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寻找属于自己的灵感。
近年来,从廉价消费品和食品的销量下滑,到人们对精酿啤酒的热爱,消费升级已经铺天盖地渗透了我们的生活。而这一次的消费升级显然和过去四十年间发生过的前两次升级不一样,它并没有表现在国人争相购买更昂贵的东西上,取而代之的是消费者在消费习惯上,更趋向于购买能彰显生活品质和个人审美的东西。
这一次消费升级也让许多业内商家措手不及。仔细分析消费市场现状可以发现,消费者已经逐渐摆脱当年要么购买奢侈品牌,要么购买快时尚品牌的从众心理。近两年,快时尚的前景渺茫,奢侈品的成绩也不好看。如今,中国的主要消费群体呈现年轻化特征,18到39岁的人群是目前时尚消费的主力群体。这类消费者更趋向于将奢侈品和快消品二者混搭,在彰显身份和品位的同时,追求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与金钱、地位、职业、年龄无关,与品质和生活方式有关。
消费升级也带火了一个新词——“海淘”。透过电商渠道,国外一些小众品牌在中国异军突起,圈粉无数,颇有要“篡位夺权”的架势。据商务部预测,今年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将破6.5万亿元,2017年则有望攀上8万亿元台阶。
但“海淘”并不是电商的专利,购物中心同样也可以引入这些品牌,只是苦于信息壁垒,不知道怎样才能抓住这些国外的小众品牌罢了。
不过这种事可难不倒小睿,现在,我们就来撬开“海淘达人”们的行李箱,看看里面都有哪些好东西。
跟着明星走,握紧消费者的手
海外消费市场的品牌五花八门,而究竟哪个品牌能够真正引流也有待考察。但是最便捷且相对准确把握消费者心理的方式就是留心观察一段时间内被明星捧红的品牌。中国的粉丝群体庞大,他们对于明星同款非常感兴趣,这也是为什么电商平台上明星同款服饰售卖的好的原因。不要忘了UGG这双丑鞋当年可是靠让明星背书而一炮而红的。所以不妨仔细观察近些年被明星穿上身的小众品牌,它们或许就是购物中心的救命稻草。
女性消费者的共同“痛点”就是一款时尚到可以令人大呼“Chic”的鞋,而如果你最近留意欧美街拍就会发现Kendall Jenner、Bella Hadid等这几位“宇宙网红”都换上了一双其貌不扬、粗头粗脑的黑色短靴。消费者都会感慨这双鞋看起来笨拙平淡,价格却不亲民,究竟是为何会在消费市场引发潮流的。这双引发热议的短靴品牌就是Dear Frances,一个来自于英国伦敦的鞋履品牌。品牌设计师其实不是非常在意鞋的款式,而是更在意它的质感,所以他家的鞋很难让人一眼就爱上。但是就是这样看起来漫不经心的设计,却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营销学上有个名词叫做“retail rejection”,中文释义是“零售排斥”,其实就是不刻意讨好。从当年的雪地靴,到近两年的穆勒鞋,看起来款式呆滞的Dear Frances已经掀起了又一股潮流。而在国内购物中心售卖的鞋履品牌设计大同小异的今天,一旦注入明星同款的Dear Frances一定会焕发新的活力。
打一个时尚的“时间差”
从众心理一直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之一,从近两年席卷国内大街小巷的stan smith小白鞋就可以看出,流行款式对于销售量的影响非常大。而品牌的流行风往往都是从国外刮起来的,一段时间后就会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国内。
2003年在英国创立的高端休闲品牌superdry(极度干燥)近两年在国外的成绩傲人,销量连连攀升。这个诞生在英国,却融入了日本街头风格的品牌,因为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优质的产品质量在国内外圈粉无数。目前,它在国内属于典型的名气大、粉丝多,但不好买。粉丝一直是苦苦等待的状态,而2016年6月superdry终于进军中国市场,目前只是小面积占领,还没有形成规模,但是这么一个吊足人胃口的品牌,还会怕没有消费者光顾吗。
同样的,快时尚在中国吹了几年的暖风,近些年开始逐渐冷却,消费者已经看清了快时尚品牌的一贯套路,反而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个时候,就急需一个标新立异的时尚品牌来补充空位。作为德国的快时尚品牌,Tom Tailor1962年成立于德国汉堡,相比其他的快时尚品牌,它的历史和文化是无人能敌的。其实在去年底Tom Tailor就已经进入中国市场,首家店就开在了上海。但是Tom Tailo秉持着德国人一贯的严谨作风,近两年并没有打破中国快时尚市场的竞争局面的意图,而是小心翼翼的摸清市场规则,根据市场反馈采取应对措施。
