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科幻热”但资本复苏慢,制造下一部《流浪地球》到底有多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科幻热”但资本复苏慢,制造下一部《流浪地球》到底有多难?

“导演们都很有想法,但都没钱,我们也没钱。”"很遗憾,现在你们仍要努力。"

“对AI的想象要更大胆一点,更进一步。”与现实中马斯克联合1000名科技领袖呼吁暂停AI开发相映成趣,在近日举办的蓝星球·博采幻象电影计划创投大会上,面对一群年轻的科幻电影导演,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不断强调对AI的想象要更大胆、更震撼。

今年蓝星球·博采幻象电影计划共征集到近300个项目,经过去年9月的复评,共评选出本次10个进入终选的科幻项目。

本次创投大会,中国导演协会副会长、著名监制王红卫担任此次创投评委会主席,他与奥斯卡最佳摄影指导鲍德熹,导演陆川,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哔哩哔哩副总裁卢梵溪,著名编剧/导演袁媛与开心麻花影业制片人张莉担任终评评委。

从《流浪地球》系列到《三体》剧集,再到刚刚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热门影视剧搭配AIGC带来的智能制作想象一起食用,科幻类型似乎真的热了起来。但在创作和投资侧,科幻影视作品的现实远没有想象中乐观。

AI想象不够大胆,强类型下的“弱文本”

纵观复评的22个项目和最终入围的10个项目,青年导演偏好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本土科幻是最为显著的特点。比如《幻伶》与《白蛇传》的角色镜像对照,《人类意识收集计划》的佛教思想,《乌金与飞铁》中的藏地文化等。

《乌金与飞铁》导演德格才让导演在台上陈述

但本土化科幻也让部分导演的文本表达陷入了传统文化概念化的怪圈。比如《桃花源记》将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生活向往改写成了一个虫洞穿越的科幻故事,导演于帆提出“古装科幻”的概念,想做前现代社会科幻故事的新尝试。

王红卫认为,古装科幻很容易掉到奇幻和古代文化的类型范畴内,在为新颖的概念着迷时,导演要做更多细致化的考量。比如古代科幻的语言体系,古人用什么语汇指代虫洞?要开创一个新的科幻子类型,往往有着系统化的基础问题要突破。像《乌金与飞铁》这样带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子类型科幻,要让国内和世界范围的观众接受,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或许与科幻作为一种强类型影视题材,青年导演往往看重创意而忽视文本有关。在创投上,李捷、卢梵溪、袁媛和张莉等评委多次对导演强调要在科幻设定之外,要抓紧剧作本身的核心冲突和叙事重点。

陈小雨导演的《人类意识采集计划》讲述的是未来世界,一位作为人类精神领袖的禅师抵抗上传自己的意识,故事没有宏大场景或是激烈战斗,更多是一人一AI的对话交锋,本质上是一桩禅宗公案。

李捷认为,过多的佛教对白分散了角色的动机,导致观众找不到故事的核心冲突,“感觉是很好的影像,很华丽的对白,但到最后观众去嗨的是什么,不知道。”袁媛也认为,对白赋予了故事很大的想象空间,既讲了宗教与科学的博弈,又讲了怎么定义“人”,以及人的永生和生命有限的生死观的问题,但实际上一个问题都没有讲清楚,导演需要找到自己最想讲的故事。

李捷

除了表达过剩,青年导演对AI的想象中规中矩,不够震撼,这一点鲍德熹在点评《幻伶》《渡劫》和《全金属诗人》等项目时反复提及。鲍德熹表示,我们中国人拍科幻有“天生的弱点”,“在文学上就是弱点,因为我们强调眼见为实,对未来不知道的事不敢去想。”

他要求导演对片中的AI做更大胆的想象,多一点“幻”,而不是局限在某种当下的修为、道德和宗教里。“我支持你这个项目朝着戏剧化、高科技,然后又朴素迷离的方向去写,绝不要往传统意义上美感的方向去写,要往那种震撼、惊悚感(thriller)去写。”鲍德熹对陈小雨说。

