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月,我在收集女性经期用品。除常见的卫生棉与棉条外,还有哪些选项?她人,世界上其她地方的人,都在用什么?有一些新颖的产品,有些能多次使用,有些价格更低廉,有些关注女性伴随经期而来的生理感受(譬如能缓解疼痛的大麻棉条),有些适合卫生条件不佳的地方。
它们不完美,各有各的缺陷,就像卫生巾与棉条各有其缺陷。它们有不少是欧美倡导有机、可回收的绿色风潮下赶时髦的产物,或者是古代女性用品的当代翻新版本(譬如月经海绵,布制月经带)。
不过,正视女性需求,就是:
第一,看到经期是女性身体的自然状态,它因其自然、普遍、长期、共享而属于一种日常状态。它不肮脏,不血腥,它不应该令人不舒服。谈论与应对它不应该是以禁忌、回避的态度。经期用品是像干净的饮用水一样基本、必要的生活物品,有人将女性取得经期用品视为一项基本权利,其分配本应是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像铺设电缆与水管;也有人把经期用品定义为医疗用品的一部分,认为它属于必须持有的物品,应当免消费税。
第二,同样重要的是,注意到生活于不同环境中、身体感受、经济条件、卫生条件不同的女性有多元具体的需求。也许这些大麻棉条,月经杯,月经海绵,月经带,阴道止痒膏,让女性能站着排尿的便携装置,能帮助我们注意到不同女性环境与需求的差异。
以下产品,我本人收集试用过一些,另一些信息来自于报道、视频、她人使用经验,还有一部分止于新闻和论文里的描述。
1. 卫生棉与卫生棉条

大概是大家最熟悉的经期用品了,都属于可丢弃的一次性经期用品。
不过我很反感一种最近流行的话语,它将卫生棉条视为比卫生棉更高级、文明的产品,认为与欧美女性相比,中国女性较少使用卫生棉条,这说明中国女性观念落后,缺少生物学知识,甚至封建(太珍视处女膜)。这种文明等级论话语同时流行于汉语世界自认观念先进的中产阶级间与西方媒体中,往往伴随着科普与批判,有时也伴随着在中国推广和销售卫生棉条的尝试,认为只要观念改变,卫生棉条就“理应”在中国流行起来。
今年夏天,奥运会女子游泳4x100米决赛后,游泳运动员傅园慧在电视采访中公开谈到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经期,“是我自己没有游好,对不起自己的队友。肚子非常疼,来例假了,特别累。” 这个叙述得到了广泛称赞,她打破了谈论月经的世界性禁忌。不过,也有不少西方媒体将棉条问题再度视为一个中国特殊性问题,有媒体称,傅园慧的表达向大量中国人科普了“女性在经期也可以运动”的常识,而很多中国妇女正是因为不用棉条才不知道以上常识[1]。不少媒体再次将中国妇女对处女膜的珍视、生理学知识匮乏视为不用棉条的原因,谈到棉条使用者往往是有海外经历的年轻白领女性,她们网购进口棉条[2]。就仿佛大多数中国妇女的眼睛上只是蒙上了一层不必要的薄纱,揭下它——阴道塞进棉条——就是开化。
这种解释首先不符合事实。第一,不仅在中国,而且在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地区和很多拉美国家,妇女都以使用卫生巾为主。第二,带导管的卫生棉条并不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售卖的产品,它也并非所谓“文明世界”共享的使用习惯。实际上,就在“棉条等级论者”尊崇的欧洲,从捷克到匈牙利,从德国到瑞典,都很难找到带导管的卫生棉条。在这些国家,普遍售卖的是无导管式卫生棉条,和中国常见的o.b同类。这种棉条既干涩、不舒服、不易插入,又不容易在插入时保持清洁,对洗手间的卫生条件要求很高。我倒觉得真的不如卫生巾。你要解释的实际上是“为什么美国女性70%以上使用棉条”,而不是反过来,把中国女性当成特殊现象。第三,所谓棉条塞进去以后如若无物好舒服你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那是狗屁,没有那回事。那么大一个东西塞进去你会没有感觉吗?除非你被麻翻了吧(等一下要谈一下大麻棉条,那个倒是真的可能麻翻)。
此外,这种解释还忽视了棉条对使用环境的限制,忽视中国广大地区(包括一线城市)洗手间的卫生条件问题。插入非导管式棉条前,使用者必须洗手,而在很多地方,洗手间是蹲式的,或者环境不干净而缺乏清洁的流动水源,或者是不够私密的非封闭式,并不方便插入棉条,也不方便在插入后清洁双手。
想一想,现在假如有四个女生住集体宿舍,洗手间是脏兮兮的公用蹲坑,谁愿意用棉条?她以什么姿势插进去?说实话,这种情况下,自粘贴式卫生巾就是更好的选择,更清洁卫生方便快捷,甚至对她人都更卫生——别人在小间内用完棉条后无法洗手,得先直接推开隔板,你也不愿意吧。
谈这些事情时,我老想着要客气一点,正经一点,列一二三。但其实真的是太没有意思了。在进化论的思维方式里,妇女总是被当成靶子,落后国家的最落后者。妇女的落后思想总是问题的根源,问题不在具体的物质条件、商品供应、基础设施建设上,问题总在妇女的脑子里。没劲透了。批判者不想看见她们具体的生活,在中国小块清洁、西方化、高明的飞地里洋洋得意。而且他们眼中的西方也是铁板一块,往往就是北美优越论而已。
总之,这个真的不是孰高孰低的问题。如果有清洁的流动水源,使用者对人体构造比较熟悉,不怕插入,导管式的卫生棉条很方便,也好运动。我自己用U by Kotex,网上很容易买到。但没有导管的o.b那类么就算了,干得要死,很难塞的,也不干净,还要把指甲剪得非常之短。卫生巾蛮好用的,潮是潮一点,你多换就好了么。而且卫生棉条也可以和卫生棉配合使用,防止经血外泄。尤其刚开始用棉条的妇女容易过分谨慎,塞得不够深,导致吸收不足。
另外要注意,无论卫生棉还是棉条,都要勤更换。TSS,女性中毒休克症,相对容易在塞入棉条时发生(并不是棉条使人中毒,而是它塞入后,若吸收性太好、时间太长,容易导致细菌侵入血液循环系统)。不同国家对棉条的最高使用时间规定不同,美国是8小时,很多国家是定在6小时,基本上你最好夜里起来一次。
还有一个问题... 就是有时候棉条会消失不见... 隐没到你的阴道里。我为这个事情去过两次急诊室,这主要是因为我粗心,看过有女性因为棉条掉进阴道而得TSS死亡的新闻以后有了阴影。明明我已经取出来了,但我忘记了,一感觉空空如也,就怀疑是上一个掉进去了我又塞进去一个结果上一个再也出不来了我就死了。急诊医生也说,每个月都会碰到夜里来请他/她帮忙抓棉条的沮丧妇女。但其实好好找一找,自己通常是能给揪出来的。它毕竟有条线嘛。
2. 大麻棉条

