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为父母买房养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为父母买房养老

两代人的归宿。

文 | 惊蛰研究所 白露

当父母逐渐老去,想不好给自己如何养老的90后,已开始面临着给如何给父母养老的难题。

“养老是一件迟早需要面对的事,早点考虑一定比迟了好。”

“给父母买房这件事,我10年前就想好了。”

“当时我做梦梦见父母发生了意外,一下就哭醒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考虑如何给父母养老了。”

大江、落落、小沐这样告诉惊蛰研究所。为了让父母的晚年能够在更好的居住环境下生活,他们都选择在老家给父母买房。“在老家买房”,是漂泊在外的他们当下就能通过努力完成的目标。

定居老家省会,我为母亲留了一间房

在豆瓣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小组中,数万个独生子女交流着自己给父母养老孤军奋战的焦虑与无助。对于大江来说,选择从北京辞职回武汉定居,就是考虑到未来要独自给母亲养老的这份责任,是自己推卸不了的。

“我是单亲家庭而且是独生子。很早就和我妈沟通过养老的问题,而且她明确表示以后希望我留在老家。考虑到她有基础病,之后很大概率需要有人照顾,所以我就想在武汉尽早落脚,这样也好重新计划自己的个人发展,也可以开始着手规划日后的生活。”

大江的老家是武汉周边的一个地级市,2020年疫情暴发时他被隔离在外地,没能回到老家过年,那段时间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当时家里只有爷爷和妈妈两个人,爷爷85岁、妈妈有基础病,都属于高危人群,所以每天都很担心他们的健康状况。”大江说,由于当时每隔两天才有一次机会外出采购食物,所以妈妈每次至少要买三天的食物,“不仅要面临被感染的风险,还要大包小包地从社区附近的商超把菜提回家,又辛苦又危险。幸运的是他们两个人最后都没有被感染。这个时候我也真正意识到,他们总有一天是需要我来照顾,所以我也下定了决心要回老家发展。”

据大江介绍,他之所以选择在武汉,是因为当地医疗资源丰富,并且高铁可以30分钟直达老家。“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循环。父母没有病痛折磨最好,但是做子女的不能去赌这个概率。所以,居住环境和医疗资源都是考虑养老问题时要重点考量的内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给父母更好的保障。”

2020年5月,大江回到北京迅速办理了离职手续,带着5年生活积累的锅碗瓢盆回到了武汉。

“如果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其实不太可能会回武汉。”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5年里,大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源,“但是武汉的媒体行业并不发达,本土公司根本不在意你这些资源。结果就是收入直接打了七折,以前乙方公司嘴里的江老师,现在只是个开始脱发的中年编辑。”

对于大江的决定,家人的支持是他仅有的安慰。“其实最初找工作的时候,家里人就不太希望我去北京。一是因为南北方生活习惯有差异,担心我水土不服。另外,北京距离老家一千多公里,又没个亲戚朋友可以照应的,也怕我过得不好。听到我要回来,他们都特别高兴。”

2021年下半年,大江花了三个月时间看遍了武汉本地在售的楼盘,然后东拼西凑了50多万的首付,最终在三环边上购置了一套房产。

“总价不到200万,在北京可能都不够付首付,但是在武汉就能买到三居室。而且买三居就是为了留出一间房,随时准备给我妈住。”大江说,“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长期在外地工作,家长和子女也都习惯了互不打扰的生活方式。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父母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给父母养老这件事早晚要面对,与其等到问题摆在眼前的时候再去解决,还不如早一点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用买房对抗父母老去的现实

和大江的情况有些相似,来自东北的90后小沐自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不同的是,小沐目前已经在上海结婚定居,而她给父母的养老计划是在老家县城里买一套新房,让父母可以从乡下的老宅搬到生活环境更好的县里。

小沐要为父母买房的想法,并非从一开始就有。与大多数在大城市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一样,小沐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背井离乡独自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忙碌的工作让小沐除了偶尔可以和母亲通过视频的方式简单聊聊近况外,基本顾不上为父母的生活再做什么计划。而且近几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小沐也已经有3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

