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瑞士银行业的百年信誉,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毁掉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瑞士银行业的百年信誉,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毁掉的?

债权高于股权,这可是商业的准则,瑞士政府连这都敢打破,那就不光是金融业了,连瑞士整个国家的商业信誉都要崩塌。

文|正解局

提起瑞士银行业,人们首先会想到两个字:信誉。

但最近,瑞士信贷银行被并购一案中,瑞士政府的操作让人瞠目结舌,不仅全程绕开了股东,还直接玩赖账,赖掉了170亿美元的债务。

瑞士银行业信誉,是如何一步步破产的?

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贷银行(简称“瑞信”)公开承认,过去两年的财报存在“重大缺陷”,自身存在严重亏损,公开向瑞士政府求救。

瑞信管理的资产大约1.4万亿美元,是瑞士的第二大银行,作为对比,雷曼兄弟公司倒下时,资产规模不过6000多亿美元。

瑞信的规模比雷曼大得多,一旦倒下,金融危机爆发将是板上钉钉。

瑞士政府不能不救,于是先提供了500亿欧元的流动性,别看钱不多,已经超过了瑞士年度财政收入的20%。

正常情况下,得到瑞士政府的救助后,市场的信心应该能稳住,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可是当前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尤其是前面硅谷银行和纽约签名银行破产,所导致的市场恐慌心理。

就算有瑞士政府救助,储户们不怕一万,也怕万一,纷纷从瑞信取款走人,致使每天存款流失百亿欧元之多,区区500亿欧元的救助,连一周都撑不了。

到了3月19日,瑞信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再次向政府求救,瑞士政府也没办法了,只能试图说服瑞士银行(简称“瑞银”)并购瑞信。

可是瑞银并不想要这个烫手的山芋,于是报价10亿美元,要知道瑞信市值还有70亿美元,这个报价侮辱性极强。

但瑞士政府才不管你答不答应,就这一条路,由不得你。

瑞士政府直接拍板,30亿美元收购,作为补偿,瑞士政府会额外给瑞银提供140亿法郎的流动性资金。

然而,收购一个公司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起码股东得同意吧?

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肯定不同意,因为这个价格收购,意味着沙特损失超过10亿美元。

但是我们前面说过,现在市场的信心极其脆弱,没有时间给瑞银去说服股东。

瑞士政府干脆就玩赖,紧急修改了法律,允许收购一家公司,不需要经过其股东的同意,只要政府同意就可以了。

这种做法堪称流氓,不过更流氓的在后头。

为了给瑞银减负,瑞士政府直接宣布注销了瑞信发行的170亿债券,也就是不承认这批债券的合法性。

要知道,债权高于股权,这可是商业的准则,瑞士政府连这都敢打破,那就不光是金融业了,连瑞士整个国家的商业信誉都要崩塌。

瑞士银行业起源于16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后,欧洲的经济不断发展,不少人因此致富,但有了钱,也因此有了麻烦。

当时的欧洲,主流社会氛围还是以宗教观念为主,反对商业,商人赚了那么多钱,和社会主流观念格格不入。

忧心忡忡的商人们,需要一个安全存放财富的地方,而环顾整个西欧,瑞士无疑是最适合的。

首先,瑞士处于西欧的中心地带,向南可抵亚平宁,向西可到法国,北部是德意志,处于交通的十字路口,进出较为便利。

其次,瑞士的地形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地丘陵,平原地区适合生产,让瑞士拥有不错的经济实力,一旦遇到战乱,平原守不住,随时可以退入南部山地,进可攻退可守。

瑞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光是官方语言就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雷托曼语四种,这意味着,意大利人、法国人、德意志人都能在瑞士找到自己的老乡。