这个就是非常厉害的新产品。牌子叫Foria,它生产一系列含大麻的个人用品,有肛门润滑剂,有女性自我愉悦油(叫... Pleasure),这些基本就是所谓pleasure within,号称自内而外的酥麻与放松… 我感兴趣的是含有大麻的棉条,Foria Relief,号称塞入后舒舒服服,20分钟后就不再月经痛,妇女熟悉的那种小腹抽筋的感觉会被大麻棉条转化成一种温馨的平静。
就是有镇定功能的棉条啦。俗称weed tampon,一包4根,$44,在需要时使用。不疼就不要用了,太贵了。
但我九十月份跑了一趟美国,跟几位亲朋好友说好买到后要送给她们共同体验,最后却并未买到... 是这样的,它只在加州和科罗拉多有实体店。我就去了旧金山,找到卖Foria Relief的店,第一个是大麻专营店,打电话过去缺货,“这个很红的!” 再去下一个店,居然是“旧金山父母子女中心”,这样一个很威严的地方,进门还需要医生证明——噫?原来这整个机构都是搞大麻的,而它被定义为含大麻的药品,购买时需要医生开出处方。想一想真的是,它每根含60克大麻,那一盒240克,已经过了合法线了。管理人员指点我去附近专门的大麻医生诊所,立等可取“合法开大麻药证”,持证即可回来购买我的棉条。我和朋友一起去了,诊所里都是看起来就很快乐的人在填表,但是我并没有得到这个证... 因为我不是加州居民。额,含泪告别诊所里那些快乐人。
下次吧,我是伊利诺伊州居民,伊今年7月也已有幸成为第26个可个人合法持有并携带少量大麻的州。只能在伊州找医生申请合法开麻药证件,之后网购了。我是真的很想体验一下这个棉条,最好是和朋友围坐在地毯上,大家一起塞入,共同温馨平静。
3. 月经杯

