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医药女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医药女神”?

“翠湖跟我没关系。”

图片来源:pexels-energepic.com

文|氨基观察 蔡九

不久前,曾公开征集男友,又喊出地产股有10倍机会的私募魔女李蓓,又有了新的传言:成为上海翠湖四期一套390平米大平层的主人。

上海翠湖四期位于黄浦区,是名副其实的豪宅,单价接近44万一平,即该大平层总价值:

1.7个小目标。

这一传言似乎符合逻辑。流出的为数不多的信息显示,豪宅主人是女性,并且是基金经理。而李蓓给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喜欢豪赌,业绩不错,有钱,人狠话不多。

聚光灯瞬间打到李蓓身上。李蓓猝不及防,但又很快在朋友圈反客为主,她说自己一直住在浦东。与此同时,李蓓还特地强调,自己不喜欢追高接盘,她说:

现在去买翠湖,跟2000块以上买茅台,没有什么区别。

如此看来,大家是吃错了瓜。既然蓓姐不喜欢追高,那豪宅女主人又会是谁呢?

女性、基金经理、喜欢追高……很快,豪宅新女主人被指向医药女神葛兰。

听闻是葛兰是390平米大平层的女主人,重仓中欧研究精选混合A大壮忽然泣不成声。不知道这个50岁的老男人,想起了什么伤心事。

大壮收拾收拾情绪,若有所思地说道:

如果是真的,那都是家人们集资给兰兰买的。

01 清华北大,更要胆子大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关于葛兰是“学神”的传说。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取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回国后加入了金融行业。对此,葛兰的导师深表遗憾:

葛兰本应该成为一名科学家。

不过,在基金圈,管你是清华北大,还是海归、科学家,啥都不如胆子大。

因为,投资者往往会根据基金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作为是否投资的主要标准。如果基金公司在某一阶段业绩表现特别突出,很可能会在下一阶段迎来规模的暴增。

而在规模暴增之后即便业绩大跌,规模也不会快速下降,甚至可能会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量级,因为此时亏损的投资者一般不会赎回。

这被称为脉冲现象。

要想出头的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必然不能等待岁月静好,必须大力出奇迹,让自己的基金走出脉冲行情。

过去十几年,站上公募基金江湖顶端的基金经理打法都是如此,葛兰也不例外。按照葛兰的说法,她的投资策略要点,是 “聚焦行业,优中选优”。 

两个数字,完美概括葛兰的风格。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但葛兰的持仓比例只有3个年头低于90%;前十大重仓股比例,基本超过55%,单一个股的持仓如爱尔眼科常年保持10%的仓位。

大壮说,要不是基金持单个股比例限制,甚至可能更高。大壮还说,按他的理解,兰兰基金的投资精髓就两个字:

梭哈。

谁都无法预测梭哈的结果,学神也不例外。在公募行业,这些满仓一哥、一姐们的业绩走势,向来刺激。2017年,葛兰大幅跑赢业绩基准,2018年又大幅下折。

但很快,好运气来了。2019年初,医药行业在资本、政策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彻底站上风口,医药、医疗、医械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备受市场热捧。

葛兰旗下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也彻底一改颓势,一飞冲天。

中欧医疗的管理规模在2021年新增了542.6亿,占中欧基金新增规模的40%。对了,大壮也是在那一年上的车。

2021年底,葛兰管理的基金规模高达1103.39亿元,一举超过“坤坤”。

截止2022年6月末,中欧医疗的份额持有人合计达726.6万户,而根据公开信息,我国权益类基金投资者估计为1.85亿,即:

平均每25个基民就有1个买了中欧医疗。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界接下来是“兰兰“的。

02 千亿资金,不能承受之重

大壮没读过书。之所以买基金,而不是自己上赌桌梭哈,是他知道即便刚开始有好运气能赚到钱,但靠运气赚来的钱,终究会靠本事亏光。

所以,他选择相信兰兰。

不得不说,命运的奇妙与残酷。同样一件事情,它能成就你,也会毁灭你。

有这个感悟的,可能不只有大壮。股市一个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谁能靠胆大把一哥的大旗扛二十年?

