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保时捷:计划在下半年上调价格,中国市场暂不涨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保时捷:计划在下半年上调价格,中国市场暂不涨价

面对“缺钱”的转型道路,除了通过涨价来提升利润水平,保时捷和大众集团确实也应该思考一下电动化的未来了。

文|汽车预言家

据外媒报道,保时捷首席财务官Lutz Meschke在当地时间周三表示,保时捷将于2023年下半年计划在大多数市场提高保时捷最新款车型的售价来抵消供应链问题对第一季度利润的影响。Meschke在与记者和分析师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继第一财季收入跳涨和利润率稳定之后,保时捷计划将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跑车平均售价提高到4%至8%,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利润应对成本的增加。

对于中国市场,保时捷的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不会在中国市场上调价格。保时捷发言人表示:“我们将一直密切关注利润率、需求和竞争环境,以保持我们的定价能力。”

尽管保时捷表示在第一季度拥有很强的定价能力,但由于通货膨胀、零部件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以及研发费用的增加,当季的销售回报率为18.2%,与上年同期相同。这样的成绩显然是并没有达到保时捷的预期。

此次上调价格也从侧面反映出保时捷等传统豪华车企当下的阵痛,转型成本、产业链调整等均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涨价虽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却无法成为传统豪华车企走出转型困境的“灵丹妙药”。

01 为什么在中国市场不涨价?

保时捷对于中国市场不选择价格上涨也让外界纷纷猜测其真实性和背后的原因。汽车预言家就相关问题采访保时捷中国有关人士也获得了和上述一致的结论,保时捷目前确实没有在中国市场的相应提价计划。

据业内知情人士分析,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保时捷必然要重视中国市场,这极有可能是本次保时捷没有选择在中国市场上调价格的原因。据保时捷在今年3月公布的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6%,达到376亿欧元,保时捷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为90.13亿欧元,较2021年的70.57亿欧元增长27.72%。从销量来看,2022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达9.33万台,占保时捷全球销量的30%,中国连续八年蝉联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据2023年第一季度销量数据显示,保时捷的交付量同比增长了18%,达到8.08万辆。中国市场今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达2.14万辆,同比增长21%,依旧是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保时捷公开表示希望进军高端市场,与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品牌抗衡。据业内人士透露,保时捷一旦在中国市场涨价将失去竞争优势,相当于将市场“拱手让人”。而这种猜测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据数据显示,2022年法拉利在中国的销量相比去年暴涨72.6%,中国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并且兰博基尼2022年在中国增长828台,增长率为10%。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位虎视眈眈的竞争者,高速崛起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也不得不让保时捷重新审视自身竞争实力。不久前在上海车展上,保时捷负责研发的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施德纳曾表示:“目前没有中国品牌,可以和我们在完全相同的细分市场中直接竞争。”尽管他一再强调保时捷独有的品牌优势和技术实力,但事实上中国市场的新发展和造车新势力的科技进步、以及数字化进程等已经足够给外企高管们带来“中国震撼”。

并且,越来越多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也着手布局高端电动车领域,抢占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这可能也是让保时捷此次选择不在中国市场涨价的原因。

02 供应链问题是涨价最大原因

对于此次涨价,保时捷表示是由于去年的表现不够好,因而希望提高价格以提高盈利能力。尽管在去年同期,保时捷的收入、营业利润和交付量均有所增长。但据欧洲相关调研机构人士透露,此次保时捷价格全球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一段时间保时捷供应链受到了严重挑战,目前成本急剧攀升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甚至在去年保时捷受零部件短缺影响,所缺少的零部件包括Macan和Panamera车型的矩阵大灯,导致保时捷无法交付部分车型。

尤其是,去年中国的疫情和俄乌局势的升级导致半导体供应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也进一步提升了保时捷的生产成本。保时捷为了应对供应链问题,除了关闭CaymanGT4的生产外,今年早些时候还在AN报告中提高了Cayman和Boxster车型的价格以提高利润。

