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成世界上受到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构成了中国近20%的国土,而且正在以每年超过1300平方英里(约合3367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中国的沙漠面积比1975年时扩大了21000平方英里(约合54390平方公里)——约等于克罗地亚的面积。
随着沙漠的不断扩张,许多村庄都已消失。在中国,沙漠化已经影响到内蒙、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山西、河北、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地区。在这些地区,祖祖辈辈生活在广阔沙漠边缘的人们,正面临着因为气候变化而流离失所的境地,成为环境难民。
中国近几十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沙漠化进行治理,并采取了迁出居民、种植树木、限制放牧等举措,以期减缓沙漠化的扩张速度,但目前,土地沙漠化面积仍然不断扩大。
科学家们对治理政策的有效性一直存有争议。
有专家认为,沙漠是地球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质时期就已经存在,其面积变化主要受自然环境演变的影响。因此,对于沙漠,人类只能努力减缓沙漠对人类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治沙只是在必要情况下才可以采取的局部行动。
新华社援引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董治宝的观点认为,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部分基层地区将防沙治沙机械地理解为"人进沙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对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沙漠进行治理;一些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追求防沙治沙的"视觉效果",违背自然规律选择乔木植树造林等等,这都直接影响到了防沙治沙的成效,在沙漠地区种植乔木等行为甚至会造成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人们尝试着对沙漠化进行治理,但似乎难以阻挡沙漠化的扩张。
在目前缺乏有效治理手段的情况下,“生态移民”成为一种现实选择,并引起了《纽约时报》等外媒关注。
《纽约时报》近期一篇文章说,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即著名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在地,因为土地沙漠化,当地政府已经迁走了3万人。
在搬迁之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大多以畜牧业为生,而搬迁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方式彻底被改变。他们需要与过去告别并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45岁的杜锦萍和家人现正在当地著名景区天鹅湖畔经营小型观光园。当地政府在距离观光园约10公里的一个村庄中给他们分配了一处住房。他们则需要卖掉家中牲畜——约70只羊、30头牛以及8匹骆驼作为交换条件。搬迁后,当地政府为他们提供补助,杜锦萍和丈夫每人每年大约能拿1万人民币,她的母亲跟他们住在一起,每年大约能拿到8000元。
杜锦萍和家人冬天会住在新村庄,到了夏天又会回到天鹅湖经营观光园。他们向每位参观天鹅湖的游客收取约30元的费用。游客们还会租赁骆驼和沙地车,还花钱在她家的蒙古包里就餐。
不过,作为主要景点的天鹅湖却正在萎缩,而且,腾格里沙漠里的许多绿洲都在渐渐干涸。
“生态移民”们正尝试着新生活,这个过程艰辛且漫长,而这仅仅只是人类面对气候变迁的一个小小缩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