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杭州的姐弟恋越来越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杭州的姐弟恋越来越多?

姐弟恋香在哪里?

文|每日人物社

昨晚,又一个以姐弟恋为题材的影视剧《爱情而已》迎来大结局,豆瓣评分8.3,是国产剧中难得的高分,其中男女主角梁友安和宋三川的姐弟恋自然清新,富有成长性,也被称之为姐弟恋“天花板”。

我们发现,姐弟恋,不止是屏幕上的爱情而已,也频繁出现在现实中。

这些年,喊着“年少不知弟弟香”的姐姐越来越多,“年下不叫姐,心思有点野”的弟弟也不少,甚至一对对走入婚姻。其中,姐弟恋在杭州尤为突出。前段时间,杭州市民政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上了热搜,从2022年杭州市结婚双方的年龄差来看,传统婚恋观念中的“男大女小”依然是主流,占43.9%。但“男小女大”的数量,上涨到19.31%,不但超过了同龄结婚的占比,与2021、2020年比,也在逐年增加。

我们想知道,为什么大家越来越爱谈姐弟恋?以及为什么是杭州的姐弟恋这么多?

文 | 高越

编辑 | 金匝

运营 | 栗子

结婚的人少了,姐弟恋却多了

1991年出生的米晓正在筹备婚礼,她和丈夫是标准的姐弟恋,对方比她小7岁。两人已经领了证,婚期就定在了今年的6月。

米晓和丈夫在杭州的同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他们认识时,米晓正在做主播,对方是做电商投放的。在这之前的30年里,米晓只有过一段感情经历,是大学时的校园恋情,甚至连父母都不知道,还以为她是母胎单身。在父母眼里,米晓工作换得勤,也不谈恋爱,与早早结婚、生子的大女儿和儿子相比,不遵循社会时钟的她,显得“非常不靠谱”。米晓跟姐姐关系很好,一直帮忙照顾外甥女,姐姐甚至想好了,以后要他们夫妻会带着妹妹一起养老。

但这样一个“本打算一辈子不结婚”的女生,却在跟“弟弟”交往一年半后就领了证,只是“因为爱情”。

米晓一直记得跟丈夫遇见的那天,甚至详细地分享在了自己社交平台上。在她的描述里,那是一个略显偶像剧般的开场:“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见他的时刻,就在我去寺庙祈福,决定一个人勇敢面对生活时,他出现了,穿着白T恤、浅色牛仔裤,背着书包推门而入,我有些神游,觉得自己单身久了有些花痴,直到身边人拍了我的肩膀,我才如梦初醒。”

此后的一切变得顺理成章,1991年的米晓跟1998年的“弟弟”,谈起了恋爱。

32岁的室内设计师欧阳欣,也与小5岁的丈夫走入了婚姻。他们是在朋友聚会上认识的,一见如故,后来顺利地谈恋爱、结婚,如今,即将迎来两个人的孩子。这不是欧阳欣第一次谈比自己小的男友,她工作忙,又兼职做家居博主,最喜欢的是弟弟身上的青春活力和对她事业的支持,“年龄不重要,心理年龄才重要”。

▲ “年下奶狗”宋三川虽然比梁友安小,但是却很有责任心。图 / 《爱情而已》

姐弟恋,似乎变成了一种趋势,明明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但选择姐弟恋的人却在逐渐增多。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显示,2021年结婚登记数量下降到763.6万对,这已经是八连降,也是2003年以来最低的数据。年轻人为什么结婚少了?原因显而易见,社会竞争压力大,婚育成本高有关。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了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适龄夫妻不打算生育孩子的最大原因就是“经济负担重”,占比达77.4%。

的确,我国在养孩子的投入上,称得上是世界最高。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孩子,从出生到年满17岁,所花费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是96.9万元和102.6万元。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故事,年薪四五十万的中产家庭,有两个孩子,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月支出账单一拉,才发现一笔笔都是花在“吞金兽”身上。

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愿意走入婚姻的姐弟恋。

前段时间,杭州市民政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上了热搜。从2022年杭州市结婚双方的年龄差来看,传统婚恋观念中的“男大女小”依然是主流,占43.9%,但“男小女大”(1-4周岁年龄差)的数量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18.8%、2021年的19.1%,上涨到了19.31%,超过了同龄结婚的占比。

杭州有晴天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与杭州市民政局合作多年,该中心负责人杜奕曾在接受媒体时表示,从两三年前开始,就明显感觉到姐弟恋的比例在提高。“一般大两三岁比较普遍,但是这些年相差七八岁的也多起来了,最多的相差十几岁。”

与浙江相近的江苏省与安徽省,也体会到了姐弟恋的香。2022年结婚的夫妻中,江苏“男小女大”已经占了22.66%,安徽省也同样超过两成。

其实,这并不是这些年突然出现的潮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刘爽和梁海艳,曾研究分析了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中国夫妻的年龄差变化,涵盖了北京、广东、江苏、江西等11个省份,结果发现,在有限的29687份研究样本中,2010年结婚的夫妇中,传统的婚姻模式正在被打破,“男小女大”的比例正在显著上升。

为什么是杭州?