据我观察,在北美现在卫生棉和棉条都过气了,显得过分普通,时尚人士、博主、嬉皮们都在搞一些莫名其妙的新东西。其中最大的流派就是月经杯啦。它是可以反复使用的经期用品。最大的品牌叫Diva Cup,号称如果好好保养,能连续使用十年。质地是硬的,像一个小钟,塞进阴道里,制造一种真空,血无法流到外面去。等到满了,拿出来,倒掉,洗洗,再塞回去就好了。
它最大好处是可以连续使用长达12小时,不像卫生棉和棉条那样需要因防备TSS而勤更换,很适合睡整觉,长途运动。另一个好处是它是硬硅胶的,不像卫生棉和棉条那样含有漂白剂,刺激下体。所以还有博主报告说,使用月经杯一段时间后,月经量会减少,体感也舒服一些。
Diva Cup有两种尺寸,一种小,是针对30岁以下且没有阴道生产经历的女性,一种大,针对30岁以上,或者有孕产经历的女性。不过我觉得和体型也有关系,大号还真的有点太大了。我在药店里买到的价格是$39.99,加税合人民币两百多。价格上没有什么竞争力,U by Kotex的棉条18个大概对应30块人民币。所以月经杯一般宣传的是它的健康和方便,不像后面要讲的月经海绵那样强调价格。
有倡导女性健康的非政府组织在印度、非洲推广这种可多次使用的月经杯套装,所谓Femme Kit,包括一个月经杯、洗涤专用碗、一个装它的小布包,妇女能四处携带。宣传者认为,与当地人均收入相比,一次性卫生棉和棉条价格太贵,导致妇女无法承担卫生用品,只能用布头树叶对付,甚至例假期间索性待在家里不出门,耽误上学、劳动,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因此受损。月经杯适合卫生条件差的发展中国家,在极端情况下可以无需洗涤、倒掉经血后直接塞回阴道,在月经周期结束后热水煮涤消毒收藏即可。但其实它的价格与卫生棉相比并没有太大优势,因此NGO会号召热心者向当地妇女捐赠月经杯套装。
此外,也有一次性的抛弃式月经杯。材质是软硅胶。
4. 天然月经海绵

红海和地中海里生长多孔海绵动物Porifera,看起来很像植物,清洗晾晒以后成为黄黄的干海绵,长久以来是邻近地区人的清洁工具。据说荷马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里就已经让神袛用海绵洗脸了。
其实看起来很像我们洗澡用的海绵。用法是,把它浸湿,塞入阴道,注意要挤出气体让它更容易吸收。说穿了就是未经压缩的天然棉条啦,绵条。
好处也是未经漂白。另一个独特的好处是,能剪到适合自己的大小,不像以上几种产品那样只有厂方设计的固定规格。剪时注意剪边缘,保持它原本的形状。它号称可以使用6个月经周期,价格也便宜(希腊简直有捞之不尽的海绵),算起来是相对经济的月经用品。也有人在相对长期使用后感到月经痛减少[3]。
海绵现在真的挺红的,因为搭上了倡导全有机、纯天然、可回收的这班车,彻头彻尾的绿。市面上的牌子非常多,不少是个人手工制品,在Etsy这个卖手工产品的平台上卖,强调全天然(Etsy上还有手织的可多次使用的棉条,用毛线勾编,乍一看像切下来的大拇指)。稍大的品牌贴出的工作室都像森林里的树屋,充满玄幻气息。但也有学者指出,它可能隐含健康风险,恰恰是因为太天然了[4]。海中捕捞上来的动物晾晒而成么,你根本不知道动物生前经历了什么。
不过,Mashable的记者体验后发现[5],它在体内浸满血后不太容易取出来——至少对于用惯了带线棉条的人来说。而倘若自己为其绑线,拽时又容易破裂,在体内留下海绵残余。这很危险的。
还有种一次性、可抛弃的月经海绵,牌子叫Beppy。这个我没有见到实物,看图片,它比较小,粉色,孔极小,更像那种上粉底用的块状海绵。它的宣传焦点是,因为没有线又很小,它不妨碍经期性生活。
以至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性工作者协会把它列入工友在劳动时的四种劳保用具[6]:安全套,一次性月经海绵,口交防感染防护罩(dental dam),以及润滑剂。“如果你在月经期还要工作,并且不希望顾客发现你身处经期”,就使用一次性海绵。
但我想了很久也还是困惑:如果对方插入后都捅不到它,那真要塞得很深很深才行。可又没有线,那怎么取出来呢?手臂都插进去找吗?
5. 材料因地制宜的卫生棉

