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岛市幼儿园、中小学招生工作坚持“稳中求进”总原则,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满足适龄学生入学需求。
幼儿园上学位供给是充足
2023年,全市幼儿园小班入园人数比2022年减少约2000人,总体上学位供给是充足的。5月12日,各区市幼儿园招生的具体政策将通过教体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途径发布,各幼儿园的招生简章也将同步发布。幼儿园小班的报名录取时间原则上安排在6月中旬至6月底。
2023年青岛市幼儿园招生政策总体保持稳定,主要有三点优化。
第一点,实行网上报名录取。青岛市各区市将建设幼儿园招生网上办理平台,推动大数据共享互通,实现幼儿园报名录取“网上办”“零跑腿”;第二点,微调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幼儿园招生录取时间。第一次招生时间为6月12日至6月16日,第二次招生时间为6月18日至6月21日,其他区市的招生录取时间由各区市确定后发布;第三点,加强招生统筹。今年青岛市各区市将进一步优化划片招生政策,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幼儿都有机会选择普惠性幼儿园。同时,结合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计划和入园需求的变化情况,控制招生班额。完成托育机构登记备案的幼儿园,可以在幼儿园小班统一招生结束后,面向3岁以下幼儿招收托班。
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将迎来最高峰
受生育政策优化、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等因素叠加影响,2023年青岛市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将迎来最高峰。
根据前期摸底,今年约有16.8万名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比2022年增加约4.3万人。总体上看,学位供给总量可以满足入学需求,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但是城区、热点片区的入学安置压力依然很大。
建立提前摸底机制(早知道)。生育政策优化带来的人口高峰从2020年幼儿园入园首先显现,从那时起,我们就着手对2023年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进行测算,根据学位差实施学校规划建设。2022年,再次对一年级入学人数进行了全面摸底,分学区、分学校逐一摸清,逐校研究安置方案。为了精准掌握流动人员子女入学需求,3月底开始,各区市将陆续开放入学信息采集平台,较往年提前1个多月。请广大家长积极配合信息采集工作,采集数据越早、越准,我们的招生服务才能更加精准,才能更好的满足孩子的入学需求。
建立区市推进机制(顶格办)。各区市都已经组建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专班,由区市政府主导,各相关部门联动,保障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有序开展。
建立市级调度机制(市级调)。从去年10月起,市教育局每两个月调度一次义务教育招生工作。今天政策发布后,我们将每半个月调度一次。招生录取时将组织四区联合办公,加大统筹调剂安置力度。
针对小学一年级入学人数迎来高峰期,青岛市教育系统将多措并举增加学位供给满足入学需求。推进新校建设,2023年启用小学25所,新增约7800个学位;推进内部挖潜,指导学校通过改扩建、教室改造等方式,新增约1200个班、5.3万个学位;统筹调配学位,对部分实行小班化教学、当年招生未满班额的学校进行学位统筹,可增加学位约1.35万个。
同时,为了更好满足自闭症儿童入学需求,在青岛晨星实验学校招收自闭症儿童的基础上,今年在青岛市中心聋校增加招生计划,面向全市招收小学一年级儿童,招生计划3个班。
此外,青岛市还有序引导生源流动,缓解热点区域招生压力。优化招生区域,根据生源分布和学校容纳能力,通过设立缓冲学区等方式优化学校招生区域,缓解热点学区的招生压力;进行学位预警,对区域内存在学位极其紧张、存在超班额隐患的学校,提前1-2年进行入学预警提示;推进优质资源倍增,通过实施集团化办学、强校提质、新建校高位发展等行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增加优质学位供给,办家门口的好学校。通过“强镇筑基”计划、城乡结对帮扶等途径,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稳定农村生源。
初中学位供给总体上能够满足入学需求
2023年,青岛市初中一年级入学人数约10.3万人,比2022年增加约9000人。为了应对入学人数增长,今年新启用初中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2所,新增学位约4000个;学校通过扩建、内部挖潜等方式,新增学位约1.5万个;以上合计新增学位约1.9万个。学位供给总体上能够满足入学需求。
关于市教育局直属初中学校的招生报名工作,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的小学毕业生家长5月4日至11日登录青岛市教育局官方网站,填报初中入学志愿。
第一阶段,市教育局将组织青岛实验初中、青岛三十七中面向以上三区招生,5月27日电脑派位;
