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最闪亮的小城,全球每10颗人工宝石就有7颗产自这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最闪亮的小城,全球每10颗人工宝石就有7颗产自这里

梧州人工宝石每年销售量以亿件计,远超黄金、白银。

文|快刀财经 果子离

在广西梧州,以往走在步埠路上,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身农民装束的汉子,用塑料编织袋或半旧的皮包,装着十几斤闪闪发光的人工宝石,在珠宝店与老板交接货物、讨价还价。这些晶莹剔透的人工宝石,在灯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如此神奇的情景,在当地人眼中却是早已司空见惯。

地处粤桂交界处的梧州,历来被视为桂东门户;又因位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江汇流之地,自古被称作“三江总汇”。40年来,一种不起眼的人工宝石在当地扎根、做大并成行成市,让梧州逐渐演变为网友口中“中国最闪亮的小城”。

目前,梧州市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宝石加工和贸易集散地,人工宝石的年产量超1000亿粒,占中国产量80%、全球70%以上,2021年综合产值达40亿元。

01 源自偶然的“发家”

天然宝石数量稀少且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很难随心所欲地大肆购买。但人工宝石就不一样啦,不仅外表美观,价格还低廉,满足了不少普通人佩戴珠宝的需求。许多中东的石油大亨喜欢用各式人工宝石来装点房屋,印度人也爱用七彩宝石来打扮自己,廉价的人工宝石在海内外颇受欢迎。

如今,梧州人工宝石每年销售量以亿件计,远远超过黄金、白银,是典型的小商品占据大市场。

人工宝石产业之所以能在梧州发展壮大,缘于一次偶然。

1982年,香港宝石制造商人崔福明来梧州探亲访友。彼时梧州正处于改革开放浪潮之下,嗅到发展商机的崔福明,果断将宝石加工厂搬到梧州万秀区北环路小学,通过“校办厂”、来料加工的形式发展人工宝石加工事业,由此点燃了梧州人工宝石产业的“星星之火”。

得益于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天时”,以及毗邻粤港澳水运交通优势的“地利”,一批港澳台宝石商人带着资金、技术、设备相继来到了梧州,也带动了当地商人纷纷投身人工宝石行业。

此后10年,崔福明点燃的“星星之火”,迅速成“燎原之势”。

来自美国、沙特阿拉伯、韩国、意大利、墨西哥、印度等国商人云集步埠路,进行着人工宝石的贸易。据梧州老一辈人工宝石商人回忆,2000年前后,梧州市区常住人口不过30万,而从事人工宝石加工的务工人员就超过10万人。

随着行业壮大,原来“前店后厂”作坊式的店铺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1993年后,梧州人工宝石加工逐步走向集群化发展。1999年,在一众宝石从业者的努力下,梧州市宝石商会正式成立。

在宝石商会的提议下,梧州宝石城的建设项目被提上了日程,以“宝石城”专业市场,取代“宝石街”的游动式市场,让经营者拥有固定交易场所,结束昔日散兵游勇的状态。

2003年,占地面积超2万平方米、内有商铺500多间的宝石城正式建成,这里也成为梧州人工宝石最重要的加工销售场所。

自宝石城建成投入使用后的近十年,梧州宝石产业迎来了喷井式发展。梧州市政府也顺应时势,将人造宝石加工业列入“十五”期间梧州市支柱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幅度降低水、电、地价,鼓励人造宝石商人扩大投资。

这一时期,梧州全市拥有宝石加工设备将近8 万台,每年加工宝石总量超过60 亿粒,规格近一万种。原本安静的梧州步埠路变得愈发热闹。在相当很长一段时间里,步埠路日夜通明地响彻着宝石加工的声音。

那时梧州商贾辐辏、客似云来,无愧“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名号。

02 穿越“成长的阵痛”

繁荣之下,也隐藏着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严重依赖出口的梧州人工宝石行业当头一棒。大批外国客商退单,这直接导致了多家宝石公司库存严重积压,货款被拖欠甚至破产。

金融危机的寒意,蔓延至各行各业,也让梧州人造宝石产业链相对单一、产品低端趋同等弊病暴露无遗。

长期以来,梧州人工宝石产业主要集中在打磨、切割等初级加工领域,附加值并不高,再加上行业无序竞争,利润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加工期间造成的噪音、废物污染,也让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内外冲击之下,梧州人工宝石从业者从巅峰10万多人锐减至5万以下。昔日随处可闻、此起彼伏的磨石声,忽然沉寂了。

