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时评 | 忆峥嵘岁月,在齐鲁大地传承红色基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时评 | 忆峥嵘岁月,在齐鲁大地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保护要坚定,传承的方式方法更要与时俱进。在这一方面,率先垂范的山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文| 陈明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也不例外。

在这个“慎终追远慰故人”的节日,我们怀念的不仅是亲人,更有那些“最可爱的人”。

“吃水不忘掘井人”。无数英烈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牺牲奉献,换来神州大地沧桑巨变。不忘来时路,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铭记。

这不由地想起在刚刚结束的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地处沂蒙革命老区核心的平邑县与沂水县,分别荣获“第四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

不得不感叹,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老区人民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处处流露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幸福感、获得感。

因此,文化自信要坚定,红色文化要传承。

事实上,从精神内核层面,红色文化传承包含着保护与传承两个维度。法规条例是保护,传播发扬亦是一种保护。尤其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升力,愈发受到各界的关注。如何保护与传承,问题待解。

沂蒙革命老区新貌。图片来源:摄图网

保护,齐鲁大地走在前

山东,红色的热土,30.7万名烈士长眠于此。

4月2日,德州禹城举办仪式,以于曼青、孙兆彭、尉景平、李宗鲁、高鲁、王克寇6位烈士的英名,分别命名革命纪念馆的一个湖泊、两条道路及三个广场,并树石刻作为标志;

4月3日,青岛英烈网升级版上线。青岛以改版升级的英烈网,打造“尊崇”“服务”两大板块,通过再现寻亲故事、展示绘忆英烈画像,营造红色氛围、凸显服务尊崇;

4月4日,山东省2023清明祭英烈暨党团(队)主题活动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广场举行。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发出《清明祭英烈 红色永相传》倡议,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

此外,临沂以一场“为沂蒙烈士寻亲,为沂蒙烈士画像”公益活动,为烈士制作画像、画板和绘本,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

现场祭扫、网上祭扫、视频祭扫、代亲祭扫……未至清明节,山东各界已经积极开展起多种形式的英烈纪念活动。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的优良传统,一直在山东发扬。

2021年初,《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根据《条例》,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集中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等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传承红色文化的义务,并有权对损毁、侵占、破坏、污损和歪曲、丑化、亵渎、否定红色文化的行为进行劝阻、举报。

事实上,《条例》的施行让红色文化保护有了法规意义的保障。随后,山东多地积极行动,《青岛市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滨州市渤海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等纷纷出台。

以青岛为例,今年2月,青岛市举办了“全市红色文化与革命文物工作培训班”,围绕相关法律法规、革命文物展示利用、青岛市革命文物发展规划等主题展开培训。尤其,近年来,青岛市在做好革命文物资源大数据内容完善、革命文物确定和评估定级等工作的同时,建立了青岛市红色文化与革命文物协调机制、红色文化与革命文物咨询专家智库,为红色文化传承保驾护航。

可以看出,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已经成为山东各地的共识,传承红色精神、保护红色遗存、讲好红色故事已然常态化。

青岛“五月的风”,难忘峥嵘岁月。图片来源:摄图网

传承,方式方法与时俱进

有了详尽的保护举措,接下来就应该思考如何传承。

面对不同年龄构成不同职业属性的群众,我们还需要更加关注红色文化传承传播的方式方法。

回望1942年,党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指明了红色发展方向,解决了文艺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以及聚焦工农兵和人民大众才是根本所在。

同样,红色文化传承,如何贴近广大群众、走近下一代尤为重要;红色文化传承,既需要有感染力、影响力的产品,又需要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

《条例》规定了山东每年七月为红色文化主题月,以法规条例督促保障红色文化传承在创作内容上创新、传播方式上走心,在山东掀起讲好“红色故事”的热潮,各级人民政府集中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等活动,红色文化传承的“山东模式”收获了诸多赞誉。

今年,山东将迎来第三个“红色文化主题月”。经过两年的打磨,以青岛为代表的城市,其红色文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传播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在青岛,红色文化时尚元素是这座城市的一大亮点。推动红色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的相互交融,“工业旅游、扬帆远航”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11家单位获评全省红色研学基地,6个项目入选全省革命场馆特色展陈;并成功创建4个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40余个红色文化场所……

回顾2022年红色文化主题月,青岛市不仅在本市范围内开展读红书、办红展、唱红歌、诵红诗、观红剧等各类主题活动,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市积极走出去,与甘肃陇南共同举办革命文物互展,一场《信念·旗帜——红军长征在哈达铺图片展》,让市民游客重走长征路,近距离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青岛作为胶东经济圈的龙头引领,青岛市博物馆联合烟台市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成功开展“烽火胶东——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展”。

红色文化“四进”、红色宣讲人大赛、观看红色电影及红色演出、开展红色研学课程设计、红色演艺集中展示……覆盖青岛全市公共文化场所的215项各类活动,伴随“浴血奋战 烽火硝烟寻迹游”“铮铮铁骨 革命英烈缅怀游”等8条革命文物路径游主题线路,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市民游客身临其境,游学之余,红色文化潜移默化,芬芳远播。

红色文化保护要坚定,传承的方式方法更要与时俱进,喜闻乐见方能深入群众。在这一方面,率先垂范的山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时评 | 忆峥嵘岁月,在齐鲁大地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保护要坚定,传承的方式方法更要与时俱进。在这一方面,率先垂范的山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文| 陈明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也不例外。

