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坚守数载后,墨水屏手机还是到了退场的时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坚守数载后,墨水屏手机还是到了退场的时刻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三易生活

如今,又一家手机厂商或已徘徊在退出江湖的边缘。日前有消息显示,海信手机天猫旗舰店已停运,相关页面则显示“店铺终止经营公告,本店铺拟于2023年06月07日自主终止经营”。

作为如今十分重要的线上销售渠道,天猫无疑是各大手机厂商的重要阵地之一,通常情况下是不太可能主动停运的。所以这也意味着海信手机或许已经距离消失在大众视野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墨水屏手机这个概念终究也没能让海信手机熬过智能手机行业的这个冬天。

2018年在全面屏概念席卷手机圈、也就是智能手机黄金时代的尾声时,一线大厂共同分食中小厂商的市场份额无疑是彼时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面对供应链更强大、技术实力更雄厚、资金更充足的大厂,中小厂商已然是被全方位碾压。因此寻求细分市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也就成为了不甘退出这个圈子的海信手机的策略。

在手机行业作为小厂的海信,选择了从号称“国礼”的Yota手中接过了墨水屏手机的旗帜,并陆续推出过诸如A6L、A5 Pro CC、A7 CC等一大批以墨水屏为卖点的机型。

那么为何海信选择的墨水屏,没能使得其成为“小而美”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如今电子墨水屏的受众规模,已经实在是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手机品牌的“新陈代谢”了。

电子墨水屏即使用电子墨水的屏幕,其显示效果类似于纸上的墨,其表面附着很多体积很小的“微胶囊”,并封装了带有负电的黑色颗粒和带有正电的白色颗粒,是通过改变电荷使得不同颜色的颗粒有序排列,从而呈现出黑白分明的可视化效果。

墨水屏的核心卖点,自然就是更为出色的阅读体验。电子墨水屏发光靠的是漫反射外界的光,液晶屏靠的则是LED背光,从光谱来看,自然光的蓝光能量远低于LED,而蓝光则正是伤眼的罪魁祸首。再加上电子墨水屏不需要依靠电流来维持,其显示画面是稳定的、也不会有频闪,因此就完美规避了OLED屏幕的缺陷。所以模拟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且不伤眼,就是电子墨水屏的关键性优势,因此它也被认为是一个对于传统纸质书籍和液晶屏设备的补充,最大的优势和劣势也都是更聚焦于阅读体验。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功能单一意味就着电子书墨水屏只适合文字内容的阅读使用,即使是海信A7 CC等新品配备的是彩色墨水屏,但是无论在色域、色深、还是色准上,都与主流智能手机的OLED或LCD屏幕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墨水屏机型由于屏幕的限制,天然就不契合影像、游戏这两大智能手机的重要使用场景。

简而言之,也就是墨水屏手机的目标受众其实非常清晰,那就是阅读爱好者,以满足他们看书、看文件、看图纸的需求,并且只用一台手机就可以实现兼顾阅读和日常生活,而无需额外购买单独的电子书阅读器。

但不同于Yota,海信选择了走性价比路线、而非精致做工的高溢价方向。以海信方面在去年5月发布的机型A9为例,它采用的是一块具备300PPI的6.1英寸单色墨水屏,并提供了36级双色温调节的阅读灯,还支持HyperWave显示引擎,搭载高通骁龙662主控,售价为1799元起。

但海信却没有想到,电子书阅读器这类产品的价格战会来到如此猛烈。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可谓是一路走低,如今只需要几百元就能买到一台同样配备墨水屏的这类产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海信墨水屏机型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了,并且消费者们也发现,墨水屏占据了这类机型的一大部分物料成本,以至于抛开墨水屏后,海信这些手机的其他硬件配置水准比主流厂商的千元机都要逊色不少。而即使是有阅读需求的消费者也会很快意识到,同样的预算用来购买电子书阅读器+常规智能手机会更有性价比。

当然,产品力出现问题可能还不是关键,海信这类机型最核心的问题或许是墨水屏的受众群体呈现出的是持续萎缩的状态。当年对于亚马逊的Kindle,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曾点评到,“这是款没有希望的产品,因为未来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少”。

必须要承认的是,如今读书的环境已经越来越好,拜互联网所赐、好书更是唾手可得,但消费者现在受到的诱惑和干扰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读书俨然不再是一个大家接收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渠道,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扮演这一角色的效果显然更好,所以也意味着墨水屏手机的潜在受众增长极为缓慢。

更加致命的是,由于墨水屏本身的特质导致它不太需要高性能作为支撑,而且使用寿命可谓是超长。在换机周期比传统智能手机产品更长、受众群体又更少的情况下,也就是妥妥的夕阳赛道了。

所以如今只能说,墨水屏手机或许是生错了时代,如果在功能机时代,这类机型或许会开辟一条新的赛道。但在当下的智能手机时代,是游戏不好玩、还是短视频不够让人上瘾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海信视像

3.6k
  • 机构风向标 | 海信视像(600060)2024年三季度已披露前十大机构累计持仓占比59.74%
  • 山东城市观察 | 迈向可持续未来,山东为何频现“灯塔工厂”?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坚守数载后,墨水屏手机还是到了退场的时刻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文|三易生活