德国人的品质就是精益求精,与已经打开中国市场的快时尚品牌相比,显然Tom Tailor更接地气,更适合大众的概念。在保证时尚性的基础上,质量会有优势。而在中国百货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的今天,Tom Tailor的加入或许会成为一股清流,缓慢地打开消费市场。
走电商的路,让它们无路可走
我们常说,电商是实体商业的劲敌,但不是敌人太强大,而是我们太大意。与电商相比,实体商业欠缺的是捕捉品牌的敏锐度。年轻的消费群体为了寻求差异,开始去追逐不为众人所知的小众品牌,而国内的购物中心却往往忽视或者轻视了这些品牌,使得电商平台钻了空子。所以说,购物中心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及时调整策略,去重排轻,挖掘一些已经在网络上打开中国市场的国外小众品牌,或许更能对上消费者的口味。
剑桥包作为近些年年轻消费者喜爱的包款之一,已经大举占领了市场,各类品牌争相设计以剑桥包为主的商品来吸引消费者眼球。而市面上的商品良莠不齐,品牌也参差有别,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一个有内涵和文化且设计新颖,做工精良的品牌极其向往。Cambridge Satchel是英国手工剑桥包的缔造者,现在所有的剑桥包可以说都是以它为标杆设计制作出来的。这个2008年才成立的品牌,当年是因为一个时尚博主将它的照片发布到博客上而红遍时尚圈。剑桥包红了几年了,Cambridge Satchel却迟迟没有走进中国的购物中心,只是悄然无声的在去年三月开始了自己在中国的电商生涯。如此能代表消费者兴趣所好的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后的前景不可小觑。
经典到哪里都是经典
时尚变化太快,只有能经得起考验的品牌才能成为经典。消费者再也不是曾经的盲目消费人群,他们选择品牌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历史和品质。在几乎被快时尚和奢侈品牌攻占了市场的今天,一些有内涵和文化的品牌引入对于购物中心来说,无疑是一种提升品味和格调的行为。
比利时奢华皮具世家Delvaux,其实很多人对它并不陌生,它早在2014年已经在上海开了它在中国的第一家精品店。了解它的人对它的定义就是:经典。的确,这个成立了近200年,比爱马仕还要历史悠久的奢华皮具品牌,多年来秉承自己一丝不苟的作风,一度成为皇室御用品牌,彰显尊贵风范。而如今,它走进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中,每一款设计均透着独特的风趣与诙谐,以大胆、脱俗的方式重新解读“奢侈”,非常符合急于彰显个人审美的当代人的兴趣所好。当然,它的价位和身份是成正比的,追求时髦的消费者当然可以去买LV的爆款,但是追求格调的消费者很可能把金币花在Delvaux上。
运动是全球性的潮流
近些年运动健身成为了全民追捧的时尚趋势,也是一种生活品质提高的表现,人们开始注重身体健康。而以往传统的运动品牌服饰都摆脱不了肥大、邋遢不性感的头衔,追求时尚个性的年轻人对这类品牌实际是抵触的。所以中国消费者对一款时尚有型的健身服饰充满了期待,它除了可以满足健身护体需求,还能令自己看起来时尚大方。
澳洲新兴运动品牌P.E Nation对于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它的设计总监Pip Edwards曾经是Sass and Bide的饰品设计师,而且他还是一名相当成功的造型师,她创立P.E Nation的原因就是源于她自身对运动的热爱,但是和大多数消费者有着一样的困扰,大多数运动服装只具备了功能性,而设计感和时尚感却非常欠缺。于是,她大胆的创造了这个品牌,在满足运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大面积色块,加上异材质的拼接,以及不规格的剪裁,创造出设计感,令运动服饰也成为时尚潮流。在国内运动浪潮正汹涌之时,这样一个运动时尚品牌的进入,一定会给消费市场带来一片光明。
当然,引入小众品牌总会有风险,也许某些国外小众品牌在中国消费市场最终会水土不服,但是延长客群覆盖的品牌丰富度却不会有错。毕竟现在国内已经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攀比的概念淡化后,奢侈品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以往的以高端品牌带动购物中心发展的方式已经不再生效,在消费者对品牌概念越来越模糊,对设计和创新更在意的今天,延展品牌的覆盖率,才能更大范围的覆盖客群,也让购物中心客群的定位更加多元化。
尼采说得好:“那些杀不死我的,会让我更加强大。”
(RET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Lind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