第二阶段,所有民办初中学校与各区市公办初中学校同步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学校进行电脑派位。其中,青大附中、青岛银海学校由市教育局组织招生,其他初中学校由区市教体局负责组织。市教育局直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含协议管理学校)面向学校所在区市招生的,纳入所在区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统筹安排,详见各区市教体局发布的招生工作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义务教育招生工作,由市教育局进行青岛市统筹,具体由各区市教体局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今年将继续按照“学校划片招生、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公民办学校同步招生”的总体要求进行,招生报名继续实行“一网通办”。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具体招生方案将于4月初发布。
中考时间为6月13日-16日
2023年,全市初中毕业生约9.7万人,比去年增长约2000人。其中,四区、高新区毕业生人数2.21万人,比去年稍有增长。全市普通高中计划录取约6.6万人。招生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继续实行自主招生、统一录取一体的中考招生模式,统一录取继续实行“分数制+等级制+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对局属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自主招生等进行优化。
中考时间确定,实验操作考试时间为4月6日至4月13日。艺术、信息技术考试时间为4月17日至4月21日。英语口语和听力测试时间为4月24日至4月26日。笔试科目时间为6月13日-16日。
针对招生方面,2023年局属公办普通高中将启动第二轮扩招,增加24个班约1200个学位。具体为:青岛九中增加3个班,青岛五十八中增加3个班(其中李沧校区1个班,高新校区2个班),青岛一中、青岛三中、青岛六中、青岛十六中、青岛十七中、青岛六十六中、青岛六十八中各增加2个班,青岛二中、青岛实验高中、青岛三十九中、青岛六十七中各增加1个班。
自主招生。局属普通高中自主招生方案已于1月份发布,各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印发的自主招生实施方案有关要求,组织自主招生工作。青岛五十八中、青岛三中两所学校自主招生进行了调整,其中,青岛五十八中自主招生计划由原200人调整为250人,青岛三中增加2个自招班,招生计划100人。
新增“奇点计划”实验班招生。2023年,在青岛二中、青岛五十八中、西海岸新区教科院附属实验中学分别设置1个“奇点计划”实验班,面向2021级(现初二年级)初中学生,由三所高中学校组织招生,每班人数不超过30人。实验班采取初中、高中两段贯通接续培养方式,其中,初中段培养工作由3所高中分别依托崂山区海尔路学校、青岛枣山中学、西海岸新区教科院附属实验中学初中部开展,升学时学生需参加全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招生范围原则上与高中学校招生范围一致。各学校实验班招生计划、招生范围、报名条件、报名程序、测试方式、资格确认、录取程序等随学校2023年招生简章一并发布。2023年,青岛二中面向2020级初中学生,试点招收信息学素养特别突出的学生(不超过10人),录取名单报市教育局备案。
持续推进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优化
2023年,全市职业学校总招生计划4.1万人,其中,本地生源为3.1万人,外地生源为1万人。
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姜林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争取中职与本科“3+4”贯通培养。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衔接培养”“扩大应用型本科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省教育厅2023年职业教育工作要点提出“协调支持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招收职校学生”。国家和省层面均支持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开展“3+4”贯通培养。市教育局正在与省厅和有关高校积极对接,争取支持。
持续推进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优化。从2021年开始,职业学校招生不再退档和改录。今年,青岛市教育系统将继续实行该政策,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分数带志愿填报时允许考生调整志愿、在招生平台增加报名告知、提前公示民办职业学校收费标准等手段,规范职业学校招生秩序。
增加中职学生在本市高职就读“三二连读”计划数。市教育局积极与市属高职对接,支持高职院校与本地中职开展“三二连读”。2023年,共向省教育厅申请“三二连读”和“五年一贯制”招生计划1.7万人。中职学生在本市高职就读“三二连读”计划比2022年增加2000余人。具体计划以省教育厅审批为准。
扩大新型职普融通办学试点。职普融通、联合育人是推动高中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举措,是提升教育适应性和满意度的新抓手。在去年组织3对中职与普高开展新型职普融通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将进一步扩大新型职普融通班招生规模。新增青岛华夏职校与青岛十六中、经济职校与十六中、艺术学校与十七中、商务学校与二中分校、平度师范与平度经济开发区高中等5对试点学校、11个专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