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城乡差距在缩小,但农村儿童发展所需资源仍严重不足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城乡差距在缩小,但农村儿童发展所需资源仍严重不足

农村的教育软硬件落后于城市教育,农村的医疗资源也落后城市,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儿童的同步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4月19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促进农村儿童的高质量发展》(简称《报告》)。作为主报告作者之一,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表示,当前我国农村儿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营养健康,受教育水平和质量,受保护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李实介绍,随着农村绝对贫困逐步消失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比如与2012年相比,2020年农村15岁男女生身高分别增加了近10厘米和8厘米,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从70.3%提高到86.7%。营养不良率从20.3%下降到10.2%,贫血率由19.2%下降到9.6%。

同时,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从2010年到2019年,农村幼儿园数量从58000多所增加到10万多所,增加了一倍左右。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从16000多所增加到4万多所,增加了1.5倍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汪三贵介绍,我国儿童发展城乡差距在持续缩小,比如在学前入园率、营养健康状况、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表现等指标方面,农村水平已有了明显提升。

但是,汪三贵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虽然在某些发展指标上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差距依然还很大。以义务教育为例,农村缺乏优秀教师,家庭条件也普遍不太好,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业水平。据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统计,我国职业教育学校70%以上学生是来自农村。

李实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能力指标显示,不论学习能力或者是发展能力,农村儿童相对城市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教师资源分配不均。比如说在2020年,农村小学本科及以上教师的占比不到60%,比城区的接近80%低将近20个百分点。农村初中本科以上教师的占比达到85%,城市占比则为94%。此外,农村转出的教师比例远远大于进入的教师比例,这就使得农村的很多师资队伍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李实表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是把经济发展、物质生产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更是忽视了儿童的发展,完全轻视了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这导致了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到经济发展领域,而对教育和健康的投入相对较少。”

他指出,以城市优先导向的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造成了农村儿童发展所需的资源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儿童要想得到与城市儿童相同的发展条件和机会就必须需要农村儿童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农村的教育软硬件落后于城市教育,农村的医疗资源也落后城市,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儿童的同步发展。

此外,李实认为,儿童的早期发展离不开家庭养育条件,特别是0到6岁期间。儿童的生长环境和家庭的养育条件是儿童早期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过,“相比来说农村显然不如城市,这进一步造成了农村儿童在成长起点上就已落后于城市儿童。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城乡分割的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了不少农村儿童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这对于这些儿童的身心健康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可能这种影响会伴随其一生。”李实说。

而且,农村缺少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社区环境。李实称,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就业的情况下,农村“老小病残”现在成为主体人群。儿童在这种生活环境当中他们小伙伴的关系会淡化,交际能力得不到培养,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他们思维认知能力的提高。虽然,农村学前教育也经历了发展,但是相对城市来说还存在着不足,农村的义务教育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包括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李实认为,现在农村没有形成一整套儿童发展的制度体系,而且针对农村儿童的资源投入不足。而儿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到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是一个全面性的问题,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促进儿童发展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

“农村发展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包括儿童发展问题,并不是说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就能解决。”李实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很多政策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方案,无法形成社会的联动作用。

李实介绍,“农村发展一定要发展产业,这就必须改变土地制度,把现有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农村产业发展,包括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农村公共服务也会随之发展,这也有利于进一步吸引人才。”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是否会加剧城市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衰落?李实对界面新闻表示,农业在整个国民收入当中比重下降,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发达国家农民占比大概只有3%-5%。中国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中国的城镇化,没有真正实现所谓人的城镇化,年轻人进城打工后,儿童和老年人留在农村,这是主要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重要,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相应的公共资源配置。按理来说,随着人口减少,有利于资源进一步集中,质量进一步提升,尽量达到与城市相同的水平。”李实表示。

《报告》展望,2035年我国城乡之间儿童教育机会会更加均等,教育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差异会有明显的缩小,农村儿童发展将达到很高水平,不仅要与城市儿童基本持平,而且要争取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农村儿童不仅“幼有所育”,而且要“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护”“住有所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城乡差距在缩小,但农村儿童发展所需资源仍严重不足

农村的教育软硬件落后于城市教育,农村的医疗资源也落后城市,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儿童的同步发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 | 张倩楠

