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电动车销量4年涨到60倍,丰田汽车准备“大象转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电动车销量4年涨到60倍,丰田汽车准备“大象转身”

“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希望跳出我们现有的概念。”

文|上海汽车报

据《汽车新闻》报道,4月7日,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发布了全新的电动化战略:丰田和雷克萨斯将在未来三年内推出10款新型电动车,并推出新的纯电平台,以便到2026年达成150万辆的电动车销量目标。而在2022年,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仅仅销售了约2.5万辆纯电动汽车。

“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希望跳出我们现有的概念。”佐藤恒治在他担任社长后的首次发布会上表示。

丰田进入新时代

如今,全球汽车格局已进入全新阶段。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日渐扩大,全新的电动汽车品牌争奇斗艳,传统车企也在发力转型。丰田汽车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掉头”则显得非常滞后。此前,丰田汽车前社长丰田章男经常会有抨击电动汽车的言论,比如“电动车既不环保,也不省钱”“电动车越多,二氧化碳的排放越严重”等。丰田章男也经常被外媒评价“过于顽固”,甚至有批评者认为其“阻碍了丰田汽车的发展”。

但是,进入2023年,丰田章男宣布引退、丰田汽车发布新的组织架构,以及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让外界对丰田汽车重新审视,并认为这是丰田汽车全面进化,步入新时代的信号。丰田汽车副社长兼首席技术官中岛裕树表示:“我们将以务实的方式追求电气化,将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匹配相应的产品。”

在美国,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整体市场增长速度,而缺乏电动车型的丰田汽车在美国的销量也在“失速”。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下降了8.8%,而其竞争对手之一通用汽车的销量增长了近18%。此外,今年第一季度,通用汽车在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还超过了老对手福特汽车,共售出2.07万辆。

反观丰田汽车,2022年,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仅仅销售了约2.5万辆纯电动汽车。相比之下,丰田汽车同期卖出了26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

宫崎洋一表示,丰田汽车在不同市场的电动车战略将根据多元化市场的需求量身定制。在北美洲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丰田将继续发展和改进bZ系列电动车,在e-TNGA平台上继续开发新车型。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丰田汽车将专注于电动皮卡和小型电动车。丰田汽车计划于2025年在美国推出中大型纯电SUV,并陆续增加当地产能。从2023年开始,丰田汽车将建设以中国为自循环的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未来不排除从中国研发向全球扩展,这是丰田汽车的长期目标愿景。到2024年,丰田汽车将在中国推出两款本土研发的纯电动汽车,并在随后几年内继续增加车型数量。

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型

早在2021年,丰田汽车就发布了电动化战略目标,计划于203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推出30款纯电动汽车,到2030年实现全球销售的新车中有三分之一是纯电动汽车(约350万辆)。丰田汽车还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在这场以“继承与进化”为主题的“新体制方针说明会”上,丰田汽车宣布,2026年之前推出10款纯电动汽车,并成立新的部门,专注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和生产,目标是到2026年全球年销量达到150万辆。《福布斯》认为,新战略可以认为是丰田汽车的战略规划中期目标指引。

去年12月,《日本经济新闻》就有报道称,因为不满意其电动车的竞争力和成本效率,丰田汽车将对电动化战略做出调整,放弃e-TNGA架构,启用新的纯电平台。

不过,根据佐藤恒治发布的新内容,丰田汽车尚未放弃e-TNGA平台。根据规划,未来三年内,丰田汽车和雷克萨斯旗下10款新电动车将包含新平台车型,以及e-TNGA平台的进化版车型。“新的电动车平台将使丰田汽车未来的电动车续航里程翻倍,由于电池使用效率更高,只需要一半的投资和开发资源。”佐藤恒治说。

此外,佐藤恒治还计划将丰田汽车的业务扩展到汽车之外,以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在面临深刻变化的行业中获取更多利润,包括电气化、新出行和数字化,并挖掘互联基础设施的新机遇。

为此,丰田汽车提出三个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型的阶段性规划:1.0阶段,丰田汽车将在现有领域进行新技术的尝试和灵活运用,围绕BEV开展体制与价值建设,为2026年推出下一代纯电动汽车产品打下基础。2.0阶段,丰田汽车针对移动出行未来发展的消费群体,扩展汽车尚未普及的新兴市场,利用低空开展新的移动出行可行性方案探讨。3.0阶段,丰田汽车将移动出行和社会系统进行整合,从2025年起,将加快在真实城市的清洁能源、智慧物流、立体出行全面演示,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蓝图。

佐藤恒治表示,丰田想要转型成功,就要尝试一切可能性。要做到上述三点,丰田必须坚持“区域最佳”和“不断优化”的造车思想,最终实现移动出行公司的战略目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丰田

5.3k
  • 因排放问题,丰田旗下日野汽车向美国支付12亿美元和解金
  • 丰田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电动车销量4年涨到60倍,丰田汽车准备“大象转身”

