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个经济开发区,凭什么全省第一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个经济开发区,凭什么全省第一

4月23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2022年度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拟通报对象公示》,数据显示,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在考核评价中位居第一。

4月23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2022年度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拟通报对象公示》,数据显示,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在考核评价中位居第一。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已多次进入安徽省开发区综合考评30强,连续五年在安徽省拟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获得第1名,它在发展实效、创新驱动、产出效益和营商环境等方面,都处于全省较高水平。在全省都重视经济开发区建设改革的大环境下,长丰(双凤)经开区凭什么能够位居第一?

图片来源:安徽省发改委

三十年精彩蝶变

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30年前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还是一片小村庄,如今已经是长丰县域经济的龙头,也是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23年的到来,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也迎来了它的而立之年。

“三主三新”建构产业骨骼。“三主三新”指的是高质量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效节能环保、智能家居家电及相关配套三个“千亿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现代服务业三个“百亿新兴产业”。以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为龙头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荣事达、志邦家居等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业,以舜禹水务、恒大江海、恒鑫环保、富通环保等为代表的高效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正释放着蓬勃发展的能量。

2022年,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据合肥市商务局消息,长丰(双凤)经开区全年预计实现,财政收入增幅14%,规上工业产值增幅9%,其中战新产值增幅10%。规上服务业营收增幅6%,限上商贸业零售额增幅5%。新增规上工业24户、限上商贸15户,省市重点项目开工16个,竣工13个。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长丰县凤梅社区官网称,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2022年1月~11月新签约项目46个,其中亿元以上18个,重点在谈项目20余个。筹建项目8个,在建项目26个。宇桥科技园、双凤智谷、万洋众创城等招商平台累计入驻项目253个。

“亩均效益” 提升骨骼密度。长丰(双凤)经开区深入推进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 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积极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资源。据双凤发布官方消息,2022年, 长丰(双凤)经开区累计完成300余亩土地收储工作,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明确区域评估范围、评估事项、实施步骤和成果应用等工作内容,并于2021年底完成压矿、地灾、环评、水保等所有区域评估工作,基本实现了“标准地”改革有条件实施区域全覆盖。

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同意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调区及变更主导产业的批复中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做好与合肥市、长丰县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路径,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调区及变更主导产业等工作。

“营商环境”成为生存土壤。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长丰县成为了“金牌店小二”。首先,长丰县创新举措,常态化召开“周六解题”会,在会议上解决企业在工作中遇到的困点和难点,并且积极探索“红灯呈报”制,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的“三单管理”,以“派单销号”、“督帮一体”等方式,推动问题落实解决。

其次,长丰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家县级投资项目代办中心,实行重大项目专人全程免费代办制度。目前,长丰县已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320项代办服务,电话回访满意度达100%。在行政审批的程序上,长丰县也在积极做“减法”,在全市率先上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标准化流程快速提升了涉企服务办事效率。

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长丰县还成立了经济发展专班,该专班由长丰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并从职能部门安排专人常态化、全天候轮值,及时反馈、交办、督办、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集中精力抓好全县经济发展。

图片来源:双凤发布

充当“一区六园”领头雁,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在长丰县“一区六园”的产业布局中充当着领头雁的角色。2021年长丰县制定《关于“一区六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加快构建“产业+科创+资本”“三箭齐发”新体系。

在长丰县委县政府领导下,长丰(双凤)经开区实施“一区六园”“标准地”改革,建立“标准地”出让制度,对出让的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实现拿地即可开工,让“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安徽新视野门窗幕墙工程有限公司得益于“标准地”改革,从签约到建设,仅用了2个月时间。

“一区六园”将继续取得重大突破,在《长丰县先进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中,长丰县政府明确提出将聚焦产业提档、发展提能、项目提速、企业提效,实施八大攻坚行动,争取到2024年底,全县工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区六园”取得重大突破,共同富裕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安徽省政府强调 “一区六园”发展要坚持产城融合、以产为先,坚持“两高两新”标准,建成高质量、高能级的发展平台,争当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新引擎、新典范。

2022年的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显示将支持长丰(双凤)经开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与此同时,合肥市表示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迭代专项行动,力争营商环境所有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在今年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已经同意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调区,以及主导产业变更为汽车、装备制造、食品。复批还进一步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做好与合肥市、长丰县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路径,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调区及变更主导产业等工作。