请问,你们谁还记得,曾经被叫做“满仓一哥”的彭旭吗?

在难以捉摸的风格转化中,各大公募基金明星经理,也在牛夫人和小甜甜的身份中不断转换。

昨天是蔡经理,今天就是菜狗;今天是医药女神,明天就有可能是大妈。2021年以来,在集采、医保压价等政策因素下,医药公司股价直转急下。

大壮信任的兰兰,也遭遇了挑战,2021年一不下心亏了70多个小目标,成为:

给基民亏钱最多的基金经理。

不过,大壮没有怪兰兰。他说,可以理解,明星基金经理也有苦衷,谁让基民拼命塞钱给他们呢?

基金规模可以急速壮大,但国内医药行业值得投资的公司显然没有那么多。更何况,这些有限的标的,流通市值会更加十分有限。

一个雪球大V说,有限的池子,是容纳不了好几个大几百亿的行业基金的。

还真是。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葛兰代表作中欧医疗健康管理规模(A类+C类)已达到775.05亿元,占到A股医药生物行业总市值的1%,仅有15只个股能买到基金总资产的5%以上。

按大V的说法,基金拿到钱之后,只能被动配置一些大市值公司,并且用“抱团”的方式去推高收入规模不大、但短期增速很高的公司。

于是,医药板块就出现了很多市梦率的公司。这些市梦率的公司,缔造了医药女神,最终也埋葬了医药女神。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话虽如此,在大壮看来,这又何尝不是英雄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呢?

在兰兰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并没有关闭申购通道,而是持续开放100万以下的小额申购,让很多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者继续涌入,最终规模不断大大大,推动了抱团的进程,也加速了瓦解的速度。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03 盈不盈利,管理费旱涝保收

世道轮回。

从中邮到中欧,总有公募基金不断搞大声势,挖很多大腕基金经理,希望成为下一匹黑马。

没办法,谁让公募基金是个好生意呢,不管能不能给基民赚钱,管理费一分都不会少收。

基民购买基金,需要支付两部分费用。一是基金的申购赎回费,这部分一般归销售渠道;二是管理费用,混合类基金收1.5%,债券型收0.6%,货币类基金收0.3%。

一般情况下,销售渠道分得管理费用的30%~40%,剩下的归基金公司。

在以管理费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情况下,基金公司怎么应对呢?会说,我不在乎规模吗?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大壮是不信的。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找钱做大呢?

只能给员工打鸡血,让员工创造价值。这一点,跟地产公司没啥区别。就像中梁地产为了激励员工,在办公室拉出的横幅一样:

要么交业绩,要么交尸体。

当然,基金经理也乐意往死里干。

基金经理的收入,分为两部分,基础收入和管理费分红,俗称年终奖。

年终奖是重头戏。每家机构的发放比例不同,主要与基金规模、业绩相关。基金规模越大,管理费收的就多,基金经理就会拿到更高的年终奖。

基金业绩排名越好,获得的年终奖励也越丰厚。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不管你如何评价,只需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拿着客户的钱坐在赌桌前,你会下小注吗?

就像过去几年的biotech一样。在公布2022年薪酬数据的18A企业中,近50家企业的员工薪酬中位数为52万元,这已经超过99%的互联网大厂。不少核心高管,年薪动辄500万,甚至上千万。

这样的高薪已然令人咂舌,但biotech高管的工资却远远比不过,对他们公司二级市场股价有绝对话语权的基金经理。

这两年,金融机构的限薪传闻越传越多。2022年,市面上有信息流出,监管对基金经理下发限薪令:

最高5000万,不能再高了。

2022年年初,大壮又一次抄底兰兰的基金。不过,又一次抄在了半山腰。出海失利、临床遭遇变故,国内医药行业依然没有迎来好消息。

那一年,葛兰的中欧医疗基金也没有逆袭:

亏损总额接近200亿。

就是不知道葛兰发了多少工资,够不够买大平层。昨夜,葛兰发朋友圈说:

“翠湖跟我没关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医药女神”?

