。上海市将依托驻京服务点搭建的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开展洽谈合作和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更多高精尖企业和项目落户上海。

上海每千人企业数量增至111户居全国第一

上海在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王东在回答界面新闻提问时表示,人才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高度重视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王东介绍,在顶层设计方面,上海形成了“1+3+1”产业人才制度框架,即1个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3大先导产业人才培育专项、1个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上海坚持“产业+人才”的工作定位,以高水平人才集群支撑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布《关于新时代上海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定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人才培育专项,这三个领域分别集聚了全国40%、20%和34%的人才。

据王东介绍,上海注重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加快产业人才培养步伐。一方面,专项培优建立梯次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加大产业人才供给。协同市教委,启动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市发改委,推荐行业领军企业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协同市人社局,建设认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此外,上海还有面向外籍人才的浦江人才计划,以及各类科技人才计划。

同时,王东表示,上海有包容的人才引进政策,包括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一般人才的应届生落户、留学生落户、居住证等政策;特殊人才绿色通道政策;外籍人才,从工作许可、居住证,到永久居住证、中国绿卡,一应俱全。“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安得其所,享受到相应的保障和便利。对于企业家等特殊人才,我们还有一些特殊政策,可以一事一议,确保大家可以在上海安心发展。”王东说。

对于未来产业布局,王东介绍,上海已经着眼抢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出台实施了一批行动方案。绿色低碳领域,重点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五大领域发展。元宇宙领域,重点推进链接、交互、计算、工具、生态“五位一体”布局。智能终端领域,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虚拟显示。

“面向未来5-10年,我们提出培育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5大产业集群,布局脑机接口、基因和细胞治疗、智能计算、6G技术、新型储能、深海探采、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王东说。

王东介绍,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上海作为中国样本城市之一,贡献了55%的权重,助力中国排名从2018年的全球第78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位。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户,位居全国第一。在上海,“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投资上海、扎根上海、融入上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两区设立驻京服务点,“投资上海·全国行”正式启动

2023年3月23日,“双城合璧 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共有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高端装备、数字经济、元宇宙、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作为“投资上海·全国行”第一站,2023年3月23日,“双城合璧 共创未来”2023上海·北京投资合作推介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共有9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项目涉及新材料、高端装备、数字经济、元宇宙、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平表示,上海与北京交往源远流长,情谊深厚,两地都肩负着国家重大战略使命,合作空间非常广阔。希望通过本次活动,深化两地在新兴产业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乘国家战略之势,唱响“双城记”,共赴时代之约。

上海首次以区域为主体在北京开设服务点

本次推介会由上海市投资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虹口区投促办、闵行区投促中心共同主办,市政府合作交流办支持。

“对于来上海投资的企业,我们承诺‘五好五不缺’: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应用不缺场景、好创意不缺人才、好团队不缺资源。”上海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主任王东作“投资上海”推介时表示,上海还坚持“三看三不看”的招商新思维:即不看税收看业态、不看盈利看潜力,不看资质看团队。上海将以投资人的专业眼光、合伙人的服务意识,为创业者、企业家、投资者打造创新创业的热土,逐梦圆梦的舞台。

推介会上,在相关领导及近200家在京企业的共同见证下,投资上海·虹口北京服务点、投资上海·闵行北京服务点正式揭牌。这是上海首次以区域为主体在北京开设服务点,标志着投资上海“走出去”工作开创了新局面。

据介绍,区域服务点将为在京企业和机构提供就近的精准、全面、高效的服务,通过找准产业的“互补点”、项目的“合作点”,促进产业协作、资源共享,推动京沪两地共享合作新机遇、共创发展新未来。

“投资上海·全国行”第一站选择北京,主要是出于什么因素考量?王东表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在高精尖产业领域,是上海对标学习的榜样,"北京和上海,一个是首都,一个是魔都,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找到两座如此接近、你追我赶、良性互动的中心城市,堪称这个地球上最璀璨的一对‘城市双子星’。"

近几年,上海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正加快构建‘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这需要大批企业、人才、资本共同加入到上海的产业发展中来。设立驻京服务点,是上海积极转变招商理念、扩展服务半径、优化招商服务的重要举措。 ”王东说。

据介绍,驻京服务点将充分发挥地处北京桥头堡作用,第一时间捕捉北京重点企业、重点商协会的投资信息,推动信息共享,资源互补,进一步扩大上海在北京乃至京津冀地区的招商辐射范围,服务更多的企业来上海投资兴业。

王东表示,驻京服务点的揭牌成立,标志着上海面向北京精准招商迈出了坚实一步。上海市将依托驻京服务点搭建的信息网络和服务平台,开展洽谈合作和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更多高精尖企业和项目落户上海。

上海每千人企业数量增至111户居全国第一

上海在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融合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王东在回答界面新闻提问时表示,人才是上海最大的优势,上海高度重视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促进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王东介绍,在顶层设计方面,上海形成了“1+3+1”产业人才制度框架,即1个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3大先导产业人才培育专项、1个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上海坚持“产业+人才”的工作定位,以高水平人才集群支撑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布《关于新时代上海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定实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人才培育专项,这三个领域分别集聚了全国40%、20%和34%的人才。

据王东介绍,上海注重以产业需求为牵引,加快产业人才培养步伐。一方面,专项培优建立梯次人才队伍。另一方面,产教融合加大产业人才供给。协同市教委,启动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市发改委,推荐行业领军企业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协同市人社局,建设认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此外,上海还有面向外籍人才的浦江人才计划,以及各类科技人才计划。

同时,王东表示,上海有包容的人才引进政策,包括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一般人才的应届生落户、留学生落户、居住证等政策;特殊人才绿色通道政策;外籍人才,从工作许可、居住证,到永久居住证、中国绿卡,一应俱全。“目的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安得其所,享受到相应的保障和便利。对于企业家等特殊人才,我们还有一些特殊政策,可以一事一议,确保大家可以在上海安心发展。”王东说。

对于未来产业布局,王东介绍,上海已经着眼抢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出台实施了一批行动方案。绿色低碳领域,重点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五大领域发展。元宇宙领域,重点推进链接、交互、计算、工具、生态“五位一体”布局。智能终端领域,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虚拟显示。

“面向未来5-10年,我们提出培育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5大产业集群,布局脑机接口、基因和细胞治疗、智能计算、6G技术、新型储能、深海探采、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前沿领域。”王东说。

王东介绍,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中,上海作为中国样本城市之一,贡献了55%的权重,助力中国排名从2018年的全球第78位上升到2020年的第31位。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户,位居全国第一。在上海,“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投资上海、扎根上海、融入上海。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