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五年前,死党向我推荐《黑镜》,说是绝对值得一看的“神作”。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观剧,最终却被这部科幻题材的英国迷你剧所惊艳。它有大胆的题材、犀利的视角和略显重口味的剧情,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部离自己的生活非常近、仿佛可以映照出生活真相的科幻作品。两年后,《黑镜》推出第二季,依然保持高水准。最终,《黑镜》以两季和一个圣诞特别篇,共七集的内容奠定下科幻神作的地位。
《黑镜》第三季归来,虽然播放平台已经从原来英国的Channel 4换成了美国的Netflix,剧集容量也从一季才三集的英式迷你剧形态变成了一季十二集的正统美剧,但不变的主创核心查理·布鲁克,还是让《黑镜》第三季保持住了“黑镜”系列立意的一惯性。《黑镜》第三季延续前作,依旧致力于探讨科技对人带来影响的作品。而依托美剧的传播影响力,《黑镜》这系列的作品也有机会被更多普通观众所熟知。
六个当代寓言都讲了什么?
第三季之前,《黑镜》探讨过社交网络中的民意绑架、政治讽刺,消费主义以及信心爆炸下真实的稀缺等等问题。《黑镜》第三季共十二集,于 2016年10月21日开播。Netflix一下子放出了前六集,后续的六集将在明年播出。前六集依然用一个个独立故事来反思人们的现实生活。
第一集《急转直下》深入探讨了现在网络盛行的评分机制。在一个以评分决定人的社会阶层以及所能获取资源的未来世界中,每个人为了获得高评分,不得不极尽讨好,于是虚伪盛行,连笑容都要练习。然而,女主角一心想提高自己的评分却适得其反,陷入极其悲惨的境地。评分是否真的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和全部价值?
第二集《游戏测试》则以当下非常火爆的虚拟现实为背景,男主角参加了一个虚拟现实恐怖游戏的测试。游戏系统有着高度的机器学习能力,在测试中逐渐掌握了男主角厌恶与恐惧。男主角到最后已然分不清游戏还是现实的界限,而这样的世界让他无比恐惧,只是喊“停”已经来不及。这一集让人深思: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否是潘多拉的魔盒,终有一天会脱离人类的掌控。
第三集《黑函之舞》讲述大数据“黑客”以隐私挟持他人,而男主角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用一个又一个谎言来掩盖,最终还是不幸酿成悲剧。这一集看起来很不“黑镜”,但还是很让人引以为戒。
第四集《圣朱尼佩洛》是最有文艺范的一集,表面上讲女同、爱情,画风温馨而唯美,但把这些抽离掉,会发现这一集的主题很有深意。圣朱尼佩洛,这个人脱离了肉体,仅以意识存在的世界,仿佛是人类永生的乐园。然而,这种“无限”感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感受不到肉体痛苦的意识该如何感知自己的存在,可以任意纵欲的人生又该如何寻找意义的重量。
第五集《战火英雄》以军队战争为背景。被植入了“感知封闭系统”的军人增强了作战能力,但只相信眼前所见的他们却也被剥夺了最基础的判断力,沦为杀戮同类的杀人工具。技术可以轻易地改变人所看到的世界,甚至利用与操控人的价值观来行凶与作恶。
第六集《全网公敌》以悬疑剧的拍摄方式讲述舆论杀人的故事,让人不寒而栗。网络时代,“键盘侠”无处不在,当人们躲在屏幕背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肆意地评判别人的时候,也许正在把别人逼入绝境。然而,个人并没有审判别人的权利。
《黑镜》第三季的变与不变
思考现实有很多的方式,有一种是通过将技术趋势极端化,制造出具有荒谬感的人生境况,从而让人可以跳脱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来反观生活。《黑镜》系列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就像它的名字所寓指的那样,“黑镜”是当代科技背景下,无处不在的黑色屏幕,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等等,它们在为人们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不知不觉地异化为一种统治力量,反过来束缚人类。《黑镜》系列剧集想要做的,是通过对人们触得到的近未来科技进行极端化的设定,从而映照出人性的种种弱点。这是《黑镜》系列一以贯之的立意。
《黑镜》第三季在延续该主题的时候,主要有两点变化。第一,是剧集与其他类型进行了结合。第三季前六集,在科幻的基础上,分别融合了剧情、恐怖、犯罪、战争和侦探剧等类型片的套路,可以看出主创团队试图把每一个独立故事讲得更吸引人的努力。第二,《黑镜》第三季不再暗黑到底,以巨大的反转或黑色幽默收尾,让观众自行去判断,而是有了更多的表达方式,比如出现了温馨治愈的大结局,或者非常鲜明的具有教化意味的价值判断。
这样的改变,难免会让看过前两季《黑镜》的观众觉得第三季的内容思考深度大减,不负“神作”之名。但是,像《黑镜》这样,立足近未来科技,在科幻的外衣下,关注现实问题的剧集还是非常值得推荐。不管是前两季探讨的过度娱乐、过度传播、过度记忆等等话题,还是本季对社交网络、人工智能、机器学习、虚拟现实、技术滥用、舆论杀人等热点问题的探讨,但值得人深思。技术带来的并非一定是一个尽善尽美的乌托邦,人们需要对技术警醒,提出合理的质疑,才能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所用。
本文为“文创资讯”原创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文创资讯(http://news.vsochina.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