“翠湖跟我没关系。”

图片来源:pexels-energepic.com

文|氨基观察 蔡九

不久前,曾公开征集男友,又喊出地产股有10倍机会的私募魔女李蓓,又有了新的传言:成为上海翠湖四期一套390平米大平层的主人。

上海翠湖四期位于黄浦区,是名副其实的豪宅,单价接近44万一平,即该大平层总价值:

1.7个小目标。

这一传言似乎符合逻辑。流出的为数不多的信息显示,豪宅主人是女性,并且是基金经理。而李蓓给外界留下的深刻印象:喜欢豪赌,业绩不错,有钱,人狠话不多。

聚光灯瞬间打到李蓓身上。李蓓猝不及防,但又很快在朋友圈反客为主,她说自己一直住在浦东。与此同时,李蓓还特地强调,自己不喜欢追高接盘,她说:

现在去买翠湖,跟2000块以上买茅台,没有什么区别。

如此看来,大家是吃错了瓜。既然蓓姐不喜欢追高,那豪宅女主人又会是谁呢?

女性、基金经理、喜欢追高……很快,豪宅新女主人被指向医药女神葛兰。

听闻是葛兰是390平米大平层的女主人,重仓中欧研究精选混合A大壮忽然泣不成声。不知道这个50岁的老男人,想起了什么伤心事。

大壮收拾收拾情绪,若有所思地说道:

如果是真的,那都是家人们集资给兰兰买的。

01 清华北大,更要胆子大

江湖上,一直流传着关于葛兰是“学神”的传说。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后在美国西北大学取得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回国后加入了金融行业。对此,葛兰的导师深表遗憾:

葛兰本应该成为一名科学家。

不过,在基金圈,管你是清华北大,还是海归、科学家,啥都不如胆子大。

因为,投资者往往会根据基金过去一段时间的业绩,作为是否投资的主要标准。如果基金公司在某一阶段业绩表现特别突出,很可能会在下一阶段迎来规模的暴增。

而在规模暴增之后即便业绩大跌,规模也不会快速下降,甚至可能会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量级,因为此时亏损的投资者一般不会赎回。

这被称为脉冲现象。

要想出头的基金公司或者基金经理,必然不能等待岁月静好,必须大力出奇迹,让自己的基金走出脉冲行情。

过去十几年,站上公募基金江湖顶端的基金经理打法都是如此,葛兰也不例外。按照葛兰的说法,她的投资策略要点,是 “聚焦行业,优中选优”。 

两个数字,完美概括葛兰的风格。资本市场跌宕起伏,但葛兰的持仓比例只有3个年头低于90%;前十大重仓股比例,基本超过55%,单一个股的持仓如爱尔眼科常年保持10%的仓位。

大壮说,要不是基金持单个股比例限制,甚至可能更高。大壮还说,按他的理解,兰兰基金的投资精髓就两个字:

梭哈。

谁都无法预测梭哈的结果,学神也不例外。在公募行业,这些满仓一哥、一姐们的业绩走势,向来刺激。2017年,葛兰大幅跑赢业绩基准,2018年又大幅下折。

但很快,好运气来了。2019年初,医药行业在资本、政策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彻底站上风口,医药、医疗、医械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备受市场热捧。

葛兰旗下的中欧医疗健康基金也彻底一改颓势,一飞冲天。

中欧医疗的管理规模在2021年新增了542.6亿,占中欧基金新增规模的40%。对了,大壮也是在那一年上的车。

2021年底,葛兰管理的基金规模高达1103.39亿元,一举超过“坤坤”。

截止2022年6月末,中欧医疗的份额持有人合计达726.6万户,而根据公开信息,我国权益类基金投资者估计为1.85亿,即:

平均每25个基民就有1个买了中欧医疗。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界接下来是“兰兰“的。

02 千亿资金,不能承受之重

大壮没读过书。之所以买基金,而不是自己上赌桌梭哈,是他知道即便刚开始有好运气能赚到钱,但靠运气赚来的钱,终究会靠本事亏光。

所以,他选择相信兰兰。

不得不说,命运的奇妙与残酷。同样一件事情,它能成就你,也会毁灭你。

有这个感悟的,可能不只有大壮。股市一个月一小变,一年一大变,谁能靠胆大把一哥的大旗扛二十年?

