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大零号湾”已聚集54位院士、近千名海外人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大零号湾”已聚集54位院士、近千名海外人才

上海闵行“大零号湾”内已聚集了54位院士、近千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研究成果覆盖卫星通信、脑机接口、新材料等尖端科技领域。

图片来源:上海闵行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编辑 | 刘素楠

2023年5月8日,界面新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上海站活动中获悉,目前闵行“大零号湾”已聚集了54位院士、近千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研究成果覆盖卫星通信、脑机接口、新材料等尖端科技领域。

2015年6月,在距离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一路之隔的一栋5万平方米商务楼内,“零号湾”正式诞生。这座商务楼由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地产集团三方共建,旨在打造产、学、研一体转化链条的“试验田”。

科创源头,“源”在校园。在大学周边建设的科技创新创业集聚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放眼全球,有斯坦福大学周边的硅谷、麻省理工学院周边的波士顿128公路等成功案例。

对照国际先进模式,上海闵行在坐拥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剑川路地区开始打造“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

经过不断发展,最初的“零号湾”实现“从0到1”的跨越,“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核心区域约17平方公里,拓展为“大零号湾”。

2023年2月23日,上海正式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将“大零号湾”定位为世界级科创湾区。

从“零号湾”到“大零号湾”,不是简单地从一栋楼到一群楼、从几千平方米到17平方公里这一物理空间的扩大,而是从“创新平台”向“创新生态系统”的转变。

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一大批创新中心和成果项目相继落地,开放式科创街区初具规模。

由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已经实现了在轨验证。摄影:杨舒鸿吉

在“大零号湾”内,博士谭俊走出航天科研机构,带领团队创立了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可商用化的激光通信技术的商业航天企业,致力于低功耗、小型化卫星激光通信终端以及地面通信接收系统的研制。

谭俊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公司团队来自清华、上海交大、中科院及航天体制内等国内顶级院校或机构,研发成员占比超70%,核心成员为相关单位研究员或重点科室负责人,有十余年相关工作研究经历,曾主持或主导参与过多型号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研制和成功在轨验证。

目前,在“大零号湾”内,该企业已经成功研制了多款面向航空航天和地面的激光通信应用场景的产品,并已经实现了在轨技术验证。

谭俊说,在“大零号湾”创业,区域位置人才优势非常明显,很多老同事都在附近工作、生活,同时,相关政策扶持也帮助企业得到了很大力度的融资便利。

上海“大零号湾”藏龙卧虎,这家对标马斯克“星链”卫星通讯公司16个月已完成5轮融资

上海万科华谊万创·新所项目总经理杨晓丽告诉界面新闻,为了方便创业团队进行融资,“大零号湾”中的“华谊万创·新所”园区引进了海通证券、银河证券及银行机构,通过政策宣讲,帮助快速企业掌握最新的扶持政策,不出园区就能进行创业融资。

从国家级、省级课题转化成实际应用成果需要多长时间?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办工作人员吴一航向界面新闻透露,在“大零号湾”的人工智能研究院里,这一周期通常是为6-12个月——相关课题在形成成果之前,研究院智库团队就会对其产业化可行性进行前瞻性判断,随后围绕场景化需求、合作伙伴需求,真实场景应用测试推出小规模的产品,进而将其培养成小巨人或者专精特新的企业。

他还透露,在这一转化模式的“催化”下,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经孵化了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引领的创业企业。

比如,在锂电领域,赛菲利科技推出智慧技能评估锂电池健康状态的技术产品。该企业由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博士创立。

“大零号湾的创业环境可以让科研专家选择做企业家还是做教授、院士。”吴一航说,“如果要做企业家,研究院可以为科研成果提供更多的产业化的团队,并且替创业者去寻找市场,开拓市场,甚至是走向IPO。”

非侵入式脑机有望帮助卒中患者恢复部分身体机能。摄影:杨舒鸿吉

在选择做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束小康选择了做企业家。如今,他作为上海念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领团队,正致力于非侵入式脑机研发,试图为1700万国内卒中患者带去康复方案。

束小康透露,上海念通于2016年从上海交大师生共创成果转化团队孵化而来。

目前,上海念通智能致力于脑电、肌电、近红外、电刺激等技术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为脑科学、心理学、生机电、人因工程、神经管理、运动康复等科研领域提供专业的技术解决方案。

他向记者表示,在医疗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用于数字医疗,帮助肌无力的老人或者脑卒中患者做基于机电信号的神经反馈训练。以念通的eCon-Hand脑机接口上肢医用康复训练仪为例,它可以辅助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手功能康复训练。

训练仪由脑机接口模块和外骨骼机械手两部分组成。脑机接口模块可实时采集患者脑电波信号,解析患者运动意图,并转换为控制指令驱动外骨骼机械手运动,辅助患者患侧手进行主动康复训练。作为传统治疗手段的补充或替代治疗措施,有望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水平。

谈及“大零号湾”的创业环境,束小康表示,作为学院派创业者,本身缺乏产业经验,但是在“大零号湾”,初创企业可以享受到产业辅导,包括每周四的“创始人例会”,“大零号湾”可以邀请到非常优秀的企业创始人或者创业者来分享创业经验。

束小康透露,目前旗下产品正在申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有望在明年第一季度可以进医院服务消费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大零号湾”已聚集54位院士、近千名海外人才

