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爱情公寓》后,情景剧的未来在哪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爱情公寓》后,情景剧的未来在哪儿?

情景剧是喜剧的一个细分类别,对应的单词是sitcom。它的特色比较鲜明,每集设定不同的主题,让主要角色在几个固定的场景,表演日常生活的喜乐。

国产电视剧那么多类型,情景剧却是最无法言说的。它既不像古装剧、抗战剧等正剧有无数观众追捧,也不像青春剧、玄幻剧尚且还算新鲜诱人。国产情景剧最初是舶来品,遵循一般情景剧的类型化创作模式,在几个主要场景下,靠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富有喜剧效果的台词,以及适时加入的笑声,来吸引并留住观众。

国产情景剧也曾引领风潮。1993年,英达和梁左的《我爱我家》用美国《考斯比秀》的形式讲中国人的幽默,开了中国情节剧的先河。2006年,尚敬和宁财神合作《武林外传》,巧借《老友记》的框架,加入武侠、无理头、段子等元素,把情景剧玩出新花样。2012年,已默默播出两季的《爱情公寓》突然在网络上爆红,获得年轻人追捧。然而,这三浪以后,江湖几乎再无情景剧的传说。

反观美国的情景剧却是蒸蒸日上,《成长的烦恼》《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好汉两个半》《生活大爆炸》《废柴联盟》《破产姐妹》等一部部特色鲜明的佳作串联起情景剧的大好河山。这些高质量的情景剧,不仅屡屡在艾美奖上斩获各种奖项,而且也让一个个喜剧明星登上福布斯美剧演员排行榜的榜首。

如此对比之下,国产情景剧的发展和如今的境遇让人倍感惋惜。在市场一片沉寂之时,今年阔别十年的《武林外传》第二部终于宣布开拍,少儿题材情景剧《家有儿女》也重启了续作《家有儿女初长成》。这两部曾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景剧卷土重来,多少能让冷却多时的情景剧市场回一下温。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正好来回顾一下国产情景剧。

从两个巅峰到后继无力

情景剧是喜剧的一个细分类别,对应的单词是sitcom。它的特色比较鲜明,每集设定不同的主题,让主要角色在几个固定的场景,表演日常生活的喜乐。早期的情景剧会找来观众到现场观看表演,并录制下观众的笑声,而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观众的笑声多为后期加入,称为罐头笑声。

回顾国产情景剧,开启该类型先声的《我爱我家》既继承了这种创作和录制方式,又在内容上顺利完成了本土化,成为反映时代的经典之作,随后英式情景剧一片风光,作品不断,只是再难企及《我爱我家》的高度。进入21世纪,大众审美随时代而变迁,英式喜剧越加乏力,此时《武林外传》再次取经美式情景剧,并融入无厘头的风格元素,另辟蹊径大获成功。《武林外传》之后,仅有一部争议颇多的《爱情公寓》在网生一代中形成风潮。

《我爱我家》:语言的狂欢,开英式喜剧风潮

英达执导的《我爱我家》是中国情景剧的开山之作,于1993年开播,比美剧《老友记》还早了一年。《我爱我家》讲述20世纪90年代住在老北京一个普通生活片区的老贾一家的生活,塑造了说话爱打官腔的傅明老人,在某机关单位任职的长子贾志国,自诩为艺术工作者却大部分时间闲在家里的儿媳和平,人小鬼大的孙女圆圆,不务正业的二儿子志新,时常搞出状况的小保姆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我爱我家》除了文兴宇、宋丹丹、杨立新等骨灰级喜剧演员呈现的精彩表演,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它立足现实生活,反映了商品经济大潮开始冲击中国的那个时代下的风貌: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家庭、男女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普通人的命运被时代所牵动。该剧文学师兼编剧梁左,既有北大中文系的底子,又通过编排相声在春晚大放异彩。他把自己的文学功底和喜剧功力融入《我爱我家》,让这部作品既有对社会的解构与讽刺,又有自嘲式的幽默,无疑升华了这部作品。

《我爱我家》的一炮而红,让情景剧在中国扎下了根。此后英达成立公司,拍摄了《候车大厅》《新72家房客》《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等作品,其中最成功的是陆陆续续拍了十年的《闲人马大姐》,而英式喜剧成为了中国喜剧的一张名片。

《武林外传》:无厘头风格,成功颠覆传统

英式喜剧注重语言的味道,但由于模式的僵化在进入新世纪后逐渐失去了人气。国产情景剧市场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2006年,尚敬和宁财神接过英式喜剧的接力棒,以《都市男女》的班底创作了一部章回体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这部作品为情景喜剧尝试融入更多元素,为情景剧寻找更多表达方式。

