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十本书说:世界是人类的,也是猫的,但归根结底是猫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十本书说:世界是人类的,也是猫的,但归根结底是猫的

献给猫奴,以及那些不喜欢猫和不了解猫的人

猫作为人类的家宠已有约9500年的历史,但这种猫科动物却从未被完全地驯化过。正如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所言,“猫逼急了,能变成狮子”,猫和它那些凶猛的近亲们不仅保持着血缘上的联系,而且在气质上也多有相近。

人们经常把猫和狗放在一起对比,它们都是人类最为亲近的伙伴。一般认为,狗更忠诚、热情,猫则慵懒、独立、疏离,姿态优雅。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相比养狗的人,养猫的人更多拥有大学学历。另一份报告则说,养狗的人血压和胆固醇更低,患病概率更小。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略显高冷的猫确实似乎更讨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喜爱,比如这些些爱猫者:萨特,马克•吐温,多丽丝•莱辛,西尔维亚•普拉斯,博尔赫斯,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钱钟书,徐志摩....可以列一个长到没完没了的名单。连海明威这样一门心思要把自己打造成硬汉的人,也被猫这种生物深深迷住,并沦为疯狂的猫奴,最多时养了30多只猫,他给它们取了“雪球“呼噜工厂”“爱海绵”等名字。他说,“猫完全忠实于自己的情感。而人类,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可能隐藏自己的感受。而猫则不会。”

大概只有极少的人讨厌猫,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其中一个原因是猫有“一副媚态”!而在很多爱猫者看来,猫恰恰是独立、不谄媚的。关于作家和猫的爱恨纠葛,大概可以写成一本不薄的书,这里不再赘言。

下面推荐的这十本书从不同的体裁和角度勾勒出各种猫的形象,包括中外名家的小说和散文,摄影,艺术绘本,甚至还有两本严肃正经却趣味盎然的学术书籍。

《特别的猫》

作者: [英] 多丽丝•莱辛

译者: 彭倩文

版本: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2

1、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爱猫成痴。从童年生活的非洲到长大后居住的英国,她一直让猫这种生物陪伴左右。《特别的猫》是她最有名的非小说代表作。如果说熟悉她的读者在《金色笔记》《四门之城》中已经体会到阅读可能像攀登险峰一般困难,充满挑战,那么《特别的猫》无疑会带给你行云流水的体验。

2、标题“特别的猫”原文实为“Particularly Cats”,其中“特别”为副词,是针对人们常常在口头挂着的“不过是只猫罢了”(Only a cat)中带有轻蔑意味的“不过”而言的。这个细节展现了莱辛对猫和人之间关系的独到看法。作者当然避免不了从人的视角来看待猫这另一种生灵,但她在文中给予了猫和人类一样平等的关怀,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主体存在。

3、著名插画作者友雅的12幅猫图插画是这本书的另一大看点。她画的猫都沉浸在一个以抽象花纹图案为背景的世界,色调与猫自身的毛色搭配协调,营造出猫自在和自乐的氛围。

《我是猫》

作者: [日]夏目漱石 

译者: 曹曼 

版本: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6

1、《我是猫》是日本被誉为“国民大师”的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成名代表作。小说全文皆为一只猫以第一人称在叙述。借用猫的眼睛,作家仿佛置身事外地将人性狠狠地嘲讽了一番。在他的笔下,无论是资本家还是知识分子都难逃可笑滑稽乃至丑陋的面孔。

2、小说展现的是二十世纪初的日本,当时日本明治维新已经历了三四十年,经济发展,同时暴露出诸多社会矛盾。小说中猫的主人是一位名叫苦沙弥的中学教员。他和他的知识分子朋友常常在家中聚会,褒贬时事。而作者正是化身为猫,以旁观者的角度记录和评论了这些空阔迂腐的谈话。在猫看来,这些人不满现实,却又自命清高,眼高手低,只尚空谈。而知识分子中间所弥漫的一种虚无主义思想也被捕捉到,这些其实都是对当时日本知识分子群体思想现实的批判性反映。某种程度上可以和我国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一切形成一个对照。

3、本书刻薄尖锐的语言足见夏目漱石的功力。因为少了同为人类的顾忌,一些警句式的狠话自然可以大胆说出:“人哪,对于自己的能量过于自信,无不妄自尊大”;“人哪,全是些体面的小偷”;“人类从利己主义出发,发明了公平”;“人类不是情深意重的动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泪、做出的同情姿态,只是生而为人必须交的税而已”。

