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文旅观察| 全域旅游在老区,平邑县论道可持续发展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文旅观察| 全域旅游在老区,平邑县论道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一山一馆一花海”已是平邑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最真实的写照。

文|陈明一 张伟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临沂市平邑县被评为“第四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事实上,“全域旅游示范区”概念有两个核心要义,除了需要一场三产联动、全业态全要素的谋划,更在于其“示范”作用。

而平邑县的“示范”在于通过探索发展“全域旅游”,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生态美、产业兴、群众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给予老区更多发展的灵感,由于先前开发程度不高,远离重工业体系,老区有着自身特有的气质——近乎完好的生态系统,绿水青山也助力老区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而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优势产业,平邑县做好旅游与山水生态结合文章,创新实施“四共模式”(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优、全域共享),以“沂蒙花海·平邑近人”旅游品牌,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国县域旅游破茧跃升提供了良好借鉴。

金银花长廊全貌

游走老区,平邑的惊艳瞬间

或许,许多外地的游人并没有真正关注过平邑县,但你一定记得前些时日火爆全网的“黄桃罐头”,这座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沂蒙革命老区核心的小城,正是全国最大的果蔬罐头加工基地。

平邑县,因季平子食邑于此而得名。

西周属颛臾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孔子“七十二贤”中的曾子、原宪、仲由、澹台灭明,近代爱国将领左宝贵都诞生在这里。

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平邑战斗生活过,涌现出了“陈毅担架队”等闻名全国的英雄集体。

在平邑县,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县域旅游百强景区,东方著名的养生长寿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蒙山寿星”高218米、宽198米,是世界最大的山体雕刻;天宇自然博物馆藏品39万件,是世界最大的恐龙博物馆。

还记得著名的九间棚吗?风景这边独好,九间棚就在平邑县。山高涧陡,缺水没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间棚人在村支部书记刘嘉坤的带领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耗时6年,投资23万元,投工10万个,彻拔“穷根”,创造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成为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间棚村党支部被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一面旗帜。进入新时期后,九间棚人抢抓机遇,做大做强金银花产业,在全国推广种植北花一号等优良品种金银花15万余亩,影响并带动10余万人致富,山东援疆企业岳普湖县九间棚金银花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如今,“一山一馆一花海”已是平邑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最真实的写照。

“一山”指蒙山,“一馆”指天宇自然博物馆,“一花海”指沂蒙花海,除了方才提到的金银花,平邑县梨树种植面积达23.5万亩、桃树10.2万亩,每年从3月到6月,金银花及不同品种的果树竞相开放、次第盛开,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花海,花浪涌动、花香袭人,令人陶醉,人从花中走、犹如画中游,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天然花园”。

全域共建,打造文旅产业体系;全域共融,构建文旅特色模式;全域共优,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全域共享,增强文旅惠民效能。在平邑县,创新实施的“四共模式”,串联起产业乡村,服务惠民,让“文化宣传创新”与“文旅活县”战略有机结合,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天宇自然博物馆

全域共建全域共融,产业兴旺魅力十足

事实上,全域旅游的达成需要全域共建,这本就是一个多部门联动的过程。

为此,平邑县强化全域党政统筹,成立了由县委书记直接负责、党委政府各部门参与的工作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推进会议,印发了《平邑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把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齐参与的强大创建合力。

如今的平邑县,依托《平邑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平邑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蒙山景区提升规划》、《北部旅游区核心概念性策划方案》等13个旅游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确保旅游项目落地。

同时,平邑县强化全域旅游保障,出台了《平邑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补助办法》,每年设立5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将文旅产业纳入全县“3+3+3”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

从全域旅游的要素属性来看,推进全区域大融合,就是要整合全域自然人文资源;推进全产业大融合,就是要推进“旅游+”“+旅游”,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康养、研学、工业、体育等融合,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

近些年,平邑县构建起“一核、一廊、两带、五区”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加强旅游供给体系建设。

全县目前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沂蒙山旅游区龟蒙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天宇自然博物馆和九间棚景区);另有,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丰富的文旅资源全域拢聚,让平邑县在构思“旅游+”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推进“旅游+文化”过程中,平邑县加强文化创造性转换,打造以九间棚沂蒙精神党性教育基地、观音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子山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庆、文化产品、文化演艺、文化街区,不断提升旅游的内涵和品位。

