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家居设计师的盛会“设计的真相”本周一(5月15日)在深圳首站拉开帷幕。
界面家居观察到,现场有超过200名设计师到场参与活动,主办方的线上直播观看人数也超过13万。一名女性设计师对此感到欣慰,她表示,已经很久没有举办家居设计师垂直行业的相关论坛,且此次邀请到了业内“泰斗”人物梁志天,许多同行慕名而来。
梁志天为香港著名的建筑、室内及产品设计师,以现代风格见称,在美国室内设计杂志《Interior Design》的全球百大室内设计师事务所排名中,其2016至2018年连续三年位居住宅范畴全球第一位。也是在2018年,梁志天一手创办的梁志天设计集团(002262.HK)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此次论坛的内容亮点来自两个大环节:真相开放麦、真相开杠局。针对目前家居设计师所面临的行业背景,业内各位人士各抒己见,最终探讨的主题是——在AI时代的到来,设计师会不会被取代?
设计师和艺术家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解决问题
时代审美的迭变在不断地影响设计师行业。郑树芬室内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创意总监杜恒,就在论坛上简述了近二十年来的行业发展史。
“当时的客群60后居多,他们喜欢欧洲的宫廷风格,也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式风格,促使我去了解欧洲历史、学习西方美术史,同时也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一个全新的学习和梳理。然后,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中西合璧的风格。”杜恒说道。
杜恒表示,到了70后的客群,审美开始有变化,他们喜欢地中海、美式、欧式、现代的风格。随后迎来了80后,他们开始喜欢现代、奢华、现代中式、极简。
“80后对美学有自我的认知和要求,所以他们乐意参与项目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从功能,到美学,到软装布品到材料选择,整个过程全程参与。”杜恒强调,从那时开始设计师逐渐失去了对项目的掌控权。
更为有趣的是,杜恒认为90后的客群“更厉害”,他们追求自由、舒适、艺术潮玩和与众不同,“已经懒得跟你谈风格了,甚至都懒得跟你说那么多,你把设计做好了直接发文本给他,他看了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直接修改方案。”
与此同时,消费者给设计师的预算还在不停地下降。一位来自重庆、定居深圳的软装设计师舟舟(化名)告诉界面家居,出现疫情后,对于客户预算减少的感觉十分强烈,“以前可能封顶100万,现在中产客户都是在50万左右,小资客户20万、30万都有。”
对此,TC Design创思国际设计集团创始人覃思提出了对设计师和艺术家区别的思考。“艺术家是从自己的眼光去看世界,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然后向世界提出问题。设计师是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去解决问题,帮助业主解决他的委托。他(业主)的委托可能是成本、工期的问题,可能是对这个项目的运营问题等等。”
然而,越来越多智能软件、平台的出现,打破了设计壁垒,消费者可自行通过软件设计室内装修图纸。
以2013年就上线的酷家乐为例,除了水电路专业性较强的设计外,对于普通用户群体来说,软装的设计可以很快就上手。
设计费不受认可,AI可以取替行业新人
智能设计软件的出现,对于家居设计师的影响主要有两大方面。
第一,间接导致设计费更加不受认可,造价更低。广州设计周深圳主理人王雅霏在论坛上表示,曾有多位行业外人士对设计师收费表示不理解,不就画了几张图,凭什么收费那么高?
“其实整个商业社会都是在受益于设计的服务。新品牌因为足够创新的设计被市场疯狂追捧,力压老字号;老建筑因为精心的设计改造,摇身变成了最吸金的网红打卡项目;普通人的房子因为设计被提升了估价售卖。”王雅霏表示,这些例子其实都十分常见。
舟舟则透露,现在如果设计团队推出的方案是不包含设计费,那一定会在配套家居产品里提价,“就是无论是什么方法都会保留这个费用,只是会在明面上把这个费用去掉。”
目前酷家乐平台显示,设计师收费大多在10元至99元/平方米。如果取中间值50元/平方米,一百平的房子设计费为5000元。
第二,对新手冲击大。杜恒表示,设计师把他的想法在AI里输入,10秒钟、20秒钟、30秒钟当中,AI就会形成一个空间的构想。但因为没有情感,或者没有更多细节的表达,可能会出现偏差。
杜恒强调,助理、应届生等等都是做基础工作,当“工具人”用的,处于初步学习阶段,“对于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来讲,这个软件绝对是福音,但是对初入行的初学者来讲,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危机和挑战。”
不过,除去这些影响外,AI带来的好处也同样不可忽视。
王雅霏表示,业内有装修公司用直播的方式获取流量,用1000块钱就可以做一套家装方案,一个月能卖出1万套,月收入一千万。
设计师的下一个变迁是“智力师”?
和前述几位行业大咖不同,朱海博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朱海博大胆提出对“设计师”未来的设想——AI时代下的设计师职业名称,是否会变为“项目群开发师”、“创意群主理人”、“智力师”呢?
朱海博对设计师这一职业做了大致的概述:人类经历了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而设计师在古代叫做工师,再到工艺师、工匠师、工程师,建国以后才叫作设计师。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解放的是人的体力;从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解放的是人的双手。那么,现在我们已经到AI时代了,这个时代要解肯定是人的脑力。”
并且在走向信息时代的路上,朱海博认为,设计师这个词已经“在概念上被替代了”,“我妈觉得原来的设计师跟画家很相似,但他看到我在电脑上工作,然后一会出来了一张图以后,她觉得我不是设计师了,他觉得我是‘搞电脑的’。”
在AI建模的风潮节点,朱海博表示在2016年后参与学习了伦敦UCL summer school和英国古老建筑学院AA建筑联盟的工作流,“我发现这个参数化的设计和思维方式,是可以替代原有概念方案的形式的。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做投标,做十个,至少能成九个。”
朱海博表示,功能和美学都是可以数据化的,也就导致了设计可以数据化,“那为什么设计不能被AI用算力来替代?为什么我一定要当个脑力劳动者,不能升为到智力创造者呢?”
朱海博的提议是,“每个人的认知维度不同,为何不能够共享认知,进化成为AI的数据流,提升为自己创造的一个生态圈。AI可能在一瞬间可以生成上百个方案,我们完全可以往前端细分走一步。”
不过,要成天绘画、研究建筑美学的设计师向AI看齐,学习更多前端细分、批量智能化生产的知识仍然是一件难事。
在论坛最后的投票环节中,依旧是有大多数设计师支持反方,认为“AI不会取代设计师”。
朱海博也调侃道,国内也有很多设计大院会将一些明显能看出是AI设计,形容为“A里A气”。这能明显感受到来自设计师们的鄙夷和不认可。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自己进化到一个可指引AI的创造力的生态圈里面去,至于称呼自己是设计师,还是项目群开发师,还是创意群主理人也好,这个名称已经无所谓了。时代自然会赋予我们的。”朱海博说道。
评论