猫城记 

作者: 老舍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11

1、著名作家老舍在193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但小说并不旨在展现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而是借科幻的外壳写了一个黑色政治寓言。老舍的笔法显得幽默,但结合小说的深刻寓意以及作家本人的晚年境遇,就不得不让人心情沉重起来。

2、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我”在飞船坠毁于火星后,被长着猫脸的外星人带往猫城的所见所闻。老舍借助这个离奇的故事外壳,将他平日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国民性移花接木般地放置到猫城人身上,形成一种显著的寓言风格。猫人吃的迷叶,无疑是暗指本国人抽的大烟(鸦片);猫人极不团结,喜欢窝里斗,崇洋媚外;猫人将本国的书册和文物卖到国外以创造外汇……

3、《猫城记》无疑是被当代中国人所忽视的一本重要文学著作。老舍对本国刻骨三分的洞察使这本小说也成为近乎精确的预言。猫城这个地方出现的反智主义,知识分子受迫害,教员被学生欺侮种种现象,都在小说出版三四十年后轮番上演。而小说中对目光短浅的教育制度的讽刺,对公务员考试书籍占领书店的情形描绘,拿到今天也没有失去其批判价值。

猎人们

作者: 朱天心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9

1、台湾作家朱天心的这本散文集从一开头就说到,此书是给那些不喜欢猫和不了解猫的人的。但文中随处可见只有养猫人才能亲有体味的心得。朱家从朱天心出生前就开始收养流浪猫,因而作家朱天心的家庭生活是从来有猫融入的。她本人参与流浪猫的保护行动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他们相信甘地的一句话:“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判断出一个民族是否伟大,精神是否高尚。”

2、书名“猎人们”其实指的就是城市中的猫。作家朱天心希望尊重猫的天性,所以采取放养的形式,让它们成为独立自主的“猎人”。正如书中所言:“我们与他们共处一屋檐下,各自独立,从不妄想将之视为一己的宠物或禁脔。”

3、本书文字干净流畅,朴实无华,真情流露于处处生活细节之中,颇具台湾散文的典型文风。书中《李家宝》一篇受到读者非常的喜爱,回忆了一只名叫李家宝的白猫与作者相处,最终病故的故事,读来令人动容。

猫啊,猫

作者: 陈子善 

版本: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06

1、一本另类的中国现代散文史,收录了诸位响当当的散文名家如鲁迅、郑振铎、冰心、丰子恺、老舍、季羡林、杨绛、柏杨、王蒙、蔡澜等人写猫散文,可以说是论述文章开头言及的“作家与猫”的神秘联系的又一例证。

2、这本书收录的并不全都是清一色的爱猫调调。仇猫人在这里也可以找到他坚定的盟友,比如鲁迅,又如刘心武、铁凝。而向来以爱猫出了名的梁实秋在早年竟也曾撰文极言猫之矫情。

3、本书图文并茂,插图是另一大看点,遴选中外画家如马奈、史丹林、徐悲鸿、潘玉良等有关猫的画作多幅,并有中外作家如海明威、冰心等人猫共处的照片多幅。

屠猫记

作者: [美]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 吕健忠 

版本: 新星出版社 2006.4

1、这是一本由欧洲文化史专家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撰写的社会文化史研究作品。尽管是一本学术书籍,但作者采用了带有强烈文学趣味的随笔体例,基于各自单独的史料,重现了六个奇妙的十八世纪法国历史场景,读者大可不必担心书中有任何诘屈聱牙之辞。

2、本书的切入点十分奇特,学者没有以自己所处的知识分子群体为对象来展现十八世纪法国经历的思想文化大变革,而这简直是被默认的主流套路。罗伯特选取的是和流行文本有关联但又保持一定距离的一些人群,比如印刷工人、书商巡官、向卢梭写信的读者甚至讲民间故事的乡村农夫。在这个意义上,他被认为是新文化史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3、被放在标题这样显眼位置的事件位于全书第二章。印刷工人孔塔参与了18世纪一场大型的屠猫运动,并写下了回忆录。这一文本被罗伯特拿来当做分析对象,而那场发生于巴黎圣塞佛伦街的运动,被解释为学徒借着屠猫这种拉伯雷式的仪式来消除师傅和自己之间的门槛——“对猫钟情是印刷业风气,师娘甚至能养几十只猫,喂它们吃烤肉,学徒却吃腐烂的肉,猫叫春声令学徒通宵不眠”。