“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希望跳出我们现有的概念。”

文|上海汽车报

据《汽车新闻》报道,4月7日,丰田汽车社长佐藤恒治发布了全新的电动化战略:丰田和雷克萨斯将在未来三年内推出10款新型电动车,并推出新的纯电平台,以便到2026年达成150万辆的电动车销量目标。而在2022年,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仅仅销售了约2.5万辆纯电动汽车。

“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希望跳出我们现有的概念。”佐藤恒治在他担任社长后的首次发布会上表示。

丰田进入新时代

如今,全球汽车格局已进入全新阶段。特斯拉的市场份额日渐扩大,全新的电动汽车品牌争奇斗艳,传统车企也在发力转型。丰田汽车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集团之一,“掉头”则显得非常滞后。此前,丰田汽车前社长丰田章男经常会有抨击电动汽车的言论,比如“电动车既不环保,也不省钱”“电动车越多,二氧化碳的排放越严重”等。丰田章男也经常被外媒评价“过于顽固”,甚至有批评者认为其“阻碍了丰田汽车的发展”。

但是,进入2023年,丰田章男宣布引退、丰田汽车发布新的组织架构,以及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让外界对丰田汽车重新审视,并认为这是丰田汽车全面进化,步入新时代的信号。丰田汽车副社长兼首席技术官中岛裕树表示:“我们将以务实的方式追求电气化,将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匹配相应的产品。”

在美国,电动汽车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整体市场增长速度,而缺乏电动车型的丰田汽车在美国的销量也在“失速”。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今年第一季度,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下降了8.8%,而其竞争对手之一通用汽车的销量增长了近18%。此外,今年第一季度,通用汽车在美国的电动汽车销量还超过了老对手福特汽车,共售出2.07万辆。

反观丰田汽车,2022年,丰田汽车在全球范围内仅仅销售了约2.5万辆纯电动汽车。相比之下,丰田汽车同期卖出了260万辆混合动力汽车。

宫崎洋一表示,丰田汽车在不同市场的电动车战略将根据多元化市场的需求量身定制。在北美洲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丰田将继续发展和改进bZ系列电动车,在e-TNGA平台上继续开发新车型。在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丰田汽车将专注于电动皮卡和小型电动车。丰田汽车计划于2025年在美国推出中大型纯电SUV,并陆续增加当地产能。从2023年开始,丰田汽车将建设以中国为自循环的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未来不排除从中国研发向全球扩展,这是丰田汽车的长期目标愿景。到2024年,丰田汽车将在中国推出两款本土研发的纯电动汽车,并在随后几年内继续增加车型数量。

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型

早在2021年,丰田汽车就发布了电动化战略目标,计划于2030年前在全球范围内推出30款纯电动汽车,到2030年实现全球销售的新车中有三分之一是纯电动汽车(约350万辆)。丰田汽车还提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而在这场以“继承与进化”为主题的“新体制方针说明会”上,丰田汽车宣布,2026年之前推出10款纯电动汽车,并成立新的部门,专注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和生产,目标是到2026年全球年销量达到150万辆。《福布斯》认为,新战略可以认为是丰田汽车的战略规划中期目标指引。

去年12月,《日本经济新闻》就有报道称,因为不满意其电动车的竞争力和成本效率,丰田汽车将对电动化战略做出调整,放弃e-TNGA架构,启用新的纯电平台。

不过,根据佐藤恒治发布的新内容,丰田汽车尚未放弃e-TNGA平台。根据规划,未来三年内,丰田汽车和雷克萨斯旗下10款新电动车将包含新平台车型,以及e-TNGA平台的进化版车型。“新的电动车平台将使丰田汽车未来的电动车续航里程翻倍,由于电池使用效率更高,只需要一半的投资和开发资源。”佐藤恒治说。

此外,佐藤恒治还计划将丰田汽车的业务扩展到汽车之外,以寻找新的收入来源,在面临深刻变化的行业中获取更多利润,包括电气化、新出行和数字化,并挖掘互联基础设施的新机遇。

为此,丰田汽车提出三个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型的阶段性规划:1.0阶段,丰田汽车将在现有领域进行新技术的尝试和灵活运用,围绕BEV开展体制与价值建设,为2026年推出下一代纯电动汽车产品打下基础。2.0阶段,丰田汽车针对移动出行未来发展的消费群体,扩展汽车尚未普及的新兴市场,利用低空开展新的移动出行可行性方案探讨。3.0阶段,丰田汽车将移动出行和社会系统进行整合,从2025年起,将加快在真实城市的清洁能源、智慧物流、立体出行全面演示,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蓝图。

佐藤恒治表示,丰田想要转型成功,就要尝试一切可能性。要做到上述三点,丰田必须坚持“区域最佳”和“不断优化”的造车思想,最终实现移动出行公司的战略目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