选择姐弟恋的年轻人处处都有,但杭州无疑是特别的,因为它叠满了Buff,是“现实版爱情而已”最适合的发生地。

作为新一线城市,杭州欢迎年轻人,从2016年开始,这座城市一直在“抢人”,并且速度惊人。光是2020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就有43.6万人,净流入全国第一。年轻人多,意味着经济充满活力,就业机会充足。

这样的氛围,也适合高学历女性发展事业。米晓也是流入杭州的高学历女性,她原本在山东上学,学的是德语,一毕业就来杭州做电商事业,当时还是十年前,月薪3000元,包吃包住,她只做了一个月,就顺利转正。后来的几年,她一路升职、跳槽,最后做到了总监职位,平均月薪有两万多元,好的时候能达到五万多元。

前两年,米晓的一位朋友开始做淘宝达人,与各个店铺合作,做服装展示的主播,米晓辞了职,给朋友当搭配师,做助播。直到朋友决定单干,打算与MCN机构解约,米晓一同离开了,但朋友的解约并不容易,官司打了一年多,米晓本来打算作为过渡期的主播岗位,也一直在继续。

米晓个人的经历,也暗合了杭州这几年的发展。作为电商之都,数据显示,在全国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电商有50%在浙江,而这50%中,又有8成在杭州。电商之下,主播聚集。2020年,中国的MCN机构就多达2万家,几乎60%以上都聚集在杭州。那座由此而生的著名的网红楼,高206米,达39层,内部拥有1.2万个房间,最多的时候,一个房间可以被改成13个小房间,也是如今杭州的标志地之一。

这些产业的变化,不仅让米晓实现了经济独立,还支撑了无数女性的就业。《2023职场女性发展洞察报告》中说,互联网行业是杭州的特色产业,无论是游戏、直播、电商等岗位的崛起,还是抖音、快手等平台提供的土壤,他们具有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善于交际、细心、敏锐和洞察力强等特点,这些都是女性易于发挥的自身优势。

因此,杭州的互联网行业中,女性占比最多,这也是杭州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杭州女性人才的薪资待遇,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年薪中位数达到16.9万元。

年轻人多、女性经济实力高,再加上电商之城、医美之城的加持,杭州也具有较其他城市更多的前卫、包容的氛围。无论是姐弟恋,还是不同性向,“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可以调侃,也非常坦诚”。

经济独立的米晓,逐渐改变了自己曾经的想法,曾经她以为的30岁,需要化精致的妆,穿高跟鞋,一边在高楼里穿梭,一边有着美满的家庭,但现在,她依然穿卫衣和运动鞋,还在30岁到来的前一天,拒绝了一位条件很好的异性的表白。

她觉得:“以前的女性,受教育不够,没赚钱的能力,需要依赖别人,但我能养我自己,吃好喝好,还能攒一笔钱,我结婚就没有必要为了生存需求,找个合适的,而是要真的去追求我喜欢的、我想要的生活。”

▲ 图 / 《爱情而已》

姐弟恋香在哪里?

不止是杭州,越来越多人选择姐弟恋,离不开男多女少的性别比例、女性越发独立和婚恋观念的改变。

很早之前,米晓就确定了自己未来的婚礼曲目——《Stand By Your Man》,这是前两年大火的韩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中的一首插曲,题材同样是姐弟恋。

米晓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有人都宠她,她也常常觉得自己没长大、心理年龄还很小,甚至还有点任性。曾经,她的婚恋观念很传统,“一定要找个比自己大的”,因为男大女小的组合,“对方更成熟,可以照顾我多一点”。