图片来源:双凤发布

围绕“三主三新”,推进“双招双引”

界面安徽梳理发现,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下一步将构建“三主三新”产业新发展格局,明确“双招双引”行动方案,在合肥市人民政府和长丰县委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对标“松山湖”,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双凤宇桥生态科技园,建成中国声谷双凤基地,集聚一批智能语音产业化项目落地见效。

《长丰(双凤)经开区全员“双招双引”行动实施方案》于近期公布,实施方案中,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对招商产业方向、招商阵地范围、招商队伍组成等进行了明确,并表示在2023年,力争新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12个、1亿元以上项目21个、外资项目1个,累计实现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

长丰(双凤)经开区将围绕长丰县“三主三新”产业及开发区主导产业实际情况,全面启动“全员招商营氛围、外出招商再行动”活动。2023年,重点推进“五个一批”,即:优质项目“储备一批”,精准对接“洽谈一批”,重点项目“签约一批”,签约项目“开工一批”,在建项目“投产一批”。

据悉,长丰县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家电、高效节能环保3个500亿产业集群,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现代高端服务3个“百亿新兴产业”,构建“三主三新”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十大创新平台、十万市场主体、十朵上市金花、十大百亿企业”。

合肥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对开发园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五项规划,分别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园区开放合作。

合肥市政府表示将支持县域开发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发力,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提升园区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合肥市政府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大力推进开发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开发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全覆盖。支持开发区领军企业联合关联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与开发区主导产业吻合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长丰县推进“一区六园”统筹发展中,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勇当“领头雁”,打破边界、突破观念、输出优势,通过“聚”“合”的力量,带动六园蝶变,推动长丰发展从“一点亮”迈向“全局红”。”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个经济开发区,凭什么全省第一

4月23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2022年度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拟通报对象公示》,数据显示,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在考核评价中位居第一。

4月23日,安徽省发改委发布《2022年度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拟通报对象公示》,数据显示,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在考核评价中位居第一。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已多次进入安徽省开发区综合考评30强,连续五年在安徽省拟申请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的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中获得第1名,它在发展实效、创新驱动、产出效益和营商环境等方面,都处于全省较高水平。在全省都重视经济开发区建设改革的大环境下,长丰(双凤)经开区凭什么能够位居第一?

图片来源:安徽省发改委

三十年精彩蝶变

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3年,30年前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还是一片小村庄,如今已经是长丰县域经济的龙头,也是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北部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23年的到来,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也迎来了它的而立之年。

“三主三新”建构产业骨骼。“三主三新”指的是高质量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效节能环保、智能家居家电及相关配套三个“千亿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现代服务业三个“百亿新兴产业”。以比亚迪、中创新航等为龙头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以荣事达、志邦家居等为代表的智能家居产业,以舜禹水务、恒大江海、恒鑫环保、富通环保等为代表的高效节能环保设备制造产业,正释放着蓬勃发展的能量。

2022年,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继续保持高质量发展,据合肥市商务局消息,长丰(双凤)经开区全年预计实现,财政收入增幅14%,规上工业产值增幅9%,其中战新产值增幅10%。规上服务业营收增幅6%,限上商贸业零售额增幅5%。新增规上工业24户、限上商贸15户,省市重点项目开工16个,竣工13个。

项目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长丰县凤梅社区官网称,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2022年1月~11月新签约项目46个,其中亿元以上18个,重点在谈项目20余个。筹建项目8个,在建项目26个。宇桥科技园、双凤智谷、万洋众创城等招商平台累计入驻项目253个。

“亩均效益” 提升骨骼密度。长丰(双凤)经开区深入推进工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 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积极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资源。据双凤发布官方消息,2022年, 长丰(双凤)经开区累计完成300余亩土地收储工作,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区域评估实施方案》,明确区域评估范围、评估事项、实施步骤和成果应用等工作内容,并于2021年底完成压矿、地灾、环评、水保等所有区域评估工作,基本实现了“标准地”改革有条件实施区域全覆盖。

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同意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调区及变更主导产业的批复中表示,要进一步完善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做好与合肥市、长丰县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路径,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调区及变更主导产业等工作。