界面新闻编辑 | 翟瑞民

2023年4月19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促进农村儿童的高质量发展》(简称《报告》)。作为主报告作者之一,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表示,当前我国农村儿童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在营养健康,受教育水平和质量,受保护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

李实介绍,随着农村绝对贫困逐步消失和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儿童营养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善。比如与2012年相比,2020年农村15岁男女生身高分别增加了近10厘米和8厘米,学生的体质健康合格率从70.3%提高到86.7%。营养不良率从20.3%下降到10.2%,贫血率由19.2%下降到9.6%。

同时,农村儿童受教育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从2010年到2019年,农村幼儿园数量从58000多所增加到10万多所,增加了一倍左右。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的数量从16000多所增加到4万多所,增加了1.5倍以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汪三贵介绍,我国儿童发展城乡差距在持续缩小,比如在学前入园率、营养健康状况、义务教育阶段学业表现等指标方面,农村水平已有了明显提升。

但是,汪三贵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虽然在某些发展指标上城乡差距有所缩小,但差距依然还很大。以义务教育为例,农村缺乏优秀教师,家庭条件也普遍不太好,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业水平。据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统计,我国职业教育学校70%以上学生是来自农村。

李实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能力指标显示,不论学习能力或者是发展能力,农村儿童相对城市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之一是教师资源分配不均。比如说在2020年,农村小学本科及以上教师的占比不到60%,比城区的接近80%低将近20个百分点。农村初中本科以上教师的占比达到85%,城市占比则为94%。此外,农村转出的教师比例远远大于进入的教师比例,这就使得农村的很多师资队伍存在严重不足的问题。

李实表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是把经济发展、物质生产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更是忽视了儿童的发展,完全轻视了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性,这导致了社会资源集中投入到经济发展领域,而对教育和健康的投入相对较少。”

他指出,以城市优先导向的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造成了农村儿童发展所需的资源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儿童要想得到与城市儿童相同的发展条件和机会就必须需要农村儿童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农村的教育软硬件落后于城市教育,农村的医疗资源也落后城市,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农村儿童的同步发展。

此外,李实认为,儿童的早期发展离不开家庭养育条件,特别是0到6岁期间。儿童的生长环境和家庭的养育条件是儿童早期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过,“相比来说农村显然不如城市,这进一步造成了农村儿童在成长起点上就已落后于城市儿童。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城乡分割的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到城市打工,导致了不少农村儿童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这对于这些儿童的身心健康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可能这种影响会伴随其一生。”李实说。

而且,农村缺少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社区环境。李实称,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就业的情况下,农村“老小病残”现在成为主体人群。儿童在这种生活环境当中他们小伙伴的关系会淡化,交际能力得不到培养,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到他们思维认知能力的提高。虽然,农村学前教育也经历了发展,但是相对城市来说还存在着不足,农村的义务教育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包括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

李实认为,现在农村没有形成一整套儿童发展的制度体系,而且针对农村儿童的资源投入不足。而儿童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涉及到儿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是一个全面性的问题,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促进儿童发展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

“农村发展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包括儿童发展问题,并不是说政府增加财政投入就能解决。”李实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很多政策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整体方案,无法形成社会的联动作用。

李实介绍,“农村发展一定要发展产业,这就必须改变土地制度,把现有的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农村产业发展,包括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农村公共服务也会随之发展,这也有利于进一步吸引人才。”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是否会加剧城市对农村人口的虹吸效应,导致农村衰落?李实对界面新闻表示,农业在整个国民收入当中比重下降,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下降,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发达国家农民占比大概只有3%-5%。中国情况比较特殊,因为中国的城镇化,没有真正实现所谓人的城镇化,年轻人进城打工后,儿童和老年人留在农村,这是主要问题。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减少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农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重要,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相应的公共资源配置。按理来说,随着人口减少,有利于资源进一步集中,质量进一步提升,尽量达到与城市相同的水平。”李实表示。

《报告》展望,2035年我国城乡之间儿童教育机会会更加均等,教育质量和健康水平的差异会有明显的缩小,农村儿童发展将达到很高水平,不仅要与城市儿童基本持平,而且要争取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农村儿童不仅“幼有所育”,而且要“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弱有所护”“住有所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