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观众说,自己看《釜山行》,是冲着长腿欧巴孔侑来的,可是却不小心迷上了那个马东锡扮演的韩国大叔。大叔啊你为什么这么迷人呢?影视媒介再现中的人设和情节的加持功不可没。
之前教媒介研究的入门课的时候,为了备课,我去恶补了一下各部迪士尼公主电影。改编自《青蛙王子》的那一部《公主与青蛙》的女主角是一位黑人劳动阶级女孩儿,男主角王子的肤色也比较深。为了讲种族、阶级和性别的再现,我就仔细地看了全片。
女主角亲吻了青蛙之后,青蛙没有变成王子,但是女主角变成了女青蛙。于是他们俩一起踏上旅途,去找人破解这个诅咒。两人(蛙)躲过鳄鱼攻击之后的第二天,女主坐了一条小船,好出发去新奥尔良。两蛙跳上了船。 女主开始划船,而青蛙王子就在船上一瘫,演奏起了音乐,完全没有来帮忙划船 的意思。
我心想,就这懒样儿,干嘛最后还嫁给他。婚后那不得供个大爷在家里?
结果电影剧情突然一转,青蛙王子的背后出现了一只鳄鱼。青蛙王子的潜在作用就发挥出来了:遇到危险,他或许保护女主角。故事情节的设计弱化了家务分工不公平的部分,增加了需要男性角色保护两人的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而且在情节可能导向讨论分工不均的时候,强势打断,将其转变成一个“男性的作用很重要”情况。
虽然实际上,在头一天晚上碰到鳄鱼的时候,是女主救了王子。王子完全是个没用的废柴。而这里出现的大鳄鱼,也没有构成真正的威胁,而是一个呆萌的配角鳄鱼。他是王子演奏的乐曲的死忠粉,所以才跑来的。所以王子不帮女主划船,反而变成了一件好事,让他们能多一个旅伴、观众能多一个逗趣配角的好事儿。
在影视媒介的内容中,存在很多这样的小设计。女性观众固然喜欢花美男,但是支持父权制的媒体内容却不能只展现迷人的、美貌的年轻男子。父权制的等级也和辈分、年龄有关系。在这个制度中,年长男性也要有令人着迷的特点才行。大叔也要迷人才可以。而且他们的迷人之处不在于色相。
在《釜山行》里,马东锡所扮演的大叔,肌肉够强,能打僵尸,但内心温柔,对怀孕的老婆一呼百应。
在穿越破案剧《信号》里面,生活在过去时空的大叔,就算等不到来自未来的对讲机信号,处于漫长的等待之中,也能通过挖掘常人难以察觉的小细节,自己破案,改变未来,让未来的年轻男主重拾生活的信心。
在悬疑剧《追击者》中的大叔被开除出警界,做了拉皮条的。可是最后只有他坚持寻找证据,坚持要优先寻找可能还未死亡的受害者,最后也是他抓到了奸杀暗娼的变态。
在最近颇受好评的灾难片《隧道》中,又是营救队伍里的大叔坚持寻找隧道里的生命迹象,才使得男主角在被困30多天之后能够被成功营救出来。为了说服男主角喝尿以求生,他甚至自己真的去喝了自己的尿,因为觉得男主角“说得对,不应该让你做我都没做过的事情”。
韩国电视和电影里正面形象的大叔,肉搏战不输年轻男性,责任感大大强于未婚或者刚结婚不久的年轻男性,不在意形象,不追求当大官儿挣大钱,只在乎保护和温暖自己的朋友、搭档、家人、小孩儿和年轻男女。他们超越了浅薄的叛逆心理,而是相信责任、真理和公平,甚至越过了腐烂的机构设置,形成了另一种法外的救赎力量。
与迷人的大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女性角色毫无理由的弱化。《信号》里的女警官,本来一直都是很强大的破案好手,但是在其中的一个案件里,也曾被凶手捕获。后来的一个案件里,大叔更是为了照顾她,而没能及时赶去营救男主那聪明、帅气、善良的哥哥。女警官一直都是很强的,故事却在一些关键的时候把她写成累赘。
