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圳AI“第一股”云天励飞今日上市,开盘涨幅达175.5%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圳AI“第一股”云天励飞今日上市,开盘涨幅达175.5%

云天励飞是业内少有的拥有横跨算法、芯片和大数据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戈振伟

AI视觉赛道迎来第一家深圳上市公司。

202344日,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天励飞”)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代码688343,发行价43.92元/股,开盘报121元/股,涨幅达175.5%,总市值430亿元。

盈利仍待时日

云天励飞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拥有算法、芯片和大数据全栈式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与大多数同行一样,云天励飞目前也处于营收规模连年增长,但持续亏损的境地。

云天励飞其主营收入来源于数字城市运营管理、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AI芯片及IP授权,其中数字城市运营管理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在80%以上。

招股书显示,营收方面,2019年-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内),云天励飞的营收分别为2.30亿元、4.26亿元、5.66亿元及1.86亿元。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83%,呈快速增长趋势。

2022上半年,云天励飞的营收同比下滑明显,公司称是受深圳本土新冠疫情突发及国内各地疫情散发、产品更新迭代等因素影响。

截至2022年6月末,在手订单金额约2.36 亿元,在手订单较为充裕,为公司后续业绩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净利润方面,报告期内,云天励飞分别亏损5.10亿元、3.98亿元、3.90亿元和2.30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超15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9.92亿元。

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前期需要巨额的成本投入,包括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等,云天励飞目前的亏损是该行业公司集体的“通病”。

以同在科创板上市的云从科技(688327.SH)为例,该公司2017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0.65亿元、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10.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81亿元、-6.40亿元、-8.13亿元、-6.32亿元,5年累计亏损超过23亿元。

对于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云天励飞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与公司持续研发及各项规模化投入有关。

除了持续亏损,客户集中度较高也是云天励飞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2.11%、59.70%、44.77%及 52.19%,同时,这前五大客户存在较大波动,稳定性相对较低。这意味着,若云天励飞未能继续维持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将给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算法芯片化”+“端云协同”的技术竞争力

AI视觉赛道竞争激烈,目前云天励飞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AI四小龙”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还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传统安防厂商以及华为、浪潮等设备硬件厂商。因此,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是云天励飞保持自身技术竞争力的必走之路。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云天励飞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0亿元、2.19亿元、2.95亿元及1.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6.79%、51.42%、52.17%及79.13%。

对于技术公司而言,除了研发投入,本身的技术人才储备也是关键。截止2022年6月,云天励飞研发人员占比达到59.68%,其中核心技术人员主要包括陈宁、王孝宇、李爱军及程冰,他们分别在芯片、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均有多年从业经历。

值得一提是,云天励飞首席科学家王孝宇是业界知名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专家,曾担任SNAP首席研究科学家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主席,NEC美国研究院研究员,是NEC嵌入式人脸技术,图像搜索技术和无人车技术发明人,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扎实的学术积累。

2018年,云天励飞获得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其技术竞争力体现在“算法芯片化”的核心能力和“端云协同”的技术路线。

所谓“算法芯片化”,是一套设计流程与理念——将场景应用中高频共性使用的算法硬化为处理器,在芯片设计时就考虑到场景中高频使用的算法,让算法得以更高效利用芯片架构,最终让芯片能够更好地用算力支持场景的智能化应用。

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曾表示,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而是指一种算法与芯片融合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流程,是基于设计者对算法的深刻的理解,把里面共性的操作提炼出来去设计芯片架构。

据了解,2019年云天励飞自研芯片 DeepEye1000实现独立商用,2022年底新一代芯片DeepEdge 10开始流片,预计今年量产投入使用。

而“端云协同”指通过端侧和云侧的深度交互,优化算力算法在端侧和云侧的动态分配。传统的方案是:终端负责采集数据,采集到的数据直接传输到云端,由云端分析处理数据,但这不仅为传输带来巨大压力,云端输出数据处理结果时也往往存在时延。

“端云协同”的路径的方案则是终端不仅负责采集数据,同时也负责部分数据的识别和分析,处理数据后,仅上传与场景业务需求相关的特征要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缓传输的压力,云端分析也能够更快。

截至20231月,云天励飞已授权专利400余项(含境外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300余项,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160余项。

安信证券发布研报称,相较于同业,云天励飞具备更完整的业务链条,在算法、芯片、技术平台、应用解决方案、硬件等业务环节均有布局,保证了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

凭借算法芯片化+端云协同”的独特打法,云天励飞目前已经在深圳、东莞、青岛、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实现AI解决方案落地,也曾为2016年杭州G20 峰会、2018年博鳌论坛等大型国家级重要活动提供过智慧安防服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圳AI“第一股”云天励飞今日上市,开盘涨幅达175.5%

云天励飞是业内少有的拥有横跨算法、芯片和大数据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

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戈振伟

AI视觉赛道迎来第一家深圳上市公司。

202344日,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天励飞”)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股票代码688343,发行价43.92元/股,开盘报121元/股,涨幅达175.5%,总市值430亿元。