再如“旅游+农业”,平邑县在农业产业中植入旅游元素,发展乡村观光、林下休闲、园中采摘、田上农耕、农家消费等旅游方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旅游+研学”兴起,依托蒙山龟蒙景区和天宇自然博物馆打造了地质科普文化教育基地,平邑县开展中小学生地质科普研学活动,并围绕“九间棚精神”,开发了体验类、研学类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党性教育、红色旅游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内在修为的不断提升,平邑县积极推进全空间大融合,推动区域空间合作,按照“全方位布点、立体式辐射、不间断宣传”的原则,加强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出台《2021年度平邑县二日游旅游奖励办法》等客源市场开发奖励办法。

以金银花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扩大文旅康养产业影响力;积极赴长三角、省内沿海核心城市推介,通过举办“多彩临沂 康养平邑”江苏人游平邑暨平邑县金银花康养之旅、“梨花会”、“5.19中国旅游日”(临沂)主题活动、“乐游沂蒙XIN体验•临沂人游临沂”暨“山东手造•产自临沂”技能大赛、“樱桃采摘节”等节会活动,不断擦亮“沂蒙花海•平邑近人”的旅游品牌。

近三年来,平邑县共接待旅游人数1199.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94亿元。

鹰峰奇观

全域共优全域共享,更满意更惠民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党的事业一直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评判各项工作的唯一标准。

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柱产业的平邑县,通过不断优化旅游交通、公共服务、旅游服务,以及康养服务,实现全域共优,在文旅产业能级提升的同时,受益最多的还是人民群众。

平邑县依托高铁、公路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打造出百公里风景优美的通景公路。这里的4A级以上景区全部实现网上预约和扫码入园功能,为游客提供特色化人本化的旅游服务,积极优化旅游风险管控和安全保障救援体系。

此外,整合健康养生、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康谷温泉等旅游产品,平邑县通过市场协作和空间联动,借助“互联网+康养度假”等智慧模式,打造构建环蒙山生态康养带,优化度假式养生养老旅游服务。

事实上,这正是平邑县构思“主客共享”与“财富共享”的巧妙所在。如今,这里正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美丽田园、美丽庭院工程,构筑处处有风景、时时见风景的县域大环境,营造主客共享的优美旅游环境。

蒙山仙翁

同时,成立旅游行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督查督促各有关镇确保旅游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具体到各村每一个贫困户,先后拨付使用省级扶贫资金830万元;坚持建设与经营并进,培育旅游富民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民宿经济,把新村变景区、民居变景点、果园变公园。全县旅游带动就业达到7万人,年旅游收入突破43亿,旅游强乡镇30%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日均工资100元左右。

尤其,依托优美山水自然资源和传统古村落,平邑县培育民宿产业,建成了富泉山居、沂蒙山舍、沂蒙山香居、蒙山里艺术家部落、城边浥舍、山上原舍等30余家精品民宿,东蒙客旅游民宿集聚区成功入围首批“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榜单,富泉山居被评为省级五星级旅游民宿,创造了沂蒙山区民宿发展的典范之作和乡村振兴的旅游样板。

随着“沂蒙花海•平邑近人”名气不断叫响,平邑县借势实施“绿色生产,三产融合,标准引领,品牌带动”战略,打造金银花绿色生产百里长廊,农文旅融合为传统产业赋能,嫁接电商平台助力旅游商品销售、撬动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绩。

而当“中国金银花之乡”、“长寿之乡,以及蒙山“天然氧吧”的品牌优势因产业逐渐凸显,平邑县又积极出台康养旅游政策、创新医养产业模式、提升健康养老服务,形成文旅康养品牌,打造托福 • 泰康城等重大医养结合项目,全力建设特色康养示范先行区,开辟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特色之路。

围绕革命老区迈向高质量发展,平邑县正全力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文旅康养胜地和长三角休闲旅游后花园。开拓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优、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未来将以成功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新起点,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文旅观察| 全域旅游在老区,平邑县论道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一山一馆一花海”已是平邑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最真实的写照。

文|陈明一 张伟

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临沂市平邑县被评为“第四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事实上,“全域旅游示范区”概念有两个核心要义,除了需要一场三产联动、全业态全要素的谋划,更在于其“示范”作用。

