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国唯一“双中心”核心承载地——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的底气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国唯一“双中心”核心承载地——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的底气

在“双中心”获批三个月之际,界面陕西走访了丝路科学城的科创平台、大科学装置及创新企业,从他们的发展窥探丝路科学城的科创基因。

文| 贾强

2023年伊始,陕西省两会上传来重磅消息,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

根据规划,建设“双中心”核心承载区,要以“硬科技”为特色,以丝路科学城(西安科学园)为主要承载空间,聚焦打造“科学、科创、产业、服务”四大圈层,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而西安高新区的丝路科学城则承载着建设“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任务,成为全国目前唯一的“双中心”核心承载区。那么丝路科学城建设“双中心”的底气何在?在“双中心”获批三个月之际,界面陕西走访了丝路科学城的科创平台、大科学装置及创新企业,从他们的发展窥探丝路科学城的科创基因。

大科学装置夯实科创基底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布局新的大科学装置,谋划建设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造重大原始创新核心区,实现重大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成果突破,是“双中心”建设在科学圈层的重要使命。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学城园区的建成投用,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举措。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的发播任务,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不仅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为以我国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国家授时中心条件建设处处长、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副总工程师张涛介绍,目前国家授时中心在丝路科学城科学园园区整体规划军民融合时频创新研究中心、空间时频前沿研究中心、时间基准及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长短波授时系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平台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增强,将在西安科学园形成我国时频领域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装置集群,推动量子信息、地球科学、射电天文、空间天气等学科和通信、政务、金融、交通等行业的发展,为国家需求导向的基础科学研究、面向国民经济的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开发等提供支撑,使西安成为时空科技前沿研究中心、技术创新高地、产业示范基地,助力“双中心”建设。

科创孵化平台、产业载体做好创新支撑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打造科技企业创业孵化集聚空间,加速构建科技孵化育成全链条,这是“双中心”建设在科创层面的重要规划。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加速挖掘和释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价值。

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高新区、科技厅于2015年10月共同发起设立的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先导院”),创新性打造的公共平台+专项基金+专业服务的光电芯片孵化生态,其依托半导体芯片研发中试平台及专项光电子投资基金,致力于创业人才引进、创业投资、技术服务为一体,打造光子领域世界一流创新生态系统。

作为创新平台,先导院解决了实验室无法工程化创新成果,而成熟批量芯片代工厂又难以承接工艺还未成熟的创新产品需求的两难局面,做到了有效的工程化衔接。

目前平台已聚集入驻光电子领域企业30余家,其中一半以上为海外高端创业团队。先导院发起成立的总规模10亿元的先导基金目前已投资项目93个,代表企业有源杰半导体、曦智科技、奇芯光电、鲲游光电、本原量子、唐晶量子、飞芯电子、橙科微电子、洛微科技等。

未来,先导院将分阶段围绕化合物半导体平台、硅基光电子平台、异构集成平台陆续扩展能力建设,以期在光有源芯片、无源芯片、功率射频芯片研发中试、纳米级光学微加工等方面提供深度技术服务,为推进光子产业发展,打造光子领域世界一流创新生态系统而不懈努力。

推动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协同化、多元化发展,开展未来核心技术攻关、未来领军企业培育、未来产业载体建设、未来产业场景示范是“双中心”建设在产业层面的重要任务,其中产业载体建设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

丝路科学城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的正是产业载体建设的实践。增材制造以其强大的个性化制造能力可以充分满足未来社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医疗仪器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展示了重大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智能制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将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企业产业园和增材制造产业示范区。其项目占地面积约30亩,建筑面积8.91万平米,总投资7.85亿元,建成后将推动3D打印产业集群在高新区的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园区通过汇集省内院所、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服务平台,并与投资行业协会、国内知名投资机构、金融服务机构、投融资服务组织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直接投资、引入投资以及投融资服务全面专业的资本服务,帮助中小科业打通资本通道,促进高校院所、增材产业与创新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项目主体已施工至15层,裙楼已全部封顶,计划2024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企业主体丰富研发生态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体系协同高效、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态优化完善,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体现,高新区科学丝路城同样有着优秀的创新企业。

科创板上市公司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炬光科技”)是一家从事光子产业链上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产生光子”)、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目前正在积极拓展光子产业链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模组、子系统(“提供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业务,重点布局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