《武林外传》的人物设定和主线结构巧妙借鉴了《老友记》,大侠的千金,呆蠢的书生,寡妇老板娘,金盆洗手的盗圣,成天幻想学武功的厨子,古灵精怪的小乞丐,相遇在同福客栈,萌发了一段两段爱情,这样的人与故事组合成一个充满市井味、人情味的江湖。但他们的幻想、困境、无厘头和嬉笑怒骂又贴合了新时代,让观众产生许多共鸣。除此之外,《武林外传》摒弃了罐头笑声,在镜头上也不再那么单一,表演上融入歌舞、戏曲等形式,为角色设计招牌的武打动作,让肢体表演更加有“笑果”。

只是,《武林外传》的成功比《我爱我家》更难复制。即便是由宁财神编剧,请来袁咏仪担纲主演的同类型剧集《龙门客栈》于2013年开播后,反响也非常一般,不管是口碑还是收视率都难以与《武林外传》比肩。

《爱情公寓》:意外成网红,受年轻人追捧

《武林外传》之后,国产情景剧多年寂静无声。直到2012年,《爱情公寓3》在网络走红。如今的“跑男”陈赫在里面塑造了一个让人印象无比深刻的角色——电台主播曾小贤,他那句“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贤”的台词在年轻观众中知名度相当之高。

除了曾小贤外,《爱情公寓》塑造了女汉子胡一菲,爱泡美眉但一直缺钱的吕子乔、怀抱演员梦想却永远在跑龙套的唐悠悠、连九九乘法表都记不住的陈美嘉……这些人物在虚拟的框架中搞笑逗乐。在火起来之前,《爱情公寓》其实已经播出了两季,但它在电视台的收视率表现并不好。即便是第三部火爆之后,《爱情公寓》的收视率有所回升,但也远没有到让人夸耀的程度,它的拥簇始终是学生等年轻人,覆盖的观众远不及《我爱我家》和《武林外传》。

除此之外,《爱情公寓》的争议也很大。这部更愿意称自己为“都市爆笑偶像剧”的作品,借鉴了很多国外情景剧的桥段和笑点,这种借鉴的方式和程度也远超《我爱我家》《武林外传》等经典作品,让它很难撇清“抄袭”的阴云,也使它失去了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情景剧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没有一部部优秀作品的接力,就无法支撑起某一“类型剧”的稳定发展。国产情景剧虽然曾经有大好风光,如今却是问题重重。

问题1:边际成本增加,编剧演员严重流失

作为电视文化中的一个最为通俗的“大众产品”,情景剧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笑声为目标。国产情景剧的制作成本不高,然而创作的投入程度却不低。这就导致了从业员人的边际成本越来越大。同样的时间单位内,不管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从事其他类型剧、电影,或者综艺节目的拍摄所获得的报酬远高于情景剧。

于是,我们看到拍完《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去参与了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身为《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编剧的俞白眉,与邓超组成黄金搭档,合作了《分手大师》等喜剧电影,在电影圈披荆斩棘。凭借《爱情公寓》红起来的陈赫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玩得风生水起,而《爱情公寓》却很难再凑齐曾经的演员阵容,拍摄第五部了。

问题2:创作心态浮躁,新剧频现抄袭风波

在人才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后起的情景剧也频频陷入抄袭风波。《爱情公寓3》在网络上火起来后,被眼尖的网友质疑该剧抄袭网络段子和各种美剧。这件事情甚至登上英国《每日邮报》和美国《时代》杂志。此外,层出不穷的中国版《丑女贝蒂》,中国版《绯闻女孩》更是想直接通过复制黏贴,来获取成功。

情景剧的创作已经很难回到《我爱我家》的那个时代。仅从编剧团队来看,担任《我爱我家》编剧的除了梁左外,还有梁欢、英壮、臧里等人,后来的团队很难达到如此的素质水平了,甚至很多门外汉跨进了这一行。再加上电视台、投资商、发行商等层层牵绊,情景剧从业者的心态难免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想赚快钱,很难从剧本、演员、拍摄、制作等环节去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地创作了。

问题3:创作空间有限,情景剧创新有难度

相较于一般的电视连续剧,情景剧具有更迎合观众、更轻松愉快、更贴近生活的特点,然而国产情景剧的发展路径,却越来越脱离现实的土壤,开始在虚拟的架构中极尽搞笑之能事。于是,国产情景剧呈现出越来越段子化的倾向。