而平邑县的“示范”在于通过探索发展“全域旅游”,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生态美、产业兴、群众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给予老区更多发展的灵感,由于先前开发程度不高,远离重工业体系,老区有着自身特有的气质——近乎完好的生态系统,绿水青山也助力老区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而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优势产业,平邑县做好旅游与山水生态结合文章,创新实施“四共模式”(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优、全域共享),以“沂蒙花海·平邑近人”旅游品牌,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国县域旅游破茧跃升提供了良好借鉴。

金银花长廊全貌

游走老区,平邑的惊艳瞬间

或许,许多外地的游人并没有真正关注过平邑县,但你一定记得前些时日火爆全网的“黄桃罐头”,这座地处山东省东南部、沂蒙革命老区核心的小城,正是全国最大的果蔬罐头加工基地。

平邑县,因季平子食邑于此而得名。

西周属颛臾国,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孔子“七十二贤”中的曾子、原宪、仲由、澹台灭明,近代爱国将领左宝贵都诞生在这里。

陈毅、徐向前、罗荣桓、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平邑战斗生活过,涌现出了“陈毅担架队”等闻名全国的英雄集体。

在平邑县,蒙山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山东省第二高峰,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县域旅游百强景区,东方著名的养生长寿胜地。

值得一提的是,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蒙山寿星”高218米、宽198米,是世界最大的山体雕刻;天宇自然博物馆藏品39万件,是世界最大的恐龙博物馆。

还记得著名的九间棚吗?风景这边独好,九间棚就在平邑县。山高涧陡,缺水没电,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九间棚人在村支部书记刘嘉坤的带领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耗时6年,投资23万元,投工10万个,彻拔“穷根”,创造了“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坚韧不拔、艰苦创业”的九间棚精神,成为沂蒙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间棚村党支部被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成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一面旗帜。进入新时期后,九间棚人抢抓机遇,做大做强金银花产业,在全国推广种植北花一号等优良品种金银花15万余亩,影响并带动10余万人致富,山东援疆企业岳普湖县九间棚金银花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如今,“一山一馆一花海”已是平邑县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最真实的写照。

“一山”指蒙山,“一馆”指天宇自然博物馆,“一花海”指沂蒙花海,除了方才提到的金银花,平邑县梨树种植面积达23.5万亩、桃树10.2万亩,每年从3月到6月,金银花及不同品种的果树竞相开放、次第盛开,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花海,花浪涌动、花香袭人,令人陶醉,人从花中走、犹如画中游,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天然花园”。

全域共建,打造文旅产业体系;全域共融,构建文旅特色模式;全域共优,提升文旅服务质量;全域共享,增强文旅惠民效能。在平邑县,创新实施的“四共模式”,串联起产业乡村,服务惠民,让“文化宣传创新”与“文旅活县”战略有机结合,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天宇自然博物馆

全域共建全域共融,产业兴旺魅力十足

事实上,全域旅游的达成需要全域共建,这本就是一个多部门联动的过程。

为此,平邑县强化全域党政统筹,成立了由县委书记直接负责、党委政府各部门参与的工作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推进会议,印发了《平邑县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把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形成全县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齐参与的强大创建合力。

如今的平邑县,依托《平邑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平邑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蒙山景区提升规划》、《北部旅游区核心概念性策划方案》等13个旅游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确保旅游项目落地。

同时,平邑县强化全域旅游保障,出台了《平邑县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补助办法》,每年设立5000万元旅游产业发展引导基金、500万元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将文旅产业纳入全县“3+3+3”现代产业体系重点打造。

从全域旅游的要素属性来看,推进全区域大融合,就是要整合全域自然人文资源;推进全产业大融合,就是要推进“旅游+”“+旅游”,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康养、研学、工业、体育等融合,大力培育旅游新业态。

近些年,平邑县构建起“一核、一廊、两带、五区”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加强旅游供给体系建设。

全县目前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8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沂蒙山旅游区龟蒙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天宇自然博物馆和九间棚景区);另有,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丰富的文旅资源全域拢聚,让平邑县在构思“旅游+”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