上海闵行“大零号湾”内已聚集了54位院士、近千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研究成果覆盖卫星通信、脑机接口、新材料等尖端科技领域。

图片来源:上海闵行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舒鸿吉

界面新闻编辑 | 刘素楠

2023年5月8日,界面新闻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络主题采访上海站活动中获悉,目前闵行“大零号湾”已聚集了54位院士、近千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研究成果覆盖卫星通信、脑机接口、新材料等尖端科技领域。

2015年6月,在距离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一路之隔的一栋5万平方米商务楼内,“零号湾”正式诞生。这座商务楼由闵行区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地产集团三方共建,旨在打造产、学、研一体转化链条的“试验田”。

科创源头,“源”在校园。在大学周边建设的科技创新创业集聚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放眼全球,有斯坦福大学周边的硅谷、麻省理工学院周边的波士顿128公路等成功案例。

对照国际先进模式,上海闵行在坐拥上海交通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剑川路地区开始打造“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

经过不断发展,最初的“零号湾”实现“从0到1”的跨越,“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核心区域约17平方公里,拓展为“大零号湾”。

2023年2月23日,上海正式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将“大零号湾”定位为世界级科创湾区。

从“零号湾”到“大零号湾”,不是简单地从一栋楼到一群楼、从几千平方米到17平方公里这一物理空间的扩大,而是从“创新平台”向“创新生态系统”的转变。

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一大批创新中心和成果项目相继落地,开放式科创街区初具规模。

由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星间激光通信终端已经实现了在轨验证。摄影:杨舒鸿吉

在“大零号湾”内,博士谭俊走出航天科研机构,带领团队创立了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穹窿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可商用化的激光通信技术的商业航天企业,致力于低功耗、小型化卫星激光通信终端以及地面通信接收系统的研制。

谭俊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公司团队来自清华、上海交大、中科院及航天体制内等国内顶级院校或机构,研发成员占比超70%,核心成员为相关单位研究员或重点科室负责人,有十余年相关工作研究经历,曾主持或主导参与过多型号卫星激光通信终端的研制和成功在轨验证。

目前,在“大零号湾”内,该企业已经成功研制了多款面向航空航天和地面的激光通信应用场景的产品,并已经实现了在轨技术验证。

谭俊说,在“大零号湾”创业,区域位置人才优势非常明显,很多老同事都在附近工作、生活,同时,相关政策扶持也帮助企业得到了很大力度的融资便利。

上海“大零号湾”藏龙卧虎,这家对标马斯克“星链”卫星通讯公司16个月已完成5轮融资

上海万科华谊万创·新所项目总经理杨晓丽告诉界面新闻,为了方便创业团队进行融资,“大零号湾”中的“华谊万创·新所”园区引进了海通证券、银河证券及银行机构,通过政策宣讲,帮助快速企业掌握最新的扶持政策,不出园区就能进行创业融资。

从国家级、省级课题转化成实际应用成果需要多长时间?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办工作人员吴一航向界面新闻透露,在“大零号湾”的人工智能研究院里,这一周期通常是为6-12个月——相关课题在形成成果之前,研究院智库团队就会对其产业化可行性进行前瞻性判断,随后围绕场景化需求、合作伙伴需求,真实场景应用测试推出小规模的产品,进而将其培养成小巨人或者专精特新的企业。

他还透露,在这一转化模式的“催化”下,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经孵化了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引领的创业企业。

比如,在锂电领域,赛菲利科技推出智慧技能评估锂电池健康状态的技术产品。该企业由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博士创立。

“大零号湾的创业环境可以让科研专家选择做企业家还是做教授、院士。”吴一航说,“如果要做企业家,研究院可以为科研成果提供更多的产业化的团队,并且替创业者去寻找市场,开拓市场,甚至是走向IPO。”

非侵入式脑机有望帮助卒中患者恢复部分身体机能。摄影:杨舒鸿吉

在选择做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束小康选择了做企业家。如今,他作为上海念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带领团队,正致力于非侵入式脑机研发,试图为1700万国内卒中患者带去康复方案。

束小康透露,上海念通于2016年从上海交大师生共创成果转化团队孵化而来。

目前,上海念通智能致力于脑电、肌电、近红外、电刺激等技术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为脑科学、心理学、生机电、人因工程、神经管理、运动康复等科研领域提供专业的技术解决方案。

他向记者表示,在医疗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可以用于数字医疗,帮助肌无力的老人或者脑卒中患者做基于机电信号的神经反馈训练。以念通的eCon-Hand脑机接口上肢医用康复训练仪为例,它可以辅助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手功能康复训练。

训练仪由脑机接口模块和外骨骼机械手两部分组成。脑机接口模块可实时采集患者脑电波信号,解析患者运动意图,并转换为控制指令驱动外骨骼机械手运动,辅助患者患侧手进行主动康复训练。作为传统治疗手段的补充或替代治疗措施,有望提升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水平。

谈及“大零号湾”的创业环境,束小康表示,作为学院派创业者,本身缺乏产业经验,但是在“大零号湾”,初创企业可以享受到产业辅导,包括每周四的“创始人例会”,“大零号湾”可以邀请到非常优秀的企业创始人或者创业者来分享创业经验。

束小康透露,目前旗下产品正在申请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有望在明年第一季度可以进医院服务消费者。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