当越来越多创作人员去网络段子中寻找搞笑的桥段和抖机灵的语言,当闭门造车替换掉对现实社会、对真实人性的深入洞察,让情景剧逐渐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土壤和展现原创魅力的空间。此外,审查机制也导致了一些讽刺性的包袱不能运用,也进一步限制了情景剧的创作空间。

关于情景剧的种种问题,让人觉得几乎无解,而创作人员似乎也在等待新局面的产生。破局者会是谁?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互联网,认为互联网播出平台有着更加大的创作空间,而且有望裹挟着资金,为情景剧走向精品化带来更多可能。而《武林外传》与《家有儿女》续集的重启也可能为国产情景剧的回温预热。

思考情景剧的价值,常会想到蒂姆波顿电影《大鱼》中的一句台词,“有些笑话你是否因为听过太多遍而忘了它为什么有趣?后来你又一次听到它,突然间,犹如恍然一新,你就会想起为何一开始就会喜欢它了。”在这部电影中,“父亲”是一个能让人发笑愉悦的角色,而情景剧就像是多个“父亲”一样的人物,用一种名为幽默的伟大艺术化平凡的生活为神奇。这样的情景剧,需要对生活的非凡洞察力,也需要对生活的解构与升华。这样的情景剧,才有唤起人们欢笑与怀念的魔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剧回眸盘点:

我国电视剧盘点(一):从高智商到高颜值,国产谍战剧开启新“套路”

我国电视剧盘点(二):解码仙侠玄幻剧的三重梦境

我国电视剧盘点(三):宫廷剧不应止于后宫争斗

我国电视剧盘点(四):《士兵突击》之后再无现象级国产军旅剧

我国电视剧盘点(五):青春偶像剧何时不再傻白甜?

我国电视剧盘点(六):十年冰封后,涉案剧的春天已来临

我国电视剧盘点(七):生活剧何时才能有灵魂?

我国电视剧盘点(八):尊重历史告别雷人,抗战剧也有春天

我国电视剧盘点(九):从鼎盛到没落 年代剧难现《大宅门》辉煌

我国电视剧盘点(十):都市情感剧为何美感渐失?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爱情公寓》后,情景剧的未来在哪儿?

情景剧是喜剧的一个细分类别,对应的单词是sitcom。它的特色比较鲜明,每集设定不同的主题,让主要角色在几个固定的场景,表演日常生活的喜乐。

国产电视剧那么多类型,情景剧却是最无法言说的。它既不像古装剧、抗战剧等正剧有无数观众追捧,也不像青春剧、玄幻剧尚且还算新鲜诱人。国产情景剧最初是舶来品,遵循一般情景剧的类型化创作模式,在几个主要场景下,靠夸张的人物形象和富有喜剧效果的台词,以及适时加入的笑声,来吸引并留住观众。

国产情景剧也曾引领风潮。1993年,英达和梁左的《我爱我家》用美国《考斯比秀》的形式讲中国人的幽默,开了中国情节剧的先河。2006年,尚敬和宁财神合作《武林外传》,巧借《老友记》的框架,加入武侠、无理头、段子等元素,把情景剧玩出新花样。2012年,已默默播出两季的《爱情公寓》突然在网络上爆红,获得年轻人追捧。然而,这三浪以后,江湖几乎再无情景剧的传说。

反观美国的情景剧却是蒸蒸日上,《成长的烦恼》《老友记》《老爸老妈浪漫史》《好汉两个半》《生活大爆炸》《废柴联盟》《破产姐妹》等一部部特色鲜明的佳作串联起情景剧的大好河山。这些高质量的情景剧,不仅屡屡在艾美奖上斩获各种奖项,而且也让一个个喜剧明星登上福布斯美剧演员排行榜的榜首。

如此对比之下,国产情景剧的发展和如今的境遇让人倍感惋惜。在市场一片沉寂之时,今年阔别十年的《武林外传》第二部终于宣布开拍,少儿题材情景剧《家有儿女》也重启了续作《家有儿女初长成》。这两部曾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景剧卷土重来,多少能让冷却多时的情景剧市场回一下温。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正好来回顾一下国产情景剧。

从两个巅峰到后继无力

情景剧是喜剧的一个细分类别,对应的单词是sitcom。它的特色比较鲜明,每集设定不同的主题,让主要角色在几个固定的场景,表演日常生活的喜乐。早期的情景剧会找来观众到现场观看表演,并录制下观众的笑声,而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观众的笑声多为后期加入,称为罐头笑声。