如今,又一家手机厂商或已徘徊在退出江湖的边缘。日前有消息显示,海信手机天猫旗舰店已停运,相关页面则显示“店铺终止经营公告,本店铺拟于2023年06月07日自主终止经营”。

作为如今十分重要的线上销售渠道,天猫无疑是各大手机厂商的重要阵地之一,通常情况下是不太可能主动停运的。所以这也意味着海信手机或许已经距离消失在大众视野几乎只有一步之遥,墨水屏手机这个概念终究也没能让海信手机熬过智能手机行业的这个冬天。

2018年在全面屏概念席卷手机圈、也就是智能手机黄金时代的尾声时,一线大厂共同分食中小厂商的市场份额无疑是彼时这个行业最真实的写照。面对供应链更强大、技术实力更雄厚、资金更充足的大厂,中小厂商已然是被全方位碾压。因此寻求细分市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也就成为了不甘退出这个圈子的海信手机的策略。

在手机行业作为小厂的海信,选择了从号称“国礼”的Yota手中接过了墨水屏手机的旗帜,并陆续推出过诸如A6L、A5 Pro CC、A7 CC等一大批以墨水屏为卖点的机型。

那么为何海信选择的墨水屏,没能使得其成为“小而美”呢?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如今电子墨水屏的受众规模,已经实在是不足以支撑起一个手机品牌的“新陈代谢”了。

电子墨水屏即使用电子墨水的屏幕,其显示效果类似于纸上的墨,其表面附着很多体积很小的“微胶囊”,并封装了带有负电的黑色颗粒和带有正电的白色颗粒,是通过改变电荷使得不同颜色的颗粒有序排列,从而呈现出黑白分明的可视化效果。

墨水屏的核心卖点,自然就是更为出色的阅读体验。电子墨水屏发光靠的是漫反射外界的光,液晶屏靠的则是LED背光,从光谱来看,自然光的蓝光能量远低于LED,而蓝光则正是伤眼的罪魁祸首。再加上电子墨水屏不需要依靠电流来维持,其显示画面是稳定的、也不会有频闪,因此就完美规避了OLED屏幕的缺陷。所以模拟纸质书的阅读体验、且不伤眼,就是电子墨水屏的关键性优势,因此它也被认为是一个对于传统纸质书籍和液晶屏设备的补充,最大的优势和劣势也都是更聚焦于阅读体验。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功能单一意味就着电子书墨水屏只适合文字内容的阅读使用,即使是海信A7 CC等新品配备的是彩色墨水屏,但是无论在色域、色深、还是色准上,都与主流智能手机的OLED或LCD屏幕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墨水屏机型由于屏幕的限制,天然就不契合影像、游戏这两大智能手机的重要使用场景。

简而言之,也就是墨水屏手机的目标受众其实非常清晰,那就是阅读爱好者,以满足他们看书、看文件、看图纸的需求,并且只用一台手机就可以实现兼顾阅读和日常生活,而无需额外购买单独的电子书阅读器。

但不同于Yota,海信选择了走性价比路线、而非精致做工的高溢价方向。以海信方面在去年5月发布的机型A9为例,它采用的是一块具备300PPI的6.1英寸单色墨水屏,并提供了36级双色温调节的阅读灯,还支持HyperWave显示引擎,搭载高通骁龙662主控,售价为1799元起。

但海信却没有想到,电子书阅读器这类产品的价格战会来到如此猛烈。在过去的两三年时间里,电子书阅读器的价格可谓是一路走低,如今只需要几百元就能买到一台同样配备墨水屏的这类产品。

在这样的情况下,海信墨水屏机型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了,并且消费者们也发现,墨水屏占据了这类机型的一大部分物料成本,以至于抛开墨水屏后,海信这些手机的其他硬件配置水准比主流厂商的千元机都要逊色不少。而即使是有阅读需求的消费者也会很快意识到,同样的预算用来购买电子书阅读器+常规智能手机会更有性价比。

当然,产品力出现问题可能还不是关键,海信这类机型最核心的问题或许是墨水屏的受众群体呈现出的是持续萎缩的状态。当年对于亚马逊的Kindle,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就曾点评到,“这是款没有希望的产品,因为未来读书的人会越来越少”。

必须要承认的是,如今读书的环境已经越来越好,拜互联网所赐、好书更是唾手可得,但消费者现在受到的诱惑和干扰也越来越多。再加上读书俨然不再是一个大家接收知识、增长见识的重要渠道,信息大爆炸的互联网扮演这一角色的效果显然更好,所以也意味着墨水屏手机的潜在受众增长极为缓慢。

更加致命的是,由于墨水屏本身的特质导致它不太需要高性能作为支撑,而且使用寿命可谓是超长。在换机周期比传统智能手机产品更长、受众群体又更少的情况下,也就是妥妥的夕阳赛道了。

所以如今只能说,墨水屏手机或许是生错了时代,如果在功能机时代,这类机型或许会开辟一条新的赛道。但在当下的智能手机时代,是游戏不好玩、还是短视频不够让人上瘾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