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查沁君
“作为一个全球公司,如果缺席中国市场,我们的理想很难实现。”
三年前,这家全球在线教育巨头Udemy(NASDAQ:UDMY)做出一个决定:全面进军中国市场。新冠疫情解封后,Udemy全球新兴市场总裁仇宁第一时间搭乘飞机前往中国,部署相关业务。
相较于其他市场,Udemy的中国本土化策略更为彻底。今年3月发布的中国新品牌优领思,是Udemy唯一一个地区性品牌;同时投资中国新职业教育公司三节课,由其代理Udemy中国区业务。
Udemy于2010年在美国硅谷成立,是一家全球开放式在线教育网站,涵盖设计、开发、IT软件、市场影响等课程。2021年10月29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目前有5900万名正式学员、7万多名老师、20多万门课。
不同于Coursera(NYSE:COUR)、edX等其它在线教育平台,Udemy提供课程的同时,也开放教学机会。用户可以建立自己的课程,将擅长的专业知识介绍给全世界,课程费用由其自主决定,通常在10-100美元不等。
诞生于在线教育蓬勃的黄金时代,Udemy早期俘获大批C端用户,但该业务近年增长乏力,细分市场面临严峻挑战。2022财年C端消费者业务贡献3.15亿美元营收,同比下降4%。
潜力龙头业务逐渐转向B端企业培训。2022财年贡献3.14亿美元营收,同比上涨68%。相较单次付费的个人用户,企业用户的现金流更可观稳定,企业也能获得差异化的定制服务。
其服务的公司包括欧洲跨国化工公司巴斯夫、建筑设备制造商公司卡特彼勒、英国的时尚购物平台发发奇、智利的跨国零售商法拉贝拉,以及德国的全球汽车供应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等。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中国的企业培训也迎来发展春天。据多鲸研究院2023年2月发布的《2023中国企业培训行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随着需求调整和新技术入局,2023年中国企业培训市场规模将突破9000亿元大关。
20世纪80年代,仇宁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先后在范德比尔特大学、芝加哥大学取得工程博士、MBA学位。过去三十多年,他在多家硅谷技术公司,麦肯锡担任要职,2014年正式加入Udemy。
3月10日上午11点,年过六十的仇宁,独自一人背着双肩包,乘坐出租车,来到北京朝阳丰联广场接受界面教育的专访。
以下为采访内容,刊发有所删节
界面教育:Udemy布局中国市场有哪些不同阶段?
仇宁:大概三年前决定进入中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我们目前走到了1.5-2.0阶段。
第一阶段,产品内容本土化。中国的文化、语言、政策导向跟其他地区不同,例如服务器要在中国,课程内容各方面也要符合国家政策。
第二阶段,引入中国品牌和服务经验,将产品和企业、个人打通,我们花了一年多时间注册落地中文品牌——优领思,这也是Udemy唯一一个地区性品牌。
第三阶段,业务规模化。从现有的近100个大客户,做到1000-2000个客户就是一个标志。未来我们的团队要深入一线市场。
界面教育:布局中国市场为什么要先投资三节课?
仇宁:2019年,我来中国差不多上十次,见了五六十家中国企业,最终挑中三节课,由其代理Udemy的中国区业务。
进入中国市场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自建团队,慢慢摸爬滚打,但花费时间长,见效慢,可能三年都没结果。很多采用第一种方式的北美公司都失败了,走得最远的优步最终也撤出中国。
第二,收购一家小公司进入中国。这种方式也不可行,如果创始人离开,留下来的人可能不具备创业精神。
第三,和当地公司合作,但只有商业合作还不够,需要资金注入。
雅虎最英明的决策是投资了阿里巴巴,虽然雅虎在中国可能没声了,但它持有阿里巴巴股份。我认为这条路可行,但是找一家大公司肯定不行,小公司没力量,要找一家处于A-B轮规模的公司,有一定的团队、理想,同时你能帮助他把产品技能抓好,三节课在这方面跟我们的发展方向吻合。
新职业教育公司三节课成立于2015年,早期业务提供面向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产品、运营等领域的专业技能培训,2018年开始试水企业培训,2020年10月,其To B业务增长率达到300%,于是选择All in企业培训。一年后,三节课连续完成由美国风险投资公司Owl Ventures领投的B+轮、Udemy领投的C轮融资,累计融资额逾两亿元。
界面教育:进入中国市场,公司内部有不同声音吗?
仇宁:当然有。一方面因为进入中国市场投资较大,例如产品平台本地化,服务器内容审核、不断跟进政策等。其次,人的精力有限,在中国市场花费的时间是否划算,就会导致不同声音出现。最终,高层领导认为,作为一个全球公司,如果缺席中国大市场,我们的理想很难实现。
界面教育: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市场,异同点是什么?有哪些经验可以复制?
仇宁:中美的共同点比不同点多,除了语言不相似,70%是相似的,主要体现在教师、学员的沟通、做课上。
另一方面,中国可能是全球跨国公司最集中的国家,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与其在本国公司经营服务方式,产品内容差不多。
我观察到,如今很多中国大公司在出海,我们的首批企业业务之一就是帮助培训比亚迪海外市场的员工。
界面教育:实际运营中,哪些类型的公司对职业培训需求较大?