就好像World War Z里面,布拉德 皮特本来藏得好好的,可是他老婆因为联系不上他,就又给他打卫星电话。电话声响起,引来一大拨儿僵尸。
还有些时候,女性角色帮了倒忙,把眼看着就能大团圆的结局给毁了。《追击者》中,受害者像《十面埋伏》里的章子怡一样死不了,从凶手家逃了出来,跑到最近的一家杂货店打电话报警。杂货店老板娘因为害怕,在等警察来的时候,错把凶手当作可以依赖的帮手,泄露了受害者在她那里避难的关键信息,最后害死了好不容易逃出来的受害者,还把自己也搭了进去。
网友吐槽老板娘角色
《隧道》里,男主角的妻子顶不住周围的压力,同意放弃营救自己受困的丈夫。比营救队队长大叔还要更先放弃自己受困的家人。
在遇到危难的时候,女性角色能做到的,最多就是不让自己变成累赘。《釜山行》的导演之前拍摄的相关动画《首尔站》里面,女主想学别人,抓着空中的横杆逃亡高处,但是自己胳膊劲儿不够,眼看着就要掉下去了。已经到了安全地方的路人大哥,转回来帮她,结果帮了她,自己却被僵尸们拖走啃了。
《釜山行》里马东锡大叔的老婆,大着肚子呢还能跑过僵尸。这就是模范的女伴。
可是模范女伴也有需要求救的时候,比如他们躲进卫生间,但是被僵尸发现,僵尸扒拉卫生间的门的时候。完全不知道那时候找马东锡大叔求救有什么用。隔着三四个车厢,等真的能过来,可能僵尸早就屠了一整个卫生间了吧。
电影里却没有演,这么一群老幼弱孕,是怎么扛了那么久,等到男主角和马东锡大叔一路杀过来,救他们的?电影里是按照男主视角演的。男主死了才需要从活下来的女性角色的角度去演接下来的故事。
新闻里有时也是这样强调男性的不容易,而对女性的不易和坚强只字不提。比如,男子发现洪水涌来,跳下床就去他妈妈家救妈妈,返回之时他的妻子和他腿脚不便的老父,以及一双年幼的孩子在屋顶上避难。新闻不提这位妻子是如何英勇地救了一家老小,却强调她历经此事之后,离开了丈夫,让这位男子救了母亲,失去了妻儿。
俗话说好花还需绿叶配。迷人的大叔,总是得搭上莫名其妙被弱化、累赘化、帮倒忙,或者起码也是需要保护和帮助的女性角色来进行陪衬的。大叔有犯错的权力,因为他总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救赎和原谅。在这个过程中,死了几个女的,那也是他无能为力的事情。如果大叔从一开始就富有责任感,还很温暖,那就更加可爱可亲了。
在韩国旅游的时候,我看到过这样一个电视广告。虽然我只能听得懂阿爸和欧巴,但是也能把意思猜个八九不离十。广告说的大概是,在家有问题靠阿爸,长大了以后有问题靠欧巴,而汽车维修什么的靠某巴(品牌名字)。这和中国古代的“三从四德”的“三从”中的头“两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也差不多了。
大叔就是比欧巴年纪更大更可靠,又不像阿爸那么亲,不能产生暧昧感情的这么一个存在,自然得到了加倍的美化。相信这一套,女性就可以有所依靠了吗?
《追击者》里杂货店老板娘的遭遇倒是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她认为有年轻男性拿着武器在身边,自己就会更安全,结果反而把自己和她人的命都送掉了,因为这个年轻男性就是加害者。
媒体再现的一个人群的刻板印象会让对人们如何处理现实产生影响,会让人们看不清事实,而套用现成的框架去解释现象、处理事情。着迷大叔需谨慎,因为现实中的大叔身上的缺点,可是会造成真实的损害的,是没有情节设计可以挽救的。
作者于有,性别与媒介方向传播学哲学博士,学者。
图片源自网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