科幻导演对AI想象不足和对视觉呈现缺乏构思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一体两面。对科幻电影而言,大胆的AI想象力需要更大胆的视觉效果承托。看过《幻伶》和《一万小时》的虚拟预览片后,鲍德熹建议《幻伶》导演张翔鹏,不要把对川剧的想象停留在水袖、变脸上,要做更多“视觉奇观”的呈现,比如可以飞,可以变身,“做得更悬乎,从视觉上震惊观众”。

霍廷霄则直接地对《一万小时》中导演呈现的视觉效果表示不满意,不仅人物造型简单化,光感和视觉设计“太平了”。对于这部与钢琴有关有点压抑的科幻故事片,鲍德熹给出了非常有经验的空间设计想象:“你要么设计一个密不通风、有拘束感,但是又极为荒凉的空间感觉,要么就设计得极为富有观感,空间一定要有动的东西,因为钢琴是动的,你一走进去以后,所有的影子就好像钢琴在不断弹奏的影子,整个屋子就会动起来。”

虚拟制片的想象空间与成熟度挑战

今年蓝星球创投引入虚拟制片,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导演们的视觉想象空间。博采传媒为此次入围终选的10部影片中的5部影片制作了虚拟预览短片,《一万小时》《悬弓小队》《幻伶》《21世纪人类制造计划》和《乌金与飞铁》五部影片的导演去年12月在博采传媒虚拟拍摄的动捕棚完成了8到10分钟的短片拍摄。

《幻伶》预览片在现场播放

虚拟制片技术被广泛认知,始于2019年播出的首部星球大战番外真人剧集《曼达洛人》,该剧制片人、编剧乔恩·费儒力推使用Epic Games游戏开发中使用的虚幻引擎来帮助影片进行虚拟预演(PreViz),“本质上是在VR中制作电影,然后将这些成果发送给剪辑师,我们相当于提前剪辑出了一部分电影,其目的是实现预先设想的目标。” 费儒解释这项技术时表示。

通过虚拟拍摄,五个项目中的川剧舞台、未来城市景观、藏地风景在没有实拍的情况下得到了呈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放了导演的创造力,也对导演的成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获得了最佳科幻电影项目的《乌金与飞铁》导演德格才让向界面文娱表示,经历从胶片拍摄到数字拍摄、再到虚拟拍摄的转变,他也需要不断转换拍摄的逻辑思维方式。在以往的拍摄中,拍摄、调度演员和运镜是一气呵成的,而在虚拟拍摄中,要先去捕捉表演,其次再考虑视角和运镜。

德格才让提到,以往传统拍摄拍完内容基本就固定了,现在虚拟拍摄棚内360度都有机位,后期剪辑空间就非常大,那么导演的思维就“奔放开了”,拍摄完全取决于导演的想法。

《21世纪人类制造计划》的导演陈晓蒙也在适应上遇难,一是第一次使用虚拟拍摄很难在短时间内捕捉到最奇异的点,二是动捕演员的表演也有很多限制,不能以更多元形式展现片中主角左手不受控制的状态,“便利性也是需要适应的。”

这一方面与导演们对虚拟制片拍摄不熟悉,拍摄时间有限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导演的事前准备和心理预期有关。

鲍德熹

作为本次创投的首席制作导师,鲍德熹对导演的事前准备并不认可。从预览片效果来看,鲍德熹认为多数导演在虚拟拍摄时还没有摆脱对美术、摄影、动作指导的心理依赖,自己不够全能。

“要特写还是半身,要给一个侧身,移动的镜头要从前到后还是反着来?”多数导演对这些细致的问题并没有思考清楚就上手去拍了。“在你落寞的时候,虚拟预览片(PreViz)就是你草稿的第一篇,你的预览片会给别人一个印象——你到底有多少斤两。很遗憾,现在你们仍要努力。”鲍德熹坦诚说道。

资本复苏慢,创作者要“咬住牙”

在此次创投大会举办的时间节点,科幻题材影视作品似乎迎来了一波热潮。但在投资侧,市场恢复并不理想。一位刚刚从2023香港国际影视展回来的上海投资者向界面文娱表示,去香港参展的国内影视公司很多,带去的项目也不少,但赴港的国外公司太少,资本太少,项目融不到钱,“但好在春节档票房还不错,有一些资本在慢慢复苏了。”

