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是中国腌肉的一种,主要流行于四川、湖南和广东一带。由于通常是在农历的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肉”。临近农历春节,国内有不少家庭开始制作腊肉香肠,这也算是置办年货的开始。由于无法从国内携带肉制品来美国,在美国的中国超市买到的真空压缩的腊肉不仅价格昂贵,也不见得地道。所以,在美的中华儿女发扬自力更生的优良传统,哪怕是在万里之外,也可以通过勤劳的双手自己制作如腊肉、熏鸭、香肠等传统美食解馋。
然而,华人眼中的美食,在美国人看来简直就是妖魔鬼怪。
10月26日,美国广播公司(ABC)旗下新闻频道以《白石镇的邻居们为了几块吊起来的肉干起了冲突》 为题,报道了刚搬来这里居住不到一个月的华人住户,因为一周前在自家后院挂起了刚腌制好的腊肉和腊鸡晾晒而被周围邻居集体投诉的事件。
消息一出,中外媒体纷纷转载。由于在新闻媒体采访前邻居们还把这事拍照放上了脸书,于是在社交媒体圈里,“华人邻居后院晒腊肉招引苍蝇老鼠”一事,一时间也引起热议。
事情是这样的。原籍中国石家庄的华人夫妇一年前来到美国,妻子正在待产,丈夫是司机。他们一个月前刚搬到纽约的Whitestone社区(距离纽约新中国城法拉盛不远),在这里租下了一个Townhouse(两层楼,带后院的独立房屋)。因为朋友看到他们家宽敞,后院没什么东西,所以把腌制好的腊肉腊鸡拿过来借用他家后院的空地晾晒。没想到,这在国内很平常的事,就算在美国,按理说,在自己的私人区域做任何合法的事情旁人也是无权利干涉的,却引来了邻居们的集体抗议。并且在抗议前,有邻居拍了照片,贴在了社区业主委员会We Love Whitestone的脸书页面,还拨打纽约市府热线311反映问题,也联系了民选官员。最后才联系电视台报道。
事实上,这对被投诉的华人夫妇有些委屈。根据美国中文网的事后回访,首先,华人夫妇透露,腊肉挂出去以后,的确有邻居感到不满,但也有邻居得知这是中国传统美食后表示很感兴趣,并非如外界报道般遭到了所有人的反感;其次,对于参与投诉的邻居Gene DiFolco称他之前有试图找华人夫妇尝试沟通,却被拒之门外这一说法,华人夫妇表示,直到电视台记者敲开她家的门,他们才知道被投诉了,之前一直被蒙在鼓里;而且,华人夫妇在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后,就把肉取下收起来了,但是第二天,邻居又找来了记者,华人夫妇想不通这是为什么。
事实上,华人晒腊肉引争议的事这并不是头一遭。
2014年3月24日,在Voice of NY网站一篇题为《家庭制腌肉可能触发邻里大战》也提到了腌肉在中美文化差异之间这种微妙而敏感的存在。
文章提到,即使是在美国一些像纽约一样的大城市里有港式餐厅或超市售卖腌肉,中国移民家庭还是更喜欢自己做。于是就有了中国移民家庭在阳台、窗户或者后院里晾晒腌好的猪肉、鱼肉或鸭肉这样的场景。然而,这样的做法让他们的美国邻居们非常焦躁不安,甚至反感,尤其是那些从腌肉上散发出来的酱料的味道,更惹来各种抱怨。
这篇文章除了指出晾晒腌肉引来的邻里之间的矛盾外,更提出,专家认为,腌肉最好还是从超市或餐厅购买比较安全,因为自制的腌肉可能达不到卫生标准。当然,这篇文章的撰写也是事出有因。因为在那之前,有纽约的网友拍下了两张在公寓窗户上晾晒腌猪肉和咸鱼的照片放到网上,而不少网友评论,这样的图片着实让他们吓了一跳。美国网友把这种腌肉称为“死肉”(dead meat),更有一些网友猜想是否屋主杀害了家里的宠物。不过,也有一些心大的群众想知道是不是万圣节的装饰放得太久了点儿,还没被取掉。只是,仍然有人因为担心卫生问题而鼓励这家住户的邻居拨打纽约市府热线311进行投诉。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国网友的评论却颇带有些批判意味。他们认为:既然在别的国家,就要尊重别的国家的人的习惯和风俗;在美国,人们喜欢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所以他们也期待自己的外国邻居也一样。
有点滑稽的是,尽管311热线接到不少投诉,但他们却没有找到一条法律或者条款可以制止或者规范这种在窗户外晾晒食物的行为,除非有证据证明这些被晾晒的肉是用来出售的,那么他们就需要持有相关的食品卫生的许可证。
2015年11月18日,bensonhurstbean.com网站也报道了一则类似新闻——《邻居们被Bensonhurst屋顶上的鱼干吓到了》。Bensonhurst位于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在这篇新闻中,居住在该区64街区的一个住户在自家屋顶上晾晒鱼干,住在对街的Cynthia Christo拍下了这些鱼干的照片然后对媒体说:“这些鱼干就这样被晾晒在那里,屋主还时不时的出来驱赶那些被鱼干的味道吸引而来的虫子。我们给311打过电话,他们不知道用什么规则来禁止住户这样做。”