连番打击,让来料加工式的梧州人工宝石产业,面临“成长中的阵痛”。不过,梧州也没有就此沉寂,而是痛定思痛,毅然转型。

事实上,人工宝石的利润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其诞生之日便伴随其中。要为做大做强人工宝石产业,梧州必须做出改变。

为此,梧州市走出了关键两步。

第一步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人工宝石附加值。

早期,梧州当地人工宝石产业基本聚焦在人造宝石加工上,而上游的原料生产环节和下游的镶嵌饰品产业,基本上游离在梧州市场之外。单纯的人造宝石加工,赚到的利润,在整个产业链上少得可怜。

俗称“锆石”的立方氧化锆,是生产人工宝石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2012年前后,梧州每年生产宝石半成品所消耗的立方氧化锆约4600吨以上,而这些原材料几乎都源自四川、江西等地。

向上游延伸,本身就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的梧州在着力引入相关设备后,在本土自己生产立方氧化锆等原材料,减少外部依赖,进一步压缩成本。

向下游拓展,梧州从起初的从单纯模仿,转变为加强自主设计、充分挖掘人工宝石的附加值。

产业园生产模式,也是梧州人工宝石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举措。梧州市已建成多个宝石加工园,可容纳宝石加工机械多达数千套。现如今,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已从单一的加工产业集群,向集加工、制造、设计、商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群转变。

第二步是擦亮“梧州宝石节”的金字招牌。

梧州宝石节始于2004年,原本作为向海内外推介人工宝石的重要窗口。酒香也怕巷子深,2008年金融危机后,梧州更加重视宝石节的作用。

作为梧州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的经贸会展盛会,梧州宝石节通过“节庆搭台,经贸唱戏”的形式,推动众多项目签约落实。

以宝石为媒,以节会友,梧州搭平台、聚客商、打品牌、旺市场、促发展。单是2022年的梧州宝石节,就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达251.5亿元。

梧州宝石节举办十多年来,不仅成为人工宝石产业走向世界的窗口,更成为当地对外开放合作、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海内外客商在人工宝石加工经营和其他领域创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商机。

03 寻找“施华洛世奇”

还在发展壮大的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并非毫无烦恼。人造宝石附加值低、过度内卷,依然是困扰着从业者的大难题。2015年《梧州日报》就曾刊文报道,由于产业发展遭遇瓶颈,行业内部过于内卷,当地宝石商人的利润低至只有5%左右。

向“施华洛世奇”学习、打造自己的“施华洛世奇”,成为梧州人工宝石产业突破自我的一大命题。

同为人造宝石出身,施华洛世奇以切割工艺和设计出名,其产品近些年在全球不断拓展市场,成为不少消费者眼里的“轻奢品牌”。除了通透的质地外,堪比钻石切割的精准工艺,也让施华洛世奇广受青睐。其经典的小天鹅项链,就连一些明星也爱不释手。

如今只要提起“人工水晶”,消费者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品牌就是施华洛世奇。不夸张地说,当下施华洛世奇将人工水晶珠宝做到了极致,已然成为“人工水晶”的权威和风向标。

论历史,梧州已深耕人工宝石行业40年,论人工,梧州从业者众多;但从业者赚取的利润,跟施华洛世奇比,还是“小巫见大巫”。2022年,施华洛世奇业绩增幅创过去7年新高,销售额高达18.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9亿元。

归根到底,梧州人工宝石行业还是缺少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本土龙头品牌。

纵观中国人工宝石行业整体发展,品牌化程度普遍不高。梧州人工宝石从业者们,前期多以贸易起家,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才大力发展国内加工、批发业务;对于品牌的定位、工艺的提升,还缺乏全盘考虑和足够的工艺研发投入。

众所周知,宝石首饰行业的大部分利润,集中在首饰镶嵌、饰品等产业链下游。有业内人士透露,普通工人打磨出来的人工宝石初级成品可能只卖2元左右,但经过镶嵌加工成品牌饰品,一般可以卖到两三百元,升值空间过百倍。面对行业整体利润下降的大趋势,梧州从业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宝石镶嵌业。

施华洛世奇的成功,在于其精湛的工艺和巨额成本的营销,将原本100块钱的人工宝石,打造出价值1000块钱的绚烂效果;用水晶作为创作的元素和载体,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未来,梧州人工宝石产业想要更上一层楼,还需在设计上多下功夫,打造自己的“施华洛世奇”。

参考资料:

1.经济参考报-广西梧州:"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亟待突破困局

2.梧州日报-30余载岁月,梧州这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名片日益响亮

3.新华网-“世界人工宝石之都”30年产业的“加减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最闪亮的小城,全球每10颗人工宝石就有7颗产自这里