作为一家西安高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炬光科技曾研制出全球第一款QCW 250W单巴、5000W叠阵产品,其全球首款百千瓦级面阵半导体激光器,在国内率先研发出无铟化硬焊料技术,在2017年成功收购德国LIMO公司之后,晋级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以及激光微光学行业前列。截止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共获得423项技术专利,其中国内专利311项、国外专利112项。

“随着‘双中心’的建设,将在丝路科学城形成更加完善的科创生态系统,同时会提供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对企业发展而言增益良多。”炬光科技研发总监周凯对西安建设“双中心”及丝路科学城建设“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发展充满信心。

未来,炬光科技将充分借助“双中心”建设的“东风”,不断加强研发力度,做好产品研发,扩大产业规模,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拓展包括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激光光学元器件、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在内的业务版图,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位于高新区丝路科学城规划核心区的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晶量子”),致力于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及HBT射频外延片的产业化,主要从事磷化铟(InP)、砷化镓(GaAs)等为衬底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生产及销售。

半导体器件外延片是芯片的上游产品,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和使用价值,可广泛用于光通信、激光雷达、3D传感、人脸识别、无人驾驶、工业精细加工、医疗器械等领域。

据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龚平博士介绍,唐晶量子拥有VCSEL、EEL、HBT等多个研发方向的国际一流技术团队,成员多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等国际顶尖高校以及IQE、Broadcom、AMS等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唐晶量子新建项目占地50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计划2023年底完成一期建设。

“紧抓西安‘双中心’建设的契机,希望唐晶量子能在优惠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里更好的创新、发挥”,龚平博士如是期许。 

大科学装置的落地、科创平台及产业载体的建设、创新企业的聚集……这些项目代表正是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作为全国唯一“双中心”核心承载地的底气所在。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优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促进全球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加速集聚,全力建好“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4/10 14:4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国唯一“双中心”核心承载地——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的底气

在“双中心”获批三个月之际,界面陕西走访了丝路科学城的科创平台、大科学装置及创新企业,从他们的发展窥探丝路科学城的科创基因。

文| 贾强

2023年伊始,陕西省两会上传来重磅消息,西安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双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第四个获批建设“双中心”的城市。

根据规划,建设“双中心”核心承载区,要以“硬科技”为特色,以丝路科学城(西安科学园)为主要承载空间,聚焦打造“科学、科创、产业、服务”四大圈层,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而西安高新区的丝路科学城则承载着建设“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的任务,成为全国目前唯一的“双中心”核心承载区。那么丝路科学城建设“双中心”的底气何在?在“双中心”获批三个月之际,界面陕西走访了丝路科学城的科创平台、大科学装置及创新企业,从他们的发展窥探丝路科学城的科创基因。

大科学装置夯实科创基底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布局新的大科学装置,谋划建设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造重大原始创新核心区,实现重大原创性和颠覆性技术成果突破,是“双中心”建设在科学圈层的重要使命。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暨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学城园区的建成投用,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举措。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我国标准时间、标准频率的发播任务,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诸多行业和部门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时服务,不仅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为以我国的火箭、卫星发射为代表的航天技术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国家授时中心条件建设处处长、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项目副总工程师张涛介绍,目前国家授时中心在丝路科学城科学园园区整体规划军民融合时频创新研究中心、空间时频前沿研究中心、时间基准及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长短波授时系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这些设施平台之间彼此关联、相互增强,将在西安科学园形成我国时频领域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装置集群,推动量子信息、地球科学、射电天文、空间天气等学科和通信、政务、金融、交通等行业的发展,为国家需求导向的基础科学研究、面向国民经济的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开发等提供支撑,使西安成为时空科技前沿研究中心、技术创新高地、产业示范基地,助力“双中心”建设。

科创孵化平台、产业载体做好创新支撑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打造科技企业创业孵化集聚空间,加速构建科技孵化育成全链条,这是“双中心”建设在科创层面的重要规划。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加速挖掘和释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价值。

由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联合高新区、科技厅于2015年10月共同发起设立的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先导院”),创新性打造的公共平台+专项基金+专业服务的光电芯片孵化生态,其依托半导体芯片研发中试平台及专项光电子投资基金,致力于创业人才引进、创业投资、技术服务为一体,打造光子领域世界一流创新生态系统。