但她也注意到,这两年,姐弟恋题材的影视剧越来越多。每日人物统计了从2020年至今的数据,这三年东亚各国已经播出的有二十多部知名姐弟恋偶像剧。除了刚完结的《爱情而已》,国产剧中还有《下一站是幸福》《理智派生活》《爱的二八定律》,日韩的《密会》《贤者之爱》《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也一直是B站up主最爱剪的素材。但也有部分电视剧走岔了路,观众会调侃,“我们想看的是跟弟弟谈恋爱,不是养了个儿子”。

“可奶可狼”、二十出头的弟弟,加上“乘风破浪”打破婚恋与事业焦虑的姐姐,这些偶像剧无形中也在影响年轻人的观念。

米晓看《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时最难忘的情节是,男主骑着单车,一圈圈绕着穿黑色大衣的姐姐转,两人时不时地打闹、调笑,再配上应景的韩式BGM,暧昧和心动的氛围拿捏得刚刚好。

那一刻,米晓改变了曾经的想法,“找个弟弟也没什么不好”。个子高、干净清爽的男主角也成为了她的理想型,甚至跟丈夫刚认识时,她还拿出照片,告诉他,“我觉得你长得有点像这个男明星”。在她心里,姐弟恋“有一点偶像剧照进现实的感觉”。

▲ 图 / 《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

不单是姐姐,很多弟弟也有这种相似的观念。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轻人“理想伴侣”报告》显示,有近3成的受访00后男生向往和姐姐谈恋爱。交友软件探探发布的《2019年95后恋爱报告》显示,62.8%的调查对象接受姐弟恋,其中有90.7%的95后男生更接受姐弟恋。而且,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大家对于姐弟恋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这种改变,离不开现实的基础,中国的适龄人口,一直是男多女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岁-40岁的人群中,男性要比女性多1752万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刘爽和梁海艳发表在《青年研究》的一篇论文曾总结,除了择偶观念的变化,“姐弟恋”的原因还包括“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大量男性过剩。为了找到自己的伴侣,他们必须把眼光放远一些。”“女性选择那些比她们年轻几岁的男性为丈夫,夫妇死亡时间差缩可能会缩短。”

另一方面,姐弟恋的普及,也与女性受教育程度变高有关。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里面可以看出,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比如在校生中,女研究生占比50.9%,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占比分别为51.0%和58.0%。与十年前相比,这些数据都在提高。

有学历优势,也意味着经济独立的可能性更大,女性不必再做传统婚恋里的“贤内助”,或者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既定模式,而是可以互补、“双强”,甚至成为“单强”,接受“女强男弱”。

很多人喜欢将姐弟恋叫成“姐狗”,不管是“小狼狗”还是“小奶狗”,都代表了元气、真诚、热烈和忠诚。米晓在谈恋爱时,就感受到了年下的这些特质。她回忆了曾经感动到她的一个细节。做主播时,米晓因为曾经报名学过毛戈平化妆,闲暇时,也会去直播基地,兼职给其他主播化妆。她很独立,不粘人,一直婉拒男友的接送。但等她结束后走出大门时,还是看到了男友坐了很久的车来接她,因为她没看到消息,对方在外面等了一个多小时。

同时,米晓也看到丈夫身上很成熟的一面。面对年龄差距,他一直担心自己经济实力不够,想要加倍努力,每晚都加班到凌晨12点以后,又找了两份兼职,直到两三点才睡觉。这些都让米晓有着充足的安全感。

交往的第一个月内,米晓就带着男朋友,见了姐姐、姐夫,他们对于小7岁的妹夫,接受得很快。但在秉持着传统观念的男方父母这里,姐弟恋依旧是难过的一关。

得知儿子找了大7岁的女朋友,米晓男友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老一辈的爷爷奶奶更无法接受,米晓将任务交给男友,想着实在不行,只能分手。结果,男友特意回老家,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挨个儿给长辈做功课,才争取到“处处看”的机会。后来男友“曲线救国”,不是一味反抗,而是多展现米晓优秀的一面,关系慢慢破冰,结婚前,男友父母还嘱咐男友,米晓更有社会阅历,要多听取她的意见。

(应受访者需求,文中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育蜗人口研究

2. 90年代以来中国夫妇婚龄差变化趋势及原因探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刘爽、梁海艳

3. “姐弟恋”成风,不只“爱情而已”.钛媒体

4. 被网红支配的杭州,正在失去什么?.快刀财经

5. 杭州:听说她们很喜欢我.杭州日报、每日商报、新华网

每人互动你接受姐弟恋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杭州的姐弟恋越来越多?

姐弟恋香在哪里?