作者: [英]凯瑟琳•罗杰斯 

译者: 徐国英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01

1、此书非常严肃地对猫在西方的文化历史进行了学术研究。如果单从目录看,你会以为这是一篇格式严谨且不出意外地冗长的博士论文。但如果仔细阅读,我们完全可以把大量例证当作猫的各类八卦和段子。

2、作者认为猫的特性使它象征着两类人群:不服从主流价值的离经叛道者;女人。而这两者又往往合二为一:一个不服从的女人。于是作者认为,西方社会对猫的态度演变,其实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离经叛道者的态度演变,对女人的态度演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猫在西方被认为是女巫的朋友,魔鬼的看门人。而随着社会进步,人权彰显,猫才逐渐受到主流认可。

3、本书同样谈到作家与猫的密切关系。作者认为猫曾激发很多作家(从爱伦•坡到路易斯•卡罗尔)的创作灵感,而许多作家作品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比如英国女作家雷德克利夫•霍尔(著名代表作是反映女同性恋生活的小说《孤独之井》)的作品,还有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书中对屠猫场景的血腥描写曾受到争议)。

爱猫奇洛

作者: [日]荒木经惟 

译者: 金晶

版本: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3-7

1、这本摄影集出自日本著名摄影家荒木经惟之手。他以拍摄大胆乃至带有色情意味的少女相而著称。九十年代他的作品集还曾被日本警方认定为淫秽出版物而遭查收。而此书中,荒木经惟用“奇能35~80”相机拍摄的爱猫奇洛会是个什么样子?

2、事实上,这本摄影集运用图片和文本表达了荒木经惟对亡妻阳子的思念。《爱猫奇洛》记录了阳子卧病期间猫咪奇洛的举止神态。而四篇不足三千字的手记,则传递出荒木对阳子和猫咪的爱意——荒木本来是讨厌猫的,奇洛是阳子抱回来的流浪猫。

3、荒木在大学毕业不久后和作家阳子相遇并坠入爱河,其度蜜月期间拍摄的作品集《多愁之旅》成为摄影家最受欢迎的出版物。“当你活过了那三次死亡(指父、母、妻),你就能成为一个摄影师。”荒木说,“然后,当你挚爱的女儿也死去了,你就能成为一位诗人。” 荒木和阳子没有子女,小猫奇洛或许可以算。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作者: 佐野洋子 

译者: 唐亚明

版本: 接力出版社  2004-10

1、佐野洋子是日本著名的绘本作家,出生于中国北京。2004年4月,她因《活了100万次的猫》 《老伯伯的伞》等作品对绘本艺术的贡献,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以艺术家为对象的紫绶褒章。

2、《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是佐野洋子的代表作,讲述一只经历一百万次生死的虎斑猫的故事。它拥有过无数主人,但从不动感情,也从不流泪,总是孤独而高傲,直到他和一只白色野猫相遇结合,生下自己的孩子。白猫死后,这只虎斑猫也结束了自己最后一次生命。

3、此书2005年在日本销量已达到150万册,它用朴实简洁的图画和文字探讨生命的永恒主题:生,死和爱。和许多经典一样,它是给大人看的寓言。但同时儿童也能从中得到充分的乐趣。

如果世界是猫的

作者: [英]苏珊•赫伯特 

译者: 江涛 

版本: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5-1

1、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网红显然已不是人,而是猫。而在英国画家苏珊•赫伯特的笔下,整个人类文明史都被猫给占领。无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拉斐尔前派的画作还是经典电影,主人公都变成了猫咪。

2、这实际上是一场看图竞猜游戏,考察读者对经典文化的熟悉程度。下面这些图都出自什么原典?

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正在决斗,新国王克劳迪思和王后在观战。——《哈姆雷特》
李尔王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出皇宫,身边只剩一位侍从,这位老国王在狂风暴雨中哀嚎。——《李尔王》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倾心在阳台上的著名桥段。——《罗密欧与朱丽叶》
黑妈妈为斯嘉丽束腰——电影《乱世佳人》
维纳斯的诞生(原画作者波提切利)
阿尔诺芬尼夫妇 (原画作者扬·凡·艾克)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原画作者约翰内斯·维米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十本书说:世界是人类的,也是猫的,但归根结底是猫的