在这个“慎终追远慰故人”的节日,我们怀念的不仅是亲人,更有那些“最可爱的人”。

“吃水不忘掘井人”。无数英烈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牺牲奉献,换来神州大地沧桑巨变。不忘来时路,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应该铭记。

这不由地想起在刚刚结束的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地处沂蒙革命老区核心的平邑县与沂水县,分别荣获“第四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2022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

不得不感叹,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老区人民不等不靠,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处处流露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幸福感、获得感。

因此,文化自信要坚定,红色文化要传承。

事实上,从精神内核层面,红色文化传承包含着保护与传承两个维度。法规条例是保护,传播发扬亦是一种保护。尤其近些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升力,愈发受到各界的关注。如何保护与传承,问题待解。

沂蒙革命老区新貌。图片来源:摄图网

保护,齐鲁大地走在前

山东,红色的热土,30.7万名烈士长眠于此。

4月2日,德州禹城举办仪式,以于曼青、孙兆彭、尉景平、李宗鲁、高鲁、王克寇6位烈士的英名,分别命名革命纪念馆的一个湖泊、两条道路及三个广场,并树石刻作为标志;

4月3日,青岛英烈网升级版上线。青岛以改版升级的英烈网,打造“尊崇”“服务”两大板块,通过再现寻亲故事、展示绘忆英烈画像,营造红色氛围、凸显服务尊崇;

4月4日,山东省2023清明祭英烈暨党团(队)主题活动在济南革命烈士陵园英雄广场举行。共青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发出《清明祭英烈 红色永相传》倡议,以实际行动告慰英烈。

此外,临沂以一场“为沂蒙烈士寻亲,为沂蒙烈士画像”公益活动,为烈士制作画像、画板和绘本,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珍贵教材。

现场祭扫、网上祭扫、视频祭扫、代亲祭扫……未至清明节,山东各界已经积极开展起多种形式的英烈纪念活动。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的优良传统,一直在山东发扬。

2021年初,《山东省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根据《条例》,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集中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等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传承红色文化的义务,并有权对损毁、侵占、破坏、污损和歪曲、丑化、亵渎、否定红色文化的行为进行劝阻、举报。

事实上,《条例》的施行让红色文化保护有了法规意义的保障。随后,山东多地积极行动,《青岛市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规划》《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滨州市渤海老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等纷纷出台。

以青岛为例,今年2月,青岛市举办了“全市红色文化与革命文物工作培训班”,围绕相关法律法规、革命文物展示利用、青岛市革命文物发展规划等主题展开培训。尤其,近年来,青岛市在做好革命文物资源大数据内容完善、革命文物确定和评估定级等工作的同时,建立了青岛市红色文化与革命文物协调机制、红色文化与革命文物咨询专家智库,为红色文化传承保驾护航。

可以看出,加强红色文化保护已经成为山东各地的共识,传承红色精神、保护红色遗存、讲好红色故事已然常态化。

青岛“五月的风”,难忘峥嵘岁月。图片来源:摄图网

传承,方式方法与时俱进

有了详尽的保护举措,接下来就应该思考如何传承。

面对不同年龄构成不同职业属性的群众,我们还需要更加关注红色文化传承传播的方式方法。

回望1942年,党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指明了红色发展方向,解决了文艺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以及聚焦工农兵和人民大众才是根本所在。

同样,红色文化传承,如何贴近广大群众、走近下一代尤为重要;红色文化传承,既需要有感染力、影响力的产品,又需要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

《条例》规定了山东每年七月为红色文化主题月,以法规条例督促保障红色文化传承在创作内容上创新、传播方式上走心,在山东掀起讲好“红色故事”的热潮,各级人民政府集中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等活动,红色文化传承的“山东模式”收获了诸多赞誉。

今年,山东将迎来第三个“红色文化主题月”。经过两年的打磨,以青岛为代表的城市,其红色文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传播方式更加深入人心。

在青岛,红色文化时尚元素是这座城市的一大亮点。推动红色文化与其他优秀文化的相互交融,“工业旅游、扬帆远航”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11家单位获评全省红色研学基地,6个项目入选全省革命场馆特色展陈;并成功创建4个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40余个红色文化场所……

回顾2022年红色文化主题月,青岛市不仅在本市范围内开展读红书、办红展、唱红歌、诵红诗、观红剧等各类主题活动,更值得关注的是,青岛市积极走出去,与甘肃陇南共同举办革命文物互展,一场《信念·旗帜——红军长征在哈达铺图片展》,让市民游客重走长征路,近距离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伟大;青岛作为胶东经济圈的龙头引领,青岛市博物馆联合烟台市博物馆、潍坊市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日照市博物馆成功开展“烽火胶东——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5周年展”。

红色文化“四进”、红色宣讲人大赛、观看红色电影及红色演出、开展红色研学课程设计、红色演艺集中展示……覆盖青岛全市公共文化场所的215项各类活动,伴随“浴血奋战 烽火硝烟寻迹游”“铮铮铁骨 革命英烈缅怀游”等8条革命文物路径游主题线路,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市民游客身临其境,游学之余,红色文化潜移默化,芬芳远播。

红色文化保护要坚定,传承的方式方法更要与时俱进,喜闻乐见方能深入群众。在这一方面,率先垂范的山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