文|每日人物社

昨晚,又一个以姐弟恋为题材的影视剧《爱情而已》迎来大结局,豆瓣评分8.3,是国产剧中难得的高分,其中男女主角梁友安和宋三川的姐弟恋自然清新,富有成长性,也被称之为姐弟恋“天花板”。

我们发现,姐弟恋,不止是屏幕上的爱情而已,也频繁出现在现实中。

这些年,喊着“年少不知弟弟香”的姐姐越来越多,“年下不叫姐,心思有点野”的弟弟也不少,甚至一对对走入婚姻。其中,姐弟恋在杭州尤为突出。前段时间,杭州市民政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上了热搜,从2022年杭州市结婚双方的年龄差来看,传统婚恋观念中的“男大女小”依然是主流,占43.9%。但“男小女大”的数量,上涨到19.31%,不但超过了同龄结婚的占比,与2021、2020年比,也在逐年增加。

我们想知道,为什么大家越来越爱谈姐弟恋?以及为什么是杭州的姐弟恋这么多?

文 | 高越

编辑 | 金匝

运营 | 栗子

结婚的人少了,姐弟恋却多了

1991年出生的米晓正在筹备婚礼,她和丈夫是标准的姐弟恋,对方比她小7岁。两人已经领了证,婚期就定在了今年的6月。

米晓和丈夫在杭州的同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他们认识时,米晓正在做主播,对方是做电商投放的。在这之前的30年里,米晓只有过一段感情经历,是大学时的校园恋情,甚至连父母都不知道,还以为她是母胎单身。在父母眼里,米晓工作换得勤,也不谈恋爱,与早早结婚、生子的大女儿和儿子相比,不遵循社会时钟的她,显得“非常不靠谱”。米晓跟姐姐关系很好,一直帮忙照顾外甥女,姐姐甚至想好了,以后要他们夫妻会带着妹妹一起养老。

但这样一个“本打算一辈子不结婚”的女生,却在跟“弟弟”交往一年半后就领了证,只是“因为爱情”。

米晓一直记得跟丈夫遇见的那天,甚至详细地分享在了自己社交平台上。在她的描述里,那是一个略显偶像剧般的开场:“我永远不会忘记第一次见他的时刻,就在我去寺庙祈福,决定一个人勇敢面对生活时,他出现了,穿着白T恤、浅色牛仔裤,背着书包推门而入,我有些神游,觉得自己单身久了有些花痴,直到身边人拍了我的肩膀,我才如梦初醒。”

此后的一切变得顺理成章,1991年的米晓跟1998年的“弟弟”,谈起了恋爱。

32岁的室内设计师欧阳欣,也与小5岁的丈夫走入了婚姻。他们是在朋友聚会上认识的,一见如故,后来顺利地谈恋爱、结婚,如今,即将迎来两个人的孩子。这不是欧阳欣第一次谈比自己小的男友,她工作忙,又兼职做家居博主,最喜欢的是弟弟身上的青春活力和对她事业的支持,“年龄不重要,心理年龄才重要”。

▲ “年下奶狗”宋三川虽然比梁友安小,但是却很有责任心。图 / 《爱情而已》

姐弟恋,似乎变成了一种趋势,明明结婚的人越来越少,但选择姐弟恋的人却在逐渐增多。

《中国婚姻家庭报告2022版》显示,2021年结婚登记数量下降到763.6万对,这已经是八连降,也是2003年以来最低的数据。年轻人为什么结婚少了?原因显而易见,社会竞争压力大,婚育成本高有关。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了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适龄夫妻不打算生育孩子的最大原因就是“经济负担重”,占比达77.4%。

的确,我国在养孩子的投入上,称得上是世界最高。生活在北京、上海的孩子,从出生到年满17岁,所花费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是96.9万元和102.6万元。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故事,年薪四五十万的中产家庭,有两个孩子,日子依然过得紧巴巴,月支出账单一拉,才发现一笔笔都是花在“吞金兽”身上。

这样的背景下,依然有愿意走入婚姻的姐弟恋。

前段时间,杭州市民政局公布的一组数据上了热搜。从2022年杭州市结婚双方的年龄差来看,传统婚恋观念中的“男大女小”依然是主流,占43.9%,但“男小女大”(1-4周岁年龄差)的数量逐年增加,从2020年的18.8%、2021年的19.1%,上涨到了19.31%,超过了同龄结婚的占比。

杭州有晴天婚姻家庭指导中心与杭州市民政局合作多年,该中心负责人杜奕曾在接受媒体时表示,从两三年前开始,就明显感觉到姐弟恋的比例在提高。“一般大两三岁比较普遍,但是这些年相差七八岁的也多起来了,最多的相差十几岁。”

