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国家气候中心:长江中游今夏将发生阶段性气象干旱,但强度弱于去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国家气候中心:长江中游今夏将发生阶段性气象干旱,但强度弱于去年

截至3月31日,山东、安徽中西部、四川南部部分地区、云南大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特旱。

2022年夏天,鄱阳湖遭遇持续性干旱,湖底裸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程大发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4月4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在发布会上介绍,3月我国气候总体呈暖干特征,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9℃,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 全国平均降水量26.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0.3%。

预计未来10天,南方地区有2至3次降雨过程,几次降雨过程都会伴有明显的雷电天气,局部地区还会有短时强降雨、冰雹或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包括清明节当天,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将有中到大雨。

方翔介绍,3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还伴有明显的强对流天气。3月26日,广东达到入汛标准,标志着今年华南汛期的开始。“一般情况下,我国华南地区是最早入汛的地区。”方翔说,但相较于4月9日的华南历史平均入汛时间,今年仍属于入汛偏早的年份。

此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3月20日发布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排放温室气体,明确导致了全球变暖,现在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了1.1摄氏度。这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和强烈。

2023年3月,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数量也明显上升。方翔指出,3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数量比2月增加38.0%,其中冰雹、沙尘暴预警信息比去年3月明显增加。

方翔介绍, 3月上半月,华东、华中南部、华南等地气温快速回升,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8成以上,气象干旱露头并快速发展,3月16日以来的降水使上述地区干旱得到缓解;但云南、山东等地气象干旱持续。截至3月31日,山东、安徽中西部、四川南部部分地区、云南大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特旱。

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4月3日,国家气候中心官微发布了2023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结果。根据预计,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暴雨、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其中长江中游降水明显偏少。

2022年夏天,受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的影响,我国发生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极端性的高温热浪事件,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伏秋连旱,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对于2023年夏季,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介绍,长江中游还会发生阶段性气象干旱,强度大概是中等或者以上,但是强度会弱于2022年。“相关地区气象部门也将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强水库的蓄水保水工作,合理开展用水调度等,这些措施将很好地缓解干旱对农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袁佳双说。

“2022年夏季,我国南方遭遇长江全流域性的高温干旱天气,对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全流域性的高温干旱天气几率是偏低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王亚伟表示。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指出,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全球温升进一步增加。当全球升温达到1.5°C时,将可能有更多和更严重的极端高温、危险的湿热天气、极端降雨和相关的洪水、热带气旋、野火和极端海平面事件;若升温幅度超过1.5°C,与气候临界点相关的风险(例如冰盖不稳定或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丧失)将会更高。

对此,袁佳双表示,气候临界点指的是气候状态从一个稳定的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阈值。所以,当气候临界点突破以后,气候状态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有时候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据介绍,目前,科学家已经识别出多种接近或者达到临界点的气候状态,如大西洋洋流的减弱、北极海冰融化、澳大利亚珊瑚礁的死亡等。“气候临界点目前来讲是科学界非常热门的研究点,也是全球面临最大的风险点。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砍伐与毁坏正在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两地的极端天气在气候变化影响下通过遥相关作用发生同步变化。如果亚马逊雨林达到一个临界点,它可能会导致青藏高原的温度和降雪受到永久影响,甚至也达到一个临界点。 ”袁佳双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国家气候中心:长江中游今夏将发生阶段性气象干旱,但强度弱于去年

截至3月31日,山东、安徽中西部、四川南部部分地区、云南大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特旱。

2022年夏天,鄱阳湖遭遇持续性干旱,湖底裸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程大发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4月4日,中国气象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在发布会上介绍,3月我国气候总体呈暖干特征,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9℃,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高。 全国平均降水量26.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0.3%。

预计未来10天,南方地区有2至3次降雨过程,几次降雨过程都会伴有明显的雷电天气,局部地区还会有短时强降雨、冰雹或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其中包括清明节当天,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将有中到大雨。

方翔介绍,3月下旬以来,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还伴有明显的强对流天气。3月26日,广东达到入汛标准,标志着今年华南汛期的开始。“一般情况下,我国华南地区是最早入汛的地区。”方翔说,但相较于4月9日的华南历史平均入汛时间,今年仍属于入汛偏早的年份。

此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3月20日发布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排放温室气体,明确导致了全球变暖,现在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了1.1摄氏度。这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愈加频繁和强烈。

2023年3月,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数量也明显上升。方翔指出,3月全国预警信息发布数量比2月增加38.0%,其中冰雹、沙尘暴预警信息比去年3月明显增加。

方翔介绍, 3月上半月,华东、华中南部、华南等地气温快速回升,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8成以上,气象干旱露头并快速发展,3月16日以来的降水使上述地区干旱得到缓解;但云南、山东等地气象干旱持续。截至3月31日,山东、安徽中西部、四川南部部分地区、云南大部等地存在中到重度气象干旱,局部特旱。

面对即将到来的汛期,4月3日,国家气候中心官微发布了2023年汛期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结果。根据预计,今年汛期(5月至9月)我国气候状况总体为一般到偏差,旱涝并重,暴雨、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其中长江中游降水明显偏少。

2022年夏天,受降水异常偏少、气温异常偏高的影响,我国发生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极端性的高温热浪事件,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伏秋连旱,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

对于2023年夏季,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袁佳双介绍,长江中游还会发生阶段性气象干旱,强度大概是中等或者以上,但是强度会弱于2022年。“相关地区气象部门也将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强水库的蓄水保水工作,合理开展用水调度等,这些措施将很好地缓解干旱对农业和人民生活的影响。”袁佳双说。

“2022年夏季,我国南方遭遇长江全流域性的高温干旱天气,对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很大影响。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全流域性的高温干旱天气几率是偏低的。”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王亚伟表示。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指出,持续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全球温升进一步增加。当全球升温达到1.5°C时,将可能有更多和更严重的极端高温、危险的湿热天气、极端降雨和相关的洪水、热带气旋、野火和极端海平面事件;若升温幅度超过1.5°C,与气候临界点相关的风险(例如冰盖不稳定或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丧失)将会更高。

对此,袁佳双表示,气候临界点指的是气候状态从一个稳定的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阈值。所以,当气候临界点突破以后,气候状态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有时候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

据介绍,目前,科学家已经识别出多种接近或者达到临界点的气候状态,如大西洋洋流的减弱、北极海冰融化、澳大利亚珊瑚礁的死亡等。“气候临界点目前来讲是科学界非常热门的研究点,也是全球面临最大的风险点。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砍伐与毁坏正在影响青藏高原的气候,两地的极端天气在气候变化影响下通过遥相关作用发生同步变化。如果亚马逊雨林达到一个临界点,它可能会导致青藏高原的温度和降雪受到永久影响,甚至也达到一个临界点。 ”袁佳双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