这三个优势,让瑞士逐渐成了欧洲商人藏匿财富的中心。

到了二战时,又多了一个优势。

彼时,纳粹德国从欧洲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存放在哪里,是个问题。

如果放在德国本土,考虑到德国处于战争状态,权贵们的资产随时可能被征用。

环顾德国四周,瑞士是最合适的,除了前面说的三大优势外,瑞士还有一个优势,它的主体民族是德意志人,74%的国民说德语,和德国人同文同种。

终归是自己人令人放心,纳粹权贵们也就把大量的财富存放在了瑞士。

后来德国战败,瑞士本应归还这些财富,但诡异的是,瑞士最终只是向美国交了6000万美元的罚款(保护费),便不了了之。

两国私下具体做了哪些交易,不得而知。

除了纳粹权贵的财富,大量犹太人的财富也成了瑞士的囊中之物,犹太人素来善于经商,在瑞士存的钱少不了。

等到二战爆发,犹太人大量被纳粹屠杀,他们存在瑞士的钱,也就成了“无主财富”,被瑞士据为己有。

这些钱具体有多少,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少受害者的家属一直在打官司,要求瑞士把钱还给他们。

瑞士的办法就是拖,拖到受害者的家属全部离世,就死无对证了。

有些实在没办法的,也就只能赔了,但能获得赔偿的家属,终究是少数。

二战后,积累了足够资金的瑞士银行业,开始把保密作为了自己最大的宣传亮点。

客观地说,其保密措施确实做得不错,比如,有时候客户的姓名都不用知道,直接用一串数字代替。

一系列保密措施,使其深受富人的喜爱,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

除了保密,瑞士的中立地位也是能够成为金融中心的原因。

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可以和各国展开交往,无论何种意识形态,这就使得富豪们倾向于把钱存在瑞士。

比如俄罗斯富豪,因为俄罗斯和英国长期对立,如果把钱放在英国,很容易被没收,如果放在瑞士就不同了,瑞士看起来不会没收,要安全得多。

保密+中立,正是瑞士银行业得以繁盛的根基,瑞士甚至把保密写进了法律。

但这一切,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逐渐变了。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陷入财政困境,便盯上了瑞士,指责瑞士在帮助富人逃税,要求瑞士提供具体的名单。

到了2009年,瑞士扛不住压力,向美国财政部提供了一份有4450名美国客户名字的名单,这些人利用瑞士银行业进行逃税,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由此松动。

此后,瑞士又多次向西方国家的政府提供客户名单,比如在2019年,瑞士联合银行向法国政府提供了一份多达4万人的涉嫌逃税名单。

可以说,保密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除此之外,俄乌冲突后瑞士合计冻结了271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其中瑞士政府直接冻结了81亿美元,剩下的190亿美元主要是被瑞信银行冻结的。

瑞信冻结俄罗斯资产,有其自身的直接因素。

当时瑞信的状况比较糟糕,早在2021年,一家名叫Greensill的供应链公司破产,瑞信正好是这家公司证券的主要买家,花了上百亿美元,最后亏损超过30亿美元。

然后是著名的Archegos事件,Archegos是一支对冲基金,老板是个韩裔美国人,名叫比尔·黄,他在2021年重仓了中概股,但是随后中概股暴跌,单日亏损150亿美元。比尔·黄重仓中概股的钱,大部分是找瑞信借的,Archegos暴雷,直接令瑞信损失惨重,2021年全年亏损16.26亿瑞士法郎(约18亿美元)。

到了2022年,情况没有任何改观,瑞信的亏损还在继续,连营收都大幅度下降了,特别是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收入仅为38.04亿瑞士法郎,同比大幅下降三分之一,亏损40亿瑞士法郎。

图源:北京时间财经瑞信2022三季度财报

一边是自身的持续亏损,一边是俄罗斯的巨额财产,就如同饿狼看到绵羊,根本忍不住。

一家银行公然吞并客户的财产,谁还敢相信它?

于是瑞信的存款大量流失,2022年全年高达1230亿瑞士法郎,流动资金枯竭,直接令瑞信陷入了困境,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瑞士银行业的百年信誉,是如何被自己一步步毁掉的?