请问,你们谁还记得,曾经被叫做“满仓一哥”的彭旭吗?

在难以捉摸的风格转化中,各大公募基金明星经理,也在牛夫人和小甜甜的身份中不断转换。

昨天是蔡经理,今天就是菜狗;今天是医药女神,明天就有可能是大妈。2021年以来,在集采、医保压价等政策因素下,医药公司股价直转急下。

大壮信任的兰兰,也遭遇了挑战,2021年一不下心亏了70多个小目标,成为:

给基民亏钱最多的基金经理。

不过,大壮没有怪兰兰。他说,可以理解,明星基金经理也有苦衷,谁让基民拼命塞钱给他们呢?

基金规模可以急速壮大,但国内医药行业值得投资的公司显然没有那么多。更何况,这些有限的标的,流通市值会更加十分有限。

一个雪球大V说,有限的池子,是容纳不了好几个大几百亿的行业基金的。

还真是。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葛兰代表作中欧医疗健康管理规模(A类+C类)已达到775.05亿元,占到A股医药生物行业总市值的1%,仅有15只个股能买到基金总资产的5%以上。

按大V的说法,基金拿到钱之后,只能被动配置一些大市值公司,并且用“抱团”的方式去推高收入规模不大、但短期增速很高的公司。

于是,医药板块就出现了很多市梦率的公司。这些市梦率的公司,缔造了医药女神,最终也埋葬了医药女神。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话虽如此,在大壮看来,这又何尝不是英雄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呢?

在兰兰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并没有关闭申购通道,而是持续开放100万以下的小额申购,让很多不明就里的中小投资者继续涌入,最终规模不断大大大,推动了抱团的进程,也加速了瓦解的速度。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03 盈不盈利,管理费旱涝保收

世道轮回。

从中邮到中欧,总有公募基金不断搞大声势,挖很多大腕基金经理,希望成为下一匹黑马。

没办法,谁让公募基金是个好生意呢,不管能不能给基民赚钱,管理费一分都不会少收。

基民购买基金,需要支付两部分费用。一是基金的申购赎回费,这部分一般归销售渠道;二是管理费用,混合类基金收1.5%,债券型收0.6%,货币类基金收0.3%。

一般情况下,销售渠道分得管理费用的30%~40%,剩下的归基金公司。

在以管理费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情况下,基金公司怎么应对呢?会说,我不在乎规模吗?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大壮是不信的。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找钱做大呢?

只能给员工打鸡血,让员工创造价值。这一点,跟地产公司没啥区别。就像中梁地产为了激励员工,在办公室拉出的横幅一样:

要么交业绩,要么交尸体。

当然,基金经理也乐意往死里干。

基金经理的收入,分为两部分,基础收入和管理费分红,俗称年终奖。

年终奖是重头戏。每家机构的发放比例不同,主要与基金规模、业绩相关。基金规模越大,管理费收的就多,基金经理就会拿到更高的年终奖。

基金业绩排名越好,获得的年终奖励也越丰厚。

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不管你如何评价,只需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拿着客户的钱坐在赌桌前,你会下小注吗?

就像过去几年的biotech一样。在公布2022年薪酬数据的18A企业中,近50家企业的员工薪酬中位数为52万元,这已经超过99%的互联网大厂。不少核心高管,年薪动辄500万,甚至上千万。

这样的高薪已然令人咂舌,但biotech高管的工资却远远比不过,对他们公司二级市场股价有绝对话语权的基金经理。

这两年,金融机构的限薪传闻越传越多。2022年,市面上有信息流出,监管对基金经理下发限薪令:

最高5000万,不能再高了。

2022年年初,大壮又一次抄底兰兰的基金。不过,又一次抄在了半山腰。出海失利、临床遭遇变故,国内医药行业依然没有迎来好消息。

那一年,葛兰的中欧医疗基金也没有逆袭:

亏损总额接近200亿。

就是不知道葛兰发了多少工资,够不够买大平层。昨夜,葛兰发朋友圈说:

“翠湖跟我没关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