回顾国产情景剧,开启该类型先声的《我爱我家》既继承了这种创作和录制方式,又在内容上顺利完成了本土化,成为反映时代的经典之作,随后英式情景剧一片风光,作品不断,只是再难企及《我爱我家》的高度。进入21世纪,大众审美随时代而变迁,英式喜剧越加乏力,此时《武林外传》再次取经美式情景剧,并融入无厘头的风格元素,另辟蹊径大获成功。《武林外传》之后,仅有一部争议颇多的《爱情公寓》在网生一代中形成风潮。

《我爱我家》:语言的狂欢,开英式喜剧风潮

英达执导的《我爱我家》是中国情景剧的开山之作,于1993年开播,比美剧《老友记》还早了一年。《我爱我家》讲述20世纪90年代住在老北京一个普通生活片区的老贾一家的生活,塑造了说话爱打官腔的傅明老人,在某机关单位任职的长子贾志国,自诩为艺术工作者却大部分时间闲在家里的儿媳和平,人小鬼大的孙女圆圆,不务正业的二儿子志新,时常搞出状况的小保姆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我爱我家》除了文兴宇、宋丹丹、杨立新等骨灰级喜剧演员呈现的精彩表演,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它立足现实生活,反映了商品经济大潮开始冲击中国的那个时代下的风貌: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家庭、男女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普通人的命运被时代所牵动。该剧文学师兼编剧梁左,既有北大中文系的底子,又通过编排相声在春晚大放异彩。他把自己的文学功底和喜剧功力融入《我爱我家》,让这部作品既有对社会的解构与讽刺,又有自嘲式的幽默,无疑升华了这部作品。

《我爱我家》的一炮而红,让情景剧在中国扎下了根。此后英达成立公司,拍摄了《候车大厅》《新72家房客》《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候车室的故事》等作品,其中最成功的是陆陆续续拍了十年的《闲人马大姐》,而英式喜剧成为了中国喜剧的一张名片。

《武林外传》:无厘头风格,成功颠覆传统

英式喜剧注重语言的味道,但由于模式的僵化在进入新世纪后逐渐失去了人气。国产情景剧市场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2006年,尚敬和宁财神接过英式喜剧的接力棒,以《都市男女》的班底创作了一部章回体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这部作品为情景喜剧尝试融入更多元素,为情景剧寻找更多表达方式。

《武林外传》的人物设定和主线结构巧妙借鉴了《老友记》,大侠的千金,呆蠢的书生,寡妇老板娘,金盆洗手的盗圣,成天幻想学武功的厨子,古灵精怪的小乞丐,相遇在同福客栈,萌发了一段两段爱情,这样的人与故事组合成一个充满市井味、人情味的江湖。但他们的幻想、困境、无厘头和嬉笑怒骂又贴合了新时代,让观众产生许多共鸣。除此之外,《武林外传》摒弃了罐头笑声,在镜头上也不再那么单一,表演上融入歌舞、戏曲等形式,为角色设计招牌的武打动作,让肢体表演更加有“笑果”。

只是,《武林外传》的成功比《我爱我家》更难复制。即便是由宁财神编剧,请来袁咏仪担纲主演的同类型剧集《龙门客栈》于2013年开播后,反响也非常一般,不管是口碑还是收视率都难以与《武林外传》比肩。

《爱情公寓》:意外成网红,受年轻人追捧

《武林外传》之后,国产情景剧多年寂静无声。直到2012年,《爱情公寓3》在网络走红。如今的“跑男”陈赫在里面塑造了一个让人印象无比深刻的角色——电台主播曾小贤,他那句“好男人就是我,我就是——曾小贤”的台词在年轻观众中知名度相当之高。

除了曾小贤外,《爱情公寓》塑造了女汉子胡一菲,爱泡美眉但一直缺钱的吕子乔、怀抱演员梦想却永远在跑龙套的唐悠悠、连九九乘法表都记不住的陈美嘉……这些人物在虚拟的框架中搞笑逗乐。在火起来之前,《爱情公寓》其实已经播出了两季,但它在电视台的收视率表现并不好。即便是第三部火爆之后,《爱情公寓》的收视率有所回升,但也远没有到让人夸耀的程度,它的拥簇始终是学生等年轻人,覆盖的观众远不及《我爱我家》和《武林外传》。

除此之外,《爱情公寓》的争议也很大。这部更愿意称自己为“都市爆笑偶像剧”的作品,借鉴了很多国外情景剧的桥段和笑点,这种借鉴的方式和程度也远超《我爱我家》《武林外传》等经典作品,让它很难撇清“抄袭”的阴云,也使它失去了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

