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连华为都放弃的生意,钉钉能做好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连华为都放弃的生意,钉钉能做好吗?

华为都不想跟他们竞争了,不是因为生意有多激烈,可能是生意真不值得做。‍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袁国宝

一窝蜂的大模型竞赛还没结束,新的比拼又开始了——应用。

本周,我看了“2023春季钉峰会”,钉钉负责人“不穷”挥舞起了魔法棒“/”,当时不是要化身少女战士,而是要解决企业沟通。

依托阿里的大模型通义千问(名字还真是拗口),钉钉实现的有些功能还挺亮眼,比如:

在对话框输入“/”即可自动整理群聊要点,快速了解上下文,并生成待办、预约日程;

能一键生成讨论要点、会议结论、待办事项等。

01

钉钉这么拼,背后是商业化压力,钉钉需要制造新的惊喜,吸引客户、优化自己的平台生态。

6亿用户,超1亿的日活,别看钉钉数据超越企业微信和飞书之和,但拧干的付费日活用户只有1500万而已。连负责人不穷自己也说过:“现在企业用钉钉基本是免费的,真正付费的数量可能1%都不到”。

在无招时期,钉钉扩张走过一段弯路——过于强调规模,产生了一些质量不高的流量,比如去年“口罩”高峰期,教育(学生)用户占用了50%,这些基本都是免费的。但是维护这些流量,需要的成本可不小。

有媒体测算过,钉钉的“带宽+服务器+存储”的成本在18亿—26亿之间,也是在口罩比较严重的11月,钉钉单月的音视频技术资源成本约为2.5亿元。其中超过70%是网络带宽成本,超过20%为服务器和存储成本。

6亿用户,于钉钉更像是个累赘的数字。

所以,尽管逍遥子曾直言:“我对钉钉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打扰。”但如今,阿里对钉钉打扰,越来越频繁,特别是从拿掉无招开始。

不仅是外部成本,内部压力同样很大。

2021年7月,“不穷”在接受采访还在说:“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们没考虑盈利,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一件普惠的事情”。但从最近两年的“钉峰会”看,钉钉已经把更多精力放在商业化上了。

钉钉“大腿”阿里云,同样也指望不上。“云钉一体”固然描摹出美好的蓝图,但时下“大腿”阿里云也陷入了增长瓶颈——2023财年Q1-Q3,阿里云收入增幅分别为10%、4%、3%,显著放缓,轮到逍遥子(张勇)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了。

钉钉,更需要自己赚钱养家。

02

不幸的是钉钉没盈利,幸运的是钉钉对手们也没有盈利。

在中国,协同办公软件收费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钉钉创始人无招就曾说,相比于美国TO B所服务的2000万家客户,中国市场有付费意愿的企业数量仅仅是十万量级。或许因此,无招才没有选择让企业收费这条难而正确的路。

中国的老板不会为虚头巴脑的功能付费,只会为解决核心问题的买单。但这一点何其难,三家的基础功能基本相同,有差异但并非决定性。竞争下,企业组织迁移成本在,也是越来越低的。

留人难,拐走易。

在这样竞争形势下,企业微信、飞书追兵在后,钉钉也断无收费的可能。

别说收费,钉钉帮小鹏汽车6年节省至少1800万元的成本,何小鹏还是和理想汽车一样跳槽”飞书。

飞书的销售人员挖角钉钉、企业微信的大客户时,甚至为部分大型企业开出了迁移至飞书,永久免费的条件。

对于在线办公这件事情,华为态度说明了一定的问题。华为可以允许余承东“阳奉阴违”地赔钱造车一年,却很快停止了内部通讯工具Welink与钉钉的免费竞争,理由是缺少变现导致华为云亏损。

连华为都不跟了,可见这生意的预期有多差。

03

事实证明,在消费级市场靠免费快速形成流量优势、依靠流量红利快速变现的打法,不太适合TO B市场。无论是钉钉、还是飞书、企业微信,现阶段面向中小企业,更像是“交个朋友”。