现场看完此次创投的10个项目,他的感受是“导演们都很有想法,但都没钱,我们也没钱。”同时,他觉得青年导演普遍缺乏商业考虑,“《幻伶》这个居然都没有AI和男主谈恋爱的桥段,虽然有点俗,但还是得有啊!”他苦笑着说。

缺钱成为行业共识时,有的导演逼着自己变全能来省成本。陈小雨把《人类意识采集计划》的短片成本降到30万元,打算CG渲染的部分自己做,但鲍德熹担心这么低的预算项目会做烂尾。

《人类意识采集计划》导演陈小雨在台上陈述

像《乌金与飞铁》这样的长片项目靠省也不能砍掉多少预算。鲍德熹建议德格才让,要让观众感受到西藏无的震撼的大自然景观,能拍实景尽量拍实景。德格才让还想让易烊千玺来演男主角,这样一来他把成本标到了1亿元。对此,鲍德熹认为,还是要以故事为重,可以把团队控制得精、小,把成本“慢慢地熬下来”。

实际投拍和产出上,科幻电影市场离成熟尚远。李捷以阿里影业的科幻电影创投为例,10到15个项目中,进入成片阶段的只有1到2部,王红卫则预计,2023年开机新片中,科幻片只有1%到2%,也就是五六部。

创投大会前两天,王红卫刚刚得知陆川执导的《749局》有了新进展,他在致辞时动情表示,希望这部影片能早日上映,“让我们的科幻电影不至于像之前那样三四年才有一部,我希望以后一年起码有一部高质量的科幻作品,能够再撑住我们这个类型”。

一端是观众感知的“科幻热”,另一端是创投项目从创作过关到走向市场这个艰难的过程,王红卫态度审慎、务实,要求科幻创作者继续“咬住牙”,“继续坚韧地去做工作”。

“这样我们才能够让科幻电影这扇门不被关上,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项目,去做一个一个的发动机,才能去助推中国科幻电影能够开启他的航程。”王红卫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科幻热”但资本复苏慢,制造下一部《流浪地球》到底有多难?

“导演们都很有想法,但都没钱,我们也没钱。”"很遗憾,现在你们仍要努力。"

“对AI的想象要更大胆一点,更进一步。”与现实中马斯克联合1000名科技领袖呼吁暂停AI开发相映成趣,在近日举办的蓝星球·博采幻象电影计划创投大会上,面对一群年轻的科幻电影导演,奥斯卡最佳摄影奖得主鲍德熹不断强调对AI的想象要更大胆、更震撼。

今年蓝星球·博采幻象电影计划共征集到近300个项目,经过去年9月的复评,共评选出本次10个进入终选的科幻项目。

本次创投大会,中国导演协会副会长、著名监制王红卫担任此次创投评委会主席,他与奥斯卡最佳摄影指导鲍德熹,导演陆川,中国电影美术学会会长霍廷霄,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哔哩哔哩副总裁卢梵溪,著名编剧/导演袁媛与开心麻花影业制片人张莉担任终评评委。

从《流浪地球》系列到《三体》剧集,再到刚刚上映的《宇宙探索编辑部》,热门影视剧搭配AIGC带来的智能制作想象一起食用,科幻类型似乎真的热了起来。但在创作和投资侧,科幻影视作品的现实远没有想象中乐观。

AI想象不够大胆,强类型下的“弱文本”

纵观复评的22个项目和最终入围的10个项目,青年导演偏好有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本土科幻是最为显著的特点。比如《幻伶》与《白蛇传》的角色镜像对照,《人类意识收集计划》的佛教思想,《乌金与飞铁》中的藏地文化等。

《乌金与飞铁》导演德格才让导演在台上陈述

但本土化科幻也让部分导演的文本表达陷入了传统文化概念化的怪圈。比如《桃花源记》将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生活向往改写成了一个虫洞穿越的科幻故事,导演于帆提出“古装科幻”的概念,想做前现代社会科幻故事的新尝试。

