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不赚“眼球”要赚钱,今年“双11”医药电商玩法变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不赚“眼球”要赚钱,今年“双11”医药电商玩法变了

双十一不过是一场接一场的电商大促中喊得比较响的一次而已,随着“大促”的常态化,商家与消费者都已经渐渐疲倦。

作者:杨旭锋

从2009年开始,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大促已经成为社会性事件,今年,多数商家也早已卯足了劲,相较之下,医药电商却似乎有些过分冷静了。是今年7月底第三方平台医药零售业务的叫停让商家们“元气大伤”,还是在新形势下医药电商的悄然转型?

今年双十一不“烧钱”要赚钱

2015年,医药电商主要将重心放在圈用户,冲销售额上。这从前期火爆的预热中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品类方面,也是愈发丰富,除了常规的OTC产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计生用品等,还有多项医疗服务的入驻。去年胡庆余堂、同仁堂、方回春堂、雷允上四家医药行业“中华老字号”在天猫医药馆推出的“1分钱在线秒杀老中医诊号”活动也引来多方的关注。

2015年的双十一战绩也可谓卓著,仅天猫医药馆的销售额就有两亿多。但实际上,用户成本居高不下,“赔本赚吆喝”也成为大多数商家的写照。

而将今年的预热情况和去年对比,商家们无疑冷静了许多。在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培养,随着消费者网购习惯的逐步形成,结合当前的政策形势和市场情况,不少商家表示,2016的双十一将把盈利作为主要目标,降低促销力度,减少支出,达到利润最大化。同时,受国家政策限制,也将策略聚焦在提升器械类产品、滋补保健品类的销售上。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O2O的热度今年将进一步提升。德生堂董事长龙岩在采访中就表示,相比于B2C,O2O更值得推崇。通过O2O,更好的将线下商机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品类更集中,目标更清晰?在政策生变,竞争更为集中的形势下,具体到今年的战绩,各大医药电商们都有怎样的预期呢?针对此又将展开怎样的布局?通过几家有代表性的医药电商的“透底”或可见一斑:

据好药师大药房coo张移兵介绍,今年好药师将依托九州通集团的优势医疗资源以及医药物流配送体系,主打器械类跟保健品,“去年好药师双十一全网销售总额是1300万,排在线上销售榜第九位,今年将会实现大超越,目标是保2000万冲3000万。”

被誉为“2015年天猫馆内最大黑马”的德开大药房,则进一步清晰目标与定位,据悉今年将主打医疗器械,同时兼顾计生用品等,将血压计、血糖仪、制氧机、雾化器等列为主要产品,同时充分发挥供应链以及售后服务的优势,德开网上药店总裁夏语透露,“今年德开的双十一战略非常清晰,营业额预计比去年会有所增长。”

龙岩也表示,今年德生堂的主要销售重心将放在医疗器械与滋补保健品上面,同时积极布局o2o,将线上线下完整结合起来,全渠道供货。他指出,德生堂的优势在于线上线下的结合,不仅在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布局,自身官网、自营APP都在积极跟进,力保给客户良好体验。龙岩坦言,德生堂不会一味求销售额,今年销售额预估在700-800万左右,相比去年会稍微下降。

往年的双十一,销售排名跟销售额,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从目前的风向来看,今年的医药电商似乎已经“看淡”了许多,转而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提升盈利力上来。对于已经习惯了看排名的看官们,也许可以转而去八卦下“今年双十一谁赚的最多”了。

医药电商想赚钱,拼什么?

医药电商不赚眼球要赚钱了,这话说起来容易但目前真正有盈利的医药电商依然屈指可数。从已经公开的数据中,如好药师、仁和药房网、康爱多都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在双十一这样的“眼球”大促中,医药电商如何“全身而退”叫座又叫好,仍然是挑战不小。结合业内专家观点,第一药店财智对此做了总结,医药电商或在以下四方面需“拼出特色”:

第一,价格与质量优势。好的品牌,好的产品,好的价格,是消费者购买的前提。价格优势要与质量优势成正比,不然容易伤客;销量上去了,但是企业信誉下降了,得不偿失。

第二,库存要足,配送要快。“双十一”运单量骤增,极大地考验企业的稳定性、抗压性。人、车、物已是常规动作,企业库存要足,品种要多,这样用户的选择性才会多,供货才能有保证。再者就是配送方面,每年的双十一都是物流大塞车,顾客抱怨已是常事。企业要做好配送预估,尽量能在预定时间货到客手。

第三,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专业化服务必不可少。医药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较特殊,它要求服务人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要高,对产品了解要深刻,提供健康解决方案,才能获得顾客青睐。

第四,打造自营平台。以往,医药电商企业过度依赖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自有的客流获取受到限制,现在,第三方平台零售试点被叫停,因此,必须自立自足,建立自己的O2O平台,通过移动商城结合实体门店为消费者提供更舒心、便利的消费与服务体验,真正提高顾客与门店的黏性。

医药电商,任重而道远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双十一不过是一场接一场的电商大促中喊得比较响的一次而已,随着“大促”的常态化,商家与消费者都已经渐渐疲倦。而对于医药电商而言,在保健品、器械与滋补品等商品及营销手段的高度同质化、政策的不明朗化、平台依附程度高等现实困境下,如何加强自主创新与提升专业化运营,才是比在双十一中胜出更迫切的当务之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第一药店财智
界面财经号
IP属地:广东
中国药品零售业深度研究、热点资讯、运营干货、标杆企业、榜样人物……尽在第一药店财智

下载界面新闻

不赚“眼球”要赚钱,今年“双11”医药电商玩法变了

双十一不过是一场接一场的电商大促中喊得比较响的一次而已,随着“大促”的常态化,商家与消费者都已经渐渐疲倦。

作者:杨旭锋

从2009年开始,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大促已经成为社会性事件,今年,多数商家也早已卯足了劲,相较之下,医药电商却似乎有些过分冷静了。是今年7月底第三方平台医药零售业务的叫停让商家们“元气大伤”,还是在新形势下医药电商的悄然转型?