2008年,哈佛商学院兼政府管理学院学生伊丽莎白在世界银行工作,她听说莫桑比克妇女常因为月经而误工... 她发现并诊断了这个问题:卫生棉太贵了!… 她开始做实验,发现卢旺达的香蕉树纤维的吸收力非常好,能吸一瓶可乐... 她开展项目,在卢旺达招收当地雇工,既解决妇女卫生用品售价高昂问题,又解决就业,还环保... 这个项目叫做SHE... 得了很多奖... 她投入了自己的人生...
真是一篇时尚杂志的上好人物报道。我极其讨厌这类叙事啊,“作为哈佛商学院学生,她本来可以做其他的,但她出于XX和XX,选择做这个。” SHE的一整个网站都没有说产品,都在讲创始人的人生故事,发现问题的过程,这个问题为什么重要,哪些媒体有过什么曝光,吸引了哪些著名机构合作者,获了哪些奖。非洲妇女就是“我们是谁?我们做了什么?”自制传奇中的一个环节。而网站本身么就真的做得太漂亮了,以后创始人带着这个故事去干什么都行。
要很努力才能查到,这种一包10个卫生棉的产品,75美分,合0.5元人民币一张。对比一下,中国一般的卫生棉基本是1元人民币一张,贵的1.5元左右,较便宜的正规品牌若规模购买(不是大宗批发,是个人一次买个10包之类的),网络价格能达到10元40张,0.25元人民币一张。快出口啊!
看一看,她是要推广到全世界去的,她发现印度尼泊尔女性问题也很严重。 扶额。尼泊尔没有卢旺达的香蕉树啊,如何推广到亚非?这就更厉害了。原来这种商业模式是连锁的,要在世界各地寻找当地合适的材料,发动当地人民智慧,建立本地工厂。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各地都有很适合当卫生棉的天然材料。反正,跟她风的有个印度企业Aakar, 生产所谓“用农业废弃材料制造的卫生棉”,来回来去也没说清楚究竟用什么,只是把作用说得非常厉害,又保护环境,又可以回收,无需焚烧,纯天然自分解。
《纽约时报》报道把SHE项目形容为DIY援助外国,也指出,卫生巾的价格从每包折合一美元降到75美分,恐怕对当地人没什么差异,照样买不起。也提到,研究发现在很多国家,卫生用品缺乏并非女性因月经而误学停工的主要或唯一原因,推广止疼药品会是很大的帮助,向女性提供自行车方便其交通也很有用[7]。
总之… 我对这种公司和人的厌烦是非理性的。
6. 可反复使用的布制月经垫

这就是前人的智慧啊,现在又回潮了。前人用毛巾、软布、秋裤做,现在的新公司生产花花绿绿甚至印着鸡汤格言的棉制、毛巾布、法兰绒的垫子。不容易在一般药店和超市买到,基本要网购。牌子有Tree Hugger, Earthwise等等,都是新的小企业,所谓有社会敏感的创业公司,是有机和自然浪潮的一部分,和中国一样四处拉钱,讲述创始人眼光炯炯改变世界的创业故事和光辉人生经历,全有博客和instagram账号,属于贵价社交媒体嬉皮。
这类贵嬉皮公司么,社会责任小企业,其目标经常不只是北美新鲜事物爱好者,也针对发展中国家,尤其非洲印度。雨后春笋啊,非洲有Afripads,印度有一堆,Uger, Ecofemme等等,每包月经垫包括几张,有较厚较长的,有吸收力普通的,一包够一个月经周期用,能反复使用。
去年出来一个叫Flo的产品,故事和那个伊丽莎白有点像,是耶鲁版,也是女性创始人打破月经禁忌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女性。它也是个小套装,包括布制月经垫,小布包,一个特殊的晾衣篮,特点是让女性能有遮蔽地公开晾晒月经垫。这倒是有点人类学家思维,在价格和材料以外还顾忌到当地文化习惯和羞耻心,不是一味谈打破月经禁忌、提高教育程度巴拉巴拉,仿佛女孩塞进去价格便宜1/3的棉条就解放了身体也全能上学了似的。
7. 含有月经垫的内裤