王红卫认为,古装科幻很容易掉到奇幻和古代文化的类型范畴内,在为新颖的概念着迷时,导演要做更多细致化的考量。比如古代科幻的语言体系,古人用什么语汇指代虫洞?要开创一个新的科幻子类型,往往有着系统化的基础问题要突破。像《乌金与飞铁》这样带有浓厚民族文化底蕴的子类型科幻,要让国内和世界范围的观众接受,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或许与科幻作为一种强类型影视题材,青年导演往往看重创意而忽视文本有关。在创投上,李捷、卢梵溪、袁媛和张莉等评委多次对导演强调要在科幻设定之外,要抓紧剧作本身的核心冲突和叙事重点。

陈小雨导演的《人类意识采集计划》讲述的是未来世界,一位作为人类精神领袖的禅师抵抗上传自己的意识,故事没有宏大场景或是激烈战斗,更多是一人一AI的对话交锋,本质上是一桩禅宗公案。

李捷认为,过多的佛教对白分散了角色的动机,导致观众找不到故事的核心冲突,“感觉是很好的影像,很华丽的对白,但到最后观众去嗨的是什么,不知道。”袁媛也认为,对白赋予了故事很大的想象空间,既讲了宗教与科学的博弈,又讲了怎么定义“人”,以及人的永生和生命有限的生死观的问题,但实际上一个问题都没有讲清楚,导演需要找到自己最想讲的故事。

李捷

除了表达过剩,青年导演对AI的想象中规中矩,不够震撼,这一点鲍德熹在点评《幻伶》《渡劫》和《全金属诗人》等项目时反复提及。鲍德熹表示,我们中国人拍科幻有“天生的弱点”,“在文学上就是弱点,因为我们强调眼见为实,对未来不知道的事不敢去想。”

他要求导演对片中的AI做更大胆的想象,多一点“幻”,而不是局限在某种当下的修为、道德和宗教里。“我支持你这个项目朝着戏剧化、高科技,然后又朴素迷离的方向去写,绝不要往传统意义上美感的方向去写,要往那种震撼、惊悚感(thriller)去写。”鲍德熹对陈小雨说。

科幻导演对AI想象不足和对视觉呈现缺乏构思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一体两面。对科幻电影而言,大胆的AI想象力需要更大胆的视觉效果承托。看过《幻伶》和《一万小时》的虚拟预览片后,鲍德熹建议《幻伶》导演张翔鹏,不要把对川剧的想象停留在水袖、变脸上,要做更多“视觉奇观”的呈现,比如可以飞,可以变身,“做得更悬乎,从视觉上震惊观众”。

霍廷霄则直接地对《一万小时》中导演呈现的视觉效果表示不满意,不仅人物造型简单化,光感和视觉设计“太平了”。对于这部与钢琴有关有点压抑的科幻故事片,鲍德熹给出了非常有经验的空间设计想象:“你要么设计一个密不通风、有拘束感,但是又极为荒凉的空间感觉,要么就设计得极为富有观感,空间一定要有动的东西,因为钢琴是动的,你一走进去以后,所有的影子就好像钢琴在不断弹奏的影子,整个屋子就会动起来。”

虚拟制片的想象空间与成熟度挑战

今年蓝星球创投引入虚拟制片,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导演们的视觉想象空间。博采传媒为此次入围终选的10部影片中的5部影片制作了虚拟预览短片,《一万小时》《悬弓小队》《幻伶》《21世纪人类制造计划》和《乌金与飞铁》五部影片的导演去年12月在博采传媒虚拟拍摄的动捕棚完成了8到10分钟的短片拍摄。

《幻伶》预览片在现场播放

虚拟制片技术被广泛认知,始于2019年播出的首部星球大战番外真人剧集《曼达洛人》,该剧制片人、编剧乔恩·费儒力推使用Epic Games游戏开发中使用的虚幻引擎来帮助影片进行虚拟预演(PreViz),“本质上是在VR中制作电影,然后将这些成果发送给剪辑师,我们相当于提前剪辑出了一部分电影,其目的是实现预先设想的目标。” 费儒解释这项技术时表示。

