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龙与地下城》烂番茄91%,游改影开始“上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龙与地下城》烂番茄91%,游改影开始“上道”

这部电影的成功落在“低门槛”和“好故事”这两个关键词上。

文|犀牛娱乐  小福

编辑|朴芳

今年的好莱坞引进片存在感异常稀薄。

纵览目前上映的这些好莱坞电影,要么口碑稀烂要么无人问津,不由得让人开始怀疑中国观众是否改变了观影口味。不过在汇集了超过十部新片的这个周末,一部并不起眼的好莱坞新片《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却凭借优质口碑异军突起,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于上周举办了内地首映礼及小规模观影活动。在影片的豆瓣页上,很多提前观影的观众都留下了期待值不高但收获却远超预期的观影感受。

这不仅局限于内地市场,在烂番茄和MTC上,该片也分别拿到了91%的新鲜度和71分的良好口碑。而高达94%的烂番茄爆米花指数,更说明了普通观众对这部影片娱乐性的高度认可。

身负游改影天然“debuff”,又在内地市场没有足够受众基础,这样一部影片能够在两大市场获得普遍肯定必然有些真功夫在。

游改影扳回一“小”局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是一部典型的游戏改编爆米花电影。

影片的成功之处,犀牛君认为可以落在“低门槛”和“好故事”这两个关键词上。

先看低门槛。

一部电影的观影门槛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受众群体的属性、范围,而当这部电影被限定在游改影维度之上,我们首先要判断的是其IP属性有多强。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低门槛的第一个原因就在于它建立于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IP上。

观众对《龙与地下城》的了解来源于什么?网游、桌游,甚至只听过这个名字,没关系,无论是哪一类观众,都很难被这部影片拦在门外。

《龙与地下城》是一个早在1974年就诞生的经典桌游,在欧美市场有极强的号召力。作为一部起源型IP,该作最伟大之处在于创造了一套包括世界观、种族、文化等在内的完整DnD体系,这对后来角色扮演游戏开发乃至相关类型影视创作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换句话说,无论你有没有直接接触过这个作品,只要玩过魔兽之类的游戏或是看过《指环王》这类西幻影片,都不算对《龙与地下城》零接触。

这样一部历史悠久又无处不在的《龙与地下城》,既能让大部分观众轻松融入故事世界,又不像很多同类项目那样深度捆绑玩家群体——这是很多游改影求而不得的低观影门槛。

而第二个原因在于影片动作喜剧风格的强爆米花属性。

对于观众而言,在观看一部爆米花大片时所求的无非就是爽点和笑点。《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正是一部定位非常明确的爆米花电影。一方面,IP本身带有的冒险史诗元素可以提供充分的爽点呈现,另一方面,导演此次选择的喜剧改编路径,则在内容上补充了影片的娱乐性。

不过,观影门槛再低,也要有一个好故事来支撑。

不得不说,《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的主创是很清楚观众想要看什么。影片并没有严格遵循IP气质,对标各式西幻史诗写上一出宏大的冒险正剧,而是选择了一个极小的切口,用一群最不靠谱的小人物讲述一出滑稽历险记。

原IP所带来的丰满世界观为故事提供了创作捷径,各式各样的设定、道具能够充分满足了玩家观众的情怀需求。而反套路的创作逻辑、扁平的角色设定和简单易懂的线性叙事,又为影片注入了强烈的爆米花属性。

当然,在被千篇一律的超英特效大片狂轰滥炸多年后,这股小小的清流,至少在内地市场,可能还不足以掀起大波澜。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本质上还是一部标准流程下生产出的工业商品,尽管它绝对达到了及格分以上,但并不足助推它成为大爆款。而对于内地市场来说最大的软肋在于《龙与地下城》的IP基础过于薄弱,光看片名,恐怕不会有多少观众能够提起兴趣。

就像大多数提前观影的观众们的感想那样,《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的超预期,完全建立在一个低期待值上。

游改影,摸着石头过河

为什么观众面对游改影时预期都这么低?