免费,就是弄个寂寞。

消费者、中小企业很难让这群高投入的企业赚到钱,还占用着带宽等昂贵的资源。这些钱,就只能转向从大企业要了。但这同样,也很难,因为很容易落入“项目制服务”的泥潭。

这个泥潭,是相对说法,对于真正做TO B市场起家的起来而言,泥潭市场,需要硬碰硬的服务。

而飞书、企业微信和钉钉,骨子里是轻量、快速的消费者基因,遇到硬碰硬项目很难受。不信,看看在政企市场,华为如何让阿里云铩羽而归,抢走客户的。

这三家搞不定很“重”的市场,项目制贴身服务大企业,很容易变成一个个堆人项目,这需要很高超项目管理经验,搞不好就是赔本的买卖。事实上,从媒体爆出来消息看,飞书的几个标杆客户,都是赔本赚吆喝的。

竞争还在,你怕赔钱,但其他几家也可以贴着热脸去抢着赔这个钱。这个略显恶意竞争的环境,就没办法让深处其中企业吃肉喝汤,也把被服务企业惯得不像样。

不过,这也不能怪企业,本质上还是差异化不足。当年爱奇艺有好剧,才能拉动会员付费,道理是一样的。

从短期看,没什么功能护城河的“魔法棒”,不足以帮助钉钉和另外两家拉开差距,更像是个噱头项目。

但从长期看,这个魔法棒的确能够更多被冗余功能挡在幕后的应用浮上水面。某种程度上讲,如果能够在后续不断跌单,这个“/”可以起到类似今日头条算法妙用,把好应用推荐到前台,让更多生态服务商赚到钱。

但这个长期有多长,尚不可知,在没有等到这个转折点来临之前,钉钉也得让自己生态伙伴有肉,让自己的盈利预期被高层笃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钉钉

63
  • 阿里巴巴旗下钉钉平台宣布登陆香港
  • 钉钉上半财年ARR远超2亿美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连华为都放弃的生意,钉钉能做好吗?

华为都不想跟他们竞争了,不是因为生意有多激烈,可能是生意真不值得做。‍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袁国宝

一窝蜂的大模型竞赛还没结束,新的比拼又开始了——应用。

本周,我看了“2023春季钉峰会”,钉钉负责人“不穷”挥舞起了魔法棒“/”,当时不是要化身少女战士,而是要解决企业沟通。

依托阿里的大模型通义千问(名字还真是拗口),钉钉实现的有些功能还挺亮眼,比如:

在对话框输入“/”即可自动整理群聊要点,快速了解上下文,并生成待办、预约日程;

能一键生成讨论要点、会议结论、待办事项等。

01

钉钉这么拼,背后是商业化压力,钉钉需要制造新的惊喜,吸引客户、优化自己的平台生态。

6亿用户,超1亿的日活,别看钉钉数据超越企业微信和飞书之和,但拧干的付费日活用户只有1500万而已。连负责人不穷自己也说过:“现在企业用钉钉基本是免费的,真正付费的数量可能1%都不到”。

在无招时期,钉钉扩张走过一段弯路——过于强调规模,产生了一些质量不高的流量,比如去年“口罩”高峰期,教育(学生)用户占用了50%,这些基本都是免费的。但是维护这些流量,需要的成本可不小。

有媒体测算过,钉钉的“带宽+服务器+存储”的成本在18亿—26亿之间,也是在口罩比较严重的11月,钉钉单月的音视频技术资源成本约为2.5亿元。其中超过70%是网络带宽成本,超过20%为服务器和存储成本。

6亿用户,于钉钉更像是个累赘的数字。

所以,尽管逍遥子曾直言:“我对钉钉的态度只有一个——不打扰。”但如今,阿里对钉钉打扰,越来越频繁,特别是从拿掉无招开始。

不仅是外部成本,内部压力同样很大。

2021年7月,“不穷”在接受采访还在说:“事实上到现在为止我们没考虑盈利,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一件普惠的事情”。但从最近两年的“钉峰会”看,钉钉已经把更多精力放在商业化上了。