梧州人工宝石每年销售量以亿件计,远超黄金、白银。

文|快刀财经 果子离

在广西梧州,以往走在步埠路上,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一身农民装束的汉子,用塑料编织袋或半旧的皮包,装着十几斤闪闪发光的人工宝石,在珠宝店与老板交接货物、讨价还价。这些晶莹剔透的人工宝石,在灯光照耀下闪闪发亮。

如此神奇的情景,在当地人眼中却是早已司空见惯。

地处粤桂交界处的梧州,历来被视为桂东门户;又因位于浔江、桂江、西江三江汇流之地,自古被称作“三江总汇”。40年来,一种不起眼的人工宝石在当地扎根、做大并成行成市,让梧州逐渐演变为网友口中“中国最闪亮的小城”。

目前,梧州市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宝石加工和贸易集散地,人工宝石的年产量超1000亿粒,占中国产量80%、全球70%以上,2021年综合产值达40亿元。

01 源自偶然的“发家”

天然宝石数量稀少且价格昂贵,普通老百姓很难随心所欲地大肆购买。但人工宝石就不一样啦,不仅外表美观,价格还低廉,满足了不少普通人佩戴珠宝的需求。许多中东的石油大亨喜欢用各式人工宝石来装点房屋,印度人也爱用七彩宝石来打扮自己,廉价的人工宝石在海内外颇受欢迎。

如今,梧州人工宝石每年销售量以亿件计,远远超过黄金、白银,是典型的小商品占据大市场。

人工宝石产业之所以能在梧州发展壮大,缘于一次偶然。

1982年,香港宝石制造商人崔福明来梧州探亲访友。彼时梧州正处于改革开放浪潮之下,嗅到发展商机的崔福明,果断将宝石加工厂搬到梧州万秀区北环路小学,通过“校办厂”、来料加工的形式发展人工宝石加工事业,由此点燃了梧州人工宝石产业的“星星之火”。

得益于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天时”,以及毗邻粤港澳水运交通优势的“地利”,一批港澳台宝石商人带着资金、技术、设备相继来到了梧州,也带动了当地商人纷纷投身人工宝石行业。

此后10年,崔福明点燃的“星星之火”,迅速成“燎原之势”。

来自美国、沙特阿拉伯、韩国、意大利、墨西哥、印度等国商人云集步埠路,进行着人工宝石的贸易。据梧州老一辈人工宝石商人回忆,2000年前后,梧州市区常住人口不过30万,而从事人工宝石加工的务工人员就超过10万人。

随着行业壮大,原来“前店后厂”作坊式的店铺已经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1993年后,梧州人工宝石加工逐步走向集群化发展。1999年,在一众宝石从业者的努力下,梧州市宝石商会正式成立。

在宝石商会的提议下,梧州宝石城的建设项目被提上了日程,以“宝石城”专业市场,取代“宝石街”的游动式市场,让经营者拥有固定交易场所,结束昔日散兵游勇的状态。

2003年,占地面积超2万平方米、内有商铺500多间的宝石城正式建成,这里也成为梧州人工宝石最重要的加工销售场所。

自宝石城建成投入使用后的近十年,梧州宝石产业迎来了喷井式发展。梧州市政府也顺应时势,将人造宝石加工业列入“十五”期间梧州市支柱产业,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大幅度降低水、电、地价,鼓励人造宝石商人扩大投资。

这一时期,梧州全市拥有宝石加工设备将近8 万台,每年加工宝石总量超过60 亿粒,规格近一万种。原本安静的梧州步埠路变得愈发热闹。在相当很长一段时间里,步埠路日夜通明地响彻着宝石加工的声音。

那时梧州商贾辐辏、客似云来,无愧“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名号。

02 穿越“成长的阵痛”

繁荣之下,也隐藏着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严重依赖出口的梧州人工宝石行业当头一棒。大批外国客商退单,这直接导致了多家宝石公司库存严重积压,货款被拖欠甚至破产。

金融危机的寒意,蔓延至各行各业,也让梧州人造宝石产业链相对单一、产品低端趋同等弊病暴露无遗。

长期以来,梧州人工宝石产业主要集中在打磨、切割等初级加工领域,附加值并不高,再加上行业无序竞争,利润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加工期间造成的噪音、废物污染,也让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

内外冲击之下,梧州人工宝石从业者从巅峰10万多人锐减至5万以下。昔日随处可闻、此起彼伏的磨石声,忽然沉寂了。

连番打击,让来料加工式的梧州人工宝石产业,面临“成长中的阵痛”。不过,梧州也没有就此沉寂,而是痛定思痛,毅然转型。

事实上,人工宝石的利润低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其诞生之日便伴随其中。要为做大做强人工宝石产业,梧州必须做出改变。

