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医生处方像“鬼画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医生处方像“鬼画符”?

如果拿到手写的辨别不清的药方,千万要:问!问!问!然后,把这药方仔细收藏起来,以后可是要进博物馆的呢。

作者:砂锅

这不是熊孩子的涂鸦,而是一中医的药方,嗯,你TM在逗我:

看不懂?说明不懂医生的良苦用心,人家药房妹子都能整明白:

问题来了:

其一:为什么医生普遍偏爱“鬼画符”呢?

答曰:为什么江湖术士能“鬼画符”,医生就不能呢?一个驱邪,一个去病,同样是降妖除魔,不能搞区别对待啊!

其二:为什么药剂师通常能看懂呢?

答曰:也许这是一场即将引发腥风血雨的“暗号”与“密谋”!

……

打住,说正经的。

1

当草书大家遇到药方,一场人心乱颤的大事就发生了。

梦回大唐,有个狂草圣手,他的名字叫张旭,有多狂?世称“颠张”!

说是张旭忽然肚子痛,自己略懂医术便拾笔饱蘸墨,一气呵成,药方有了。

文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细看之下,其实前两行还是能辨出写的什么,只是越写越潦草,越急越飞舞,以至于认不清了。

有行家分析其艺术价值,“张旭这种纵横豪放的情怀,张扬恣肆的宣泄,泰山压顶的气概,……让观者惊心动魄。”

若张旭看到这评价也会“惊心动魄”:其实我只想赶紧写完治病啊,亲!

“赶紧写完治病”,这位半患半医的草书行家借此文吐露了大部分医生的心声:“鬼画符”实非自愿,此乃被逼无奈。

想我泱泱大国十三亿人口,医生一天看几十个病人,每一个病人要问病史、做检查、写门诊病历、开处方,病情严重的还要洋洋洒洒写上几千字的报告。真真是手抖~~~

2

有江湖人士猜测:这是一场阴谋。

很多独立诊所中上了年纪的老中医的药方比乱码还让人费心,是故意不让病人看懂的吧?

与西医靠实验得出配方并推广不同,咱们古代的大夫们看病多是靠经久行医慢慢积累出来的经验,每一个药方都是自己开店、生存的根本。

简而言之,老中医卖的就是方子,在他那开的秘方只能在那拿药。但是,现在很多的医生、大夫并不指着药方卖钱。

很多药方患者看不懂,但是药剂师能看懂,一方面是因为医生和药师长期合作出默契。比如,即使咱们不懂阿努帕语,和阿努帕岛民相处一年也能交流了。

另一方面,咱们不懂其中的“密码学”:

第一个密码便是固定的写作格式,例如,沙参##克,当归##克;

第二个密码就是专业术语,例如:qd (每天一次),bid(每天两次),tid (每天三次)。

即使写得工工整整,我们外行人能懂?

3

俗话说:写得好的各有千秋,写得丑的全都一个样儿。

不排除医生虽医术高明,但是字丑得无法形容。再加上套路式的句子重复啊重复,嗯,只听得那些字在喊“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嗷~~~”

习惯是个可怕的东西。当患者们对医生此举见怪不怪的时候,偶然见到字体工整的方子就一脸质疑:你是新手吧?实习僧?然后退出此门,出现在别的医生面前。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此质疑专业态度,非逼着人家拿出龙飞凤舞的杀手锏啊。

4

难道只有汉字会龙飞凤舞?不,凤舞无国界。全世界医生们似乎都酷爱这种“随性”的感觉。难道真的是医生被“下降头”了不成?

战斗民族医生专有“配方”

还别说,鉴于“遭殃者”众,抗议者多,美国和英国的两位学者还专门研究了。

他们选取了209名卫生服务人员,其中包含82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给他们10秒时间写下一句话,模仿医疗工作时的情况:“Quality Improvement is the best thing since sliced bread”。

经笔迹鉴定和统计学分析:这些人的笔迹并不比其他人的潦草。于是,学者有了不同见解:

医生的字迹关系到接下来的身体治疗,因此患者稍微有看不清的地方,心里就特别膈应,觉得这字“太烂”、“太草”。

5

就算有一万个理由也挡不住一个事实:字迹事关患者健康。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报告,每年全美由于医疗差错死亡的人数,超过了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乳腺癌或艾滋病死亡的人数。

其中的因由是这样的:字迹潦草 处方出岔 用药错误 危害健康。

为此,美国医学会曾在7年内颁布3条政策以敦促医生们“改进潦草的处方笔迹”。

英国医学杂志曾报道了一桩“4个字母引发的血案”:

肇事药方

话说,美国一名医生为心绞痛患者开处方,然而由于字体过于飘逸,药师将Isordil误认作Plendil(降压药)。于是,患者就这样,死亡。

所幸现在很多医院都实行电子开方,清晰明了。

不过,如果拿到手写的辨别不清的药方,千万要:问!问!问!然后,把这药方仔细收藏起来,以后可是要进博物馆的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医生处方像“鬼画符”?

