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摩拜、ofo、小鸣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无疑是近两三个月的最热门话题,接二连三的融资消息发布,资本的疯狂入局,让不少人惊呼中国这个曾经的“自行车王国”是要复苏了吗?且抛开对共享单车模式和前景的质疑,不少人对摩拜单车尝鲜后的反应却大都是“太难骑了”——如同黄太吉这个互联网餐饮近期转型遇挫,有评论人士指出“互联网餐饮终归也是餐饮,好吃最重要”,“共享”单车本质上还是一辆自行车,好不好骑同样重要。
“在起步和上坡时,我们这个电机能给你辅助动力,让你骑得更省力。”在北京张自忠路附近白米仓胡同一处四合院门口,杜磊向我演示了一款在底座加装了电机系统的自行车,我在这胡同里骑了个来回,的确比传统的自行车更省力舒服。
这款叫做TS01的“智慧电单车”是杜磊所在的轻客(TSINOVA)公司研发生产出的第一款产品,2015年10月发布,当时在京东众筹首发后获得超500万元支持。底座下面的系统是这家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以力矩传感器为核心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在不同的路况下,能够自动识别路况和骑行者想法,输出大小不一样的辅助动力。
今年6月,轻客这款智慧电单车TS01参加了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据报道,展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参观了轻客展位,对轻客的原创创新提出了赞赏和勉励。
生于1990年的杜磊担任轻客公司的总裁兼CTO,但略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杜其实是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博士,其导师欧阳明高是中国顶级权威的电动车专家。轻客公司的创始人陈腾蛟则毕业于清华美院交通工具造型设计专业,之前曾在日产英菲尼迪做汽车设计师。另外两位联合创始人穆道衢、刘一鸣也都是清华美院学汽车工业设计的。
轻客总裁兼CTO杜磊
也就是说,几个学汽车工业设计和技术的清华学子,却改行做了自行车。“轻客的这套系统和汽车的混合动力系统其实挺像的,无论是从传感器、控制算法还是电机的控制,毫不夸张的说,把这套代码原封不动地放到汽车上,汽车也能用。”杜磊对有言笑着说。
今年8月15日,轻客完成1.5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此轮融资的领投方为清控银杏,清控金信和泽贤投资跟投。这也是目前国内电单车领域金额最大的一笔融资。去年9月,轻客曾获得九合创投领投、启迪之星跟投共4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
突破国外技术垄断
“其实我们几个在清华时都是未来汽车兴趣团队的,所以当腾蛟邀请我们时就都来了。”杜磊回忆说,最初是陈腾蛟想着要出来创业做一款电动助力自行车,他们几个想了下了觉得这事靠谱就开始出来一起做,而当时这个兴趣团队的另外一伙人则去做了3D打印(紫晶立方)。
轻客创始人兼CEO陈腾蛟
但陈、杜等人想做,以及如今已经做出来的智慧电单车并不是新鲜事物。
电动助力自行车最早由日本雅马哈在1993年推向市场的,在日本被称作PAS(Power Assist System),也就是“动力辅助系统”的简称。为了解决日本上坡较多骑行累的问题,雅马哈和松下设计了这样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在欧洲,这种车则被称为 Pedelecs(电单车),又以博世最为知名。
尽管价格较普通自行车贵不少,但在自行车销量每况愈下的形势下,电动助力自行车在欧洲近年的增长势头迅猛。2015年德国自行车市场同比增长6.6%,达到435万台,而其中电动车市场增速达11.5%。据了解,目前电助力单车占据了30%的欧洲自行车市场。
但不论是雅马哈、松下还是博世,最核心的系统技术其实是垄断在自己手中的。2014年,陈腾蛟去欧洲出差,看到这样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在当地很受欢迎,国内却还很少见,就想着应该往这个方向进行创业努力,通过自主研发技术做出适合城市出行的电单车。
从本质上来说,混合动力汽车混的是电能和汽油,而他们想做的混合动力自行车,混的则是电能和人踩脚踏板的能量。“某种意义上,自行车比汽车更难控制。开车的时候踩油门踏板,是一个固定的输入,但自行车是脚踏板,其实就会更困难。”杜磊介绍说,为了攻克这一技术,他们从三星、雅马哈等公司挖来了一些高级工程师,又动用了清华大学的汽车实验室等资源,再加上大量的财力投入,才完成了自主研发的力矩传感器。
“我们的力矩传感器在清华的实验室里进行了数百万公里的严苛测试,产品品质能够得到保证。”陈腾蛟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据了解,轻客公司前后一共研发了10多个版本。杜磊说,2015年10月众筹时的产品TS01其实都还有一些缺陷,随后他们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设计,比如把传感器的位置转移到了中轴,这样自行车的反应会更快,信号更强,受外界干扰越小;在控制逻辑方面,又引入了汽车自动变速器的算法等等。
此外,轻客的产品搭载了和特斯拉同款的松下动力锂电池,但容量提升到了8.8AH,采用与松下联合研制的BMS电源管理系统,最新的产品KUPPER UNICORN限量版续航达到了80-120km,如果以每日通勤20公里来说,一周充一次电即可,这样的长续航已经可以从北京市中心往返近郊了。
轻客公司还在今年的CES展和上海国际自行车展上发布了三款产品。今年8月22日,轻客专为有个性的年轻人打造、采用经典山地车造型的子品牌昆铂(Kupper)首款产品登陆京东众筹,首日众筹金额就超过了100万。
从最初的五六个人到现在的100多人,轻客现在还是研发人员居多,研发团队由杜磊领衔,团队成员来自英菲尼迪、特斯拉、飞利浦、奥美、捷安特、联想等公司。其办公地址从768到东直门再到这个胡同里的四合院,杜磊说看中这里就是觉得这里好试车,租金也还算便宜。