去年春天,小沐连续几日梦见父母发生意外的相同梦境,一次次从睡梦中哭醒。“虽然是在梦里,但是眼看着父母离开自己的那种感觉,真的有震撼到我。”这也让小沐意识到了父母养老的问题。

小沐告诉惊蛰研究所,她的老家在东北的一个乡村,那里不只没有基本的医疗条件,连生活用水和用电也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生活环境显然不适合养老。“去年我母亲意外摔伤了腿,当时想要去省里的医院看病就特别不方便,而且身边也没有人照看她。我又回不去,就那个瞬间会觉得做儿女的,内心很愧疚。”

于是,为了让父母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养老,小沐想在医疗和生活条件相对更好的县城买房,让父母从村里搬到县里去养老。要买房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市场行情,但小沐因为多年没有回家乡,对老家县城的房价完全不了解,所以她找到了高中同学的微信群,先从同学口中了解了一下当地的市场行情,最后又找到本地的中介来帮助寻找合适的房子。

*小沐收藏的房源信息/受访者供图

“近两年房地产市场行情不太好,所以老家县城的房子也不贵。当地最好的房子也才6000元一平米,稍微中档一些的商品房也只要每平米4000元,再差一点的3000元一平米也可以买到。”

根据小沐估算,在县城购买一套适合父母养老的房产大概需要30万到50万元。虽然价格不高,但对小沐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为个人原因,小沐需要全款买房,并且她自己的房子马上要装修,还要兼顾考虑未来生娃、养娃等各方面都要用到现金的情况。这时候筹划给父母买房,无疑加重了小沐的经济压力。不过小沐并没有因此放弃买房的想法,她只是说,“再努努力就好。”

除了为父母买房,最近几年小沐还为父母添置了不少生活用品。从第一次给家里买的电视,到后来的食品、服装、厨具、家居家电、智能设备,几乎把家里用的东西全都换了一遍。包括给家里装修、日常和逢年过节补贴家用,以及专门为父母购买体检套餐,粗略估计,工作稳定后的6年时间里,小沐为改善父母生活已经投入了近10万元。

“生活中要用到的、能买到的东西,我都给他们买过,却唯独没有办法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小沐说,自己离家多年,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与父母见面、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作为儿女,心里会有愧疚感,所以也希望可以让他们的晚年过得更好一些,也算是一种弥补吧。”

给父母买房这件事,我10年前就想好了

90后落落上个月刚刚过完自己32岁的生日,比朋友为她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更让她开心的,是在老家县城为父母买下了一套100平的电梯房。落落告诉惊蛰研究所,她在读大学的时候心里就有一个目标:以后工作了要买一套电梯房,给父母养老。

落落所在的城市,靠近市中心的平均房价在7000元/平左右,而她看上的是一处开发区的新楼盘。“那一片原本是人才住房,但是因为我们单位有参与项目建设,所以也给我们留了几十套福利房,价格比市价便宜很多,唯一的缺点就是位置太偏僻。但是这个价格放在这里,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所以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开心极了。”

要拿到福利房的购房资格并不容易。据落落介绍,单位的福利房只针对在职5年以上的老员工,并且要连续3个季度部门评优才能申请,所以在去年上半年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就开始玩命地工作想要做出点成绩来。

去年年初,落落的单位接手了一个很紧急的新项目。“二季度要确定方案、三季度就要动工,这种急活儿部门里都没人愿意接。”但是为了福利房的购房资格,落落先是周六、日连续加班了2个月,而后又被指派到现场负责协调和保障项目进度,终于在三季度让项目稳稳落地。去年底部门总结的时候,落落在连续三季度评优的同时又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也有了申请福利房的资格。