献给猫奴,以及那些不喜欢猫和不了解猫的人

猫作为人类的家宠已有约9500年的历史,但这种猫科动物却从未被完全地驯化过。正如西班牙小说家塞万提斯所言,“猫逼急了,能变成狮子”,猫和它那些凶猛的近亲们不仅保持着血缘上的联系,而且在气质上也多有相近。

人们经常把猫和狗放在一起对比,它们都是人类最为亲近的伙伴。一般认为,狗更忠诚、热情,猫则慵懒、独立、疏离,姿态优雅。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相比养狗的人,养猫的人更多拥有大学学历。另一份报告则说,养狗的人血压和胆固醇更低,患病概率更小。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略显高冷的猫确实似乎更讨作家和知识分子的喜爱,比如这些些爱猫者:萨特,马克•吐温,多丽丝•莱辛,西尔维亚•普拉斯,博尔赫斯,三岛由纪夫,村上春树,钱钟书,徐志摩....可以列一个长到没完没了的名单。连海明威这样一门心思要把自己打造成硬汉的人,也被猫这种生物深深迷住,并沦为疯狂的猫奴,最多时养了30多只猫,他给它们取了“雪球“呼噜工厂”“爱海绵”等名字。他说,“猫完全忠实于自己的情感。而人类,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可能隐藏自己的感受。而猫则不会。”

大概只有极少的人讨厌猫,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其中一个原因是猫有“一副媚态”!而在很多爱猫者看来,猫恰恰是独立、不谄媚的。关于作家和猫的爱恨纠葛,大概可以写成一本不薄的书,这里不再赘言。

下面推荐的这十本书从不同的体裁和角度勾勒出各种猫的形象,包括中外名家的小说和散文,摄影,艺术绘本,甚至还有两本严肃正经却趣味盎然的学术书籍。

《特别的猫》

作者: [英] 多丽丝•莱辛

译者: 彭倩文

版本: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1-2

1、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爱猫成痴。从童年生活的非洲到长大后居住的英国,她一直让猫这种生物陪伴左右。《特别的猫》是她最有名的非小说代表作。如果说熟悉她的读者在《金色笔记》《四门之城》中已经体会到阅读可能像攀登险峰一般困难,充满挑战,那么《特别的猫》无疑会带给你行云流水的体验。

2、标题“特别的猫”原文实为“Particularly Cats”,其中“特别”为副词,是针对人们常常在口头挂着的“不过是只猫罢了”(Only a cat)中带有轻蔑意味的“不过”而言的。这个细节展现了莱辛对猫和人之间关系的独到看法。作者当然避免不了从人的视角来看待猫这另一种生灵,但她在文中给予了猫和人类一样平等的关怀,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主体存在。

3、著名插画作者友雅的12幅猫图插画是这本书的另一大看点。她画的猫都沉浸在一个以抽象花纹图案为背景的世界,色调与猫自身的毛色搭配协调,营造出猫自在和自乐的氛围。

《我是猫》

作者: [日]夏目漱石 

译者: 曹曼 

版本: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5-6

1、《我是猫》是日本被誉为“国民大师”的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成名代表作。小说全文皆为一只猫以第一人称在叙述。借用猫的眼睛,作家仿佛置身事外地将人性狠狠地嘲讽了一番。在他的笔下,无论是资本家还是知识分子都难逃可笑滑稽乃至丑陋的面孔。

2、小说展现的是二十世纪初的日本,当时日本明治维新已经历了三四十年,经济发展,同时暴露出诸多社会矛盾。小说中猫的主人是一位名叫苦沙弥的中学教员。他和他的知识分子朋友常常在家中聚会,褒贬时事。而作者正是化身为猫,以旁观者的角度记录和评论了这些空阔迂腐的谈话。在猫看来,这些人不满现实,却又自命清高,眼高手低,只尚空谈。而知识分子中间所弥漫的一种虚无主义思想也被捕捉到,这些其实都是对当时日本知识分子群体思想现实的批判性反映。某种程度上可以和我国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一切形成一个对照。

3、本书刻薄尖锐的语言足见夏目漱石的功力。因为少了同为人类的顾忌,一些警句式的狠话自然可以大胆说出:“人哪,对于自己的能量过于自信,无不妄自尊大”;“人哪,全是些体面的小偷”;“人类从利己主义出发,发明了公平”;“人类不是情深意重的动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泪、做出的同情姿态,只是生而为人必须交的税而已”。