四个创始人的设计基因和汽车基因,也让轻客在外观和设计上更有优势,他们也将不少汽车技术应用到了自行车上,比如整车配备应用于高端汽车的飞思卡尔芯片,采用汽车级CAN 总线技术,让数据传输高效安全,TF01 采用和特斯拉同款的松下动力锂电池以及领先的电池管理系统,续航可达50公里。还引入了电子式ABS防抱死碟刹系统、后方盲区提醒功能等源自于汽车的技术。
据了解,轻客现在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五六件专利在申请,不单是控制系统,还包括一些原创外观设计等等。杜磊说,轻客的这套系统在国内如今是无可争议的领先水平,但在国际上与雅马哈和博士相比,肯定还多少有一些差距,“毕竟人家搞这个东西已经二十几年了。
不止是自行车
“我们愿意去做众筹也不是因为钱,而是觉得愿意参与众筹的都是敢于尝鲜的人群,会激发他们的讨论,这样的宣传效果也比较好。”杜磊表示,轻客做的其实不单是自行车,本质上就是一个消费电子的产品。
根据轻客团队对约2000人次的的用户调研,轻客发现他们的典型用户有几个典型特征。比如年龄段主要分布在二十五到四十岁之间,这些人中50%以上都拥有一辆汽车,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满足于现有的出行方式。此外,这些用户还基本上喜欢特斯拉和大疆这类的品牌,是很喜欢新事物,很热爱尝鲜的一个群体。
据陈腾蛟介绍,轻客智慧电单车到2016年8月份的销量超过了1万台,且主要以线下实体店为主,传统渠道占到了大概70%的份额,国美苏宁这种卖场大概10%,剩下的20%是线上渠道(京东天猫)。
在线下渠道方面,轻客主要通过省级代理、市级代理、遍布全国的业务经理等传统零售模式进行销售,而这些传统渠道也基本都是电动车或是自行车的经销商,“他们特别是自行车行业的人都知道助力自行车是未来的趋势,所以他们也并没有拒绝去销售我们的产品。”杜磊说。
此外,轻客还与松下、朗万科技LAVATECH 、Uber、BMW等品牌达成合作,还曾通过邀请包含齐秦在内的数十名明星试用骑行产品造势。
轻客还将触角延伸至海外,参与海外自行车展会,在北欧一些国家与经销商达成了销售协议,另外针对德国等市场也正在筹备新品以适应当地消费者的需求。陈腾蛟表示轻客未来会在欧洲和日本市场展开销售,因为产品在相对成熟的市场才会获得更多的关注,也更能够获得消费者认可。他预计2017年轻客的销量将会在10-15万辆,国内占比在70%左右。
“我们不是一家做自行车的企业,而是一家做系统供应商的企业。”杜磊说,轻客虽然目前在生产面向C端的产品,但本质上他们希望轻客未来成为博世那样的公司,可以给中国更多的自行车厂商上供应他们自主研发的系统。
10月20日,中国自行车行业领军企业永久宣布与轻客达成战略合作,推出搭载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的智慧电单车。永久公司董事长颜奕鸣表示:“在经过详细的市场考察之后,我们认为智慧电单车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它的产品特性足以覆盖从年轻人到老人的广泛骑行群体,并且能够吸引新兴群体加入。在对技术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轻客研发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在精度、反应速度、使用寿命上都达到了顶级水平。未来,永久将推出新产品,让智慧电单车进一步普及。”
竞争还是一起把蛋糕做大?
同样致力于打造电助力单车的当然不止轻客,小米米家生态链企业骑记也推出了新产品,另一家专注于电单车的企业云造也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的融资,推出了两款单品。
在与小米电助力折叠自行车进行对比的时候,陈腾蛟认为轻客产品搭载的Veloup!智慧动力系统的力矩传感器更有优势,其次他也认为小米虽然也采用了20个松下18650电芯以及相应的BMS(电池管理系统)组成了自己的电力模块,但模块采购自第三方供应商。而轻客TSINOVA和松下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松下直接向轻客提供电芯,同时轻客还与松下公司一道研发了配套的BMS电池管理系统。
轻客创始人陈腾蛟坚信轻客为代表的电单车会迎来爆发:
第一,出行行业正在迎来变革。轻客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家自行车公司,而是一家出行公司,跟滴滴们在做的事情一样,帮助中国人更好的出行。
第二,交通工具正在走向智能化。不论是汽车还是电动车,都在走向“智能化”。但智能化如果仅仅是给自行车配个蓝牙传感器,再搞个App,显然没有给用户体验带来根本性的改变。轻客所做的电单车改变了自行车的本质,带来更好的骑行体验,重新定义了自行车,被市场认可。
第三,中国正在迎来一场消费升级。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休闲方式和健身工具,开始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骑行即可缓解交通拥堵,还可健身运动,而健身运动也迎合了全民体育热潮,智慧电单车算是搭上了消费升级的顺风车。
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玮此前接受懒熊体育采访时表示,700Bike这些城市智能单车并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大家共同把市场做大。700bike创始人张向东也表示,“700Bike欢迎更多伙伴的加入做大市场,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骑车的队伍,才能让出行环境良性循环。”
杜磊表示,轻客在2016年年内还会推出四到五款新品,涵盖续航距离更远的城市通勤自行车、运动型助力山地车、更为小巧的折叠型助力自行车等产品。此外,轻客方面在此前就已经通过代理商经销的模式进入了海外市场,因此也会针对海外市场的不同特点打造特定的车款。
“2016年的销量预期会在两三万台,而到了2017年,我们则希望能够实现10到15万台的销售水平,”关于销量预期,陈腾蛟这样说道,“对于自行车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数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