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电影稀缺啊,这是11月大厮杀·黎明前的黑暗吗?
还好秋冬档各路英美神剧大回归 昨天说过《行尸走肉》,今儿要说的就是上周五肥来的《黑镜》第三季
去豆瓣逛一圈儿先,咦,难道我走错了片场? Word天,这上下夹攻的两星和一星真的是献给《黑镜》第三季的吗?
麻麻本来已经准备问我:为什么又双叒叕跪着看剧呢…… 因为它前两季的表现实在是太……三好学生、模范标兵 豆瓣评分:第一季9.3,第二季9.1
网友的膝盖妥妥的献粗来
这样的片子竟然新一季口碑扑街到一星?哎呀,你们可拉倒吧~ 来来来,第三季第一集先撸起来,一看究竟! S03E01的片名叫 NOSEDIVE ,译为《急转直下》
相比前两季整体偏性冷淡风的色调,新一季开篇好暖,把美颜度开到5的磨皮感 除此以外,因为换了金主爸爸(对,netflix成功接棒),一部英剧活脱脱变成了美剧 这是开篇的略微不适感,不过马上就带入了熟悉的未来黑科技 第一集故事是啥:盆友圈的点赞分数成为衡量每个人唯一的一把尺子 练习笑容,为了得到身边人的五星点赞
随手拍白富美下午茶照骗,为了得到身边人的五星点赞
和高于4.5分的人积极交流,即使已经尴尬癌晚期,还是保持围笑
因为得到分数越高的人的五星点赞,自己的分数会蹭蹭蹭UPUPUP 而自己的分数则成为是否受周围人欢迎、是否能够住进高档小区、是否能够购买会员机票的唯一标准
对,唯一唯一唯一! 在这个不看脸、不拼爹的未来世界,唯一拼的就是五星点赞 但当它成为唯一的标准,这个世界就变得冰冷虚伪 女主怕自己掉分,每天小心翼翼的强颜欢笑 被惹到也不敢随意骂街,艾玛,憋死求了!
说到底,这个世界中的每个人都被点赞绑架,为了“点赞”这个虚拟荒谬的东西而活,而不是为真正的自己而活 这正是《黑镜》系列中一脉相传的精髓之一:被高科技绑架,无止境的讨好高科技,因此人都变得不太像人,反而像搜集数据的冰冷机器 在《1500万》中,所有人为了“里程”而活,为了给APP中的虚拟形象换一套新装备而活
好怕怕,我们盆友圈中秀恩爱、秀自拍不也是求点赞、求赞美的心态吗? 《黑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跳脱出来反观自身的独特视角 《黑镜》的另一个亮点在剧情:不!停!反!转! 本集直接叫做《急转直下》,可见依然保持了“反转”不停歇 从女主本以为能获得名媛小开的点赞,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到破罐破摔,直接杀去闺蜜婚礼“泼妇骂街”,解放天性
最终沦为阶下囚
正如第一季开篇的《国歌》 首相被威胁全国直播“上”一头母猪 民调从一开始支持首相不能向恶作剧妥协,到最后成为亲自“绑架”首相的网络暴民
倒吸一口凉气……嘶…… 反转之后,《黑镜》又一个与众不同的point则是:反转的无力性 《黑镜》系列从来不是主旋律的,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觉悟而开化了所有人 第一季第三集《你的人生》片尾,男主认识到记忆颗粒把自己搞的面目可憎,因此拔掉了记忆颗粒
其他人呢?还是一如从前,世界完全没有丝毫改变 这是《黑镜》呈献给观众的现实无奈和绝望 更多的则是“一个人折腾,全世界依然一滩死水”的留白思考 说到思考,或者说讽刺、针砭性,不得不承认,《急转直下》在这个方面稍有缺席 前两季对网络暴民、对社会舆论、对选秀等等都作出呈现化似的讽刺
《黑镜系列》最妙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讽刺并不是无端谩骂,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对社会指指点点 而是把对象平和的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体验这种讽刺,进而反思 《急转直下》的风格则更像老美,不含蓄,直接的给观众 嗯,的确少了一点质感 但这完全不影响它依然行走在神坛呐~ 因为它的最强后盾:编剧查理·布洛克依然主导剧本创作
除此以外,第三季的导演矩阵也是豪华套餐:《纸牌屋》《赎罪》《科洛弗道10号》等众多导演都加盟执导 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机器人总动员》曾经预言: 当所有的人都可以依靠科技“便捷”生活时,人类就成为井然有序的“机器人”,生活在冰冷的钢筋混凝土中
这也是《黑镜》故事本身之外,位居神剧行列的一个原因吧: 它的预言性决定了观众需要带着脑子来看剧,因为它的预言在剧中任何一个小细节上都可以被触发
在这个不舔屏、不面瘫、神编剧、神设定的预言剧中 观众惊喜的发现,啊呀,许久没用的脑子重新运转起来,感觉自己都更美腻了呢,这一点还不够感人吗? 所以只看完第一集就出手一星的筒子们,你们可拉倒吧
不说了,小抠要马不停蹄的去看23456集了……打一星的,你们敢来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