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保时捷涨价也可能是基于投资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考核要求。在去年9月,保时捷为支持自身和母公司大众电动化转型,选择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顺利挂牌上市。作为欧洲最大的IPO,保时捷的利润水平也是市场投资机构对于其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但保时捷上市的时间点并不好,在俄乌冲突、通货膨胀和美联储加息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保时捷无疑是在欧洲股市的寒冬期上市。此次宣布涨价这也反映出保时捷背后的不安与焦虑,想要自保市场份额,必须尽早开始变革,筹集足够资金才能加速电动化转型。针对不同市场的“涨”与“不涨”,正是保时捷应对未来挑战的两手准备——既需要利润提升也需要销量规模。一方面,中国市场保持价格不变继续提升销量,另一方面,欧美市场涨价将担负起利润率提升的重任。

03 传统豪华车转型困境

保时捷这一次涨价,侧面反映出传统豪华品牌面向电气化、智能化转型中巨大的资金压力,正所谓“船大难掉头”。转型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资金支持往往考验着企业转型的速度和效率,也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时捷非常急切地想要通过涨价盘活市场,并且也不愿意放弃之前丰厚的利润,更不愿意因为涨价而失去中国市场份额。

而对于中国的一些厂商来说,得益于于大集团的力量支持,资金可能并不是非常紧迫问题。正如路特斯集团CEO冯擎峰所言,任何一个没有背靠大集团的汽车品牌未来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中都将遇到一些麻烦。如果没有凭借着大企业作为快速转型的推手,就可能像现在的保时捷一样陷入“缺钱”的窘境,需要凭借涨价或者是不计一切代价提高销量来获取转型的资金。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过程的浪潮当中,这种现实和困境也造成了传统豪华车企转型似乎总是慢半拍的现状。尽管保时捷坚定推行电气化战略,但也不得不因为资金和技术问题放慢步伐。在不久前,全新一代保时捷纯电Macan曾因软件开发等问题被迫延后到2024年才能发布。不仅仅是保时捷在电动化转型中犹如“大象转身”,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电动车时代也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为了在“内卷化”严重的市场分一杯羹,豪华品牌在降价促进销量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面对“缺钱”的转型道路,除了通过涨价来提升利润水平,保时捷和大众集团确实也应该思考一下电动化的未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保时捷

4.9k
  • 保时捷在中国销量连续三年下滑
  • 保时捷2024年全球交付310718辆汽车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保时捷:计划在下半年上调价格,中国市场暂不涨价

面对“缺钱”的转型道路,除了通过涨价来提升利润水平,保时捷和大众集团确实也应该思考一下电动化的未来了。

文|汽车预言家

据外媒报道,保时捷首席财务官Lutz Meschke在当地时间周三表示,保时捷将于2023年下半年计划在大多数市场提高保时捷最新款车型的售价来抵消供应链问题对第一季度利润的影响。Meschke在与记者和分析师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继第一财季收入跳涨和利润率稳定之后,保时捷计划将在欧洲和北美市场的跑车平均售价提高到4%至8%,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利润应对成本的增加。

对于中国市场,保时捷的发言人表示,该公司不会在中国市场上调价格。保时捷发言人表示:“我们将一直密切关注利润率、需求和竞争环境,以保持我们的定价能力。”

尽管保时捷表示在第一季度拥有很强的定价能力,但由于通货膨胀、零部件和原材料成本的增加以及研发费用的增加,当季的销售回报率为18.2%,与上年同期相同。这样的成绩显然是并没有达到保时捷的预期。

此次上调价格也从侧面反映出保时捷等传统豪华车企当下的阵痛,转型成本、产业链调整等均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涨价虽能解一时燃眉之急,但却无法成为传统豪华车企走出转型困境的“灵丹妙药”。

01 为什么在中国市场不涨价?

保时捷对于中国市场不选择价格上涨也让外界纷纷猜测其真实性和背后的原因。汽车预言家就相关问题采访保时捷中国有关人士也获得了和上述一致的结论,保时捷目前确实没有在中国市场的相应提价计划。

据业内知情人士分析,作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保时捷必然要重视中国市场,这极有可能是本次保时捷没有选择在中国市场上调价格的原因。据保时捷在今年3月公布的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6%,达到376亿欧元,保时捷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为90.13亿欧元,较2021年的70.57亿欧元增长27.72%。从销量来看,2022年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交付量达9.33万台,占保时捷全球销量的30%,中国连续八年蝉联保时捷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据2023年第一季度销量数据显示,保时捷的交付量同比增长了18%,达到8.08万辆。中国市场今年第一季度交付量达2.14万辆,同比增长21%,依旧是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保时捷公开表示希望进军高端市场,与法拉利、兰博基尼等品牌抗衡。据业内人士透露,保时捷一旦在中国市场涨价将失去竞争优势,相当于将市场“拱手让人”。而这种猜测也并不是空穴来风,据数据显示,2022年法拉利在中国的销量相比去年暴涨72.6%,中国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并且兰博基尼2022年在中国增长828台,增长率为10%。

