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飞书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飞书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科技浪潮不等人。

文|壹番财经 郑亦久

进入2023年的3月之后,全球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发布会如果没有提及AI或是在产品中集成AI功能,那么即使发布了再炫酷的内容也会被直接无视。

3月22日飞书举办的春季未来无限大会可以说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不论飞书CEO谢欣如何如何展示上线的新功能有多么好用,请了多少客户上台来提供背书,AI在当下办公协作软件上的缺席都让本就平平无奇的各种新功能发布显得聊胜于无。

上个月,飞书在内部交流会议上透露出其ARR(年度经常性收入)收入超过1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约2.7倍。如今的大厂们的内部交流早已成为了一种惯用的公关手段,此时透露ARR更像是在变相回应之前媒体关于飞书国内业务短时间无法盈利、缩减团队急于出海的报道。

从齐俊元开始负责出海业务,到Lark(飞书海外版)最近在日本的WBC(世界棒球经典赛)转播上大手笔的广告投放不难看出,强调出海已然是飞书的当务之急。

在国内市场被钉钉与企业微信压制,国外市场又迟迟找不到切入点之时,AI原本应该可以成为飞书“弯道超车”的重要破局点。

然而“大力出奇迹”的情况并未出现,面对海外日新月异的AI创造力,没能抓住这一最后机会的飞书,恐怕很难在办公软件行业再掀起什么波澜。

01 “协同办公”掀起AI军备竞赛

由于和OpenAI发布GPT-4的撞在了同一天,谷歌关于在自家产品线中集成AI功能的重磅更新几乎很快被淹没在了人们对于GPT-4“超人”能力的惊呼中。

根据谷歌的说法,旗下包括Gmail以及Google Doc、Sheets、Slides等所有Workspace办公组件将上线生成式AI功能,同时还开放了自家的大语言模型PaLM的API。国内用不上Workspace也让其关注度进一步降低。

但微软就如同一家创业公司一般,完全不给任何竞争对手任何喘息的空间——前脚谷歌刚刚让自家的办公产品用上AI,仅仅一天之后,微软就立刻举办了一场线上发布活动,祭出了微软Office全家桶全面AI升级的“超级杀招”,并且为这一功能起了一个非常拉风的名字”AI Copilot“。

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耳熟能详的办公软件都会加入Copilot功能,用户将可以在Office所有的应用程序中快速启动它,来让它协助你进行创作、编辑、分析。

Copilot展示的其中一种能力,就是根据提示词来做PPT,用户只需要提出需要几页幻灯片、说清主题和目的,Copilot就立马创建一个跟场景需求适配的完整演示文件,甚至自己加入包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功能。

对于成天围绕在文山会海中的办公室白领来说,回邮件、写日报周报、做PPT和Excel的时候能有一个智能助手负责最辛苦的部分,这是多少打工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因此,即便微软仅仅只是发布和演示而非正式上线这一功能,就已经吊起不仅仅是科技行业更是整个各类公司的胃口。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些具有人力物力财力的科技大厂才在用AI”武装“自己的办公软件产品,像协同办公行业的独角兽公司Notion,甚至早在ChatGPT爆红之前就已经开始内测AI功能,并且在今年2月对全平台用户开放,进而整合进了订阅服务,Notion AI也被认为是少数立竿见影能改变目前产品使用形态的AI工具之一。

另一大牌协同办公工具Slack,也在3月7日宣布接入ChatGPT。Slack官方表示,该工具目前处于测试阶段,旨在让用户“更快地了解频道或主题”、“立即找到答案”和“在几秒钟内起草消息” 。

Slack加入ChatGPT后的全新界面

不仅如此,Slack的母公司Salesforce还在同一天发布了全球第一个CRM生成式AI——Einstein GPT,可以直接用于Slack、Sales、Service、Marketing、Commerce以及App Builder,并且这个模型是基于Salesforce的私有AI模型打造。

就在3月2日,飞书还在其海外官网上放出了Lrak与Slack一对一比较的长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Lark能够替代Slack的大部分功能和集成性"。然而仅仅几天后,Slack就上线了Lark目前完全做不到的新功能。

Lrak官方发布与Slack比较的长文

试问在这样的大竞争环境之下,飞书的出海该走向何方。

02 追赶者放弃加速,飞书能否起飞?