作为创新平台,先导院解决了实验室无法工程化创新成果,而成熟批量芯片代工厂又难以承接工艺还未成熟的创新产品需求的两难局面,做到了有效的工程化衔接。

目前平台已聚集入驻光电子领域企业30余家,其中一半以上为海外高端创业团队。先导院发起成立的总规模10亿元的先导基金目前已投资项目93个,代表企业有源杰半导体、曦智科技、奇芯光电、鲲游光电、本原量子、唐晶量子、飞芯电子、橙科微电子、洛微科技等。

未来,先导院将分阶段围绕化合物半导体平台、硅基光电子平台、异构集成平台陆续扩展能力建设,以期在光有源芯片、无源芯片、功率射频芯片研发中试、纳米级光学微加工等方面提供深度技术服务,为推进光子产业发展,打造光子领域世界一流创新生态系统而不懈努力。

推动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协同化、多元化发展,开展未来核心技术攻关、未来领军企业培育、未来产业载体建设、未来产业场景示范是“双中心”建设在产业层面的重要任务,其中产业载体建设是其不可或缺的一环。

丝路科学城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的正是产业载体建设的实践。增材制造以其强大的个性化制造能力可以充分满足未来社会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需求,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新能源、新材料、医疗仪器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已经展示了重大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智能制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将打造集研发、生产、服务为一体的企业产业园和增材制造产业示范区。其项目占地面积约30亩,建筑面积8.91万平米,总投资7.85亿元,建成后将推动3D打印产业集群在高新区的航空、航天、汽车、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园区通过汇集省内院所、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服务平台,并与投资行业协会、国内知名投资机构、金融服务机构、投融资服务组织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创新创业者提供直接投资、引入投资以及投融资服务全面专业的资本服务,帮助中小科业打通资本通道,促进高校院所、增材产业与创新创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西安高新增材制造产业园项目主体已施工至15层,裙楼已全部封顶,计划2024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企业主体丰富研发生态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是实现创新体系协同高效、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态优化完善,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体现,高新区科学丝路城同样有着优秀的创新企业。

科创板上市公司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炬光科技”)是一家从事光子产业链上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和原材料(“产生光子”)、激光光学元器件(“调控光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目前正在积极拓展光子产业链中游的光子应用模块、模组、子系统(“提供光子应用解决方案”)业务,重点布局汽车应用、泛半导体制程、医疗健康。

作为一家西安高新区土生土长的企业,炬光科技曾研制出全球第一款QCW 250W单巴、5000W叠阵产品,其全球首款百千瓦级面阵半导体激光器,在国内率先研发出无铟化硬焊料技术,在2017年成功收购德国LIMO公司之后,晋级全球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以及激光微光学行业前列。截止2022年第四季度,公司共获得423项技术专利,其中国内专利311项、国外专利112项。

“随着‘双中心’的建设,将在丝路科学城形成更加完善的科创生态系统,同时会提供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对企业发展而言增益良多。”炬光科技研发总监周凯对西安建设“双中心”及丝路科学城建设“双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发展充满信心。

未来,炬光科技将充分借助“双中心”建设的“东风”,不断加强研发力度,做好产品研发,扩大产业规模,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不断拓展包括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元器件、激光光学元器件、光子应用模块和系统在内的业务版图,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位于高新区丝路科学城规划核心区的西安唐晶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晶量子”),致力于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探测器及HBT射频外延片的产业化,主要从事磷化铟(InP)、砷化镓(GaAs)等为衬底的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外延片研发、生产及销售。

半导体器件外延片是芯片的上游产品,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和使用价值,可广泛用于光通信、激光雷达、3D传感、人脸识别、无人驾驶、工业精细加工、医疗器械等领域。

据总经理兼技术总监—龚平博士介绍,唐晶量子拥有VCSEL、EEL、HBT等多个研发方向的国际一流技术团队,成员多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等国际顶尖高校以及IQE、Broadcom、AMS等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唐晶量子新建项目占地50亩,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计划2023年底完成一期建设。

“紧抓西安‘双中心’建设的契机,希望唐晶量子能在优惠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创新环境里更好的创新、发挥”,龚平博士如是期许。 

大科学装置的落地、科创平台及产业载体的建设、创新企业的聚集……这些项目代表正是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作为全国唯一“双中心”核心承载地的底气所在。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优势,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促进全球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和要素加速集聚,全力建好“双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来源:推广

最新更新时间:04/10 14:4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