情景剧的发展困境与出路

没有一部部优秀作品的接力,就无法支撑起某一“类型剧”的稳定发展。国产情景剧虽然曾经有大好风光,如今却是问题重重。

问题1:边际成本增加,编剧演员严重流失

作为电视文化中的一个最为通俗的“大众产品”,情景剧以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笑声为目标。国产情景剧的制作成本不高,然而创作的投入程度却不低。这就导致了从业员人的边际成本越来越大。同样的时间单位内,不管是导演、编剧,还是演员,从事其他类型剧、电影,或者综艺节目的拍摄所获得的报酬远高于情景剧。

于是,我们看到拍完《武林外传》的导演尚敬,去参与了张艺谋执导的《三枪拍案惊奇》,身为《闲人马大姐》《东北一家人》编剧的俞白眉,与邓超组成黄金搭档,合作了《分手大师》等喜剧电影,在电影圈披荆斩棘。凭借《爱情公寓》红起来的陈赫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玩得风生水起,而《爱情公寓》却很难再凑齐曾经的演员阵容,拍摄第五部了。

问题2:创作心态浮躁,新剧频现抄袭风波

在人才不断流失的情况下,后起的情景剧也频频陷入抄袭风波。《爱情公寓3》在网络上火起来后,被眼尖的网友质疑该剧抄袭网络段子和各种美剧。这件事情甚至登上英国《每日邮报》和美国《时代》杂志。此外,层出不穷的中国版《丑女贝蒂》,中国版《绯闻女孩》更是想直接通过复制黏贴,来获取成功。

情景剧的创作已经很难回到《我爱我家》的那个时代。仅从编剧团队来看,担任《我爱我家》编剧的除了梁左外,还有梁欢、英壮、臧里等人,后来的团队很难达到如此的素质水平了,甚至很多门外汉跨进了这一行。再加上电视台、投资商、发行商等层层牵绊,情景剧从业者的心态难免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想赚快钱,很难从剧本、演员、拍摄、制作等环节去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地创作了。

问题3:创作空间有限,情景剧创新有难度

相较于一般的电视连续剧,情景剧具有更迎合观众、更轻松愉快、更贴近生活的特点,然而国产情景剧的发展路径,却越来越脱离现实的土壤,开始在虚拟的架构中极尽搞笑之能事。于是,国产情景剧呈现出越来越段子化的倾向。

当越来越多创作人员去网络段子中寻找搞笑的桥段和抖机灵的语言,当闭门造车替换掉对现实社会、对真实人性的深入洞察,让情景剧逐渐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土壤和展现原创魅力的空间。此外,审查机制也导致了一些讽刺性的包袱不能运用,也进一步限制了情景剧的创作空间。

关于情景剧的种种问题,让人觉得几乎无解,而创作人员似乎也在等待新局面的产生。破局者会是谁?很多人将目光投向互联网,认为互联网播出平台有着更加大的创作空间,而且有望裹挟着资金,为情景剧走向精品化带来更多可能。而《武林外传》与《家有儿女》续集的重启也可能为国产情景剧的回温预热。

思考情景剧的价值,常会想到蒂姆波顿电影《大鱼》中的一句台词,“有些笑话你是否因为听过太多遍而忘了它为什么有趣?后来你又一次听到它,突然间,犹如恍然一新,你就会想起为何一开始就会喜欢它了。”在这部电影中,“父亲”是一个能让人发笑愉悦的角色,而情景剧就像是多个“父亲”一样的人物,用一种名为幽默的伟大艺术化平凡的生活为神奇。这样的情景剧,需要对生活的非凡洞察力,也需要对生活的解构与升华。这样的情景剧,才有唤起人们欢笑与怀念的魔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视剧回眸盘点:

我国电视剧盘点(一):从高智商到高颜值,国产谍战剧开启新“套路”

我国电视剧盘点(二):解码仙侠玄幻剧的三重梦境

我国电视剧盘点(三):宫廷剧不应止于后宫争斗

我国电视剧盘点(四):《士兵突击》之后再无现象级国产军旅剧

我国电视剧盘点(五):青春偶像剧何时不再傻白甜?

我国电视剧盘点(六):十年冰封后,涉案剧的春天已来临

我国电视剧盘点(七):生活剧何时才能有灵魂?

我国电视剧盘点(八):尊重历史告别雷人,抗战剧也有春天

我国电视剧盘点(九):从鼎盛到没落 年代剧难现《大宅门》辉煌

我国电视剧盘点(十):都市情感剧为何美感渐失?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