对于飞书/Lark这样原本就因为起步太晚而需要大力追赶的产品来说,光是在产品层面做出各种”微创新“,然后不停宣传自己的产品能力并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对To B类的SaaS产品而言,先不说海外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产品形态,即便是国内市场,钉钉和企业微信在产品形态方面也早就非常完善。飞书直到现在其实都在疯狂补课完善基础功能(比如刚推出的多维表格等新产品),这些功能最终都会趋同,在产品形态上很难出现高门槛。

飞书多维表格

要想依靠产品创新形成护城河,除非一开始产品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特色,能够快速吸引到用户,像是过去几年横空出世并估值突破百亿美元的Notion;要么就是能够一上来做出极其复杂的产品形态,做到当时市面上的产品做不到的事情,像是曾经的Slack。

从这个角度出发,原本诞生于字节跳动内部使用的飞书并不属于这一序列。

直到今天还在为基础功能补课,其实也是因为从一开始它就不是为外部需求所准备的产品,因此只能在寻找新客户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对方的需求持续增添对应功能。

事实上,就目前飞书在国内市场的月活始终难以突破千万就能看出,错过了过去三年疫情,对于国内在线协同办公软件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机会是什么结果。

放在今天,这一机会自然又成了能快速集成到办公应用中并提供生产力的AI智能助手。

如果飞书在昨天的发布会现场宣布即将上线或是内测一个类似功能,先不论最终效果如何,愿意去试用飞书的用户自然会有极大增长。这一点上Bing已经给出了证明,根据应用研究公司Data.ai的数据显示,在整合人工智能之后,Bing的全球应用下载量增长了7倍,Google搜索的下载量同期下降了2%。

如今不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企业用户,对待AIGC工具的态度都不再只是仅仅将其当作一个玩具,ChatGPT已然证明了如今大型语言模型的能力边界,更多人和公司仅仅只是苦于还没有足够多的渠道能用上市面上最好的产品。飞书最新的一场发布会则再次证明了它们完全没有想要抓住这一机会的企图心,对AI的只字不提显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毕竟根据之前的报道,光是飞书团队仅有近万人的员工规模,更何况其背后还有字节跳动庞大的技术团队和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一向擅长”大力出奇迹“的字节,即使不是从头开发,直接调用市场上成熟的AI大模型,也能先为海外的Lark搭建起对应的工具,然后再为国内版本慢慢打磨自己的AI大模型亦可。要知道员工才300多人的Notion,其实就是依靠OpenAI的企业API实现了如今Notion AI的各种功能,并在三个月的内测之后就成功交付给了所有用户使用。

如果不是单纯的力有不逮,剩下唯一的解释大概只剩下整个字节以及飞书团队尚未感知到AI可能对今后科技产品的巨大影响。

当然,很难说这仅仅是字节跳动一家公司的问题,毕竟事到如今,国内科技大厂中也仅有百度推出了一款AI产品。而从最近的媒体报道来看,字节的AI大模型团队尚还处在招兵买马的阶段,要在短期内拿出成熟的消费级产品似乎并不乐观。

但是,科技浪潮不等人,英伟达CEO黄仁勋前两天在GTC 2023上对媒体做出预测:未来12个月来自AI平台的收入将大幅增长,企业要么跟上AI的步伐要么就会被甩在后头。

就目前来看,真正的先进团队只想尽快用上AI。

飞书显然没能成为跟上的那一个,那么大概也只能一直待在最后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字节跳动