但到这里,她的买房计划也才完成了一半。落落说,自己的工资并不高,但是因为平时吃住都在家里,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都存了起来,8年来已经攒了近10万元。再加上疫情之后很多地方为了房地产去库存,开始接受两成首付购房,“所以我只需要再找亲戚、朋友、同学借个四五万就完全够付首付了,而且之后每个月用公积金来还房贷也基本没有压力。这样的机会以后肯定是很难再遇到了。”

不过,落落买房的想法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因为我是女孩,他们觉得以后肯定是要嫁人的,所以没有必要买房子。而且我到现在也还没结婚,他们担心我买了房子以后每个月要还房贷,可能会被未来的婆家看不起。但是我也跟他们说了,这个电梯房就是买来给他们养老的,搬新家之后老房子也可以卖掉,这样房贷压力也会小很多。”

据落落介绍,落落的父亲之前一直从事体力劳动,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腿脚变得有些不利索,“偏偏我们家里的老房子是很多年前父亲单位分的楼梯房,然后我家又住在最高的7楼,所以每次从外面回到家,我爸都会坐在客厅揉自己的膝盖。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买电梯房的原因。”

在知道落落买房的真实目的后,父母也为她提供了一些支持,“总共给了我3万块钱,说是从我的嫁妆里预支的,让我先把找同学、朋友借的钱还掉,以后每个月也不用再给家里交伙食费了。”

上个月,落落的贷款手续已经办好,她也开始了自己的“还贷生涯”。落落说,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单位的班车都会从还是一片空地的楼盘旁经过,她也会想象一家人搬进新房之后的温馨生活。

意识到父母正在老去的现实,是大部分年轻人真正接触养老话题的开始。

不论是否与父母一起生活,改善父母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度晚年都成为买房养老的重要理由。他们中,有的人会重新思考个人发展的方向、有人会用自己的方式努力靠近买房的目标、也会付出比身边人更多的努力去抓住自己想要的机会……

在为父母养老这个略显沉重但又无法忽视的话题里,当下的年轻人正在竭尽所能地认真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以上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为父母买房养老

两代人的归宿。

文 | 惊蛰研究所 白露

当父母逐渐老去,想不好给自己如何养老的90后,已开始面临着给如何给父母养老的难题。

“养老是一件迟早需要面对的事,早点考虑一定比迟了好。”

“给父母买房这件事,我10年前就想好了。”

“当时我做梦梦见父母发生了意外,一下就哭醒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考虑如何给父母养老了。”

大江、落落、小沐这样告诉惊蛰研究所。为了让父母的晚年能够在更好的居住环境下生活,他们都选择在老家给父母买房。“在老家买房”,是漂泊在外的他们当下就能通过努力完成的目标。

定居老家省会,我为母亲留了一间房

在豆瓣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小组中,数万个独生子女交流着自己给父母养老孤军奋战的焦虑与无助。对于大江来说,选择从北京辞职回武汉定居,就是考虑到未来要独自给母亲养老的这份责任,是自己推卸不了的。

“我是单亲家庭而且是独生子。很早就和我妈沟通过养老的问题,而且她明确表示以后希望我留在老家。考虑到她有基础病,之后很大概率需要有人照顾,所以我就想在武汉尽早落脚,这样也好重新计划自己的个人发展,也可以开始着手规划日后的生活。”

大江的老家是武汉周边的一个地级市,2020年疫情暴发时他被隔离在外地,没能回到老家过年,那段时间每天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当时家里只有爷爷和妈妈两个人,爷爷85岁、妈妈有基础病,都属于高危人群,所以每天都很担心他们的健康状况。”大江说,由于当时每隔两天才有一次机会外出采购食物,所以妈妈每次至少要买三天的食物,“不仅要面临被感染的风险,还要大包小包地从社区附近的商超把菜提回家,又辛苦又危险。幸运的是他们两个人最后都没有被感染。这个时候我也真正意识到,他们总有一天是需要我来照顾,所以我也下定了决心要回老家发展。”

据大江介绍,他之所以选择在武汉,是因为当地医疗资源丰富,并且高铁可以30分钟直达老家。“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循环。父母没有病痛折磨最好,但是做子女的不能去赌这个概率。所以,居住环境和医疗资源都是考虑养老问题时要重点考量的内容,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给父母更好的保障。”