仇宁:目前跟行业没有关系,跟公司规模关系更大。公司越大,资金和各方面投入意愿就更大。我们在全球约有1.5万个合作公司,涵盖各个行业。约六成美国500强公司、韩国三星、现代、 LG, SK都是我们的客户。
课程量充足的前提下,每个企业所需要的课已经基本具备,我们通过销售团队跟企业沟通,针对企业的培训需求定制服务。
界面教育: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表现在哪?担心“水土不服”吗?
仇宁:中国市场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中国正从目的性明确的培训,慢慢走向技能、产能的培养。
第二,现阶段的中国企业没有上升到让每一个员工都接受培训的阶段,而是先集中培训部分团队。
第三,中国是一个大市场,仅汽车行业规模就相当于某一小国家的经济体。
我们三年前就已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进入中国前,我们花了一年半时间将产品服务本土化,包括服务器落地和课程内容审核,要给企业安全感,尽量做到他们到Udemy学习,是跟职业技能有关的,不参与政治意识形态各方面的东西。
界面教育:Udemy的中国市场策略及业务目标分别是什么?
仇宁:中国市场以To B为主,做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会把C端业务带进来,可能在12-18个月之后。我们对To B市场了解较深,把控课程、文化也比较容易,To B是封闭的系统,相较安全。
目标到2025年,希望有三四十万个人用户在udemy平台上学习,有一两千的商业公司用户,有2000-3000门中文课。
界面教育:未来有更多在中国教育领域的投资计划吗?
仇宁:看业务发展情况。因为中国市场很大,可做的事情很多。好未来、新东方可能也就5%或10%的市场份额。所以我跟别人开玩笑,拿下5%的市场就很高兴了。我经常跟团队说,就像到健身房锻炼,肌肉不是一天练成的,不急躁,慢慢做,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更新更好的机会。
界面教育:过去几年,中国教育企业从狂奔到突然“刹车”,选择这个时候进入中国市场,是一个好时机吗?
仇宁: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并没有去选一个黄道吉日,主要是看产品平台有没有准备好,有没有当地化,有没有资源支持。
另外,中国成人教育受到很大冲击,原因可能在于前几年,它是建立在中年人焦虑的前提下产生的知识付费。但长期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学习发展问题。
界面教育:如何看待“双减”政策?
仇宁:“双减”是对整体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过去,大量的资本和社会资源倾注在K12培训上,使用大量社会资源去考核学生,造成家长焦虑,学生压力大,教育资源不平等,对个人成长不一定好。
我看到很多资源转移到成人教育领域。因为人工智能来了,很多人都在转行或失业,失业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帮助这些人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很重要,这对成人教育是一个正面利好。
总的来说,如何调动资源吻合社会发展,也是一个可以继续探讨的问题。
界面教育:Udemy在最新财报中称,裁员10%,哪些部门会受影响?
仇宁:裁员范围比较广泛,如招聘部门、中小公司的销售团队都会受影响。
前几年业务高速发展,员工招多了,出现人员冗杂。实际上,我觉得每过5年、7年、10年,公司就应该有一次裁员。这话不好听,但七八年你肯定积累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要实现盈利式发展,更要做到这一点。很多公司裁员后,总体产出和效率更好,产值更多。
界面教育:过去一年,哪些因素造成Udemy增收不增利?
仇宁:要看你怎么定义营收,营业额一直在增长,去年还是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增速,特别是B端也有强劲增长,我们认为今年还会有40%-50%的增长,方向是对的。
在最近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倾向于稳步有力的增长,而不是像以前不顾一切增长,做了一些调整,目标是今年下半年盈利。
界面教育:第一业务从C端转至B端,背后有哪些考量?市场和需求变了吗?
仇宁:跟市场需求和商业模式有关。C端业务每年都要获取新客,每年甚至每季都要完全重新开始,很难实现大幅增长。B端一般看客户留存率,我们一般在20%以上,今年又建立新的客户,这样的商业模式可以使公司实现快速稳步成长。
界面教育:C端用户增长乏力的原因有哪些?
仇宁:总体来说,个人业务增长率比以前低,但本身还在增长。
我们认为,企业培训是刚需,且盈利状况较好。从投资回报方面,我们会更侧重于企业端,C端业务投入相对减少,这也是公司资源的重新规划。
另外,C端业务受“个人职业培训复购难”的影响较多。为此,我们又提出了一个新产品——personal plan,让个人的学习目标跟职能挂钩,提供一年的系统性学习。近半年已有很大进步,今后在复购方面可能有很大的改善。明后年,我们也想把这个产品引入中国。
界面教育:入局在线教育至今,Udemy是否有过决策失误或遗憾之处?
仇宁:公司的成长速度很大程度取决于执行,而非决策。作为公司高管,我认为我们花在战略决策上的时间不多,大部分是执行。一旦你发现走慢了,能不能很快下决心,团队不行就换人。另一方面,在产品创新、提高学生经验方面,我们的步子能不能迈得更快一点,这方面值得考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