4.4k
  • 豆包支持带有指定文字的图片生成,App已开启测试
  • 地方新闻精选 | 黑龙江回应村民家监控拍到有东北虎出没 郑州一建筑工人酒后伤人致死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飞书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科技浪潮不等人。

文|壹番财经 郑亦久

进入2023年的3月之后,全球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发布会如果没有提及AI或是在产品中集成AI功能,那么即使发布了再炫酷的内容也会被直接无视。

3月22日飞书举办的春季未来无限大会可以说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不论飞书CEO谢欣如何如何展示上线的新功能有多么好用,请了多少客户上台来提供背书,AI在当下办公协作软件上的缺席都让本就平平无奇的各种新功能发布显得聊胜于无。

上个月,飞书在内部交流会议上透露出其ARR(年度经常性收入)收入超过1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约2.7倍。如今的大厂们的内部交流早已成为了一种惯用的公关手段,此时透露ARR更像是在变相回应之前媒体关于飞书国内业务短时间无法盈利、缩减团队急于出海的报道。

从齐俊元开始负责出海业务,到Lark(飞书海外版)最近在日本的WBC(世界棒球经典赛)转播上大手笔的广告投放不难看出,强调出海已然是飞书的当务之急。

在国内市场被钉钉与企业微信压制,国外市场又迟迟找不到切入点之时,AI原本应该可以成为飞书“弯道超车”的重要破局点。

然而“大力出奇迹”的情况并未出现,面对海外日新月异的AI创造力,没能抓住这一最后机会的飞书,恐怕很难在办公软件行业再掀起什么波澜。

01 “协同办公”掀起AI军备竞赛

由于和OpenAI发布GPT-4的撞在了同一天,谷歌关于在自家产品线中集成AI功能的重磅更新几乎很快被淹没在了人们对于GPT-4“超人”能力的惊呼中。

根据谷歌的说法,旗下包括Gmail以及Google Doc、Sheets、Slides等所有Workspace办公组件将上线生成式AI功能,同时还开放了自家的大语言模型PaLM的API。国内用不上Workspace也让其关注度进一步降低。

但微软就如同一家创业公司一般,完全不给任何竞争对手任何喘息的空间——前脚谷歌刚刚让自家的办公产品用上AI,仅仅一天之后,微软就立刻举办了一场线上发布活动,祭出了微软Office全家桶全面AI升级的“超级杀招”,并且为这一功能起了一个非常拉风的名字”AI Copilot“。

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等耳熟能详的办公软件都会加入Copilot功能,用户将可以在Office所有的应用程序中快速启动它,来让它协助你进行创作、编辑、分析。

Copilot展示的其中一种能力,就是根据提示词来做PPT,用户只需要提出需要几页幻灯片、说清主题和目的,Copilot就立马创建一个跟场景需求适配的完整演示文件,甚至自己加入包括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功能。

对于成天围绕在文山会海中的办公室白领来说,回邮件、写日报周报、做PPT和Excel的时候能有一个智能助手负责最辛苦的部分,这是多少打工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因此,即便微软仅仅只是发布和演示而非正式上线这一功能,就已经吊起不仅仅是科技行业更是整个各类公司的胃口。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些具有人力物力财力的科技大厂才在用AI”武装“自己的办公软件产品,像协同办公行业的独角兽公司Notion,甚至早在ChatGPT爆红之前就已经开始内测AI功能,并且在今年2月对全平台用户开放,进而整合进了订阅服务,Notion AI也被认为是少数立竿见影能改变目前产品使用形态的AI工具之一。

另一大牌协同办公工具Slack,也在3月7日宣布接入ChatGPT。Slack官方表示,该工具目前处于测试阶段,旨在让用户“更快地了解频道或主题”、“立即找到答案”和“在几秒钟内起草消息” 。

Slack加入ChatGPT后的全新界面

不仅如此,Slack的母公司Salesforce还在同一天发布了全球第一个CRM生成式AI——Einstein GPT,可以直接用于Slack、Sales、Service、Marketing、Commerce以及App Builder,并且这个模型是基于Salesforce的私有AI模型打造。

就在3月2日,飞书还在其海外官网上放出了Lrak与Slack一对一比较的长文,最后得出的结论是:"Lark能够替代Slack的大部分功能和集成性"。然而仅仅几天后,Slack就上线了Lark目前完全做不到的新功能。

Lrak官方发布与Slack比较的长文

试问在这样的大竞争环境之下,飞书的出海该走向何方。

02 追赶者放弃加速,飞书能否起飞?