今年双十一不“烧钱”要赚钱

2015年,医药电商主要将重心放在圈用户,冲销售额上。这从前期火爆的预热中就体现得非常明显。品类方面,也是愈发丰富,除了常规的OTC产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计生用品等,还有多项医疗服务的入驻。去年胡庆余堂、同仁堂、方回春堂、雷允上四家医药行业“中华老字号”在天猫医药馆推出的“1分钱在线秒杀老中医诊号”活动也引来多方的关注。

2015年的双十一战绩也可谓卓著,仅天猫医药馆的销售额就有两亿多。但实际上,用户成本居高不下,“赔本赚吆喝”也成为大多数商家的写照。

而将今年的预热情况和去年对比,商家们无疑冷静了许多。在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培养,随着消费者网购习惯的逐步形成,结合当前的政策形势和市场情况,不少商家表示,2016的双十一将把盈利作为主要目标,降低促销力度,减少支出,达到利润最大化。同时,受国家政策限制,也将策略聚焦在提升器械类产品、滋补保健品类的销售上。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O2O的热度今年将进一步提升。德生堂董事长龙岩在采访中就表示,相比于B2C,O2O更值得推崇。通过O2O,更好的将线下商机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

品类更集中,目标更清晰?在政策生变,竞争更为集中的形势下,具体到今年的战绩,各大医药电商们都有怎样的预期呢?针对此又将展开怎样的布局?通过几家有代表性的医药电商的“透底”或可见一斑:

据好药师大药房coo张移兵介绍,今年好药师将依托九州通集团的优势医疗资源以及医药物流配送体系,主打器械类跟保健品,“去年好药师双十一全网销售总额是1300万,排在线上销售榜第九位,今年将会实现大超越,目标是保2000万冲3000万。”

被誉为“2015年天猫馆内最大黑马”的德开大药房,则进一步清晰目标与定位,据悉今年将主打医疗器械,同时兼顾计生用品等,将血压计、血糖仪、制氧机、雾化器等列为主要产品,同时充分发挥供应链以及售后服务的优势,德开网上药店总裁夏语透露,“今年德开的双十一战略非常清晰,营业额预计比去年会有所增长。”

龙岩也表示,今年德生堂的主要销售重心将放在医疗器械与滋补保健品上面,同时积极布局o2o,将线上线下完整结合起来,全渠道供货。他指出,德生堂的优势在于线上线下的结合,不仅在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布局,自身官网、自营APP都在积极跟进,力保给客户良好体验。龙岩坦言,德生堂不会一味求销售额,今年销售额预估在700-800万左右,相比去年会稍微下降。

往年的双十一,销售排名跟销售额,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但从目前的风向来看,今年的医药电商似乎已经“看淡”了许多,转而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提升盈利力上来。对于已经习惯了看排名的看官们,也许可以转而去八卦下“今年双十一谁赚的最多”了。

医药电商想赚钱,拼什么?

医药电商不赚眼球要赚钱了,这话说起来容易但目前真正有盈利的医药电商依然屈指可数。从已经公开的数据中,如好药师、仁和药房网、康爱多都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在双十一这样的“眼球”大促中,医药电商如何“全身而退”叫座又叫好,仍然是挑战不小。结合业内专家观点,第一药店财智对此做了总结,医药电商或在以下四方面需“拼出特色”:

第一,价格与质量优势。好的品牌,好的产品,好的价格,是消费者购买的前提。价格优势要与质量优势成正比,不然容易伤客;销量上去了,但是企业信誉下降了,得不偿失。

第二,库存要足,配送要快。“双十一”运单量骤增,极大地考验企业的稳定性、抗压性。人、车、物已是常规动作,企业库存要足,品种要多,这样用户的选择性才会多,供货才能有保证。再者就是配送方面,每年的双十一都是物流大塞车,顾客抱怨已是常事。企业要做好配送预估,尽量能在预定时间货到客手。

第三,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专业化服务必不可少。医药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较特殊,它要求服务人员自身的专业化程度要高,对产品了解要深刻,提供健康解决方案,才能获得顾客青睐。

第四,打造自营平台。以往,医药电商企业过度依赖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自有的客流获取受到限制,现在,第三方平台零售试点被叫停,因此,必须自立自足,建立自己的O2O平台,通过移动商城结合实体门店为消费者提供更舒心、便利的消费与服务体验,真正提高顾客与门店的黏性。

医药电商,任重而道远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双十一不过是一场接一场的电商大促中喊得比较响的一次而已,随着“大促”的常态化,商家与消费者都已经渐渐疲倦。而对于医药电商而言,在保健品、器械与滋补品等商品及营销手段的高度同质化、政策的不明朗化、平台依附程度高等现实困境下,如何加强自主创新与提升专业化运营,才是比在双十一中胜出更迫切的当务之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