在推进“旅游+文化”过程中,平邑县加强文化创造性转换,打造以九间棚沂蒙精神党性教育基地、观音山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曾子山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为代表的一批文化节庆、文化产品、文化演艺、文化街区,不断提升旅游的内涵和品位。

再如“旅游+农业”,平邑县在农业产业中植入旅游元素,发展乡村观光、林下休闲、园中采摘、田上农耕、农家消费等旅游方式,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旅游+研学”兴起,依托蒙山龟蒙景区和天宇自然博物馆打造了地质科普文化教育基地,平邑县开展中小学生地质科普研学活动,并围绕“九间棚精神”,开发了体验类、研学类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党性教育、红色旅游教育。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内在修为的不断提升,平邑县积极推进全空间大融合,推动区域空间合作,按照“全方位布点、立体式辐射、不间断宣传”的原则,加强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设立旅游营销专项资金,出台《2021年度平邑县二日游旅游奖励办法》等客源市场开发奖励办法。

以金银花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扩大文旅康养产业影响力;积极赴长三角、省内沿海核心城市推介,通过举办“多彩临沂 康养平邑”江苏人游平邑暨平邑县金银花康养之旅、“梨花会”、“5.19中国旅游日”(临沂)主题活动、“乐游沂蒙XIN体验•临沂人游临沂”暨“山东手造•产自临沂”技能大赛、“樱桃采摘节”等节会活动,不断擦亮“沂蒙花海•平邑近人”的旅游品牌。

近三年来,平邑县共接待旅游人数1199.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00.94亿元。

鹰峰奇观

全域共优全域共享,更满意更惠民

“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党的事业一直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是评判各项工作的唯一标准。

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支柱产业的平邑县,通过不断优化旅游交通、公共服务、旅游服务,以及康养服务,实现全域共优,在文旅产业能级提升的同时,受益最多的还是人民群众。

平邑县依托高铁、公路交通网络,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打造出百公里风景优美的通景公路。这里的4A级以上景区全部实现网上预约和扫码入园功能,为游客提供特色化人本化的旅游服务,积极优化旅游风险管控和安全保障救援体系。

此外,整合健康养生、山地运动、休闲度假、康谷温泉等旅游产品,平邑县通过市场协作和空间联动,借助“互联网+康养度假”等智慧模式,打造构建环蒙山生态康养带,优化度假式养生养老旅游服务。

事实上,这正是平邑县构思“主客共享”与“财富共享”的巧妙所在。如今,这里正全面推进四好农村公路、美丽田园、美丽庭院工程,构筑处处有风景、时时见风景的县域大环境,营造主客共享的优美旅游环境。

蒙山仙翁

同时,成立旅游行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督查督促各有关镇确保旅游扶贫项目收益分配具体到各村每一个贫困户,先后拨付使用省级扶贫资金830万元;坚持建设与经营并进,培育旅游富民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与民宿经济,把新村变景区、民居变景点、果园变公园。全县旅游带动就业达到7万人,年旅游收入突破43亿,旅游强乡镇30%的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日均工资100元左右。

尤其,依托优美山水自然资源和传统古村落,平邑县培育民宿产业,建成了富泉山居、沂蒙山舍、沂蒙山香居、蒙山里艺术家部落、城边浥舍、山上原舍等30余家精品民宿,东蒙客旅游民宿集聚区成功入围首批“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榜单,富泉山居被评为省级五星级旅游民宿,创造了沂蒙山区民宿发展的典范之作和乡村振兴的旅游样板。

随着“沂蒙花海•平邑近人”名气不断叫响,平邑县借势实施“绿色生产,三产融合,标准引领,品牌带动”战略,打造金银花绿色生产百里长廊,农文旅融合为传统产业赋能,嫁接电商平台助力旅游商品销售、撬动脱贫致富,取得了显著成绩。

而当“中国金银花之乡”、“长寿之乡,以及蒙山“天然氧吧”的品牌优势因产业逐渐凸显,平邑县又积极出台康养旅游政策、创新医养产业模式、提升健康养老服务,形成文旅康养品牌,打造托福 • 泰康城等重大医养结合项目,全力建设特色康养示范先行区,开辟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特色之路。

围绕革命老区迈向高质量发展,平邑县正全力建设成为国内知名文旅康养胜地和长三角休闲旅游后花园。开拓构建“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优、全域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未来将以成功创建“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新起点,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