与浙江相近的江苏省与安徽省,也体会到了姐弟恋的香。2022年结婚的夫妻中,江苏“男小女大”已经占了22.66%,安徽省也同样超过两成。

其实,这并不是这些年突然出现的潮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刘爽和梁海艳,曾研究分析了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中国夫妻的年龄差变化,涵盖了北京、广东、江苏、江西等11个省份,结果发现,在有限的29687份研究样本中,2010年结婚的夫妇中,传统的婚姻模式正在被打破,“男小女大”的比例正在显著上升。

为什么是杭州?

选择姐弟恋的年轻人处处都有,但杭州无疑是特别的,因为它叠满了Buff,是“现实版爱情而已”最适合的发生地。

作为新一线城市,杭州欢迎年轻人,从2016年开始,这座城市一直在“抢人”,并且速度惊人。光是2020年,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就有43.6万人,净流入全国第一。年轻人多,意味着经济充满活力,就业机会充足。

这样的氛围,也适合高学历女性发展事业。米晓也是流入杭州的高学历女性,她原本在山东上学,学的是德语,一毕业就来杭州做电商事业,当时还是十年前,月薪3000元,包吃包住,她只做了一个月,就顺利转正。后来的几年,她一路升职、跳槽,最后做到了总监职位,平均月薪有两万多元,好的时候能达到五万多元。

前两年,米晓的一位朋友开始做淘宝达人,与各个店铺合作,做服装展示的主播,米晓辞了职,给朋友当搭配师,做助播。直到朋友决定单干,打算与MCN机构解约,米晓一同离开了,但朋友的解约并不容易,官司打了一年多,米晓本来打算作为过渡期的主播岗位,也一直在继续。

米晓个人的经历,也暗合了杭州这几年的发展。作为电商之都,数据显示,在全国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中,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电商有50%在浙江,而这50%中,又有8成在杭州。电商之下,主播聚集。2020年,中国的MCN机构就多达2万家,几乎60%以上都聚集在杭州。那座由此而生的著名的网红楼,高206米,达39层,内部拥有1.2万个房间,最多的时候,一个房间可以被改成13个小房间,也是如今杭州的标志地之一。

这些产业的变化,不仅让米晓实现了经济独立,还支撑了无数女性的就业。《2023职场女性发展洞察报告》中说,互联网行业是杭州的特色产业,无论是游戏、直播、电商等岗位的崛起,还是抖音、快手等平台提供的土壤,他们具有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善于交际、细心、敏锐和洞察力强等特点,这些都是女性易于发挥的自身优势。

因此,杭州的互联网行业中,女性占比最多,这也是杭州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杭州女性人才的薪资待遇,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年薪中位数达到16.9万元。

年轻人多、女性经济实力高,再加上电商之城、医美之城的加持,杭州也具有较其他城市更多的前卫、包容的氛围。无论是姐弟恋,还是不同性向,“大家都觉得很正常,可以调侃,也非常坦诚”。

经济独立的米晓,逐渐改变了自己曾经的想法,曾经她以为的30岁,需要化精致的妆,穿高跟鞋,一边在高楼里穿梭,一边有着美满的家庭,但现在,她依然穿卫衣和运动鞋,还在30岁到来的前一天,拒绝了一位条件很好的异性的表白。

她觉得:“以前的女性,受教育不够,没赚钱的能力,需要依赖别人,但我能养我自己,吃好喝好,还能攒一笔钱,我结婚就没有必要为了生存需求,找个合适的,而是要真的去追求我喜欢的、我想要的生活。”

▲ 图 / 《爱情而已》

姐弟恋香在哪里?

不止是杭州,越来越多人选择姐弟恋,离不开男多女少的性别比例、女性越发独立和婚恋观念的改变。

很早之前,米晓就确定了自己未来的婚礼曲目——《Stand By Your Man》,这是前两年大火的韩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中的一首插曲,题材同样是姐弟恋。

米晓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有人都宠她,她也常常觉得自己没长大、心理年龄还很小,甚至还有点任性。曾经,她的婚恋观念很传统,“一定要找个比自己大的”,因为男大女小的组合,“对方更成熟,可以照顾我多一点”。