2020年5月,大江回到北京迅速办理了离职手续,带着5年生活积累的锅碗瓢盆回到了武汉。

“如果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考虑,我其实不太可能会回武汉。”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5年里,大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源,“但是武汉的媒体行业并不发达,本土公司根本不在意你这些资源。结果就是收入直接打了七折,以前乙方公司嘴里的江老师,现在只是个开始脱发的中年编辑。”

对于大江的决定,家人的支持是他仅有的安慰。“其实最初找工作的时候,家里人就不太希望我去北京。一是因为南北方生活习惯有差异,担心我水土不服。另外,北京距离老家一千多公里,又没个亲戚朋友可以照应的,也怕我过得不好。听到我要回来,他们都特别高兴。”

2021年下半年,大江花了三个月时间看遍了武汉本地在售的楼盘,然后东拼西凑了50多万的首付,最终在三环边上购置了一套房产。

“总价不到200万,在北京可能都不够付首付,但是在武汉就能买到三居室。而且买三居就是为了留出一间房,随时准备给我妈住。”大江说,“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长期在外地工作,家长和子女也都习惯了互不打扰的生活方式。但是随着年龄增长父母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给父母养老这件事早晚要面对,与其等到问题摆在眼前的时候再去解决,还不如早一点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用买房对抗父母老去的现实

和大江的情况有些相似,来自东北的90后小沐自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上海工作。不同的是,小沐目前已经在上海结婚定居,而她给父母的养老计划是在老家县城里买一套新房,让父母可以从乡下的老宅搬到生活环境更好的县里。

小沐要为父母买房的想法,并非从一开始就有。与大多数在大城市为事业打拼的年轻人一样,小沐在大学毕业之后,就背井离乡独自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忙碌的工作让小沐除了偶尔可以和母亲通过视频的方式简单聊聊近况外,基本顾不上为父母的生活再做什么计划。而且近几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小沐也已经有3年没有回家看望父母。

去年春天,小沐连续几日梦见父母发生意外的相同梦境,一次次从睡梦中哭醒。“虽然是在梦里,但是眼看着父母离开自己的那种感觉,真的有震撼到我。”这也让小沐意识到了父母养老的问题。

小沐告诉惊蛰研究所,她的老家在东北的一个乡村,那里不只没有基本的医疗条件,连生活用水和用电也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生活环境显然不适合养老。“去年我母亲意外摔伤了腿,当时想要去省里的医院看病就特别不方便,而且身边也没有人照看她。我又回不去,就那个瞬间会觉得做儿女的,内心很愧疚。”

于是,为了让父母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养老,小沐想在医疗和生活条件相对更好的县城买房,让父母从村里搬到县里去养老。要买房首先要了解当地的市场行情,但小沐因为多年没有回家乡,对老家县城的房价完全不了解,所以她找到了高中同学的微信群,先从同学口中了解了一下当地的市场行情,最后又找到本地的中介来帮助寻找合适的房子。

*小沐收藏的房源信息/受访者供图

“近两年房地产市场行情不太好,所以老家县城的房子也不贵。当地最好的房子也才6000元一平米,稍微中档一些的商品房也只要每平米4000元,再差一点的3000元一平米也可以买到。”

根据小沐估算,在县城购买一套适合父母养老的房产大概需要30万到50万元。虽然价格不高,但对小沐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为个人原因,小沐需要全款买房,并且她自己的房子马上要装修,还要兼顾考虑未来生娃、养娃等各方面都要用到现金的情况。这时候筹划给父母买房,无疑加重了小沐的经济压力。不过小沐并没有因此放弃买房的想法,她只是说,“再努努力就好。”