如果拿到手写的辨别不清的药方,千万要:问!问!问!然后,把这药方仔细收藏起来,以后可是要进博物馆的呢。

作者:砂锅

这不是熊孩子的涂鸦,而是一中医的药方,嗯,你TM在逗我:

看不懂?说明不懂医生的良苦用心,人家药房妹子都能整明白:

问题来了:

其一:为什么医生普遍偏爱“鬼画符”呢?

答曰:为什么江湖术士能“鬼画符”,医生就不能呢?一个驱邪,一个去病,同样是降妖除魔,不能搞区别对待啊!

其二:为什么药剂师通常能看懂呢?

答曰:也许这是一场即将引发腥风血雨的“暗号”与“密谋”!

……

打住,说正经的。

1

当草书大家遇到药方,一场人心乱颤的大事就发生了。

梦回大唐,有个狂草圣手,他的名字叫张旭,有多狂?世称“颠张”!

说是张旭忽然肚子痛,自己略懂医术便拾笔饱蘸墨,一气呵成,药方有了。

文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细看之下,其实前两行还是能辨出写的什么,只是越写越潦草,越急越飞舞,以至于认不清了。

有行家分析其艺术价值,“张旭这种纵横豪放的情怀,张扬恣肆的宣泄,泰山压顶的气概,……让观者惊心动魄。”

若张旭看到这评价也会“惊心动魄”:其实我只想赶紧写完治病啊,亲!

“赶紧写完治病”,这位半患半医的草书行家借此文吐露了大部分医生的心声:“鬼画符”实非自愿,此乃被逼无奈。

想我泱泱大国十三亿人口,医生一天看几十个病人,每一个病人要问病史、做检查、写门诊病历、开处方,病情严重的还要洋洋洒洒写上几千字的报告。真真是手抖~~~

2

有江湖人士猜测:这是一场阴谋。

很多独立诊所中上了年纪的老中医的药方比乱码还让人费心,是故意不让病人看懂的吧?

与西医靠实验得出配方并推广不同,咱们古代的大夫们看病多是靠经久行医慢慢积累出来的经验,每一个药方都是自己开店、生存的根本。

简而言之,老中医卖的就是方子,在他那开的秘方只能在那拿药。但是,现在很多的医生、大夫并不指着药方卖钱。

很多药方患者看不懂,但是药剂师能看懂,一方面是因为医生和药师长期合作出默契。比如,即使咱们不懂阿努帕语,和阿努帕岛民相处一年也能交流了。

另一方面,咱们不懂其中的“密码学”:

第一个密码便是固定的写作格式,例如,沙参##克,当归##克;

第二个密码就是专业术语,例如:qd (每天一次),bid(每天两次),tid (每天三次)。

即使写得工工整整,我们外行人能懂?

3

俗话说:写得好的各有千秋,写得丑的全都一个样儿。

不排除医生虽医术高明,但是字丑得无法形容。再加上套路式的句子重复啊重复,嗯,只听得那些字在喊“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嗷~~~”

习惯是个可怕的东西。当患者们对医生此举见怪不怪的时候,偶然见到字体工整的方子就一脸质疑:你是新手吧?实习僧?然后退出此门,出现在别的医生面前。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此质疑专业态度,非逼着人家拿出龙飞凤舞的杀手锏啊。

4

难道只有汉字会龙飞凤舞?不,凤舞无国界。全世界医生们似乎都酷爱这种“随性”的感觉。难道真的是医生被“下降头”了不成?

战斗民族医生专有“配方”

还别说,鉴于“遭殃者”众,抗议者多,美国和英国的两位学者还专门研究了。

他们选取了209名卫生服务人员,其中包含82名医生,作为研究对象。给他们10秒时间写下一句话,模仿医疗工作时的情况:“Quality Improvement is the best thing since sliced bread”。

经笔迹鉴定和统计学分析:这些人的笔迹并不比其他人的潦草。于是,学者有了不同见解:

医生的字迹关系到接下来的身体治疗,因此患者稍微有看不清的地方,心里就特别膈应,觉得这字“太烂”、“太草”。

5

就算有一万个理由也挡不住一个事实:字迹事关患者健康。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所的报告,每年全美由于医疗差错死亡的人数,超过了因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乳腺癌或艾滋病死亡的人数。

其中的因由是这样的:字迹潦草 处方出岔 用药错误 危害健康。

为此,美国医学会曾在7年内颁布3条政策以敦促医生们“改进潦草的处方笔迹”。

英国医学杂志曾报道了一桩“4个字母引发的血案”:

肇事药方

话说,美国一名医生为心绞痛患者开处方,然而由于字体过于飘逸,药师将Isordil误认作Plendil(降压药)。于是,患者就这样,死亡。

所幸现在很多医院都实行电子开方,清晰明了。

不过,如果拿到手写的辨别不清的药方,千万要:问!问!问!然后,把这药方仔细收藏起来,以后可是要进博物馆的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