通过虚拟拍摄,五个项目中的川剧舞台、未来城市景观、藏地风景在没有实拍的情况下得到了呈现,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放了导演的创造力,也对导演的成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获得了最佳科幻电影项目的《乌金与飞铁》导演德格才让向界面文娱表示,经历从胶片拍摄到数字拍摄、再到虚拟拍摄的转变,他也需要不断转换拍摄的逻辑思维方式。在以往的拍摄中,拍摄、调度演员和运镜是一气呵成的,而在虚拟拍摄中,要先去捕捉表演,其次再考虑视角和运镜。

德格才让提到,以往传统拍摄拍完内容基本就固定了,现在虚拟拍摄棚内360度都有机位,后期剪辑空间就非常大,那么导演的思维就“奔放开了”,拍摄完全取决于导演的想法。

《21世纪人类制造计划》的导演陈晓蒙也在适应上遇难,一是第一次使用虚拟拍摄很难在短时间内捕捉到最奇异的点,二是动捕演员的表演也有很多限制,不能以更多元形式展现片中主角左手不受控制的状态,“便利性也是需要适应的。”

这一方面与导演们对虚拟制片拍摄不熟悉,拍摄时间有限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导演的事前准备和心理预期有关。

鲍德熹

作为本次创投的首席制作导师,鲍德熹对导演的事前准备并不认可。从预览片效果来看,鲍德熹认为多数导演在虚拟拍摄时还没有摆脱对美术、摄影、动作指导的心理依赖,自己不够全能。

“要特写还是半身,要给一个侧身,移动的镜头要从前到后还是反着来?”多数导演对这些细致的问题并没有思考清楚就上手去拍了。“在你落寞的时候,虚拟预览片(PreViz)就是你草稿的第一篇,你的预览片会给别人一个印象——你到底有多少斤两。很遗憾,现在你们仍要努力。”鲍德熹坦诚说道。

资本复苏慢,创作者要“咬住牙”

在此次创投大会举办的时间节点,科幻题材影视作品似乎迎来了一波热潮。但在投资侧,市场恢复并不理想。一位刚刚从2023香港国际影视展回来的上海投资者向界面文娱表示,去香港参展的国内影视公司很多,带去的项目也不少,但赴港的国外公司太少,资本太少,项目融不到钱,“但好在春节档票房还不错,有一些资本在慢慢复苏了。”

现场看完此次创投的10个项目,他的感受是“导演们都很有想法,但都没钱,我们也没钱。”同时,他觉得青年导演普遍缺乏商业考虑,“《幻伶》这个居然都没有AI和男主谈恋爱的桥段,虽然有点俗,但还是得有啊!”他苦笑着说。

缺钱成为行业共识时,有的导演逼着自己变全能来省成本。陈小雨把《人类意识采集计划》的短片成本降到30万元,打算CG渲染的部分自己做,但鲍德熹担心这么低的预算项目会做烂尾。

《人类意识采集计划》导演陈小雨在台上陈述

像《乌金与飞铁》这样的长片项目靠省也不能砍掉多少预算。鲍德熹建议德格才让,要让观众感受到西藏无的震撼的大自然景观,能拍实景尽量拍实景。德格才让还想让易烊千玺来演男主角,这样一来他把成本标到了1亿元。对此,鲍德熹认为,还是要以故事为重,可以把团队控制得精、小,把成本“慢慢地熬下来”。

实际投拍和产出上,科幻电影市场离成熟尚远。李捷以阿里影业的科幻电影创投为例,10到15个项目中,进入成片阶段的只有1到2部,王红卫则预计,2023年开机新片中,科幻片只有1%到2%,也就是五六部。

创投大会前两天,王红卫刚刚得知陆川执导的《749局》有了新进展,他在致辞时动情表示,希望这部影片能早日上映,“让我们的科幻电影不至于像之前那样三四年才有一部,我希望以后一年起码有一部高质量的科幻作品,能够再撑住我们这个类型”。

一端是观众感知的“科幻热”,另一端是创投项目从创作过关到走向市场这个艰难的过程,王红卫态度审慎、务实,要求科幻创作者继续“咬住牙”,“继续坚韧地去做工作”。

“这样我们才能够让科幻电影这扇门不被关上,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项目,去做一个一个的发动机,才能去助推中国科幻电影能够开启他的航程。”王红卫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