这还要回到游改影在市面上成功率并不高的大背景下。

放眼整个世界影史,能够叫好又叫座的游改影屈指可数。在全球游改影票房前十名榜单上,有一半作品都来自至少七年之前。票房冠军至今被一部2016年上映的《魔兽》牢牢霸占。在这最卖座的十部影片里,豆瓣评分过7分的甚至不到一半。

其实这类项目容易翻车的背后逻辑不难明白。

游戏与电影的传播方式有天然差异。一个是玩家作为故事参与者深入其中,另一个是观众作为旁观者俯瞰全局。特别是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游改影都选择了故事性更强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入手,角色扮演游戏本身就更加强调操作体验感,这是电影媒介无法补全的。

因此在影改过程中,通过电影创作来找到二者内容、体验上的平衡,是游改影项目的核心难点。

如果用简单的商业片逻辑操作游改影项目,很容易造成影片与玩家群体的背离。而相反的,如果完全采用游戏操作视角去改编电影,那也会削弱很多有娱乐性需求的普通观众的爽感。无论哪一个群体的需求被忽略,都可能造成影片口碑、票房的失利。

即便是工业体系更加完善的好莱坞,面对游改影项目时也很难准确把握住观众的喜好点。此次用口碑为自己正名的《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在23年前也曾留下过一部口碑票房稀烂的改编版本。

广大观众对游改影的不信任,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出来的。

不过积极的一面是,像《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这样的翻盘之作也已经不是孤例。

最近几年,市面上已经接连涌现出了好几部得到观众广泛认可的游改影项目。从2019年的《大侦探皮卡丘》到在北美市场狂揽票房的《刺猬索尼克》系列,我们肉眼可见地能够感受到游改影的成功率在上升。

总结来看,这些项目的共通之处都是在尊重原IP基础上进行了更加脍炙人口的内容原创。正如我们刚刚所分析的,游戏与电影的传播方式不同,不同受众群体所获得爽感的方式也有所差异,与其一板一眼复制游戏,适当的跳出框架改编原创,可能反而更容易满足更多观众的认可。

而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喜剧元素似乎是现下最适当的解法。用百搭的主流类型元素重新解构那些热门经典的游戏IP,赋予看似粉丝属性极强的游改影更加难得的“合家欢”色彩。原创+喜剧,正在成为游改影的新成功密码。

现在,有了好口碑作后盾,《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至少为这个IP留下了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影改作品。无论最终这部影片能够在商业市场走多远,影片本身的创作经验都已经足够成为这个行业的又一成功样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龙与地下城》烂番茄91%,游改影开始“上道”

这部电影的成功落在“低门槛”和“好故事”这两个关键词上。

文|犀牛娱乐  小福

编辑|朴芳

今年的好莱坞引进片存在感异常稀薄。

纵览目前上映的这些好莱坞电影,要么口碑稀烂要么无人问津,不由得让人开始怀疑中国观众是否改变了观影口味。不过在汇集了超过十部新片的这个周末,一部并不起眼的好莱坞新片《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却凭借优质口碑异军突起,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于上周举办了内地首映礼及小规模观影活动。在影片的豆瓣页上,很多提前观影的观众都留下了期待值不高但收获却远超预期的观影感受。

这不仅局限于内地市场,在烂番茄和MTC上,该片也分别拿到了91%的新鲜度和71分的良好口碑。而高达94%的烂番茄爆米花指数,更说明了普通观众对这部影片娱乐性的高度认可。

身负游改影天然“debuff”,又在内地市场没有足够受众基础,这样一部影片能够在两大市场获得普遍肯定必然有些真功夫在。

游改影扳回一“小”局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是一部典型的游戏改编爆米花电影。

影片的成功之处,犀牛君认为可以落在“低门槛”和“好故事”这两个关键词上。

先看低门槛。

一部电影的观影门槛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受众群体的属性、范围,而当这部电影被限定在游改影维度之上,我们首先要判断的是其IP属性有多强。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低门槛的第一个原因就在于它建立于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IP上。

观众对《龙与地下城》的了解来源于什么?网游、桌游,甚至只听过这个名字,没关系,无论是哪一类观众,都很难被这部影片拦在门外。

《龙与地下城》是一个早在1974年就诞生的经典桌游,在欧美市场有极强的号召力。作为一部起源型IP,该作最伟大之处在于创造了一套包括世界观、种族、文化等在内的完整DnD体系,这对后来角色扮演游戏开发乃至相关类型影视创作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换句话说,无论你有没有直接接触过这个作品,只要玩过魔兽之类的游戏或是看过《指环王》这类西幻影片,都不算对《龙与地下城》零接触。