猫城记 

作者: 老舍 

版本: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11

1、著名作家老舍在1932年完成的一部长篇科幻小说。但小说并不旨在展现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而是借科幻的外壳写了一个黑色政治寓言。老舍的笔法显得幽默,但结合小说的深刻寓意以及作家本人的晚年境遇,就不得不让人心情沉重起来。

2、小说的主要内容是“我”在飞船坠毁于火星后,被长着猫脸的外星人带往猫城的所见所闻。老舍借助这个离奇的故事外壳,将他平日在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国民性移花接木般地放置到猫城人身上,形成一种显著的寓言风格。猫人吃的迷叶,无疑是暗指本国人抽的大烟(鸦片);猫人极不团结,喜欢窝里斗,崇洋媚外;猫人将本国的书册和文物卖到国外以创造外汇……

3、《猫城记》无疑是被当代中国人所忽视的一本重要文学著作。老舍对本国刻骨三分的洞察使这本小说也成为近乎精确的预言。猫城这个地方出现的反智主义,知识分子受迫害,教员被学生欺侮种种现象,都在小说出版三四十年后轮番上演。而小说中对目光短浅的教育制度的讽刺,对公务员考试书籍占领书店的情形描绘,拿到今天也没有失去其批判价值。

猎人们

作者: 朱天心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9

1、台湾作家朱天心的这本散文集从一开头就说到,此书是给那些不喜欢猫和不了解猫的人的。但文中随处可见只有养猫人才能亲有体味的心得。朱家从朱天心出生前就开始收养流浪猫,因而作家朱天心的家庭生活是从来有猫融入的。她本人参与流浪猫的保护行动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他们相信甘地的一句话:“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判断出一个民族是否伟大,精神是否高尚。”

2、书名“猎人们”其实指的就是城市中的猫。作家朱天心希望尊重猫的天性,所以采取放养的形式,让它们成为独立自主的“猎人”。正如书中所言:“我们与他们共处一屋檐下,各自独立,从不妄想将之视为一己的宠物或禁脔。”

3、本书文字干净流畅,朴实无华,真情流露于处处生活细节之中,颇具台湾散文的典型文风。书中《李家宝》一篇受到读者非常的喜爱,回忆了一只名叫李家宝的白猫与作者相处,最终病故的故事,读来令人动容。

猫啊,猫

作者: 陈子善 

版本: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4-06

1、一本另类的中国现代散文史,收录了诸位响当当的散文名家如鲁迅、郑振铎、冰心、丰子恺、老舍、季羡林、杨绛、柏杨、王蒙、蔡澜等人写猫散文,可以说是论述文章开头言及的“作家与猫”的神秘联系的又一例证。

2、这本书收录的并不全都是清一色的爱猫调调。仇猫人在这里也可以找到他坚定的盟友,比如鲁迅,又如刘心武、铁凝。而向来以爱猫出了名的梁实秋在早年竟也曾撰文极言猫之矫情。

3、本书图文并茂,插图是另一大看点,遴选中外画家如马奈、史丹林、徐悲鸿、潘玉良等有关猫的画作多幅,并有中外作家如海明威、冰心等人猫共处的照片多幅。

屠猫记

作者: [美]罗伯特.达恩顿

译者: 吕健忠 

版本: 新星出版社 2006.4

1、这是一本由欧洲文化史专家罗伯特•达恩顿(Robert Darnton)撰写的社会文化史研究作品。尽管是一本学术书籍,但作者采用了带有强烈文学趣味的随笔体例,基于各自单独的史料,重现了六个奇妙的十八世纪法国历史场景,读者大可不必担心书中有任何诘屈聱牙之辞。

2、本书的切入点十分奇特,学者没有以自己所处的知识分子群体为对象来展现十八世纪法国经历的思想文化大变革,而这简直是被默认的主流套路。罗伯特选取的是和流行文本有关联但又保持一定距离的一些人群,比如印刷工人、书商巡官、向卢梭写信的读者甚至讲民间故事的乡村农夫。在这个意义上,他被认为是新文化史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3、被放在标题这样显眼位置的事件位于全书第二章。印刷工人孔塔参与了18世纪一场大型的屠猫运动,并写下了回忆录。这一文本被罗伯特拿来当做分析对象,而那场发生于巴黎圣塞佛伦街的运动,被解释为学徒借着屠猫这种拉伯雷式的仪式来消除师傅和自己之间的门槛——“对猫钟情是印刷业风气,师娘甚至能养几十只猫,喂它们吃烤肉,学徒却吃腐烂的肉,猫叫春声令学徒通宵不眠”。