但她也注意到,这两年,姐弟恋题材的影视剧越来越多。每日人物统计了从2020年至今的数据,这三年东亚各国已经播出的有二十多部知名姐弟恋偶像剧。除了刚完结的《爱情而已》,国产剧中还有《下一站是幸福》《理智派生活》《爱的二八定律》,日韩的《密会》《贤者之爱》《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也一直是B站up主最爱剪的素材。但也有部分电视剧走岔了路,观众会调侃,“我们想看的是跟弟弟谈恋爱,不是养了个儿子”。

“可奶可狼”、二十出头的弟弟,加上“乘风破浪”打破婚恋与事业焦虑的姐姐,这些偶像剧无形中也在影响年轻人的观念。

米晓看《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时最难忘的情节是,男主骑着单车,一圈圈绕着穿黑色大衣的姐姐转,两人时不时地打闹、调笑,再配上应景的韩式BGM,暧昧和心动的氛围拿捏得刚刚好。

那一刻,米晓改变了曾经的想法,“找个弟弟也没什么不好”。个子高、干净清爽的男主角也成为了她的理想型,甚至跟丈夫刚认识时,她还拿出照片,告诉他,“我觉得你长得有点像这个男明星”。在她心里,姐弟恋“有一点偶像剧照进现实的感觉”。

▲ 图 / 《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

不单是姐姐,很多弟弟也有这种相似的观念。后浪研究所发布的《2022年轻人“理想伴侣”报告》显示,有近3成的受访00后男生向往和姐姐谈恋爱。交友软件探探发布的《2019年95后恋爱报告》显示,62.8%的调查对象接受姐弟恋,其中有90.7%的95后男生更接受姐弟恋。而且,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大家对于姐弟恋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这种改变,离不开现实的基础,中国的适龄人口,一直是男多女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岁-40岁的人群中,男性要比女性多1752万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刘爽和梁海艳发表在《青年研究》的一篇论文曾总结,除了择偶观念的变化,“姐弟恋”的原因还包括“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大量男性过剩。为了找到自己的伴侣,他们必须把眼光放远一些。”“女性选择那些比她们年轻几岁的男性为丈夫,夫妇死亡时间差缩可能会缩短。”

另一方面,姐弟恋的普及,也与女性受教育程度变高有关。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里面可以看出,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比如在校生中,女研究生占比50.9%,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占比分别为51.0%和58.0%。与十年前相比,这些数据都在提高。

有学历优势,也意味着经济独立的可能性更大,女性不必再做传统婚恋里的“贤内助”,或者遵循“男主外、女主内”的既定模式,而是可以互补、“双强”,甚至成为“单强”,接受“女强男弱”。

很多人喜欢将姐弟恋叫成“姐狗”,不管是“小狼狗”还是“小奶狗”,都代表了元气、真诚、热烈和忠诚。米晓在谈恋爱时,就感受到了年下的这些特质。她回忆了曾经感动到她的一个细节。做主播时,米晓因为曾经报名学过毛戈平化妆,闲暇时,也会去直播基地,兼职给其他主播化妆。她很独立,不粘人,一直婉拒男友的接送。但等她结束后走出大门时,还是看到了男友坐了很久的车来接她,因为她没看到消息,对方在外面等了一个多小时。

同时,米晓也看到丈夫身上很成熟的一面。面对年龄差距,他一直担心自己经济实力不够,想要加倍努力,每晚都加班到凌晨12点以后,又找了两份兼职,直到两三点才睡觉。这些都让米晓有着充足的安全感。

交往的第一个月内,米晓就带着男朋友,见了姐姐、姐夫,他们对于小7岁的妹夫,接受得很快。但在秉持着传统观念的男方父母这里,姐弟恋依旧是难过的一关。

得知儿子找了大7岁的女朋友,米晓男友的父母一开始并不同意,老一辈的爷爷奶奶更无法接受,米晓将任务交给男友,想着实在不行,只能分手。结果,男友特意回老家,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挨个儿给长辈做功课,才争取到“处处看”的机会。后来男友“曲线救国”,不是一味反抗,而是多展现米晓优秀的一面,关系慢慢破冰,结婚前,男友父母还嘱咐男友,米晓更有社会阅历,要多听取她的意见。

(应受访者需求,文中为化名)

参考资料:

1.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育蜗人口研究

2. 90年代以来中国夫妇婚龄差变化趋势及原因探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刘爽、梁海艳

3. “姐弟恋”成风,不只“爱情而已”.钛媒体

4. 被网红支配的杭州,正在失去什么?.快刀财经

5. 杭州:听说她们很喜欢我.杭州日报、每日商报、新华网

每人互动你接受姐弟恋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