牌子叫THINX,有不同款式,譬如高腰三角裤能吸收相当于两根棉条的量,甚至还有T字裤款。每次换下来,用水简单冲一下,之后可以和其他普通衣服一起在洗衣机里转,号称不会染色。缺点是得在隐私强的空间才能换(毕竟得全脱),另外,就像卫生棉一样,可能会漏,产品方建议考虑与棉条或月经杯一起使用,双重保险(那还要你干什么)。
它宣传上有个优点是,产品图片上,模特腿都胖胖的,是普通女人。不像一般内衣广告那样根本就是宣传正常女性难以达到的身材,充满歧视令人痛苦。
但是我仍旧无法忍受它的宣传视频。经典的视觉关系,一个装扮优美举止活泼的白女人的爱心故事,她正对着镜头,而一个被动、安静、穿民族服装的非洲女人侧身倾听她。她走来走去,在非洲各个地方和黑皮肤的人谈话,收集关于月经的尴尬故事,之后,哗,she did it,生产出来每条售价三十多美元的伟大月经垫内裤。
8. 阴道止痒膏

这就不是月经用品啦。是我刚发现的女性专用产品,这次系统研究前不知道它存在。内衣摩擦疼痛之类,都可以用它。
顺带说一句,性行为后女性的泌尿系统感染,所谓“蜜月病”,就是我看到各种健康频道的治疗方法和防治指南,简直气死了。有些讲中医,心慌气短不思饮食,有些讲新婚夫妇要了解生理常识意识到女性尿道短易受外界感染。其实你应该宣传让男性好好洗澡,注重卫生。这是一种不平衡的感染——只有女性会受罪,结果你叫成“蜜月病”,实在是不公道。
9. 除味喷雾

我感觉没什么意义吧?如果能祛除围绕月经的禁忌,味道就不再应该令人耻辱。
10. 让女性能站着排尿的便携装置

这个要好好说一下。牌子叫GoGirl Female Urination Device,长得蛮像古代的角先生的,一个粉色的硅胶漏斗,大概一拃长,贴在身体上,女性可以扶着它排尿入斗,就从另一端喷出去。它很软,用后折起来放回小圆筒中,不会污染。而且硅胶上液体是滑的,大不了排尿后像男人那样甩它一甩…
我比较喜欢这个发明,除我自小就有直立排尿的梦想外,它也确实有用。中国公用洗手间建设得不充分,也经常不够卫生,旱厕、蹲厕、脏马桶很多。它让人能更方便卫生地使用公用洗手间。也很适合野外使用,连裤子都不需要完全脱下去,遮挡也简单了。小女孩坐不上高马桶,也可以用它。我猜对大肚子孕妇也会有用?
顺便说一句,中国洗手间状况难以得到改善,主要是女性健康不受重视。要是男人的生理构造致使他们容易尿路感染,让他们必须坐着排便排尿,洗手间状况恐怕早就改善了。
女性主义者Gloria Steinem在1978年为Ms.杂志写了一篇讽刺文章,《假如男人来月经》。她问,如果世界倒转,是男人有月经周期,而女人没有,那会是什么样子?
well,月经就不会是禁忌,而是特权。月经将是雄性气质与超凡能力的象征。关于月经的研究将铺天盖地。男人的月经卫生用品不断被发明,洗手间极其干净、设施齐备,让男人能方便地插入棉条而不至有感染之虞。男人将在办公室里大声打招呼,“嘿伙计,你今天怎么样,满面红光啊!” “正月经呢!” 左手摸肚子,右手high five。电视上人物将能随意讨论月经,《血族兄弟》的超人故事将上演,自古以来的哲学家将忙于论证由于女性的身体规律不像男性那样与自然、与天地周期对应,女人“天然”地无法理解世界运转[8]。
11. 你还知道什么特别的女性用品?
—— E N D ——
[1] https://cn.nytstyle.com/sports/20160817/china-fu-yuanhui-period-olympics/en-us/
[2] http://www.latimes.com/world/asia/la-fg-china-tampons-20160318-story.html; https://www.yahoo.com/style/why-periods-taboo-china-095800398.html
[3] http://www.adnuther.com/2013/04/sea-sponge-tampon-alternative/
[4] metro-co-uk报道。此外iowa实验。
[5] http://mashable.com/2015/07/19/menstrual-sponge-review/#vCnlESjuZkqr
[6] http://www.respectqld.org.au/flyers-and-photos/working-with-your-period
[7] http://www.nytimes.com/2010/10/24/magazine/24volunteerism-t.html?pagewanted=all&_r=1
[8] http://ww3.haverford.edu/psychology/ddavis/p109g/steinem.menstruat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