作者: [英]凯瑟琳•罗杰斯 

译者: 徐国英

版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01

1、此书非常严肃地对猫在西方的文化历史进行了学术研究。如果单从目录看,你会以为这是一篇格式严谨且不出意外地冗长的博士论文。但如果仔细阅读,我们完全可以把大量例证当作猫的各类八卦和段子。

2、作者认为猫的特性使它象征着两类人群:不服从主流价值的离经叛道者;女人。而这两者又往往合二为一:一个不服从的女人。于是作者认为,西方社会对猫的态度演变,其实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离经叛道者的态度演变,对女人的态度演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猫在西方被认为是女巫的朋友,魔鬼的看门人。而随着社会进步,人权彰显,猫才逐渐受到主流认可。

3、本书同样谈到作家与猫的密切关系。作者认为猫曾激发很多作家(从爱伦•坡到路易斯•卡罗尔)的创作灵感,而许多作家作品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比如英国女作家雷德克利夫•霍尔(著名代表作是反映女同性恋生活的小说《孤独之井》)的作品,还有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书中对屠猫场景的血腥描写曾受到争议)。

爱猫奇洛

作者: [日]荒木经惟 

译者: 金晶

版本: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2013-7

1、这本摄影集出自日本著名摄影家荒木经惟之手。他以拍摄大胆乃至带有色情意味的少女相而著称。九十年代他的作品集还曾被日本警方认定为淫秽出版物而遭查收。而此书中,荒木经惟用“奇能35~80”相机拍摄的爱猫奇洛会是个什么样子?

2、事实上,这本摄影集运用图片和文本表达了荒木经惟对亡妻阳子的思念。《爱猫奇洛》记录了阳子卧病期间猫咪奇洛的举止神态。而四篇不足三千字的手记,则传递出荒木对阳子和猫咪的爱意——荒木本来是讨厌猫的,奇洛是阳子抱回来的流浪猫。

3、荒木在大学毕业不久后和作家阳子相遇并坠入爱河,其度蜜月期间拍摄的作品集《多愁之旅》成为摄影家最受欢迎的出版物。“当你活过了那三次死亡(指父、母、妻),你就能成为一个摄影师。”荒木说,“然后,当你挚爱的女儿也死去了,你就能成为一位诗人。” 荒木和阳子没有子女,小猫奇洛或许可以算。

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作者: 佐野洋子 

译者: 唐亚明

版本: 接力出版社  2004-10

1、佐野洋子是日本著名的绘本作家,出生于中国北京。2004年4月,她因《活了100万次的猫》 《老伯伯的伞》等作品对绘本艺术的贡献,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以艺术家为对象的紫绶褒章。

2、《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是佐野洋子的代表作,讲述一只经历一百万次生死的虎斑猫的故事。它拥有过无数主人,但从不动感情,也从不流泪,总是孤独而高傲,直到他和一只白色野猫相遇结合,生下自己的孩子。白猫死后,这只虎斑猫也结束了自己最后一次生命。

3、此书2005年在日本销量已达到150万册,它用朴实简洁的图画和文字探讨生命的永恒主题:生,死和爱。和许多经典一样,它是给大人看的寓言。但同时儿童也能从中得到充分的乐趣。

如果世界是猫的

作者: [英]苏珊•赫伯特 

译者: 江涛 

版本: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5-1

1、当今世界最著名的网红显然已不是人,而是猫。而在英国画家苏珊•赫伯特的笔下,整个人类文明史都被猫给占领。无论是莎士比亚的戏剧,拉斐尔前派的画作还是经典电影,主人公都变成了猫咪。

2、这实际上是一场看图竞猜游戏,考察读者对经典文化的熟悉程度。下面这些图都出自什么原典?

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正在决斗,新国王克劳迪思和王后在观战。——《哈姆雷特》
李尔王被大女儿和二女儿赶出皇宫,身边只剩一位侍从,这位老国王在狂风暴雨中哀嚎。——《李尔王》
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倾心在阳台上的著名桥段。——《罗密欧与朱丽叶》
黑妈妈为斯嘉丽束腰——电影《乱世佳人》
维纳斯的诞生(原画作者波提切利)
阿尔诺芬尼夫妇 (原画作者扬·凡·艾克)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原画作者约翰内斯·维米尔)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