盈利仍待时日

云天励飞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拥有算法、芯片和大数据全栈式能力的人工智能企业,与大多数同行一样,云天励飞目前也处于营收规模连年增长,但持续亏损的境地。

云天励飞其主营收入来源于数字城市运营管理、人居生活智慧化升级、AI芯片及IP授权,其中数字城市运营管理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在80%以上。

招股书显示,营收方面,2019年-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内),云天励飞的营收分别为2.30亿元、4.26亿元、5.66亿元及1.86亿元。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83%,呈快速增长趋势。

2022上半年,云天励飞的营收同比下滑明显,公司称是受深圳本土新冠疫情突发及国内各地疫情散发、产品更新迭代等因素影响。

截至2022年6月末,在手订单金额约2.36 亿元,在手订单较为充裕,为公司后续业绩提供了一定的支撑。

净利润方面,报告期内,云天励飞分别亏损5.10亿元、3.98亿元、3.90亿元和2.30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超15亿元,截至2022年6月末,公司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9.92亿元。

人工智能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前期需要巨额的成本投入,包括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和市场开拓等,云天励飞目前的亏损是该行业公司集体的“通病”。

以同在科创板上市的云从科技(688327.SH)为例,该公司2017年至2021年营收分别为0.65亿元、4.84亿元、8.07亿元、7.55亿元、10.7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1.81亿元、-6.40亿元、-8.13亿元、-6.32亿元,5年累计亏损超过23亿元。

对于经营亏损的主要原因,云天励飞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与公司持续研发及各项规模化投入有关。

除了持续亏损,客户集中度较高也是云天励飞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52.11%、59.70%、44.77%及 52.19%,同时,这前五大客户存在较大波动,稳定性相对较低。这意味着,若云天励飞未能继续维持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关系,将给公司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算法芯片化”+“端云协同”的技术竞争力

AI视觉赛道竞争激烈,目前云天励飞的竞争对手不仅包括“AI四小龙”商汤科技、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还包括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传统安防厂商以及华为、浪潮等设备硬件厂商。因此,持续的高研发投入是云天励飞保持自身技术竞争力的必走之路。

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2年上半年,云天励飞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0亿元、2.19亿元、2.95亿元及1.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86.79%、51.42%、52.17%及79.13%。

对于技术公司而言,除了研发投入,本身的技术人才储备也是关键。截止2022年6月,云天励飞研发人员占比达到59.68%,其中核心技术人员主要包括陈宁、王孝宇、李爱军及程冰,他们分别在芯片、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均有多年从业经历。

值得一提是,云天励飞首席科学家王孝宇是业界知名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专家,曾担任SNAP首席研究科学家和计算机视觉领域主席,NEC美国研究院研究员,是NEC嵌入式人脸技术,图像搜索技术和无人车技术发明人,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具有扎实的学术积累。

2018年,云天励飞获得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其技术竞争力体现在“算法芯片化”的核心能力和“端云协同”的技术路线。

所谓“算法芯片化”,是一套设计流程与理念——将场景应用中高频共性使用的算法硬化为处理器,在芯片设计时就考虑到场景中高频使用的算法,让算法得以更高效利用芯片架构,最终让芯片能够更好地用算力支持场景的智能化应用。

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曾表示,算法芯片化不等于“算法+芯片”,而是指一种算法与芯片融合发展的设计理念和流程,是基于设计者对算法的深刻的理解,把里面共性的操作提炼出来去设计芯片架构。

据了解,2019年云天励飞自研芯片 DeepEye1000实现独立商用,2022年底新一代芯片DeepEdge 10开始流片,预计今年量产投入使用。

而“端云协同”指通过端侧和云侧的深度交互,优化算力算法在端侧和云侧的动态分配。传统的方案是:终端负责采集数据,采集到的数据直接传输到云端,由云端分析处理数据,但这不仅为传输带来巨大压力,云端输出数据处理结果时也往往存在时延。

“端云协同”的路径的方案则是终端不仅负责采集数据,同时也负责部分数据的识别和分析,处理数据后,仅上传与场景业务需求相关的特征要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缓传输的压力,云端分析也能够更快。

截至20231月,云天励飞已授权专利400余项(含境外专利25项),其中发明专利300余项,已登记的软件著作权160余项。

安信证券发布研报称,相较于同业,云天励飞具备更完整的业务链条,在算法、芯片、技术平台、应用解决方案、硬件等业务环节均有布局,保证了核心环节的自主可控

凭借算法芯片化+端云协同”的独特打法,云天励飞目前已经在深圳、东莞、青岛、成都、杭州、上海、北京等多个城市实现AI解决方案落地,也曾为2016年杭州G20 峰会、2018年博鳌论坛等大型国家级重要活动提供过智慧安防服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