钉钉“大腿”阿里云,同样也指望不上。“云钉一体”固然描摹出美好的蓝图,但时下“大腿”阿里云也陷入了增长瓶颈——2023财年Q1-Q3,阿里云收入增幅分别为10%、4%、3%,显著放缓,轮到逍遥子(张勇)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了。

钉钉,更需要自己赚钱养家。

02

不幸的是钉钉没盈利,幸运的是钉钉对手们也没有盈利。

在中国,协同办公软件收费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钉钉创始人无招就曾说,相比于美国TO B所服务的2000万家客户,中国市场有付费意愿的企业数量仅仅是十万量级。或许因此,无招才没有选择让企业收费这条难而正确的路。

中国的老板不会为虚头巴脑的功能付费,只会为解决核心问题的买单。但这一点何其难,三家的基础功能基本相同,有差异但并非决定性。竞争下,企业组织迁移成本在,也是越来越低的。

留人难,拐走易。

在这样竞争形势下,企业微信、飞书追兵在后,钉钉也断无收费的可能。

别说收费,钉钉帮小鹏汽车6年节省至少1800万元的成本,何小鹏还是和理想汽车一样跳槽”飞书。

飞书的销售人员挖角钉钉、企业微信的大客户时,甚至为部分大型企业开出了迁移至飞书,永久免费的条件。

对于在线办公这件事情,华为态度说明了一定的问题。华为可以允许余承东“阳奉阴违”地赔钱造车一年,却很快停止了内部通讯工具Welink与钉钉的免费竞争,理由是缺少变现导致华为云亏损。

连华为都不跟了,可见这生意的预期有多差。

03

事实证明,在消费级市场靠免费快速形成流量优势、依靠流量红利快速变现的打法,不太适合TO B市场。无论是钉钉、还是飞书、企业微信,现阶段面向中小企业,更像是“交个朋友”。

免费,就是弄个寂寞。

消费者、中小企业很难让这群高投入的企业赚到钱,还占用着带宽等昂贵的资源。这些钱,就只能转向从大企业要了。但这同样,也很难,因为很容易落入“项目制服务”的泥潭。

这个泥潭,是相对说法,对于真正做TO B市场起家的起来而言,泥潭市场,需要硬碰硬的服务。

而飞书、企业微信和钉钉,骨子里是轻量、快速的消费者基因,遇到硬碰硬项目很难受。不信,看看在政企市场,华为如何让阿里云铩羽而归,抢走客户的。

这三家搞不定很“重”的市场,项目制贴身服务大企业,很容易变成一个个堆人项目,这需要很高超项目管理经验,搞不好就是赔本的买卖。事实上,从媒体爆出来消息看,飞书的几个标杆客户,都是赔本赚吆喝的。

竞争还在,你怕赔钱,但其他几家也可以贴着热脸去抢着赔这个钱。这个略显恶意竞争的环境,就没办法让深处其中企业吃肉喝汤,也把被服务企业惯得不像样。

不过,这也不能怪企业,本质上还是差异化不足。当年爱奇艺有好剧,才能拉动会员付费,道理是一样的。

从短期看,没什么功能护城河的“魔法棒”,不足以帮助钉钉和另外两家拉开差距,更像是个噱头项目。

但从长期看,这个魔法棒的确能够更多被冗余功能挡在幕后的应用浮上水面。某种程度上讲,如果能够在后续不断跌单,这个“/”可以起到类似今日头条算法妙用,把好应用推荐到前台,让更多生态服务商赚到钱。

但这个长期有多长,尚不可知,在没有等到这个转折点来临之前,钉钉也得让自己生态伙伴有肉,让自己的盈利预期被高层笃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