对于飞书/Lark这样原本就因为起步太晚而需要大力追赶的产品来说,光是在产品层面做出各种”微创新“,然后不停宣传自己的产品能力并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对To B类的SaaS产品而言,先不说海外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产品形态,即便是国内市场,钉钉和企业微信在产品形态方面也早就非常完善。飞书直到现在其实都在疯狂补课完善基础功能(比如刚推出的多维表格等新产品),这些功能最终都会趋同,在产品形态上很难出现高门槛。

飞书多维表格

要想依靠产品创新形成护城河,除非一开始产品本身就具有极强的特色,能够快速吸引到用户,像是过去几年横空出世并估值突破百亿美元的Notion;要么就是能够一上来做出极其复杂的产品形态,做到当时市面上的产品做不到的事情,像是曾经的Slack。

从这个角度出发,原本诞生于字节跳动内部使用的飞书并不属于这一序列。

直到今天还在为基础功能补课,其实也是因为从一开始它就不是为外部需求所准备的产品,因此只能在寻找新客户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对方的需求持续增添对应功能。

事实上,就目前飞书在国内市场的月活始终难以突破千万就能看出,错过了过去三年疫情,对于国内在线协同办公软件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机会是什么结果。

放在今天,这一机会自然又成了能快速集成到办公应用中并提供生产力的AI智能助手。

如果飞书在昨天的发布会现场宣布即将上线或是内测一个类似功能,先不论最终效果如何,愿意去试用飞书的用户自然会有极大增长。这一点上Bing已经给出了证明,根据应用研究公司Data.ai的数据显示,在整合人工智能之后,Bing的全球应用下载量增长了7倍,Google搜索的下载量同期下降了2%。

如今不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企业用户,对待AIGC工具的态度都不再只是仅仅将其当作一个玩具,ChatGPT已然证明了如今大型语言模型的能力边界,更多人和公司仅仅只是苦于还没有足够多的渠道能用上市面上最好的产品。飞书最新的一场发布会则再次证明了它们完全没有想要抓住这一机会的企图心,对AI的只字不提显然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毕竟根据之前的报道,光是飞书团队仅有近万人的员工规模,更何况其背后还有字节跳动庞大的技术团队和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一向擅长”大力出奇迹“的字节,即使不是从头开发,直接调用市场上成熟的AI大模型,也能先为海外的Lark搭建起对应的工具,然后再为国内版本慢慢打磨自己的AI大模型亦可。要知道员工才300多人的Notion,其实就是依靠OpenAI的企业API实现了如今Notion AI的各种功能,并在三个月的内测之后就成功交付给了所有用户使用。

如果不是单纯的力有不逮,剩下唯一的解释大概只剩下整个字节以及飞书团队尚未感知到AI可能对今后科技产品的巨大影响。

当然,很难说这仅仅是字节跳动一家公司的问题,毕竟事到如今,国内科技大厂中也仅有百度推出了一款AI产品。而从最近的媒体报道来看,字节的AI大模型团队尚还处在招兵买马的阶段,要在短期内拿出成熟的消费级产品似乎并不乐观。

但是,科技浪潮不等人,英伟达CEO黄仁勋前两天在GTC 2023上对媒体做出预测:未来12个月来自AI平台的收入将大幅增长,企业要么跟上AI的步伐要么就会被甩在后头。

就目前来看,真正的先进团队只想尽快用上AI。

飞书显然没能成为跟上的那一个,那么大概也只能一直待在最后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