据该社区居民介绍,这并不是第一次有人在这个社区制作“阳光烧烤”(他们管这些晾晒的腌肉为Sun-based Barbecue)。早在7月,有人居然在路边晒起了虾。当邻居们打电话给卫生部门来检查时,这些虾又被收走了。
和投诉后院晾晒腊肉的邻居们一样,这些邻居们最担心的也是会引来老鼠和其他一些小动物。
不过,bensonhurstbean.com网站非常贴心的给美国读者们普及了一下腌肉的知识,称古代开始,全球范围内都普遍的用这种方法保存食物;至于在阳光下晾晒的问题,他们则类比了中学实验——用太阳能烤巧克力饼干。估计只有这样,美国读者们会比较容易接受。
事实的确如此,在该篇文章的留言板上,有网民的评价是:“好好吃的样子!Yum~”
但是,正如该篇文章结尾处的评论说的一样:风俗归风俗,生活在一个如此狭小、拥挤的城市里,你正处在被你好管闲事的邻居审视的风险中。如果说中国有朝阳大妈,那么美国与之对应的就是“美国邻居”了。且不说中国的传统风俗在美国到底要不要保持,要怎么保持。先来说说美国邻居们的“好管闲事”。
美国人好管闲事是出了名的,网上随便一搜,各种论坛上吐槽美国人管闲事的帖子比比皆是。
在美国人最喜欢管的闲事里,笔者以为,主要以两个主题为核心:1. 宠物;2.房屋。
关于宠物,笔者分享两个自己的经历。
刚买狗的时候,小狗还不会在指定的地方大小便,很多行为习惯也正在学习,所以需要主人教育。我们从没有真正的打过小狗,但会提高嗓门让它知道我们生气了,也会敲打它旁边的东西,吓唬吓唬它。
然而,有一天回家,家门口塞了一个信封,里面是一张纸条和一张名片。名片来自动物管理局(Department of Animal Control),纸条上的内容大概就是我们被邻居投诉,说有虐待狗的嫌疑,因为听到从我们房间传出的大声吼的声音以及小狗的呜咽声。警告我们,如果再次遭到邻居投诉,动物管理局会派人来接走小狗。
我们于是变得很小心。但动物管理局还是在几天后找上了门。
好在他们只是来看一下情况,听了解释后,工作人员态度仍然很严肃的教育我们这样对待小狗是不对的,应该学习科学教育小狗的方法,或者把小狗送到狗学校去学习。临走仍然提醒我们,如果再次收到投诉,会来带走小狗。
终于有一次碰到投诉我们的隔壁邻居,原来还是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美国女孩,自己也养两只小狗。在听了解释后,她表示下次会问清楚再报警,但仍不忘叮嘱我们要用爱训练小狗,不能凶。
还有一次,一个夏天的下午,我们带小狗去附近超市给车交税。因为预计10分钟内搞定,又希望车里的冷气会多停留一段时间,让小狗待在里面能凉快点,所以下车后我们没有开车窗。
10分钟后,当我们拿着车牌走到停车场时,发现三个美国女人正围着车,其中一个在打电话,见我们走近了,对电话那头说到:“他们有人来了,有需要的话我一会儿再打给你们。”
刚走到车门口,三个女人就围了上来,气势汹汹。打电话那个人说,她正在给动物管理局通报,准备控告我们虐待动物。只是我们的车当时车牌被取走了,动物管理局查不到信息。我们解释了把小狗锁在车里的初衷和事情的原委,但她们不依不饶,大声斥责我们没有对动物感同身受,还搬出了州法律,说在一定温度下,宠物是不能被锁在车里的,就算要锁在车里,车窗必须打开,车也必须是启动状态,开着空调。
被训斥后,我们仓皇而逃,但此后每每有类似举动,都会想起那些“好管闲事”的美国人们。
至于“房屋”,美国邻居们从不闲着。
即使不是自己的房子,如果屋主除草不及时,浇水不及时,除雪不及时,以及没有好好地打理庭院,或者房子里传出噪音……都会被邻居各种投诉。收到投诉多了,警察还会找屋主约谈。即使没有罚款,也会被勒令在限定时间内进行整改。
笔者有个朋友毕业前从学校公寓搬到独立房屋居住。由于白天上课,很多时候都在晚上搬家。没想到刚安顿好,隔壁邻居大爷就毫不客气的敲开了房门,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说不知道这里在做什么,每到晚上进进出出,非常可疑,怀疑是瘾君子开派对。而且汽车的声音惊扰了自家的狗,小狗半夜狂吠,打扰了睡眠。这位朋友觉得有些委屈,但连忙道歉。得知他只是租客,老大爷居然提出要见屋主,告诉屋主这样的租客要不得。
看来没有点儿接受批评的精神,美国邻居咱们真的惹不起。
然而事后想想,他们的“好管闲事”也不尽然是“没事找事”,很多时候也有当事人自己的原因。
在针对晾晒腊肉事件所有的评论里,笔者认为有个网友评论客观且耐人寻味,他说:在别人的国家生活,需要尊重别人的风俗和文化。在国内,家家户户窗户阳台挂上腊肉香肠,那是预示着节日到来的喜庆;在美国,华人或许需要换种方式表达这样的喜庆,别认为这是委曲求全,尊重你的邻居,你也会得到尊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