债权高于股权,这可是商业的准则,瑞士政府连这都敢打破,那就不光是金融业了,连瑞士整个国家的商业信誉都要崩塌。

文|正解局

提起瑞士银行业,人们首先会想到两个字:信誉。

但最近,瑞士信贷银行被并购一案中,瑞士政府的操作让人瞠目结舌,不仅全程绕开了股东,还直接玩赖账,赖掉了170亿美元的债务。

瑞士银行业信誉,是如何一步步破产的?

2023年3月14日,瑞士信贷银行(简称“瑞信”)公开承认,过去两年的财报存在“重大缺陷”,自身存在严重亏损,公开向瑞士政府求救。

瑞信管理的资产大约1.4万亿美元,是瑞士的第二大银行,作为对比,雷曼兄弟公司倒下时,资产规模不过6000多亿美元。

瑞信的规模比雷曼大得多,一旦倒下,金融危机爆发将是板上钉钉。

瑞士政府不能不救,于是先提供了500亿欧元的流动性,别看钱不多,已经超过了瑞士年度财政收入的20%。

正常情况下,得到瑞士政府的救助后,市场的信心应该能稳住,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可是当前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尤其是前面硅谷银行和纽约签名银行破产,所导致的市场恐慌心理。

就算有瑞士政府救助,储户们不怕一万,也怕万一,纷纷从瑞信取款走人,致使每天存款流失百亿欧元之多,区区500亿欧元的救助,连一周都撑不了。

到了3月19日,瑞信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再次向政府求救,瑞士政府也没办法了,只能试图说服瑞士银行(简称“瑞银”)并购瑞信。

可是瑞银并不想要这个烫手的山芋,于是报价10亿美元,要知道瑞信市值还有70亿美元,这个报价侮辱性极强。

但瑞士政府才不管你答不答应,就这一条路,由不得你。

瑞士政府直接拍板,30亿美元收购,作为补偿,瑞士政府会额外给瑞银提供140亿法郎的流动性资金。

然而,收购一个公司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起码股东得同意吧?

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肯定不同意,因为这个价格收购,意味着沙特损失超过10亿美元。

但是我们前面说过,现在市场的信心极其脆弱,没有时间给瑞银去说服股东。

瑞士政府干脆就玩赖,紧急修改了法律,允许收购一家公司,不需要经过其股东的同意,只要政府同意就可以了。

这种做法堪称流氓,不过更流氓的在后头。

为了给瑞银减负,瑞士政府直接宣布注销了瑞信发行的170亿债券,也就是不承认这批债券的合法性。

要知道,债权高于股权,这可是商业的准则,瑞士政府连这都敢打破,那就不光是金融业了,连瑞士整个国家的商业信誉都要崩塌。

瑞士银行业起源于16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始后,欧洲的经济不断发展,不少人因此致富,但有了钱,也因此有了麻烦。

当时的欧洲,主流社会氛围还是以宗教观念为主,反对商业,商人赚了那么多钱,和社会主流观念格格不入。

忧心忡忡的商人们,需要一个安全存放财富的地方,而环顾整个西欧,瑞士无疑是最适合的。

首先,瑞士处于西欧的中心地带,向南可抵亚平宁,向西可到法国,北部是德意志,处于交通的十字路口,进出较为便利。

其次,瑞士的地形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地丘陵,平原地区适合生产,让瑞士拥有不错的经济实力,一旦遇到战乱,平原守不住,随时可以退入南部山地,进可攻退可守。

瑞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光是官方语言就有德语、法语、意大利语、雷托曼语四种,这意味着,意大利人、法国人、德意志人都能在瑞士找到自己的老乡。

