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2025年社区门诊量占比将达40%以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2025年社区门诊量占比将达40%以上

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5分钟慢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同时,社区常见病诊疗服务与上级医院纵向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康复护理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社区门诊量占上海常住居民门诊总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刘素楠

上海市政府官网日前发布的《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上海将加快资源配置和治理创新,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现代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根据《方案》,上海将因地制宜新建、改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5分钟慢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同时,社区常见病诊疗服务与上级医院纵向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康复护理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社区门诊量占上海常住居民门诊总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完成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社区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指标全面达标,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当前,上海有24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所分中心,844个服务站、1142个村卫生室,能够为居民提供基本诊疗、家庭医生、公共卫生等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服务。

聚焦功能定位、分级诊疗、签约服务等方面,《方案》共提出24条具体措施。

《方案》指出,上海将提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鉴别诊断和分诊、转诊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诊疗和急救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可以开展适宜外科手术。同时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社区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功能,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提升重大传染病社区预警能力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协同做好社区疫情调查处置。

在分级诊疗方面,《方案》明确上海要优化门诊和转诊预约服务。

具体体现为,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推行非急诊预约服务制度,鼓励非急诊患者通过基层预约转诊就诊;加强门诊号源统筹管理,二、三级医院号源分配向社区倾斜,为社区预约上级号源提供支撑;在市级医院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建立转诊工作责任制,在医院门诊总服务台设立服务专窗,安排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的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上海还将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加大上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学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撑力度,建立信息数据统一归口和共享机制。

同时,《方案》明确上海基本医保基金增量将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根据诊疗比例情况,动态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预算总额,探索建立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付费等医保支付机制。

此外,上海还将优化参保人员在社区和上级医院就诊的医保报销比例设置,引导居民就诊下沉;根据居民需求增加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放宽技术准入标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目录,合理确定适宜项目价格并纳入医保支付。

作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自2011年在上海实施至今已超10年。

据悉,目前上海累计签约达920万人,按常住人口来算,签约率在37%左右,今年目标签约率达39%。家庭医生签约人群结构上仍有差异,65岁以上老人签约率近90%,许多上班族、年轻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缺乏全面了解。

落实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责任,《方案》明确下一步上海将推进以家庭为单元的签约服务,形成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同时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延伸至养老机构,推进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商务楼宇、校园等功能社区人群的签约服务。

根据《方案》,到2025年,上海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45%。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2025年社区门诊量占比将达40%以上

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5分钟慢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同时,社区常见病诊疗服务与上级医院纵向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康复护理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社区门诊量占上海常住居民门诊总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黄景源

界面新闻编辑 | 刘素楠

上海市政府官网日前发布的《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明确,上海将加快资源配置和治理创新,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完备、服务优质的现代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根据《方案》,上海将因地制宜新建、改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设施15分钟慢行可达覆盖率达到90%以上;同时,社区常见病诊疗服务与上级医院纵向同质化水平显著提升,康复护理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社区门诊量占上海常住居民门诊总量的比例达到40%以上。

到2025年,上海将基本完成社区健康管理中心建设,社区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管理指标全面达标,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当前,上海有24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所分中心,844个服务站、1142个村卫生室,能够为居民提供基本诊疗、家庭医生、公共卫生等形式多样的卫生健康服务。

聚焦功能定位、分级诊疗、签约服务等方面,《方案》共提出24条具体措施。

《方案》指出,上海将提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鉴别诊断和分诊、转诊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诊疗和急救服务水平,有条件的可以开展适宜外科手术。同时加强社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社区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功能,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提升重大传染病社区预警能力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协同做好社区疫情调查处置。

在分级诊疗方面,《方案》明确上海要优化门诊和转诊预约服务。

具体体现为,在二级及以上医院推行非急诊预约服务制度,鼓励非急诊患者通过基层预约转诊就诊;加强门诊号源统筹管理,二、三级医院号源分配向社区倾斜,为社区预约上级号源提供支撑;在市级医院和区域性医疗中心建立转诊工作责任制,在医院门诊总服务台设立服务专窗,安排经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的签约居民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上海还将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加大上级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学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撑力度,建立信息数据统一归口和共享机制。

同时,《方案》明确上海基本医保基金增量将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倾斜,根据诊疗比例情况,动态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预算总额,探索建立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付费等医保支付机制。

此外,上海还将优化参保人员在社区和上级医院就诊的医保报销比例设置,引导居民就诊下沉;根据居民需求增加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放宽技术准入标准;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目录,合理确定适宜项目价格并纳入医保支付。

作为“健康守门人”的家庭医生自2011年在上海实施至今已超10年。

据悉,目前上海累计签约达920万人,按常住人口来算,签约率在37%左右,今年目标签约率达39%。家庭医生签约人群结构上仍有差异,65岁以上老人签约率近90%,许多上班族、年轻人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缺乏全面了解。

落实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责任,《方案》明确下一步上海将推进以家庭为单元的签约服务,形成稳定的签约服务关系;同时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延伸至养老机构,推进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商务楼宇、校园等功能社区人群的签约服务。

根据《方案》,到2025年,上海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45%。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