“营商环境”成为生存土壤。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长丰县成为了“金牌店小二”。首先,长丰县创新举措,常态化召开“周六解题”会,在会议上解决企业在工作中遇到的困点和难点,并且积极探索“红灯呈报”制,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实行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的“三单管理”,以“派单销号”、“督帮一体”等方式,推动问题落实解决。

其次,长丰县在全省率先成立了首家县级投资项目代办中心,实行重大项目专人全程免费代办制度。目前,长丰县已为近百家企业提供了320项代办服务,电话回访满意度达100%。在行政审批的程序上,长丰县也在积极做“减法”,在全市率先上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标准化流程快速提升了涉企服务办事效率。

为进一步助力企业发展,长丰县还成立了经济发展专班,该专班由长丰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并从职能部门安排专人常态化、全天候轮值,及时反馈、交办、督办、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集中精力抓好全县经济发展。

图片来源:双凤发布

充当“一区六园”领头雁,努力实现“凤凰涅槃”

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在长丰县“一区六园”的产业布局中充当着领头雁的角色。2021年长丰县制定《关于“一区六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运营”,加快构建“产业+科创+资本”“三箭齐发”新体系。

在长丰县委县政府领导下,长丰(双凤)经开区实施“一区六园”“标准地”改革,建立“标准地”出让制度,对出让的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实现拿地即可开工,让“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安徽新视野门窗幕墙工程有限公司得益于“标准地”改革,从签约到建设,仅用了2个月时间。

“一区六园”将继续取得重大突破,在《长丰县先进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中,长丰县政府明确提出将聚焦产业提档、发展提能、项目提速、企业提效,实施八大攻坚行动,争取到2024年底,全县工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区六园”取得重大突破,共同富裕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

安徽省政府强调 “一区六园”发展要坚持产城融合、以产为先,坚持“两高两新”标准,建成高质量、高能级的发展平台,争当践行五大新发展理念的新引擎、新典范。

2022年的合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显示将支持长丰(双凤)经开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与此同时,合肥市表示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开展营商环境迭代专项行动,力争营商环境所有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在今年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已经同意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调区,以及主导产业变更为汽车、装备制造、食品。复批还进一步强调要进一步完善安徽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做好与合肥市、长丰县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积极谋划产业发展路径,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调区及变更主导产业等工作。

图片来源:双凤发布

围绕“三主三新”,推进“双招双引”

界面安徽梳理发现,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下一步将构建“三主三新”产业新发展格局,明确“双招双引”行动方案,在合肥市人民政府和长丰县委十四五规划的指导下,对标“松山湖”,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建设双凤宇桥生态科技园,建成中国声谷双凤基地,集聚一批智能语音产业化项目落地见效。

《长丰(双凤)经开区全员“双招双引”行动实施方案》于近期公布,实施方案中,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对招商产业方向、招商阵地范围、招商队伍组成等进行了明确,并表示在2023年,力争新签约50亿元以上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12个、1亿元以上项目21个、外资项目1个,累计实现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5个以上。

长丰(双凤)经开区将围绕长丰县“三主三新”产业及开发区主导产业实际情况,全面启动“全员招商营氛围、外出招商再行动”活动。2023年,重点推进“五个一批”,即:优质项目“储备一批”,精准对接“洽谈一批”,重点项目“签约一批”,签约项目“开工一批”,在建项目“投产一批”。

据悉,长丰县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培育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家电、高效节能环保3个500亿产业集群,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现代高端服务3个“百亿新兴产业”,构建“三主三新”产业发展新格局,培育“十大创新平台、十万市场主体、十朵上市金花、十大百亿企业”。

合肥市在“十四五”规划中对开发园区的创新发展提出了五项规划,分别为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优势、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推动园区开放合作。

合肥市政府表示将支持县域开发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发力,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

提升园区创新能力是重中之重,合肥市政府坚持走“科创+产业”道路,大力推进开发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开发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全覆盖。支持开发区领军企业联合关联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强化关键核心技术协同创新。加快建设与开发区主导产业吻合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长丰县推进“一区六园”统筹发展中,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勇当“领头雁”,打破边界、突破观念、输出优势,通过“聚”“合”的力量,带动六园蝶变,推动长丰发展从“一点亮”迈向“全局红”。”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