这三个优势,让瑞士逐渐成了欧洲商人藏匿财富的中心。

到了二战时,又多了一个优势。

彼时,纳粹德国从欧洲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存放在哪里,是个问题。

如果放在德国本土,考虑到德国处于战争状态,权贵们的资产随时可能被征用。

环顾德国四周,瑞士是最合适的,除了前面说的三大优势外,瑞士还有一个优势,它的主体民族是德意志人,74%的国民说德语,和德国人同文同种。

终归是自己人令人放心,纳粹权贵们也就把大量的财富存放在了瑞士。

后来德国战败,瑞士本应归还这些财富,但诡异的是,瑞士最终只是向美国交了6000万美元的罚款(保护费),便不了了之。

两国私下具体做了哪些交易,不得而知。

除了纳粹权贵的财富,大量犹太人的财富也成了瑞士的囊中之物,犹太人素来善于经商,在瑞士存的钱少不了。

等到二战爆发,犹太人大量被纳粹屠杀,他们存在瑞士的钱,也就成了“无主财富”,被瑞士据为己有。

这些钱具体有多少,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少受害者的家属一直在打官司,要求瑞士把钱还给他们。

瑞士的办法就是拖,拖到受害者的家属全部离世,就死无对证了。

有些实在没办法的,也就只能赔了,但能获得赔偿的家属,终究是少数。

二战后,积累了足够资金的瑞士银行业,开始把保密作为了自己最大的宣传亮点。

客观地说,其保密措施确实做得不错,比如,有时候客户的姓名都不用知道,直接用一串数字代替。

一系列保密措施,使其深受富人的喜爱,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

除了保密,瑞士的中立地位也是能够成为金融中心的原因。

瑞士是永久中立国,可以和各国展开交往,无论何种意识形态,这就使得富豪们倾向于把钱存在瑞士。

比如俄罗斯富豪,因为俄罗斯和英国长期对立,如果把钱放在英国,很容易被没收,如果放在瑞士就不同了,瑞士看起来不会没收,要安全得多。

保密+中立,正是瑞士银行业得以繁盛的根基,瑞士甚至把保密写进了法律。

但这一切,从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逐渐变了。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陷入财政困境,便盯上了瑞士,指责瑞士在帮助富人逃税,要求瑞士提供具体的名单。

到了2009年,瑞士扛不住压力,向美国财政部提供了一份有4450名美国客户名字的名单,这些人利用瑞士银行业进行逃税,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由此松动。

此后,瑞士又多次向西方国家的政府提供客户名单,比如在2019年,瑞士联合银行向法国政府提供了一份多达4万人的涉嫌逃税名单。

可以说,保密制度已经名存实亡。

除此之外,俄乌冲突后瑞士合计冻结了271亿美元的俄罗斯资产,其中瑞士政府直接冻结了81亿美元,剩下的190亿美元主要是被瑞信银行冻结的。

瑞信冻结俄罗斯资产,有其自身的直接因素。

当时瑞信的状况比较糟糕,早在2021年,一家名叫Greensill的供应链公司破产,瑞信正好是这家公司证券的主要买家,花了上百亿美元,最后亏损超过30亿美元。

然后是著名的Archegos事件,Archegos是一支对冲基金,老板是个韩裔美国人,名叫比尔·黄,他在2021年重仓了中概股,但是随后中概股暴跌,单日亏损150亿美元。比尔·黄重仓中概股的钱,大部分是找瑞信借的,Archegos暴雷,直接令瑞信损失惨重,2021年全年亏损16.26亿瑞士法郎(约18亿美元)。

到了2022年,情况没有任何改观,瑞信的亏损还在继续,连营收都大幅度下降了,特别是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收入仅为38.04亿瑞士法郎,同比大幅下降三分之一,亏损40亿瑞士法郎。

图源:北京时间财经瑞信2022三季度财报

一边是自身的持续亏损,一边是俄罗斯的巨额财产,就如同饿狼看到绵羊,根本忍不住。

一家银行公然吞并客户的财产,谁还敢相信它?

于是瑞信的存款大量流失,2022年全年高达1230亿瑞士法郎,流动资金枯竭,直接令瑞信陷入了困境,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