这样一部历史悠久又无处不在的《龙与地下城》,既能让大部分观众轻松融入故事世界,又不像很多同类项目那样深度捆绑玩家群体——这是很多游改影求而不得的低观影门槛。

而第二个原因在于影片动作喜剧风格的强爆米花属性。

对于观众而言,在观看一部爆米花大片时所求的无非就是爽点和笑点。《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正是一部定位非常明确的爆米花电影。一方面,IP本身带有的冒险史诗元素可以提供充分的爽点呈现,另一方面,导演此次选择的喜剧改编路径,则在内容上补充了影片的娱乐性。

不过,观影门槛再低,也要有一个好故事来支撑。

不得不说,《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的主创是很清楚观众想要看什么。影片并没有严格遵循IP气质,对标各式西幻史诗写上一出宏大的冒险正剧,而是选择了一个极小的切口,用一群最不靠谱的小人物讲述一出滑稽历险记。

原IP所带来的丰满世界观为故事提供了创作捷径,各式各样的设定、道具能够充分满足了玩家观众的情怀需求。而反套路的创作逻辑、扁平的角色设定和简单易懂的线性叙事,又为影片注入了强烈的爆米花属性。

当然,在被千篇一律的超英特效大片狂轰滥炸多年后,这股小小的清流,至少在内地市场,可能还不足以掀起大波澜。

《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本质上还是一部标准流程下生产出的工业商品,尽管它绝对达到了及格分以上,但并不足助推它成为大爆款。而对于内地市场来说最大的软肋在于《龙与地下城》的IP基础过于薄弱,光看片名,恐怕不会有多少观众能够提起兴趣。

就像大多数提前观影的观众们的感想那样,《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的超预期,完全建立在一个低期待值上。

游改影,摸着石头过河

为什么观众面对游改影时预期都这么低?

这还要回到游改影在市面上成功率并不高的大背景下。

放眼整个世界影史,能够叫好又叫座的游改影屈指可数。在全球游改影票房前十名榜单上,有一半作品都来自至少七年之前。票房冠军至今被一部2016年上映的《魔兽》牢牢霸占。在这最卖座的十部影片里,豆瓣评分过7分的甚至不到一半。

其实这类项目容易翻车的背后逻辑不难明白。

游戏与电影的传播方式有天然差异。一个是玩家作为故事参与者深入其中,另一个是观众作为旁观者俯瞰全局。特别是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游改影都选择了故事性更强的角色扮演类游戏入手,角色扮演游戏本身就更加强调操作体验感,这是电影媒介无法补全的。

因此在影改过程中,通过电影创作来找到二者内容、体验上的平衡,是游改影项目的核心难点。

如果用简单的商业片逻辑操作游改影项目,很容易造成影片与玩家群体的背离。而相反的,如果完全采用游戏操作视角去改编电影,那也会削弱很多有娱乐性需求的普通观众的爽感。无论哪一个群体的需求被忽略,都可能造成影片口碑、票房的失利。

即便是工业体系更加完善的好莱坞,面对游改影项目时也很难准确把握住观众的喜好点。此次用口碑为自己正名的《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在23年前也曾留下过一部口碑票房稀烂的改编版本。

广大观众对游改影的不信任,就是这样日积月累出来的。

不过积极的一面是,像《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这样的翻盘之作也已经不是孤例。

最近几年,市面上已经接连涌现出了好几部得到观众广泛认可的游改影项目。从2019年的《大侦探皮卡丘》到在北美市场狂揽票房的《刺猬索尼克》系列,我们肉眼可见地能够感受到游改影的成功率在上升。

总结来看,这些项目的共通之处都是在尊重原IP基础上进行了更加脍炙人口的内容原创。正如我们刚刚所分析的,游戏与电影的传播方式不同,不同受众群体所获得爽感的方式也有所差异,与其一板一眼复制游戏,适当的跳出框架改编原创,可能反而更容易满足更多观众的认可。

而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喜剧元素似乎是现下最适当的解法。用百搭的主流类型元素重新解构那些热门经典的游戏IP,赋予看似粉丝属性极强的游改影更加难得的“合家欢”色彩。原创+喜剧,正在成为游改影的新成功密码。

现在,有了好口碑作后盾,《龙与地下城:侠盗荣耀》至少为这个IP留下了一个能够拿得出手的影改作品。无论最终这部影片能够在商业市场走多远,影片本身的创作经验都已经足够成为这个行业的又一成功样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