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即将“摘B”的诺诚健华一季度营收大涨六成,但何时扭亏仍是未知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即将“摘B”的诺诚健华一季度营收大涨六成,但何时扭亏仍是未知数

“摘B”只是开始,何时盈利才是市场关注焦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510日,创新生物医药企业诺诚健华(09969.HK688428.SH)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89亿元,同比上涨58.99%。主要得益于奥布替尼销售额增长带动,药品销售收入1.51亿元,增幅达43.46%

但业绩大增并未让诺诚健华从亏损漩涡中跳出,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40.6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747.44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

就在财报发布的前两天,当时名称仍是诺诚健华-B”的公司宣布同月12日起正式将“B”标记移出股票代码。

诺诚健华成立于20158月,主要围绕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新药研发。20203月,公司适用港股18A章规则登陆港交所;两年半后又登陆科创板,实现“A+H”上市。

是否带“B”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观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状况,特别是生物医药公司,昭示着创新药研发销售的业绩贡献。

带动诺诚健华B”的最大贡献源头,莫过于其自主研发的首个新药奥布替尼,该药于20201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

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缩小89.51%。诺诚健华表示,主要由于药品销售收入增长。

靠着BTK抑制剂奥布替尼,诺诚健华基本实现收支平衡。2021年底奥布替尼被纳入医保。2022年,诺诚健华营收6.25亿元,其中奥布替尼销售收入约5.66亿元,较上年同期大涨163.6%

不过,“摘B”对于诺诚健华来说只是开始,何时盈利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纳入医保后的快速放量使奥布替尼顺利商业化落地,但这还不够。从商业化逻辑来看,创新药主要依靠三方面:医保放量、更多适应症的拓展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

“出海”成为关键之一,但诺诚建华却遭遇了“黑天鹅”事件。

今年2月,纳斯达克上市美国生物科技公司BiogenInc.(渤健)决定终止与诺诚健华的全球独家合作。这需要追溯至20217月,诺诚健华将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领域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授权给渤健

双方并未公开合作终止的原因。消息公布的次日,开市后诺诚健华港股一度下跌超过30%,科创板股票最大跌幅接近20%

全球范围内,奥布替尼属于BTK抑制剂赛道内的第二代产品。自2013年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诞生以来,已过去10年。在此期间,众多医药企业扎堆研发BTK抑制剂,如阿斯利康、小野制药等先后推出第二代BTK抑制剂。

截至2022年末,全球共有6款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是最晚获批的一款。

而在国内,包括百济神州、浙江导明、信诺维等多家药企的BTK靶向新药已进入临床或上市阶段。Insight数据库显示,国内当前已有约10家企业布局伊布替尼仿制药,后入局者如恒瑞医药、艾森医药采取了差异化开发策略。

这一赛道趋向白热化——国内BTK抑制剂市场将形成进口药、国产创新药、国产仿制药“三足鼎立”的局面。

目前,伊布替尼已在超80个国家及地区获批。而百济神州旗下的泽布替尼亦在超过65个国家及地区获批。百济神州一季报显示,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为14.4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现阶段,诺诚健华研发了9种候选药物,包括3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和6种处于IND准备阶段的自主研发候选药物。但能够为公司提供收益的,仅有奥布替尼一款产品。

缺乏先发优势、欲出海却出师未捷、产品架构单一,都导致其竞争力尚未体现。

资本市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过去近两年内,诺诚健华在港股市场的股价呈现断崖式下跌,从20217月最高点的约460亿港元,跌至今年5月的约150亿港元,市值蒸发超过300亿港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即将“摘B”的诺诚健华一季度营收大涨六成,但何时扭亏仍是未知数

“摘B”只是开始,何时盈利才是市场关注焦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510日,创新生物医药企业诺诚健华(09969.HK688428.SH)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

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89亿元,同比上涨58.99%。主要得益于奥布替尼销售额增长带动,药品销售收入1.51亿元,增幅达43.46%

但业绩大增并未让诺诚健华从亏损漩涡中跳出,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40.65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亏损1747.44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

就在财报发布的前两天,当时名称仍是诺诚健华-B”的公司宣布同月12日起正式将“B”标记移出股票代码。

诺诚健华成立于20158月,主要围绕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新药研发。20203月,公司适用港股18A章规则登陆港交所;两年半后又登陆科创板,实现“A+H”上市。

是否带“B”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直观反映公司主营业务状况,特别是生物医药公司,昭示着创新药研发销售的业绩贡献。

带动诺诚健华B”的最大贡献源头,莫过于其自主研发的首个新药奥布替尼,该药于202012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患者以及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

1-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缩小89.51%。诺诚健华表示,主要由于药品销售收入增长。

靠着BTK抑制剂奥布替尼,诺诚健华基本实现收支平衡。2021年底奥布替尼被纳入医保。2022年,诺诚健华营收6.25亿元,其中奥布替尼销售收入约5.66亿元,较上年同期大涨163.6%

不过,“摘B”对于诺诚健华来说只是开始,何时盈利才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纳入医保后的快速放量使奥布替尼顺利商业化落地,但这还不够。从商业化逻辑来看,创新药主要依靠三方面:医保放量、更多适应症的拓展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

“出海”成为关键之一,但诺诚建华却遭遇了“黑天鹅”事件。

今年2月,纳斯达克上市美国生物科技公司BiogenInc.(渤健)决定终止与诺诚健华的全球独家合作。这需要追溯至20217月,诺诚健华将奥布替尼在多发性硬化领域全球独家权利,以及除中国以外区域内的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的独家权利授权给渤健

双方并未公开合作终止的原因。消息公布的次日,开市后诺诚健华港股一度下跌超过30%,科创板股票最大跌幅接近20%

全球范围内,奥布替尼属于BTK抑制剂赛道内的第二代产品。自2013年第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诞生以来,已过去10年。在此期间,众多医药企业扎堆研发BTK抑制剂,如阿斯利康、小野制药等先后推出第二代BTK抑制剂。

截至2022年末,全球共有6款获批上市的BTK抑制剂,奥布替尼是最晚获批的一款。

而在国内,包括百济神州、浙江导明、信诺维等多家药企的BTK靶向新药已进入临床或上市阶段。Insight数据库显示,国内当前已有约10家企业布局伊布替尼仿制药,后入局者如恒瑞医药、艾森医药采取了差异化开发策略。

这一赛道趋向白热化——国内BTK抑制剂市场将形成进口药、国产创新药、国产仿制药“三足鼎立”的局面。

目前,伊布替尼已在超80个国家及地区获批。而百济神州旗下的泽布替尼亦在超过65个国家及地区获批。百济神州一季报显示,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为14.4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现阶段,诺诚健华研发了9种候选药物,包括3种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和6种处于IND准备阶段的自主研发候选药物。但能够为公司提供收益的,仅有奥布替尼一款产品。

缺乏先发优势、欲出海却出师未捷、产品架构单一,都导致其竞争力尚未体现。

资本市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过去近两年内,诺诚健华在港股市场的股价呈现断崖式下跌,从20217月最高点的约460亿港元,跌至今年5月的约150亿港元,市值蒸发超过300亿港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