除了为父母买房,最近几年小沐还为父母添置了不少生活用品。从第一次给家里买的电视,到后来的食品、服装、厨具、家居家电、智能设备,几乎把家里用的东西全都换了一遍。包括给家里装修、日常和逢年过节补贴家用,以及专门为父母购买体检套餐,粗略估计,工作稳定后的6年时间里,小沐为改善父母生活已经投入了近10万元。

“生活中要用到的、能买到的东西,我都给他们买过,却唯独没有办法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照顾他们。”小沐说,自己离家多年,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经常与父母见面、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作为儿女,心里会有愧疚感,所以也希望可以让他们的晚年过得更好一些,也算是一种弥补吧。”

给父母买房这件事,我10年前就想好了

90后落落上个月刚刚过完自己32岁的生日,比朋友为她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更让她开心的,是在老家县城为父母买下了一套100平的电梯房。落落告诉惊蛰研究所,她在读大学的时候心里就有一个目标:以后工作了要买一套电梯房,给父母养老。

落落所在的城市,靠近市中心的平均房价在7000元/平左右,而她看上的是一处开发区的新楼盘。“那一片原本是人才住房,但是因为我们单位有参与项目建设,所以也给我们留了几十套福利房,价格比市价便宜很多,唯一的缺点就是位置太偏僻。但是这个价格放在这里,还有什么好挑剔的呢?所以我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开心极了。”

要拿到福利房的购房资格并不容易。据落落介绍,单位的福利房只针对在职5年以上的老员工,并且要连续3个季度部门评优才能申请,所以在去年上半年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就开始玩命地工作想要做出点成绩来。

去年年初,落落的单位接手了一个很紧急的新项目。“二季度要确定方案、三季度就要动工,这种急活儿部门里都没人愿意接。”但是为了福利房的购房资格,落落先是周六、日连续加班了2个月,而后又被指派到现场负责协调和保障项目进度,终于在三季度让项目稳稳落地。去年底部门总结的时候,落落在连续三季度评优的同时又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也有了申请福利房的资格。

但到这里,她的买房计划也才完成了一半。落落说,自己的工资并不高,但是因为平时吃住都在家里,每个月的工资大部分都存了起来,8年来已经攒了近10万元。再加上疫情之后很多地方为了房地产去库存,开始接受两成首付购房,“所以我只需要再找亲戚、朋友、同学借个四五万就完全够付首付了,而且之后每个月用公积金来还房贷也基本没有压力。这样的机会以后肯定是很难再遇到了。”

不过,落落买房的想法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因为我是女孩,他们觉得以后肯定是要嫁人的,所以没有必要买房子。而且我到现在也还没结婚,他们担心我买了房子以后每个月要还房贷,可能会被未来的婆家看不起。但是我也跟他们说了,这个电梯房就是买来给他们养老的,搬新家之后老房子也可以卖掉,这样房贷压力也会小很多。”

据落落介绍,落落的父亲之前一直从事体力劳动,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腿脚变得有些不利索,“偏偏我们家里的老房子是很多年前父亲单位分的楼梯房,然后我家又住在最高的7楼,所以每次从外面回到家,我爸都会坐在客厅揉自己的膝盖。这也是为什么我要买电梯房的原因。”

在知道落落买房的真实目的后,父母也为她提供了一些支持,“总共给了我3万块钱,说是从我的嫁妆里预支的,让我先把找同学、朋友借的钱还掉,以后每个月也不用再给家里交伙食费了。”

上个月,落落的贷款手续已经办好,她也开始了自己的“还贷生涯”。落落说,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单位的班车都会从还是一片空地的楼盘旁经过,她也会想象一家人搬进新房之后的温馨生活。

意识到父母正在老去的现实,是大部分年轻人真正接触养老话题的开始。

不论是否与父母一起生活,改善父母的生活环境、让他们安度晚年都成为买房养老的重要理由。他们中,有的人会重新思考个人发展的方向、有人会用自己的方式努力靠近买房的目标、也会付出比身边人更多的努力去抓住自己想要的机会……

在为父母养老这个略显沉重但又无法忽视的话题里,当下的年轻人正在竭尽所能地认真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以上均为化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