除了以上提到的两位虎视眈眈的竞争者,高速崛起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也不得不让保时捷重新审视自身竞争实力。不久前在上海车展上,保时捷负责研发的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施德纳曾表示:“目前没有中国品牌,可以和我们在完全相同的细分市场中直接竞争。”尽管他一再强调保时捷独有的品牌优势和技术实力,但事实上中国市场的新发展和造车新势力的科技进步、以及数字化进程等已经足够给外企高管们带来“中国震撼”。

并且,越来越多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也着手布局高端电动车领域,抢占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这可能也是让保时捷此次选择不在中国市场涨价的原因。

02 供应链问题是涨价最大原因

对于此次涨价,保时捷表示是由于去年的表现不够好,因而希望提高价格以提高盈利能力。尽管在去年同期,保时捷的收入、营业利润和交付量均有所增长。但据欧洲相关调研机构人士透露,此次保时捷价格全球调整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一段时间保时捷供应链受到了严重挑战,目前成本急剧攀升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甚至在去年保时捷受零部件短缺影响,所缺少的零部件包括Macan和Panamera车型的矩阵大灯,导致保时捷无法交付部分车型。

尤其是,去年中国的疫情和俄乌局势的升级导致半导体供应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也进一步提升了保时捷的生产成本。保时捷为了应对供应链问题,除了关闭CaymanGT4的生产外,今年早些时候还在AN报告中提高了Cayman和Boxster车型的价格以提高利润。

据内部知情人士透露,保时捷涨价也可能是基于投资机构对于上市公司的考核要求。在去年9月,保时捷为支持自身和母公司大众电动化转型,选择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顺利挂牌上市。作为欧洲最大的IPO,保时捷的利润水平也是市场投资机构对于其评价的一个重要的维度。但保时捷上市的时间点并不好,在俄乌冲突、通货膨胀和美联储加息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保时捷无疑是在欧洲股市的寒冬期上市。此次宣布涨价这也反映出保时捷背后的不安与焦虑,想要自保市场份额,必须尽早开始变革,筹集足够资金才能加速电动化转型。针对不同市场的“涨”与“不涨”,正是保时捷应对未来挑战的两手准备——既需要利润提升也需要销量规模。一方面,中国市场保持价格不变继续提升销量,另一方面,欧美市场涨价将担负起利润率提升的重任。

03 传统豪华车转型困境

保时捷这一次涨价,侧面反映出传统豪华品牌面向电气化、智能化转型中巨大的资金压力,正所谓“船大难掉头”。转型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资金支持往往考验着企业转型的速度和效率,也决定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时捷非常急切地想要通过涨价盘活市场,并且也不愿意放弃之前丰厚的利润,更不愿意因为涨价而失去中国市场份额。

而对于中国的一些厂商来说,得益于于大集团的力量支持,资金可能并不是非常紧迫问题。正如路特斯集团CEO冯擎峰所言,任何一个没有背靠大集团的汽车品牌未来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中都将遇到一些麻烦。如果没有凭借着大企业作为快速转型的推手,就可能像现在的保时捷一样陷入“缺钱”的窘境,需要凭借涨价或者是不计一切代价提高销量来获取转型的资金。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过程的浪潮当中,这种现实和困境也造成了传统豪华车企转型似乎总是慢半拍的现状。尽管保时捷坚定推行电气化战略,但也不得不因为资金和技术问题放慢步伐。在不久前,全新一代保时捷纯电Macan曾因软件开发等问题被迫延后到2024年才能发布。不仅仅是保时捷在电动化转型中犹如“大象转身”,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在燃油车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在电动车时代也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甚至为了在“内卷化”严重的市场分一杯羹,豪华品牌在降价促进销量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面对“缺钱”的转型道路,除了通过涨价来提升利润水平,保时捷和大众集团确实也应该思考一下电动化的未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