为此,梧州市走出了关键两步。

第一步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人工宝石附加值。

早期,梧州当地人工宝石产业基本聚焦在人造宝石加工上,而上游的原料生产环节和下游的镶嵌饰品产业,基本上游离在梧州市场之外。单纯的人造宝石加工,赚到的利润,在整个产业链上少得可怜。

俗称“锆石”的立方氧化锆,是生产人工宝石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2012年前后,梧州每年生产宝石半成品所消耗的立方氧化锆约4600吨以上,而这些原材料几乎都源自四川、江西等地。

向上游延伸,本身就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的梧州在着力引入相关设备后,在本土自己生产立方氧化锆等原材料,减少外部依赖,进一步压缩成本。

向下游拓展,梧州从起初的从单纯模仿,转变为加强自主设计、充分挖掘人工宝石的附加值。

产业园生产模式,也是梧州人工宝石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举措。梧州市已建成多个宝石加工园,可容纳宝石加工机械多达数千套。现如今,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已从单一的加工产业集群,向集加工、制造、设计、商贸、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群转变。

第二步是擦亮“梧州宝石节”的金字招牌。

梧州宝石节始于2004年,原本作为向海内外推介人工宝石的重要窗口。酒香也怕巷子深,2008年金融危机后,梧州更加重视宝石节的作用。

作为梧州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广的经贸会展盛会,梧州宝石节通过“节庆搭台,经贸唱戏”的形式,推动众多项目签约落实。

以宝石为媒,以节会友,梧州搭平台、聚客商、打品牌、旺市场、促发展。单是2022年的梧州宝石节,就签约项目25个,总投资达251.5亿元。

梧州宝石节举办十多年来,不仅成为人工宝石产业走向世界的窗口,更成为当地对外开放合作、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海内外客商在人工宝石加工经营和其他领域创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商机。

03 寻找“施华洛世奇”

还在发展壮大的梧州人工宝石产业并非毫无烦恼。人造宝石附加值低、过度内卷,依然是困扰着从业者的大难题。2015年《梧州日报》就曾刊文报道,由于产业发展遭遇瓶颈,行业内部过于内卷,当地宝石商人的利润低至只有5%左右。

向“施华洛世奇”学习、打造自己的“施华洛世奇”,成为梧州人工宝石产业突破自我的一大命题。

同为人造宝石出身,施华洛世奇以切割工艺和设计出名,其产品近些年在全球不断拓展市场,成为不少消费者眼里的“轻奢品牌”。除了通透的质地外,堪比钻石切割的精准工艺,也让施华洛世奇广受青睐。其经典的小天鹅项链,就连一些明星也爱不释手。

如今只要提起“人工水晶”,消费者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个品牌就是施华洛世奇。不夸张地说,当下施华洛世奇将人工水晶珠宝做到了极致,已然成为“人工水晶”的权威和风向标。

论历史,梧州已深耕人工宝石行业40年,论人工,梧州从业者众多;但从业者赚取的利润,跟施华洛世奇比,还是“小巫见大巫”。2022年,施华洛世奇业绩增幅创过去7年新高,销售额高达18.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39亿元。

归根到底,梧州人工宝石行业还是缺少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本土龙头品牌。

纵观中国人工宝石行业整体发展,品牌化程度普遍不高。梧州人工宝石从业者们,前期多以贸易起家,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才大力发展国内加工、批发业务;对于品牌的定位、工艺的提升,还缺乏全盘考虑和足够的工艺研发投入。

众所周知,宝石首饰行业的大部分利润,集中在首饰镶嵌、饰品等产业链下游。有业内人士透露,普通工人打磨出来的人工宝石初级成品可能只卖2元左右,但经过镶嵌加工成品牌饰品,一般可以卖到两三百元,升值空间过百倍。面对行业整体利润下降的大趋势,梧州从业者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宝石镶嵌业。

施华洛世奇的成功,在于其精湛的工艺和巨额成本的营销,将原本100块钱的人工宝石,打造出价值1000块钱的绚烂效果;用水晶作为创作的元素和载体,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

未来,梧州人工宝石产业想要更上一层楼,还需在设计上多下功夫,打造自己的“施华洛世奇”。

参考资料:

1.经济参考报-广西梧州:"世界人工宝石之都"亟待突破困局

2.梧州日报-30余载岁月,梧州这张“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的名片日益响亮

3.新华网-“世界人工宝石之都”30年产业的“加减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