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碳风云 华锋
编辑|凯旋
近期,光伏企业新特能源有点让人看不懂,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年度财报,却迎来了股价的下跌;一年狂赚了一百多亿不分红,却还要去A股上大肆融资。
近日,从上交所网站获悉,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已递交招股书,并获得上交所受理,该公司计划在主板上市。如果能顺利完成IPO上市,这也意味着,新特能源将成为国内又一家“A+H”两地上市光伏企业。
招股书显示,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亿股,募集资金约88亿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年产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根据规划,该项目分两期各10万吨建设,建设期均为1年。
一笔88亿元的融资,即便是在整个光伏产业链,也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如果从前几天公布的2022年财报来看,新特能源似乎根本就不差这点钱。
实际上,新特能源本次募资项目投资总额超过175.89亿元,除了募集资金88亿,剩余部分将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集。
这种扩产方式多少显得有些激进,但是如果放眼整个光伏产业链,就能让人明白新特能源为什么要冲刺A股IPO。
2022年,在光伏产业链里,位于上游的硅料,赚得盆满钵满,被称为“爆赚”的硅料;但是位于中游的组件,利润则显得非常微弱,被称为“薄利”的组件。同时,在新特能源所在硅料行业,头部企业的马太效应正变得越来越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特能源即便是面临产能过剩的潜在危机,也要拼了命地向前冲。
爆赚后转战A股
新特能源成立于2008年,2015年12月30日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属于特变电工控股子公司,主要从事高纯多晶硅研发、生产和销售及风能、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
虽然新特能源拥有多晶硅、风能、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营三个业务板块,但是市场一般习惯把其称为硅料企业,因为它的硅料业务最赚钱,占比也最大。其中,2022年,新特能源多晶硅出货量10.67万吨,业务收入257亿元,占新特能源总营收近70%。
据了解,新特能源多晶硅产品主要应用于硅片的制造,客户主要为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中环股份、高景太阳能等硅片生产企业,这些企业都属于光伏头部企业。
在这些光伏巨头的支撑之下,新特能源的业务红红火火,营收与利润也是十分亮眼。
根据3月1日公布2022年财报,集团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75.4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6.68%。集团利润总额为人民币168.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6.13%。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33.9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0.33%。基本每股收益为人民币9.37元。
如果单独从2022年财报来看,还不足以凸显新特能源的成绩。纵观近三年财务数据,不但营收逐渐大幅提升,净利润更是成倍增加。2020年、2021年、2022年,新特能源营收分别为141.82亿元、225.23亿元、375.41亿元;同期对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5亿元、49.55亿元、133.95亿元,三年净利润近190亿元。
2022年,在盈利同比增长近七倍的情况下,新特能源派发了每股1.1元的股息。
对于2022年度的财报,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似乎颇为漂亮,理当财报一出,股票便开始飙升。然而年报披露的第二天,新特股价下跌了8%。
分析人士指出,也许是因为——新特能源为了为加快推进A股发行工作,新特能源董事会建议不宣派末期股息。此前的1月份,新特能源为了为推进A股上市 转让出60MW光伏电站,因为涉及的两个项目存在用地瑕疵,不利于企业上市。
总体来看,连年爆赚的新特能源正一门心思地冲刺A股IPO。
光伏暴利在“硅料”
对于一家连年爆赚而且已经上市的企业,似乎没有二次上市的迫切需求,如果深入光伏产业链,就会发现新特能源冲刺A股的逻辑。
在中国光伏产业链里,大家公认的龙头企业是谁?知名度最大的企业又是谁,毫无疑问,那就是隆基绿能。
根据隆基绿能公告,隆基绿能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145亿元至155亿元,同比增长60%至71%。虽然隆基绿能的业绩非常可观,但是与新特能源近134亿的净利润相比,几乎不相上下。
此外,天合光能预计2022年营收852亿,但是归母净利润只有37亿;晶科能源虽然预计2022年营收约830亿,但是归母净利润只有29亿元;晶澳科技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也只有48亿元至56亿元。
从隆基绿能到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这些响当当的光伏企业,每年的营收都是几百亿乃至近千亿,但是实际利润却并不亮眼,除了隆基绿能超过百亿之外,其它的基本都只有几十亿的水平,而这些企业基本被行业认为是“组件”的巨头。
而硅料企业虽然营收远远不如组件企业,但是利润却动辄百亿,直逼光伏龙头隆基绿能。
实际上,新特能源作为四大硅料龙头,挣得还是最少的。其中,通威股份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252至272亿元,同比增长207%至231%,盈利金额居于首位;盈利金额排在第二的是大全能源,预计2022年营收309.4亿元,同比增长185.64%,归母净利润191.2亿元,同比增长234.05%;协鑫科技预计盈利不低于155亿元。
加上新特能源的利润,2022年国内四大硅料龙头总利润近800亿元。由此可见,在整个光伏产业链里,真正赚钱的“暴利”企业是硅料企业。
硅料行业马太效应显著
作为光伏产业链里的“暴利”行业,且硅料行业又属于重资产行业,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大体上就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而上市企业凭借资金、技术、成本、渠道等优势,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和商业版图,这可能导致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促使硅料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据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10家万吨级企业多晶硅产能共计51.3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98.8%。
而在在10家企业里面,5家年产能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包括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东方希望,产能共计44.1万吨,占国内多晶硅产能的85.0%。
2022年,光伏硅料行业产量约81万吨,通威股份年有效产量约为24万吨,大全能源多晶硅产量为13.38万吨,新特能源多晶硅产量12.59万吨。截至2022年底,协鑫科技颗粒硅产能已实现14万吨。预计这四家硅料龙头产量占据了国内的80%以上。
而且,根据有关协会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多晶硅产量为82.7万吨,净进口量约8.5万吨,而总需求量约103.3万吨。因此,2022年中国多晶硅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而在利润的驱使下,硅料龙头对于产能扩张也是开足了马力,都恨不得往100万吨冲刺。通威股份规划的高纯晶硅产能规模到2024年至2026年将分别达到80万吨至100万吨,协鑫科技出台了2025年100万吨级的颗粒硅产能方案,大全能源硅料产能到2024年将达33万吨。
作为四大硅料的新特能源自然也不甘落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新特能源已投产的多晶硅生产线设计产能达到20万吨/年。而本次A股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高纯度多晶硅产能将达到40万吨/年。
根据新特能源测算,本次募资投建的多晶硅项目达产后,若以销售价格7万元/吨计算,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大约140亿元,年均税后利润28亿元;若以销售价格10万元/吨计算,预计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大约200亿元,年均税后利润超70亿元。
当然,除了为了赚得更多,新特能源或许还有意赚取更高的市值。
光伏四大硅料龙头企业中,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已在A成功上市,并且获得了超过千亿的市值,截至3月13日,二者市值分别为近1800亿元、1000亿元。
相比之下,分别于港股上市的协鑫科技和新特能源,其市值就要低得多,分别为近540亿港币、290亿港币。
其中新特能源于四家硅料龙头之中,市值处于垫底的位置。同为硅料巨头,若能成功登录A股,或能鱼跃龙门,成为“千亿俱乐部”的成员之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